小學語文探究型活動設計
大家好!今天讓小編來大家介紹下關于小學語文探究型活動設計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對此問題的歸納整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創(chuàng)意嶺作為行業(yè)內優(yōu)秀企業(yè),服務客戶遍布全國,留學、移民相關業(yè)務請撥打175-8598-2043,或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錄:
一、怎樣引導學生在 課題學習 進行探究性學習
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
探究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方式,同時也是新課程規(guī)定的一項重要的培養(yǎng)目標。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如何設計探究,又如何實施探究,讓學生通過發(fā)現(xiàn)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來獲取語文知識,提高語文技能呢?筆者根據(jù)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做如下探討: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導入探究性學習
“在人的心靈深處,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里,這種需要特別強烈”(蘇霍姆林斯基語)。興趣是探究的起點,小學生年齡小,見識少,好奇心強,對未曾見過的事物或現(xiàn)象都感興趣。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征、知識經(jīng)驗、能力水平、認知規(guī)律和生活實際等因素,抓住思維活動的熱點和焦點,通過各種途徑創(chuàng)設與教學有關又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教學情境和氛圍,指導學生自發(fā)地去探索、發(fā)現(xiàn)問題,孕育探求動機,使學生產(chǎn)生探索欲望和興趣。
二、指導探究方法,啟動探究性學習
探究就是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去發(fā)現(xiàn)規(guī)律的過程。小學生的知識和技能還很淺顯,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還很薄弱。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掌握探究方法尤為重要。
1、在實踐中探究
人們常說,聽過會忘,看過能記,做過才能會。讓學生在語文實踐中發(fā)現(xiàn),在動手中感悟,自己解決問題,總結規(guī)律,得出方法。如,教學《只有一個地球》時,布置學生調查:我們這個地方環(huán)境受到哪些破壞,使我們的生活受到哪些影響?學生對了解此問題的積極性很高,經(jīng)過他們的觀察、了解、訪問后,對課文內容加深了理解。
2、在比較中探究
在比較中探究,在類比中發(fā)現(xiàn)。如,在教學“安靜”、“寧靜”、“寂靜”等同義詞語時,可以先叫學生講講詞語的意思,用詞語說句話,然后比較詞語之間的細微區(qū)別,最后得出這三個詞在靜的程度上有區(qū)別的結論。語文教學還可以從體裁、題材、內容、寫作方法等方面進行課文間的比較,也可以把課文內容與現(xiàn)實生活進行比較。讓學生在比較中探究,在探究中得出結論。
3、在假設中探究
先對語文問題進行大膽猜想,再通過探究尋找規(guī)律,得出結論。例如,教學《狼牙山五壯士》時假設:如果五壯士選擇走通往主力部隊轉移方向那條路,將
會是怎樣的結果?學生根據(jù)課文的內容和查找的資料,對走這兩條路進行分析比較,最終得出五壯士選擇走通向狼牙山頂峰這條路,是為部隊主力和人民群眾的安全著想,而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通過假想使學生更加認識了五壯士不畏犧牲的壯舉,從而激發(fā)學生對革命英雄的敬仰和崇敬之情。
三、注重探究中合作,在合作中達成共識
合作探究是小學語文探究性學習的重要形式。在合作探究學習中,學生不同的智力水平,不同的思維方式經(jīng)過交流整合,有的得到修正,有的得到提升。應該強調的是小組合作探究時,教師不是一個旁觀者,而應是積極參與者,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
學語文的過程,其實也是學交流、學合作的過程。學生間的交流、合作效果如何,取決于學生是否掌握了一定的合作技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訓練學生的交流技巧:別人發(fā)言時,注意力要集中;別人說的和自己想的不一樣,要在肯定別人的基礎上講自己不同的想法;別人提意見時,要先聽,再講自己的理由。小組討論時,先要讓每位成員發(fā)表見解,然后經(jīng)過探討,最后達成共識。如意見不統(tǒng)一時,各自擺一擺理由,由小組成員共同評判或各自保留意見,聽聽其他組和老師的見解。這種合作的過程,學生不僅學會了怎樣表達意見,而且學會了怎樣傾聽別人的想法。
四、體驗探究趣味,形成探究意識
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欲望和需要。當學生通過探究后,終于解決了一個個對他們來說是新奇而又富有挑戰(zhàn)的問題時,他們能從探究中體驗到快樂,獲得一種成就感,這是一種強大的、令人愉快的情緒體驗,他會產(chǎn)生推動不斷探究的巨大力量。學生一旦有了這種體驗,就會產(chǎn)生再次體驗的愿望。學生在問題的探究中取得的每一點成績,老師都要及時給予肯定,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快樂。這對培養(yǎng)學生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探究的意識,讓課本知識得到延伸,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深遠意義。
二、談談小學語文探究式教學論文
談談小學語文探究式教學論文
在各領域中,說到論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借助論文可以有效訓練我們運用理論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的能力。那么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yōu)秀的論文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談談小學語文探究式教學論文,歡迎大家分享。
摘要: 尤其對于小學語文這樣一門兼具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學科而言,它不僅是一門學科,更是一門藝術,要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需要深入分析新課改的要求,在實際教學中探索新的教學模式。探究式教學法正是在目前的教育體制下應運而生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教學實踐表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探究式教學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積極性,探究式教學是符合小學語文學科特點和小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的教學模式,它的運用可以促使學生主動思考,創(chuàng)建良好的課堂環(huán)境,使學生在進取、自由、熱烈的氛圍中,在教師精心設計的教學情境中,實現(xiàn)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發(fā)揮其主體地位,促進自身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探究式教學、小學語文、教學、運用
興趣是小學生學習語文的直接推動力,而探究式教學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確保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新課改要求小學語文實現(xiàn)創(chuàng)新,整合資源,教師應立足于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將教材內容與生活實際相結合,開展綜合性的實踐活動,合理運用探究式教學,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愿望,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促使學生從“被動參與”轉變?yōu)椤爸鲃訉W習”。下面,筆者就這個問題,結合教學經(jīng)驗談談自己粗淺的見解:
1、打造開放課堂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多采取“灌輸式”教學,嚴重壓制了小學生的天性,而探究式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可以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小學生具有好奇心強烈,求知欲旺盛,注意力易分散的特點,因此,教師在組織開展教學活動時應以此為出發(fā)點,換位思考,充分考慮小學生的興趣愛好,選擇最合適的教學方法,打造一個開放的課堂,使小學生能在語文課堂中暢所欲言,發(fā)揮其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教師要用小學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傳授知識,給學生以學習方便的自由,在實現(xiàn)課堂開放性的同時引進知識,讓探究成為學習的基礎。
首先,教師要提高自身授課的趣味性,教師的教學狀態(tài)對學生的學習效果有直接影響,對此,教師要學會用風趣幽默的語言和平易近人的肢體動作,給學生以輕松感和信賴感,需要注意的是,教師要學會用商量的口吻和學生交流,如在提問時可以說:”你愿意給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想法嗎?你能試著讀一讀這篇課文嗎?”,這樣更容易被學生接受,讓學生處于一種比較放松的狀態(tài)。
另外,教師要采取合適的課堂導入方式,例如在學習《沉香救母》一文時,教師可以先通過多媒體播放相關視頻,吊足學生“胃口”,然后自然而然地進入主題:“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文章?課文中沉香是怎樣救自己的母親的呢?……”在視頻的帶動下,學生會產(chǎn)生強烈的探究欲望,這也是探究式教學的第一步。
2、小組互助學習任務教學
作為探究課堂的重要形式也是小學語文課堂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生由于生活經(jīng)驗和知識積累等方面的不足,往往難以獨立完成教室布置的任務,針對這一情況,教師要學會引導學生借助小組的力量,互助學習,取長補短,共同完成任務,教師要將任務教學的理念與探究式教學有機的結合為一個整體??梢哉f,合理的小組劃分是高效探究式教學的保證,因此,教師要合理地進行小組劃分,根據(jù)班級內學生的語文成績、性格特點及平時的表現(xiàn)情況,綜合考量,科學分組。
讓每個學生都能發(fā)揮特長,學有所獲是我們分組的原則。我們開展小組學習不僅是為了打造探究式課堂,更重要的目的是為了確保小組成員能在自由的學習環(huán)境中完成任務,達到學習目標。教師要通過布置任務的形式,讓小組互助學習變得更加高效而具體,同時也使小學語文課堂更加豐富多彩。
例如,在學習《三顧茅廬》一文時,教師可以引導小組成員自行分工,分角色朗讀課文,還可以引入競賽的形式,將個人之間的競爭很好地轉化為小組之間的競爭,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學生孤僻的.心理傾向,評出朗誦最佳的一組,設置合理的獎懲措施,讓小組成員在分角色朗讀的過程中體會文章情感,理解文章深意,同時也鍛煉學生的溝通合作能力以及他們的分工能力,這是提高探究式教學的有效途徑。此外,教師還可以合理的運用游戲法等教學法活躍課堂氣氛,通過游戲任務讓學生體驗不同的上課方式,讓探究式學習成為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通過小組互助學習,真正實現(xiàn)探究式教學合作、交流、探索的實踐價值,
3、實現(xiàn)探究創(chuàng)新探究式教學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需要創(chuàng)新,主要體現(xiàn)在探究內容、探究過程、探究思路和探究方法的創(chuàng)新這四個方面。小學生受各種因素限制在具體探究過程中往往出現(xiàn)偏離教學本意的情況,對此,教師要深入研讀教學內容,從課文背景、題目、關鍵詞、重難點等多個方面進行探究,合理拓展教材內容,讓學生體驗探究的樂趣。
而在創(chuàng)新的過程中,探究的過程是至關重要的,教師要對學生進行“亦步亦趨”的引導,可以以“朋友”的身份參與學生的探究過程,及時修正學生對文章理解的偏差,適時指導,使學生真正學有所悟,同時也使語文課堂更具動感。
例如在學習《理想的風箏》一文時,為了使學生身臨其境欣賞“理想的風箏”,教師可以讓學生先自主閱讀課文,為學生展示提前準備好的風箏模型或借助多媒體進行展示,然后讓學生說一說他們理想中的風箏,這樣可以給學生一個表達自己的機會,改變以往教師主宰課堂的局面。
此外,小學語文教材中都是經(jīng)過精挑細選的經(jīng)典名作,具有很高的學習價值,教師要鼓勵學生探索文章,引導學生運用不同的探索方法,從不同的角度和領域探索問題,靈活的創(chuàng)新探究思路。需要注意的是,教師要抓住學生的疑問之處,深入研究,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探究習慣,積極地查閱資料,以此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4、結語
探究式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仍然處于初始階段,教師應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經(jīng)驗,以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教師要讓小學生在開放自由的環(huán)境中自主探索,切實提升小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曾慶英.探究式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語文天地,2014(12):74-74.
[2]靳學文.探究式課堂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學周刊,2014(12):138-138.
[3]臧桂英.探究性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7):107-108.
[4]楊麗.探究式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科海故事博覽科教創(chuàng)新,2013
;三、小學語文微型課題研究計劃(2)
小學語文微型課題研究計劃(三)
一、背景
理論上教師的科研應該解決教師自己在學校發(fā)展和教育教學中所遇到的問
題,科研應該為學校的發(fā)展服務,應該為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服務。但是,現(xiàn)實中我們很多學校、很多老師做的課題都是怎么來的?是省教科院的、電教館的,或者某些專家在在國家、省申請的“十一五課題”、“十二五課題”,那下面的子課題,從理論到理論或從理論到實踐,我們一線老師只是忠實的執(zhí)行者和被要求者,也就是說我們只是接受者和單純的學習者,我們辛辛苦苦給別人做課題,辛辛苦苦忙著解決別人的問題,我們并沒有自己的課題,也沒有或很少解決自己的問題。
那么,什么樣的課題才是我們一線教師“自己的課題”?
1、能解決工作中的實際問題,推動工作有效進展的課題;
2、 對教師的專業(yè)成長有著實際作用的,并且我們能夠勝任的課題。因此做教師期望的一種研究周期短、能夠有效解決自己教育教學實際問題的研究——微型課題研究運用而生。
二、微型課題的特點
微型課題研究具有“短、平、快、活”的特點,它是一種 “貼身式”的教育研究。研究者可以是一個教研組、備課組,也可以一位教師,研究內容可以針對本學科教學的某一知識教學內容(比如識字,比如口語交際)或一堂課的某一環(huán)節(jié)(比如童話作品的導入,比如讀寫結合,比如質疑問難、比如概括課文主要內容訓練)
進行研究。
微型課題研究具有“短、平、快、活”的特點:
短,即周期短。原來我們做的課題在時間上總是拉得很長,三年五載才一個周期。那么微型課題不需要這么長時間耗著,什么時候想研究了、什么時候有問題了就什么時候開始,什么時候問題解決了、眼明了、心亮了,就可以什么時候結題,十天、半月可以,一月、半年也行。
平,即平實。微型課題研究立足于當前教學實際,針對教師教學中遇到的盲點、 熱點 、難點、疑點問題,開展實實在在的行動研究。微型課題研究抓住一個“實”字就能出成果:課題源于教學“實際”,放在教學活動中去“實踐”,研究活動要
“真實”,研究過程要“踏實”,研究結果要“務實”……
快,即收效快。一個問題解決了,就可以轉入到下一個問題的研究;一個問題解決了,就可以得到一點收獲。它不需要觸及該問題的方方面面,更不需要形成系統(tǒng)的經(jīng)驗總結,也不苛求一定要將自己的研究心得發(fā)表,關鍵是要讓自己體
味到“眼前一亮”、“心頭一喜”的愉悅。
活,即靈活。“微型課題”是一種非正式的教育研究活動,在選題及管理上,它不需要囿于科研機構所提供的選題指南,也不需要申報、審批、立項,發(fā)現(xiàn)問題就可以自己確立選題,有了選題就可以研究;在實施流程上,它不需要嚴格按
照“選題論證———設計方案———立項開題———實施研究———結果分析———鑒定推廣”等環(huán)節(jié)。同時,微型課題研究存活于教師日復一日的工作生活中,沒有固定的研究模式,沒有強制的操作流程,人人都可以研究,時時都可以開展,處處都可以進行,在興趣中生根,在實踐中開花,在過程中結果。
三、課題研究的一般流程
教育科研是一個有目的、有計劃的認識活動過程,包括選擇課題、制訂計劃、
實施活動、分析整理資料、成果整理五個步驟。
(一)選擇課題
選題是研究的第一步,貝爾納說:“一般說來,提出課題比解決課題更困難……所以評價和選擇課題,便成了研究戰(zhàn)略的起點。”
1、選題來源(課題從哪里來)
(1)從常規(guī)工作落實時存在的問題中提出課題
研究始于問題,而問題始于對現(xiàn)狀的不滿。如果我們追求常規(guī)工作的品牌化和精致化,就會發(fā)現(xiàn)問題無時不在,無處不在。那么請大家思考:自己的常規(guī)工
作實現(xiàn)品牌化精致化了嗎?
“把簡單的事做圓滿,把平凡的事做精致。”反思和審視常規(guī)工作中的每個環(huán)節(jié),一定會發(fā)現(xiàn)有很多很多問題值得研究。
教學常規(guī):
——以備課為例:怎么吃透教材?如何在文本中找到讓學生生長、發(fā)展的訓
練點?備課時如何確定教學目標?如何進行學情分析?……
——以上課為例:上課時如何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如何提問?如何組織學生小組討論?如何師生互動?如何指導朗讀?如何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多媒體環(huán)境
下如何板書?所有學生都達標了嗎?重點難點疑點弄懂了嗎?……
——以學生為例: 語文學習 習慣怎么樣?學生善于傾聽嗎?善于思考嗎嗎?
個性閱讀如何展現(xiàn)?……
——以作業(yè)為例:布置什么樣的作業(yè)?批改時如何寫評語?……
——以評價為例:課堂上如何評價學生的學習行為嗎?如何使用成長記錄袋對學生進行過程性評價?如何編制科學的測試試卷?如何進行試卷分析?評價
時您是采用等級制還是百分制?……
(2)從教育教學的疑難中尋找課題
例:你是如何落實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的?
(3)從學校或學科發(fā)展中確定課題
例:一些老的問題在新課程背景下是否應該用新的思路去解決。
例:結合當?shù)貙嶋H探討某個問題的解決途徑(城市學校農(nóng)村孩子的教學問
題、作業(yè)問題。)
2、微型課題選題的原則
(1)選題要小
從小處著眼,切口越小越好。問題相對單一。
如:《提高小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研究》問題好大,因為語文素養(yǎng)包含的內容很廣,單課標上就用了好長一段話來闡述:“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語,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fā)展”而其中的每一個逗號還可以分解,
所以如《一年級學生語文學習習慣培養(yǎng)研究》,只研究一年級學生語文習慣,切入點小,內容單一。列舉一些選題:
《小學語文發(fā)展性閱讀的研究》
《高年級語文綜合性作業(yè)設計的研究》
《低年級加強寫字指導的研究》
《中年級觀察作文教學研究》
《高年級學生課外閱讀調查研究》
《高年級讀寫結合教學研究》
《文本空白補充教學研究》
《高年級 話題作文 教學研究》
《口語交際教學中學生應對能力的培養(yǎng)研究》
《三年級片段作文訓練研究》
《課堂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研究》
《一年級學生朗讀指導研究》
(2)選題要現(xiàn)實
解決自己在教學中迫切需要解決而又能在短期內得到解決的問題。十天、半月可以,一月、半年也行。一是教育實踐中亟待解決的問題;二是帶普遍性、整體性全局性的客觀課題;三是帶局部性、具體性的微觀課題:四是教育實踐中的
新發(fā)現(xiàn)新創(chuàng)造。
(3)選題求新
題目新穎:抓住最新出現(xiàn)的問題,這就要求我們經(jīng)常關注主流教育媒體的新
動向.把握新熱點.選準新角度。
針對原有問題,提出新觀點、新思路、新的解決之道.此謂“舊瓶裝新酒”。
(4)選題宜熟。立足本職工作.選擇熟悉的、主觀上有利于開展的課題
3、確定課題名稱
一個好的課題名,要符合準確、規(guī)范、簡潔、醒目的要求。
(1)準確:課題名稱要把課題研究的問題(研究內容)是什么,研究的對象是什么交待清楚。因此課題名稱應盡可能表明:研究對象、研究問題、研究方
法。如:高年級學生課外閱讀調查研究
研究對象:高年級學生
研究問題:課外閱讀
研究方法:調查法
又如:三年級片斷作文訓練研究
(沒有寫:就可能是綜合的,如:觀察法、實驗研究法、問卷調查法、個案
研究、行動研究)
(2)規(guī)范就是所用的詞語、句型規(guī)范、科學,所有是而非是的詞不能用, 口號 方式、結論式的句型不能用。如《利用 網(wǎng)絡技術 ,提高學生寫作水平》,如果是一篇經(jīng)驗總結的論文的題目還不錯,但作為課題的名稱,就不好。因為課題就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這個問題正在探討,正準備進行研究,還不知道結果如何,所以不能有結論性的口氣,這個課題后來改為《基于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的 小學作文 教學研究》。在確定課題名稱時,還應慎用疑問句,因為,疑問句表述的是一個問題,而不是一個論點或假設。課題應以陳述式句型表述。比如,《中年級作文教學是否需要 范文 引路》就是一個問題,一般不宜用作課題名稱。如果要作為課
題來研究則應改為《習作范文對中年級學生作文影響的研究》。
(3)簡潔就是名稱不能太長,能不要的字盡量不要,一般不要超過20個字。
(4)醒目就是課題研究的切口適宜、新穎,使人一看就對課題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微型課題研究方案的撰寫
微型課題的研究方案沒有固定的格式,但要盡可能地把一些基本內容講清楚:
1、問題描述:即描述遇到的問題及課題產(chǎn)生的過程,并由問題提煉出課題名稱。在描述時,一般都是采用白描的手法敘述此課題產(chǎn)生的過程。同時,在
闡述問題時一定要觀點簡潔明了、點到為止。
2、研究概況:即在開展研究前,了解一下省內外與本課題研究有關的情況及主要成果。了解研究概況有利于研究者知己知彼、少走彎路,同時還有利于整
合、借鑒、吸收別人的研究成果,節(jié)省時間,提高效率。
3、課題界定:即對課題關鍵詞、核心語進行詮釋,提示課題研究方向和角
度。關鍵詞要從兩個方面定義,一是從內涵上定義,二是從外延上定義。
(1)對研究對象的界定:比如:三年級學生,是本班,還是本校,或是所有的?要明確的說明。尤其是一些模糊對象一定要界定清楚,如:學困生、優(yōu)等生。
(2)對關鍵概念的界定:是指給變量下抽象定義(課題中“研究的內容”表述)即分析變量的內容性質、范圍、角度結構,也就是從哪些方面、哪些角度對變量進行研究。所以一般要翻翻詞典,或查找資料,搜索概念。如《三年級片段作文訓練研究》,片段作文訓練就是關鍵詞語,就是研究內容,要進行界定:指以語段形式出現(xiàn)的具有相對獨立性的非整篇作文的一種訓練。
4、研究內容(研究什么)
對課題中的研究內容進行任務分解,分解出來的任務就是研究的內容。
如《三年級片段作文訓練研究》可以包含哪些內容?(1)片段訓練內容研究。哪些內容合適,哪些不合適。(2)訓練方法研究,也可以說是模式,擬采用那種模式進行訓練。(3)擬采用這種方法后,學生作文能力的研究,這其中又可以分解成:作文興趣、思維能力、想象能力、語言表達等等。往往我們對研究內容進行科學的任務分解,如果發(fā)現(xiàn)任務很多,事情并不簡單,那說明什么呢?說明所選的課題還是大了,范圍還可以縮小,做課題界定的時候要進一步說明。
5、研究思路:即本課題的研究方法、實施步驟、時間安排以及研究措施等。①研究方法:把本課題能用到的諸如課例描述法、案例研究、調查研究、經(jīng)驗總結等方法列舉出來。②實施步驟:即本課題研究計劃分幾步完成,每一步做些什么。③時間安排:即本課題研究需要多長時間,每步大概需要多長時間等。④研究措施:即在研究中準備采取哪些具體有效、切實可行的措施、做法。
6、預期成果:即該研究所期望達到的目標和要求。研究成果報告和論文是微型課題的兩種成果表現(xiàn)形式。研究成果中涵蓋著教學日記、教學敘事、教學反思、學生作業(yè)作品、個案、談話記錄、教學案例、研究報告、發(fā)表或交流的文章等各種資料。當然,教師可以結合自己的課題,選擇其中的部分形式作為成果形式。
(三)、實施研究(即按計劃做事,開展研究活動)
實施研究是按照研究計劃所規(guī)定的對象、內容、時間、手段、方法和程序等,對研究對象采取一定的行為措施,觀察、測定、記錄研究對象的反應,以獲得研
究者所希望的結果的過程。
(四)、分析整理資料
(五)、撰寫論文和課題研究報告
猜你還感興趣的:
1. 小學語文課題研究計劃
2. 課題研究計劃范本
3. 小學教師個人課題研究計劃范本
4. 小學語文小課題研究計劃
5. 小學教師個人課題研究計劃
四、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僅供參考
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型學習;何嵐妮;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一、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提高自主學習能力,為合;第一,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真正學習的情境;實踐證明,學生在不平等的環(huán)境中學習是被動的,緊張;第二,教師要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雖然一節(jié)課時間較短,但教師也要給學生留有充足的時;第三,培養(yǎng)學生問題學習能力;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應該
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型學習
何嵐妮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羅杰斯曾說:“自由愈高的學習,身心投入程度就愈高。在實際教學中,我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面對課改,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已經(jīng)作為一種教學策略被越來越多的教師用于教學實踐中,那么,如何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呢?結合我們寧遠縣“四環(huán)節(jié)”教學模式,我認為可從以下一些方面入手。
一、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提高自主學習能力,為合作探究學習奠定基礎。 自主學習通常是指主動,自覺,獨立的學習。新課程改革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就要求每一位教師,應進行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新探索
第一,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真正學習的情境。
實踐證明,學生在不平等的環(huán)境中學習是被動的,緊張的,不愉快的。學生也容易產(chǎn)生厭學到心理。因此教師對學生的期盼和希望可以產(chǎn)生巨大的感召力,讓學生在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中才找到自己,激發(fā)興趣,自主地學習。例如:上課伊始,創(chuàng)設一種輕松的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烏鴉和狐貍》一課,讓學生分別扮演烏鴉,狐貍,讀好它們之間的對話,了解烏鴉和狐貍的不同性格,還可以設計不同的教學活動,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第二,教師要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
雖然一節(jié)課時間較短,但教師也要給學生留有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去思考,去探索,使學生始終處于自覺積極的狀態(tài)之中,來進行合作條件,自主學習。如:生字詞的學習,讓學生借助工具書,抓住音,形,義,詞幾個方面分組自學。彌補自己學習的差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達到共同提高到效果。
第三,培養(yǎng)學生問題學習能力。
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應該培養(yǎng)學生敢問,好問,善問的好習慣。然后放手讓學生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上課時,教師要注意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使學生產(chǎn)生疑問,提出問題。在復習課上,也盡量想辦法,問題讓學生提,答案讓學生總結。
第四,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學會學習。
首先,現(xiàn)在的孩子普遍存在不會學習的現(xiàn)象,表現(xiàn)在:家長或老師督促學習,管著學習,不動腦思考,不動手實踐等不良習慣。作為教師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要讓學生會學。用啟發(fā)式點撥式的教學取代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進行中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發(fā)展他們的個性。
其次,要通過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成功體驗,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自覺性,積極性。
如:充分利用語文教材的趣味性和實用性來激發(fā)學生興趣。像:識字中的字理演變圖,小幽默,小兒歌都能引起學生注意。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比如:借助于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來激發(fā)興趣通過動感聲像,美麗的圖片等吸引學生,還有,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分組討論法,小組競賽法,獎勵法···而對于那些不喜歡學習,不喜歡課堂的學生,我則是多和他們溝通,了解他們的“學患”,把學習以外的事交給他們去做,像:取送作業(yè)本,讓他們輪流檢查室內外衛(wèi)生,當一次小組長,來打開他厭學的心結,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第五,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受益終生,但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yǎng)成的。人的許多習慣都在早年形成(也包括壞習慣),而教師要調查學生的表現(xiàn)要根據(jù)學生自身的特點,教學的具體情況,循序漸進的培養(yǎng),持續(xù)穩(wěn)定地發(fā)展,比如:低年級的孩子上課要養(yǎng)成仔細觀察,認真聽課,課后按時完成作業(yè),樂于和同學交流等習慣。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水平的提高,到了高年級,就要有良好的閱讀習慣獨立思考,樂于提問額度習慣。因此,課堂上我嚴格培養(yǎng),幫助,指導養(yǎng)成這種學習的習慣,久而久之才會見到成效。
二、加強學生的合作學習
合作精神是綜合學習中首先要培養(yǎng)的,這一點無論從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要求和綜合性學習本身,都是必不可少的?,F(xiàn)在不強調合作精神,不學會與別人合作,我們的學生將很難適應時代的發(fā)展,在未來激烈競爭的社會里將很難有立身之地。
1、集思廣益合作。所謂“集思廣益”就是集中每個學生的智慧,廣泛吸收有益的意見。在學習人物或學習一些生活哲理時,總會問學生“他給你留下怎么樣的印象?”“從中你領悟到什么道理”等等,然后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的實際,讓大家從各個角度去分析,通過這樣的活動,讓學生更積極,更深刻的記住了所要學習的知識點。
2、各取所長合作?!案魅∷L”就是發(fā)揮每個學生的特長,合作完成某個學習任務?!耙磺€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學生的個性差異還是比較大的,有的學生善讀,有的學生善寫,而有的學生善畫。有時候為了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fā)揮學生個性特長,我要求學生自己學習,根據(jù)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可以通過不同的形式呈現(xiàn)對課文的不同理解,他們自動組建合作小組,善畫的作畫,能寫的撰文,字好的抄寫,會說的演講……20分鐘后,他們爭先恐后上臺展示??粗粡垙垐D文并茂的海報,聽到他們繪聲繪色地解說,我知道,我的教學目的達到了。
3、優(yōu)差搭配合作。有時候,我在讓學生分組學習的時候,有意識地將優(yōu)、中、差三類學生結合在一起,在學習的過程中,優(yōu)生自然而然地扮演著小老師的角色,在他們的帶動下,差生有了進步,而優(yōu)生也更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組織、分析能力也提高了,從而達到相得益彰,優(yōu)差共進。
4、分扮角色合作。兒童活潑好動,有很強的想像力和表現(xiàn)欲,他們非常喜愛把一些活動內容“演”出來。我國著名劇作家曹禹對課本劇表演予以了充分肯定,“學生參加演戲可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演戲里的人,就必須理解他們的思想與感情,要具備活潑生動的想像,也要有一定的表演能力”,“課本劇可以啟發(fā)學生潛在的智力,使他們對聽課…”
在語文課中,我常常讓學生分角色飾演活動中不同的角色,學生對此都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在上《晏子使楚》一課時,我提出讓學生來表演“晏子出使楚國”的活動內容,學生都爭先恐后地要求試一試。見每個學生都這么積極,我便跟學生商量,讓他們選擇合適的人選自由組合,這樣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加表演。商量完畢,學生便分頭行事,教室頓時變成了一個排練廳。不一會兒,成果就出來了。盡管有的小組效果不佳,但學生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了,學生也充分參與到課堂中來了。
當然,“合作”不等于“合并”,“合作”應該是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學生產(chǎn)生了個體無法解決的問題,教師應鼓勵他們選擇“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旨在集體探究個體無法解決的疑難問題,在優(yōu)勢互補中使得個體對問題的理解更加豐富全
面,思維向深度和廣度發(fā)展,感受合作共事和分享成果的愉快。
三、鼓勵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
在探究性學習中,學習過程不再是老師把知識強灌進學生的腦子的填鴨式教學,而是要學生自己找出問題,自己探討,然后得出自己的結果,再與別人或者老師的結果比較,總中學到知識和學習方法。所以不管以何種方法進行探究性學習,都必須要突出三個方面: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現(xiàn)在提出的具體步驟方式有很多,但是都離不開這三個。我這里舉出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智力開發(fā)研究所的陸璟提出的一種:
1、提出問題:學習者投入到對科學型問題的探索中;
2、收集數(shù)據(jù): 學習者重視實證在解釋與評價科學型問題中的作用;
3、形成解釋:學習者根據(jù)實證形成對科學問題的解釋;
4、評價結果:學習者根據(jù)其他解釋對自己的解釋進行評價;
5、檢驗結果:學習者交流和驗證他們提出的解釋。
這里面所說的1是典型的提出問題;2、3就屬于分析問題;4、5就屬于解決問題了。
總之,通過開放、合作、探究式的教與學,學生們既體驗到了學語文的樂趣,學會了怎樣學語文,也體驗到了競爭后成功的喜悅,更懂得了怎樣去“生活”。讓他們真正認識了語文,真正認識了自己!也懂得了如何去“做人”,去正確面對競爭!
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實際上是激活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使其成為知識的發(fā)現(xiàn)者和研究者。需要指出的是,接受學習仍是人類重要的也是特有的學習方式。素質教育要求加強體驗學習和發(fā)現(xiàn)學習,但并不意味著拒絕接受學習。在新的教學方式里,語文教師仍要“講”,或是提供背景知識,或是點撥方法規(guī)律,或是交流自己收獲,或激情熏陶,不一而足。
以上就是關于小學語文探究型活動設計相關問題的回答。希望能幫到你,如有更多相關問題,您也可以聯(lián)系我們的客服進行咨詢,客服也會為您講解更多精彩的知識和內容。
推薦閱讀:
杭州學軍小學學區(qū)房有哪些(杭州學軍小學學區(qū)房有哪些樓盤)
小學科學物質科學領域都有哪些課(小學科學物質科學領域都有哪些課程內容)
個人怎么注冊小規(guī)模公司(個人怎么注冊小規(guī)模公司營業(yè)執(zhí)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