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屬于條件性課程資源嗎(教師屬于條件性課程資源嗎對嗎)
大家好!今天讓小編來大家介紹下關于教師屬于條件性課程資源嗎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對此問題的歸納整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創(chuàng)意嶺作為行業(yè)內(nèi)優(yōu)秀企業(yè),服務客戶遍布全國,留學、移民相關業(yè)務請撥打175-8598-2043,或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錄:
一、課程資源分為哪些類型
所謂課程資源的分類,就是要把眾多的課程資源,按照一定的標準、原則、特點,把它們區(qū)分開來,以便更好地認識、開發(fā)和利用它們。下面列舉了一些課程資源的分類,需要說明的是課程資源分類本身不是目的,列舉如此眾多的課程資源分類旨在開拓課程資源開發(fā)與利用的視野,展現(xiàn)課程資源開發(fā)與利用的廣闊前景,避免可能出現(xiàn)的偏頗。例如,我們可能比較重視校內(nèi)資源,忽視校外資源;我們可能注重文字和實物資源,淡化了活動資源和信息化資源;我們可能看到了顯性資源,忽略了隱性資源;我們可能過分強調條件性資源,遮蔽了素材性資源等等。我國幅員遼闊,各地經(jīng)濟發(fā)展存在著很大差異,民族眾多,文化特色不同,課程資源分布不均衡,在課程資源開發(fā)與利用的過程中,就需要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揚長避短,取長補短,突出學校特色,顯現(xiàn)學科和教師個性。
(1)根據(jù)來源,課程資源可分為校內(nèi)課程資源和校外課程資源
校內(nèi)課程資源包括校內(nèi)的各種場所和設施,如圖書館、實驗室、專用教室、信息中心、實驗實習農(nóng)場和工廠等;校內(nèi)人文資源,如教師群體,特別是專家型教師、師生關系、班級組織、學生團體、校風校紀、校容校貌等;與教育教學密切相關的各種活動,如實驗實習、座談討論、文藝演出、社團活動、體育比賽、典禮儀式等。校內(nèi)課程資源是實現(xiàn)課程目標,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最基本、最便利的資源,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首先要著眼于校內(nèi)課程資源。沒有校內(nèi)課程資源的充分開發(fā)與利用,校外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就成為奢談。
校外課程資源包括學生家庭、社區(qū)乃至整個社會中各種可用于教育教學活動的設施和條件以及豐富的自然資源。其中,社區(qū)的圖書館、科技館、博物館等都是寶貴的課程資源;學生家長與學生家庭的圖書、報刊、電腦、學習工具等也是不可忽視的課程資源;豐富的自然資源是我們生存和生活的基礎,也是我們開發(fā)與利用的重要課程資源。校外課程資源可以彌補校內(nèi)課程資源的不足,充分開發(fā)與利用校外課程資源能為我們轉變教育教學方式,適應新課程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證。
(2)根據(jù)性質,課程資源可分為自然課程資源和社會課程資源
我國幅員遼闊,山川秀美,物產(chǎn)多樣,可以開發(fā)與利用的自然課程資源極為豐富。例如,用于生物課程的動植物、微生物,用于地理課程的水文和地貌、天氣和氣候。
人們可以開發(fā)與利用的社會課程資源同樣也是豐富多樣的。為了保存和展示人類文明成果的公共設施如圖書館、博物館、展覽館等無疑是重要的課程資源;道路的線條美、雕塑的造型美、音樂的節(jié)奏美等均可成為陶冶學生情操的課程資源;人類活動的交往如政治活動、軍事活動、外交活動、科技活動等也可成為課程資源;另外,價值觀念、風俗習慣等與教育教學活動有著直接的關系,因而也是不可或缺的課程資源。
(3)根據(jù)物理特性和呈現(xiàn)方式,課程資源可分為文字資源、實物資源、活動資源和信息化資源
文字的產(chǎn)生,紙張和印刷術的發(fā)明促進了人類文化的傳播和教育教學活動的發(fā)展,以教材為主的印刷品記錄著人們的思想,蘊涵著人類的智慧,保存著人類的文化,延續(xù)著人類的文明,直到今天仍然是最重要的課程資源。
以計算機網(wǎng)絡為代表的信息化資源具有信息容量大、智能化、虛擬化、網(wǎng)絡化和多媒體的特點,對于延伸感官、擴大教育教學規(guī)模和提高教育教學效果有著重要的作用,是其他課程資源所無法替代的。隨著教育現(xiàn)代化進程的不斷推進,信息化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已勢在必行,它將是最富有開發(fā)與利用前景的資源類型。
(4)根據(jù)存在方式,課程資源還可以分為顯性課程資源和隱性課程資源
顯性課程資源是指看得見摸得著,可以直接運用于教育教學活動的課程資源。如教材、計算機網(wǎng)絡、自然和社會資源中的實物、活動等。作為實實在在的物質存在,顯性課程資源可以直接成為教育教學的便捷手段或內(nèi)容,比較易于開發(fā)與利用。
隱性課程資源一般是指以潛在的方式對教育教學活動施加影響的課程資源。例如,學校和社會風氣、家庭氣氛、師生關系等。與顯性課程資源不同,隱性課程資源的作用方式具有間接性和隱蔽性的特點,它們不能構成教育教學的直接內(nèi)容,但是它們對教育教學活動的質量起著持久的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隱性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更需要付出艱辛的努力。
二、尋中小學繼續(xù)教育在線考試的試題, 教師課堂教學技能指導 新課程課堂教學行為創(chuàng)新初中英語
教師課堂教學技能指導考題課堂教學技能指導試題及答案(僅供參考)
一、判斷題
1、意義建構是探究學習中學生學習能力發(fā)展最為困難的一個階段。對
2、假說如果被證偽,就不能促進學生認識的發(fā)展。錯
3、情意創(chuàng)設與課堂導入是一回事。錯
4、策略性知識不適宜通過個性化的探究獲得或表現(xiàn)出來。錯
5、學和是合作學習的“當事人”,他們的評價不可能客觀。錯
6、在有效的合作學習中學習任務是共同的,但最終的評價應該經(jīng)學生的個體表現(xiàn)為依據(jù)。錯
7、教師既是條件性課程資源,又是素材性資源的載體。對
8、程序性知識是關于“怎么做”的知識,是關于“做事的時機,方式,伙伴或對象的知識”對
9、教師是校內(nèi)課程資源,不是條件性和素材性的課程資源。錯
10、陳述性知識是關于“是什么”的知識,涉及概念,規(guī)則,原理的理解和應用。錯
11、策略性知識,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共性色彩都很濃。錯
12、教師組織學生開展的探究學習只能是包括各個五一節(jié)的完整探究,不可以是只經(jīng)歷其中一個或幾個五一節(jié)的不完全探究。錯
13、選擇和判斷一首流行歌曲的歌詞是否適宜用作詩歌單元的教學材料,屬于課程資源的利用技能。錯
14、不恰當?shù)奶骄坎荒芊Q之為探究。錯
15、“聰明的學生對學校的態(tài)度好”是個好的假說。錯
16、假說可以充分訓練學生的分析、推理等邏輯思維和判斷能力。對
17、一次完整的探究學習過程包括提出問題—制訂方案—實施探究—得出結論四個階段。錯
18、學校是向學生傳遞知識、技能、態(tài)度和價值體系的重要場所,不是學生實現(xiàn)社會的場所錯。
19、探究學習只能在物理、化學、生物、地理等學科中使用。在語言、英語、政治、歷史等語言和社會類課程的學習中,不能進行探究式學習和探究式教學。錯
20、探究性學習是依照科學研究的過程來學習科學內(nèi)容。對
21、教師在給學生提供交流機會的現(xiàn)時,要重視“學生之間的相互傾聽” 對
22、教師要重視并給學生提供交流合作的機會。對
23、通過合作學習學生可以較好地適應將來在校外可能遇到的人與人之間的各種能力差異,增強社會適應能力。對
24、新課程將對學生情感的關注列為了課程目標。對
25、有時學生之所以不去嘗試,是他們不想嘗試。錯
26、陶行知先生是我國新文化運動的先驅。1920年,他出版了我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的第一部白話詩集——《嘗試集》。錯
27、在影響合作學習的各因素中,合作動機和個人責任是合作學習產(chǎn)生良好教學效果的關鍵。對
28、、胡適先生是我國新文化運動的先驅。1942年,他出版了我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的第一部白話詩集——《嘗試集》。錯
29、充分的回憶一旦完成,教師就應向學生直接提示要學習的內(nèi)容。對
30、羅伯特•加涅(R�M�Gagne)是俄國當代著名的學習和教學心理學家。錯
31 、建構主義認為知識是每個學習者通過主動參與認知活動而主觀創(chuàng)造出來的。對
32、意見、設計、猜想、看法可歸為領悟性知識。對
33、條件性課程資源直接作用于課程,并且能夠成為課程的素材(是課程的構成或來源)錯
34、教師組織學生開展的探究學習只能是包括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完整探究,不可以是只其中一個或幾個環(huán)節(jié)的不完全探究。錯
35、探究只是學習的過程,不是學習的目的。錯
36、教育的過程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相互傾聽與應答的過程。對
37、恰當?shù)脑u價是合作學習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同時具有提供反饋的作用,但它不影響學生合作學習的參與熱情與效果。錯
38、合作學習本身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教師很難監(jiān)控和組織。錯
39、在效果律中,桑代克認為,凡導致滿意結果的行為被加強,而帶來的行為被削弱或淘汰。對
40、最早對試誤進行系統(tǒng)研究的是美國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斯金納(B.F.Skinner)錯
41、博物館、展覽館,科技館等都可納入課程資源的范疇。對
42、素材性課程資源不是形成課程本身的直接來源,但在很大管理方式上決定著課程的實施范圍和水平。錯
二、單項選擇
1、關于創(chuàng)設的探究情境的性質,下列說法不恰當?shù)氖牵ㄖ荒苁情_放性的問題)情境。
2、關于創(chuàng)設的探究情境與課堂導入的區(qū)別,下列說法不恰當?shù)氖牵海▽肱c情境創(chuàng)設沒有區(qū)別)
3、關于探究學習意義建構階段所包括的要素,下列說法不恰當?shù)氖牵海―從收集的材料,分析得出探究結論)
4、關于合作學習的組織,下列說話不恰當?shù)氖牵海―事后可以不置一詞)
5、關于桑代克學習理論,下列說法不恰當?shù)氖牵海˙在學習過程中邏輯推理最重要)
6、在其提出的理論中,沒有體現(xiàn)出探究思想的教育家是:(C凱洛夫)
7、關于合作學習,下列說法正確的是:(D有利于促進同學間互助互愛和學生社會交往能力的提高)。
8、關于教師在判斷學生建立的假說是否合適的標準,下列說法不恰當?shù)氖牵海ˋ假說應盡可能用疑問句的形式陳述出來)
9、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應該注意的方面,下列說法不恰當?shù)氖牵–合作學習的任務是學生個體之力所能完成)
10、關于合作學習小組的規(guī)模,下列說法不恰當?shù)氖牵―只能是前后桌的4—6人小組)
11、關于學生制訂研究方案的目的,下列說法不恰當?shù)氖牵ň褪且C明假設沒有錯)
12、教師在使用利用錯誤技能時,下列說法不恰當?shù)氖牵–不能將錯就錯)
13、關于設計的迷惑技能,下列說法不恰當?shù)氖牵ˋ教師所設計的迷惑應盡可能簡單)
14、運用試誤技能時下列說法不恰當?shù)氖牵―設計的迷惑越簡單越好)
15、關于提出探究的問題,下列說法不恰當?shù)氖牵ㄖ荒苡蓪W生獨立提出)
16、“請說出中國的一條河流”這樣的問題屬于(A一般性提問)
17、在學了《司馬光》一課后,問學生“如果當時是你的小朋友掉進水缸,你會怎么辦?”這樣的總是屬于(B開放性提問)
18、我國于哪一年開始實施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明確地把探究學習作為所倡導的學習方式之一(B 2001)年
19、關于“從功能的角度看,知識包括的內(nèi)容” 下列說法不恰當?shù)氖牵˙知識只有陳述性知識)
20、杜威提出學??茖W教育中要用探究方法的時間是:(A1909年)
21、“為什么說五四無能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這樣的問題屬于(分析水平提問)
22、加涅認為學習結果不包括以下那個方面(情緒)
23、要求學生對一個段落中的不恰當發(fā)表意見,教師提問的表述為:“請同學們讀一讀,看誰先發(fā)現(xiàn)問題”是考查學生思維的(敏捷性)
24、關于探究學習,下列說法不恰當?shù)氖牵ㄅc接受學習相比,探究學習具有更強的知識系統(tǒng)性)
三、多項選擇
1、關于確定科學探究的問題,下列不適合小學生的問題有哪些?(食鹽是否無限制地溶解于水中呢,食鹽能否溶解于汽油,食鹽能否溶解于汽油苯中呢?
2、差錯具有以下幾方面的功能(具有啟發(fā)、刺激、教育、醒悟、陪襯、免疫功能)
3、關于創(chuàng)設的探究情境的功能,下列說法正確的是(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學生理解與應用知識。有利于使學生“從生活走進科學,從學科走進社會)BCD
4、下列說法較恰當?shù)氖牵海ㄅc接受學習的方式相比,探究學習更強調學習者的意義體驗,更強調學習者的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
5、關于制訂探究方案的主體,下列說法恰當?shù)氖牵ǚ桨缚捎蓪W生獨立提出,也可有教師適當 指導)
6、關于合作學習的評價內(nèi)容,下列說法正確的是(包括自我表現(xiàn)、本組的成員表現(xiàn)、小組整體和他組的表現(xiàn)等)ABCD
7、關于教師的角色定位,下列說法不恰當?shù)氖牵ń處熤荒苁钦n程的執(zhí)行者、教材和教參的使用者,教師只能是知識的傳授者。)
8、關于合理調控合作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合作的時間是否需要延長或縮短,是否有跑題現(xiàn)象需要糾正,是否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其中,討論的聲音是否過大需要提醒)ABCD
9、課堂教學中有關提問的對象下列說法不恰當?shù)氖牵☉撝惶釂柡脤W生,應該只提問差學生)
10、課堂教學中問題的提出者可以是(老師,學生)
11、關于合理調控合作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教師應是平等的參與者、教師應是冷靜的觀察者,教師應是有效的調控者)
12、提問的功能包括(促進學生認識能力的發(fā)展,為后續(xù)教學滲活動提供反饋信息,激發(fā)學生興趣,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13、好的提問表現(xiàn)在(教師深入研究了教材,與學生的知識和智力發(fā)展水平相適應,有助與實現(xiàn)教學過程中的各項具體目標,富有啟發(fā)性,并能使學生自?。?span style="display:none">59u創(chuàng)意嶺 - 安心托付、值得信賴的品牌設計、營銷策劃公司
14、關于制訂探究方案的主體,下列說法不恰當?shù)氖牵海ǚ桨钢荒苡蓪W生獨立提出才中探究,探究方案只能由教師提出,學生只需要確認)
15、關于合作過程中的教師行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教師可以參與其中,與學生共同討論。教師可以適時抽身了解各組的合作進展情況。教師能根據(jù)所掌握的情況合理調控合作的過程)
一、判斷題
1、意義建構是探究學習中學生學習能力發(fā)展最為困難的一個階段。對
2、假說如果被證偽,就不能促進學生認識的發(fā)展。錯
3、情意創(chuàng)設與課堂導入是一回事。錯
4、策略性知識不適宜通過個性化的探究獲得或表現(xiàn)出來。錯
5、學和是合作學習的“當事人”,他們的評價不可能客觀。錯
6、在有效的合作學習中學習任務是共同的,但最終的評價應該經(jīng)學生的個體表現(xiàn)為依據(jù)。錯
7、教師既是條件性課程資源,又是素材性資源的載體。對
8、程序性知識是關于“怎么做”的知識,是關于“做事的時機,方式,伙伴或對象的知識”對
9、教師是校內(nèi)課程資源,不是條件性和素材性的課程資源。錯
10、陳述性知識是關于“是什么”的知識,涉及概念,規(guī)則,原理的理解和應用。錯
11、策略性知識,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共性色彩都很濃。錯
12、教師組織學生開展的探究學習只能是包括各個五一節(jié)的完整探究,不可以是只經(jīng)歷其中一個或幾個五一節(jié)的不完全探究。錯
13、選擇和判斷一首流行歌曲的歌詞是否適宜用作詩歌單元的教學材料,屬于課程資源的利用技能。錯
14、不恰當?shù)奶骄坎荒芊Q之為探究。錯
15、“聰明的學生對學校的態(tài)度好”是個好的假說。錯
16、假說可以充分訓練學生的分析、推理等邏輯思維和判斷能力。對
17、一次完整的探究學習過程包括提出問題—制訂方案—實施探究—得出結論四個階段。錯
18、學校是向學生傳遞知識、技能、態(tài)度和價值體系的重要場所,不是學生實現(xiàn)社會的場所錯。
19、探究學習只能在物理、化學、生物、地理等學科中使用。在語言、英語、政治、歷史等語言和社會類課程的學習中,不能進行探究式學習和探究式教學。錯
20、探究性學習是依照科學研究的過程來學習科學內(nèi)容。對
21、教師在給學生提供交流機會的現(xiàn)時,要重視“學生之間的相互傾聽” 對
22、教師要重視并給學生提供交流合作的機會。對
23、通過合作學習學生可以較好地適應將來在校外可能遇到的人與人之間的各種能力差異,增強社會適應能力。對
24、新課程將對學生情感的關注列為了課程目標。對
25、有時學生之所以不去嘗試,是他們不想嘗試。錯
26、陶行知先生是我國新文化運動的先驅。1920年,他出版了我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的第一部白話詩集——《嘗試集》。錯
27、在影響合作學習的各因素中,合作動機和個人責任是合作學習產(chǎn)生良好教學效果的關鍵。對
28、、胡適先生是我國新文化運動的先驅。1942年,他出版了我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的第一部白話詩集——《嘗試集》。錯
29、充分的回憶一旦完成,教師就應向學生直接提示要學習的內(nèi)容。對
30、羅伯特•加涅(R�M�Gagne)是俄國當代著名的學習和教學心理學家。錯
31 、建構主義認為知識是每個學習者通過主動參與認知活動而主觀創(chuàng)造出來的。對
32、意見、設計、猜想、看法可歸為領悟性知識。對
33、條件性課程資源直接作用于課程,并且能夠成為課程的素材(是課程的構成或來源)錯
34、教師組織學生開展的探究學習只能是包括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完整探究,不可以是只其中一個或幾個環(huán)節(jié)的不完全探究。錯
35、探究只是學習的過程,不是學習的目的。錯
36、教育的過程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相互傾聽與應答的過程。對
37、恰當?shù)脑u價是合作學習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同時具有提供反饋的作用,但它不影響學生合作學習的參與熱情與效果。錯
38、合作學習本身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教師很難監(jiān)控和組織。錯
39、在效果律中,桑代克認為,凡導致滿意結果的行為被加強,而帶來的行為被削弱或淘汰。對
40、最早對試誤進行系統(tǒng)研究的是美國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斯金納(B.F.Skinner)錯
41、博物館、展覽館,科技館等都可納入課程資源的范疇。對
42、素材性課程資源不是形成課程本身的直接來源,但在很大管理方式上決定著課程的實施范圍和水平。錯
二、單項選擇
1、關于創(chuàng)設的探究情境的性質,下列說法不恰當?shù)氖牵ㄖ荒苁情_放性的問題)情境。
2、關于創(chuàng)設的探究情境與課堂導入的區(qū)別,下列說法不恰當?shù)氖牵海▽肱c情境創(chuàng)設沒有區(qū)別)
3、關于探究學習意義建構階段所包括的要素,下列說法不恰當?shù)氖牵海―從收集的材料,分析得出探究結論)
4、關于合作學習的組織,下列說話不恰當?shù)氖牵海―事后可以不置一詞)
5、關于桑代克學習理論,下列說法不恰當?shù)氖牵海˙在學習過程中邏輯推理最重要)
6、在其提出的理論中,沒有體現(xiàn)出探究思想的教育家是:(C凱洛夫)
7、關于合作學習,下列說法正確的是:(D有利于促進同學間互助互愛和學生社會交往能力的提高)。
8、關于教師在判斷學生建立的假說是否合適的標準,下列說法不恰當?shù)氖牵海ˋ假說應盡可能用疑問句的形式陳述出來)
9、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應該注意的方面,下列說法不恰當?shù)氖牵–合作學習的任務是學生個體之力所能完成)
10、關于合作學習小組的規(guī)模,下列說法不恰當?shù)氖牵―只能是前后桌的4—6人小組)
11、關于學生制訂研究方案的目的,下列說法不恰當?shù)氖牵ň褪且C明假設沒有錯)
12、教師在使用利用錯誤技能時,下列說法不恰當?shù)氖牵–不能將錯就錯)
13、關于設計的迷惑技能,下列說法不恰當?shù)氖牵ˋ教師所設計的迷惑應盡可能簡單)
14、運用試誤技能時下列說法不恰當?shù)氖牵―設計的迷惑越簡單越好)
15、關于提出探究的問題,下列說法不恰當?shù)氖牵ㄖ荒苡蓪W生獨立提出)
16、“請說出中國的一條河流”這樣的問題屬于(A一般性提問)
17、在學了《司馬光》一課后,問學生“如果當時是你的小朋友掉進水缸,你會怎么辦?”這樣的總是屬于(B開放性提問)
18、我國于哪一年開始實施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明確地把探究學習作為所倡導的學習方式之一(B 2001)年
19、關于“從功能的角度看,知識包括的內(nèi)容” 下列說法不恰當?shù)氖牵˙知識只有陳述性知識)
20、杜威提出學??茖W教育中要用探究方法的時間是:(A1909年)
21、“為什么說五四無能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這樣的問題屬于(分析水平提問)
22、加涅認為學習結果不包括以下那個方面(情緒)
23、要求學生對一個段落中的不恰當發(fā)表意見,教師提問的表述為:“請同學們讀一讀,看誰先發(fā)現(xiàn)問題”是考查學生思維的(敏捷性)
24、關于探究學習,下列說法不恰當?shù)氖牵ㄅc接受學習相比,探究學習具有更強的知識系統(tǒng)性)
25、“請舉例說明溫帶大陸性氣候有哪些主要特征?” 理解水平提問
1.知識水平提問
“洋務運動的代表人物是誰?”“水是由氫和氧兩種元素構成的嗎?”
2.理解水平提問
“你能解釋稀釋濃硫酸時的正確操作程序嗎?”
“讀了《畫家與牧童》一文后,請你說說這篇文章想要表達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請舉例說明溫帶大陸性氣候有哪些主要特征?”
“在學習了元素與原子后,請比較二者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有哪些?”
3.應用水平提問
“請用根毛吸水的原理說明為什么在鹽堿地上植物很難生長?”
“鯨魚屬于魚類嗎?”“蝙蝠是鳥嗎?”
4.分析水平提問
“為什么說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5.綜合水平提問
“人口的迅速增長可能會產(chǎn)生哪些社會問題?”
“人與自然為什么必須和諧共處?”
6.評價水平提問
“有人說受教育機會的不平等是最嚴重的社會不公平。你是否同意?為什么?”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思想對我們今天的教育教學改革有何意義?”
“你如何評價古典音樂與流行音樂的藝術表現(xiàn)力?”
1.一般性提問
與知識水平的提問相對應。
2.開放性提問
在學了《司馬光》一課后,問學生:“如果當時是你的小朋友掉進了水缸,你會怎么辦?”“在寒冷的冬天我們用什么方法可以讓冰涼的手暖和起來?”
3.高層次提問
“洋務運動為什么只從西方引進了技術,而沒有同時引進制度和文化?”“李鴻章開辦了許多工廠和公司,在今天看來算得上一個大資本家了。但為什么說他的思想和認識還停留在地主階級層面上?”
4.探詢提問
“你為什么這樣認為呢?”“你是怎么得出這個結論的?”
三、多項選擇
1、關于確定科學探究的問題,下列不適合小學生的問題有哪些?(食鹽是否無限制地溶解于水中呢,食鹽能否溶解于汽油,食鹽能否溶解于汽油苯中呢?
2、差錯具有以下幾方面的功能(具有啟發(fā)、刺激、教育、醒悟、陪襯、免疫功能)
3、關于創(chuàng)設的探究情境的功能,下列說法正確的是(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學生理解與應用知識。有利于使學生“從生活走進科學,從學科走進社會)BCD
4、下列說法較恰當?shù)氖牵海ㄅc接受學習的方式相比,探究學習更強調學習者的意義體驗,更強調學習者的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
5、關于制訂探究方案的主體,下列說法恰當?shù)氖牵ǚ桨缚捎蓪W生獨立提出,也可有教師適當 指導)
6、關于合作學習的評價內(nèi)容,下列說法正確的是(包括自我表現(xiàn)、本組的成員表現(xiàn)、小組整體和他組的表現(xiàn)等)ABCD
7、關于教師的角色定位,下列說法不恰當?shù)氖牵ń處熤荒苁钦n程的執(zhí)行者、教材和教參的使用者,教師只能是知識的傳授者。)
8、關于合理調控合作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合作的時間是否需要延長或縮短,是否有跑題現(xiàn)象需要糾正,是否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其中,討論的聲音是否過大需要提醒)ABCD
9、課堂教學中有關提問的對象下列說法不恰當?shù)氖牵☉撝惶釂柡脤W生,應該只提問差學生)
10、課堂教學中問題的提出者可以是(老師,學生)
11、關于合理調控合作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教師應是平等的參與者、教師應是冷靜的觀察者,教師應是有效的調控者)
12、提問的功能包括(促進學生認識能力的發(fā)展,為后續(xù)教學滲活動提供反饋信息,激發(fā)學生興趣,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13、好的提問表現(xiàn)在(教師深入研究了教材,與學生的知識和智力發(fā)展水平相適應,有助與實現(xiàn)教學過程中的各項具體目標,富有啟發(fā)性,并能使學生自?。?span style="display:none">59u創(chuàng)意嶺 - 安心托付、值得信賴的品牌設計、營銷策劃公司
14、關于制訂探究方案的主體,下列說法不恰當?shù)氖牵海ǚ桨钢荒苡蓪W生獨立提出才中探究,探究方案只能由教師提出,學生只需要確認)
15、關于合作過程中的教師行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教師可以參與其中,與學生共同討論。教師可以適時抽身了解各組的合作進展情況。教師能根據(jù)所掌握的情況合理調控合作的過程)
三、新課程結構調整的主要內(nèi)容有哪些
三、普通高中新課程與教學改革20.新課程背景下,普通高中教學應如何適應課程培養(yǎng)目標的要求? 要落實高中新課程目標的要求,新課程的主要實施者——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必須注意以下幾點:(1)要引導學生學會選擇與主動發(fā)展 高中新課程方案,在保證所有學生都達到高中成就水平的前提下,通過課程的設計而為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及個性化的學習過程提供盡可能大的空間.它承認學生的個性差異,并把個性差異作為一種寶貴的智力資源,不求所有學生在形式發(fā)展上的同一,而求學生內(nèi)在品質的提高和豐富,為每個學生潛能的開發(fā)和人生追求,提供盡可能多的可能途徑.因而,這也就意味著,在教學時,教師要特別注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勇于提出問題,掌握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注重自主、探究、合格式學習,在選擇中學會選擇,培養(yǎng)進行人生規(guī)劃的能力,讓他們在學習中學會主動發(fā)展.(2)要強調與學生生活世界的密切結合 強調與學生生活世界的密切結合也就意味著,要改變“過于注重書本知識”的現(xiàn)狀,要“加強課程內(nèi)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xiàn)代社會和科技發(fā)展的聯(lián)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jīng)驗”,增強“提高生命生活質量”的意識,使學生學會生活,并能積極主動地去創(chuàng)造健康向上的生活.(3)要注重陶冶學生的人格境界 當前教學論思維局限性的最突出表現(xiàn)就是把課堂教學目標局限于發(fā)展學生認知能力.我們需要課堂教學中完整的人的教育.因此,在我們的教學實踐中,決不能以單一的知識、技能甚至所謂思維能力的訓練與培訓,來遮蔽對學生進行人格培育的光芒.(4)要真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 課堂教學的最終結果,不在教師“教”得如何,而在于學生“學”得如何.過去,我們的課堂常常被教師所主宰,導致學生失去親身探究實踐的機會,因而無助于學生整體素質的發(fā)展.所以,課堂教學的著眼點,應該是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形成“多維互動”的教學氛圍,從而使學生的潛能得到相應的發(fā)揮. 總之,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必須要致力于新課程“三維”目標的有機結合與全面落實,而不能僅僅是關注于“知識”或“能力”等單維目標的實現(xiàn). 21.新課程理念下,一節(jié)好課的標準是什么?一堂好課的評價標準應該包含以下幾個方面:(1)有效的教學應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2)有效的教學應使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保持有效互動的過程;(3)有效的教學應為學生的主動建構提供學習材料、時間以及空間上的保障;(4)有效的教學應該使學習者形成對知識真正的理解;(5)有效的教學必須關注學習者對自己以及他人學習的反思;(6)有效的教學應使學生獲得對該學科學習的積極體驗與情感. 22.普通高中新課程教學的基本原則是什么?(1)良好的班級氣氛:營造積極正向、溫暖和諧的班級學習團體;(2)豐富的學習機會:有效運用教學時間,教學管理井然有序;(3)妥善的課程安排:班級各項教學活動依據(jù)課程綱要與教學目標設立;(4)明確的學習重點:提示學習目標與學習方向,讓學生有充分準備;(5)扎實的學習內(nèi)容:內(nèi)容充實完整、說明條理清晰,讓學生易懂易記;(6)智慧的教學對話:教師提問精要、創(chuàng)意,學生舉一反三,師生同成長;(7)充分的練習應用:足夠練習機會,即時改正反饋,讓學生多方應用;(8)高度的支架支持:教師適時提供引導多樣協(xié)助,讓學生積極學習;(9)學習策略的教導:教師以身作則,教示學習策略,讓學生主動自發(fā)學習;(10)協(xié)同合作的學習:學生成對成組,學習相互協(xié)助;(11)目標為本的評量:正式非正式評量考查學生朝向目標,進步的情況;(12)教師的適度期望:教師依教學目標設定學生適切的學習進步的期望. 23.普通高中新課程教學應注意哪些問題? (1)高中教學首先要處理好教學實施中各個學習領域中的模塊之間的關系,充分利用場地、設備等資源,豐富學生的學習方式. (2)模塊背景下,教學內(nèi)容以模塊為整體,教師要結合整個模塊整體把握,設計模塊的教學實施.要深入理解各模塊的主題,所有的教學活動都應該圍繞主題開展,避免學習過程過于發(fā)散,導致主題的迷失. (3)在高中教學過程中,要關注學生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維目標的有機統(tǒng)一. (4)以教學方式的轉變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5)指導學生選課也是教學實施的重要內(nèi)容. 24.為什么要致力于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在當前推進素質教育的形勢下具有特別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單一、被動和陳舊的學習方式,已經(jīng)成為影響素質教育在課堂教學中推進的一大障礙. 傳統(tǒng)學習方式把學習建立在人的客體性、受動性、依賴性的層面上,從而導致人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的不斷銷蝕.轉變學習方式就是要轉變這種他主性、被動性的學習狀態(tài),把學習變成人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不斷生成、張揚、發(fā)展、提升的過程. 轉變學習的方式,要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主要目的.換句話說,要構建旨在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學習方式及其對應的教學方式.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意識和懷疑精神,鼓勵學生對書本的質疑和對教師的超越,贊賞學生獨特性和富有個性化的理解和表達.要積極引導學生從事實驗活動和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樂于動手、勤于實踐的意識和習慣,切實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 25.新課程背景下應有怎樣的學生觀?(1)學生是發(fā)展的人: 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是有規(guī)律的.教師要依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特點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從而有效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學生具有巨大的發(fā)展?jié)撃?應該相信學生的確是潛藏著巨大發(fā)展能量的,堅信每個學生都是可以積極成長的,是有培養(yǎng)前途的,是追求進步和完善的,是可以獲得成功的;學生是處于發(fā)展過程中的人.作為發(fā)展的人,也就意味著學生還是一個不成熟的人,是一個正在成長的人.從教育角度講,它意味著學生是在教育過程中發(fā)展起來的,是在教師指導下成長起來的.(2)學生是獨特的人: 學生是完整的人.學生并不是單純的抽象的學習者,而是有著豐富個性的完整的人,不僅具備全部的智慧力量和人格力量,而且體驗著全部的教育生活.要把學生作為完整的人來對待,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給予學生全面展現(xiàn)個性力量的時間和空間;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獨特性.獨特性也意味著差異性,不僅要認識到學生的差異,而且要承認學生的差異,使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得到完全、自由的發(fā)展;學生和成人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學生和成人之間是存在很大差別的,學生的觀察、思考、選擇和體驗,都和成人有著明顯的不同.(3)學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 教師要把學生當作不依自己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當作具有獨立性的人來看待,使自己的教育和教學適應他們的情況、條件、要求和思想認識的發(fā)展規(guī)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不能代替學生讀書,代替學生感知,代替學生觀察、分析、思考,代替學生明白任何一個道理和掌握任何一條規(guī)律.教師只能讓學生自己讀書,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觀察、分析、思考,從而使他們自己明白事理,自己掌握事物發(fā)展變化的規(guī)律;學生是責權主體.學生是權利主體,學校和教師要保護學生的合法權利;學生是責任主體,學校和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對學習、對生活,對自己、對他人負責,學會承擔責任. 26.什么是校本教研? 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就是指在推行新課程的過程中將教學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學校,以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面對的各種具體問題為研究對象,以教師為研究主體,以提高課程實施和教學實踐的效果為目的的一種研究形態(tài).“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有如下特征: (1)中小學校是教學研究的基地.中小學校是師生交往、構建知識的場所,也是教育意義生成的場所.在中小學?;钌娜粘=虒W活動中,蘊涵著教師教學的無窮智慧和學生發(fā)展的無限可能.因此,以中小學校為基地進行教學研究,可以開展豐富多彩的研究活動,也可以獲得有利于解決具體問題的研究結論.它可以彌補以高校為基地的教學研究不能關照具體情境性的缺陷,提高教學研究的針對性和研究結果的可行性. (2)教師是教學研究的主體.這一特征拋棄了專業(yè)研究者是教學研究的主體這一傳統(tǒng)假設,賦予教師研究自己的教學實踐的權利和義務.教師作為教學研究的主體,可以將教師從“教學匠”和“接受者”的形象中解放出來,為教育教學理論的豐富和發(fā)展做出貢獻. (3)以提高課程實施與教學實踐的效果為理論.“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是教師針對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具體問題而展開研究的,它不以構建宏大的教育理論為追求,而是以解決具體問題、提高課程與教學實踐的成效為己任.在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致力于促使教師通過研究課程改革中遇到的問題而不斷理解新課程、接受新課程,最終成功地實施新課程. 27.建立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制度有何現(xiàn)實意義?(1)它可以讓教師在教學研究的過程中理解新課程、接受新課程. 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制度以新課程為導向、以促進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為宗旨.其根本目的在于讓教師有效實施新課程,實現(xiàn)課程改革的基本目的,即促進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要實現(xiàn)這一目的的前提,就是要讓廣大教師真正理解新課程、接受新課程.(2)它可以讓教師在教學研究的過程中轉變觀念,創(chuàng)造性實施新課程. 教學研究的過程也是教師體驗新課程、轉變教學觀念的過程.在實施新課程的過程中,教師通過積極的反思與探究可以體會新課程理念的價值與意義,引導教師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重新審視課程與教學問題.通過開展教學研究活動,教師可以深入理解新課程,在理解的基礎上對國家課程進行適當調適,提高國家課程的適應性;可以積極參與地方課程與學校課程的開發(fā),建設適合于本地、本校和每一位學生的學校課程;可以在課堂教學的層面將新的課程理念貫徹下去,使課堂教學發(fā)生新的變化.(3)它可以在教學研究的過程中促進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和學校的發(fā)展. 本次課程改革要求教師進行教學研究,這可以促使教師投身于研究活動,提高他們的教育科研能力和解決問題的水平.這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重要內(nèi)容,也是教師作為專業(yè)人員所必須具備的素質.建立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制度還可以促進學校的發(fā)展.高素質的學校教育依賴于高素質的教師,學校辦學水平的高低也取決于教師整體素質的高低.教學研究活動可以提高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促進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因此也能帶動學校的發(fā)展. 28.什么是“課程資源”? 對于課程資源的概念,當前在學術界討論并不多,也沒有一個公認的定義.但一般都認為,課程資源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課程資源是指有利于實現(xiàn)課程目標的各種因素,如生態(tài)環(huán)境、人文景觀、國際互聯(lián)網(wǎng)絡、教師的知識等;狹義的課程資源僅指形成課程的直接因素來源,典型的如教材、學科知識等.從課程資源的本質來看,它是課程開發(fā)的條件,是課程的來源和構成要素,是課程得以形成和發(fā)展的基本前提.課程資源為課程目標的實現(xiàn)提供了資源上的保證,為課程意義和教育意義的充分展現(xiàn)提供了背景和基礎.課程資源不是課程本身,但對于課程則意義重大. 我國學者按照不同的標準把課程資源劃分為不同的類型.按照課程資源的功能特點,可以把課程資源劃分素材性課程資源和條件性課程資源;按照課程資源空間的分布,可以分為校內(nèi)課程資源和校外課程資源. 素材性課程資源和條件性課程資源是按照課程資源的功能劃分的.其中,素材性資源的特點是作用于課程,并且能夠成為課程的素材或來源.比如,知識、技能、經(jīng)驗、活動方式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以及培養(yǎng)目標等方面的因素,就屬于素材性課程資源.條件性資源的特點則是作用于課程卻并不形成課程本身的直接來源,但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課程的實施范圍和水平.比如,直接決定課程實施范圍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時間、媒介、場地、設施和環(huán)境,以及對課程的認識狀況等因素,就屬于條件性課程資源. 29.如何開發(fā)課程資源? 設計課程及制定教學計劃,有許多種資源可以利用,這些資源包括目的資源、教學活動資源、組織教學活動的資源以及評估方案的資源.為了有效開發(fā)和利用這些資源,可以通過以下途徑來進行:第一,開展當代社會調耷,以確定或揭示有效參與社會生活和把握社會給予的機遇而應具備的知識、技能和素質;第二,審查學生在日?;顒又幸约盀閷崿F(xiàn)自己目標的過程中能夠從中獲益的各種課程材料;第三,研究一般青少年以及特定受教學生的情況,以了解他們已經(jīng)具備和尚未具備哪些知識、技能和素質,并據(jù)此確定制定教學計劃的基礎.這些是開發(fā)課程資源的有效途徑.此外,鑒別和利用外課程資源是開發(fā)和利用課程資源的一個重要方面.校外課程資源包括自然環(huán)境、人文社會環(huán)境、各種組織機構的人才資源、各種生產(chǎn)和服務行業(yè)的專門人才資源等,這些都是學生學習和發(fā)展的寶貴財富.當然,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利用關鍵是要根據(jù)本地的具體情況,拓展開發(fā)并利用課程資源的渠道,發(fā)掘校內(nèi)外的各種素材性和條件性課程資源,從而更好地發(fā)揮它們的作用. 課程資源能否在課堂層面發(fā)揮作用,是課程資源開發(fā)和利用的關鍵.課程資源只有進入課堂,與學習者發(fā)生互動,才能彰顯其應有的教育價值和課程意義,才能最終體現(xiàn)課程資源的價值. 四、普通高中新課程與評價改革30.普通高中新課程評價的定義是什么? “評價”原意為評論貨物的價值,是一個價值判斷的活動.課程評價就是根據(jù)教學目標,通過多種方式系統(tǒng)地搜集各種信息,對課程教授效果做出價值判斷,并對課程實施進行必要調整的過程.我們可以用下列式子進行表述:評價=搜集信息+判斷賦值+改進決策. 評價活動包括三個方面,即價值厘定、搜集信息、做出判斷并據(jù)此對教學進行調整. 價值厘定就是對“什么是重要的”問題給出可操作的定義.因此,對高中課程目標的理解不同,價值厘定的結果就必定不一樣.在以追求升學考試為目的的價值觀指導下,高中課程的實施與評價,完全不同于以提高學生學科素養(yǎng)為目的的價值觀下的課程實施與評價.因此,對“什么是重要的”問題的回答,必然會出現(xiàn)極大的差異. 評價過程需要系統(tǒng)地搜集信息.考試是搜集評價信息的主要方法,卻不是惟一途徑.不同的課程目標,需要使用不同工具來搜集信息.利用多種搜集方法所獲得的信息,對評價對象做出評價,評價的結果將更加可信,更為合理公正. 評價活動的目的是根據(jù)所搜集的信息,做出價值判斷,并在此基礎上改進課程的設計與實施.從價值上對所搜集的信息進行分析和判斷,即對教學效果是否達成課程目標,做出價值上的判斷,然后根據(jù)這個判斷來改進課程設計和教學實施. 31.普通高中新課程方案在課程實施與評價方面有哪些要求? 隨著當代社會進步和科技的發(fā)展,教學實施要反映各學科的發(fā)展趨勢,關注學生的經(jīng)驗,增強課程內(nèi)容與社會生活的聯(lián)系.同時根據(jù)時代發(fā)展需要及時調整、更新. 教學實施必須要注重基礎性.高中教育屬于基礎教育,高中課程內(nèi)容的變化也體現(xiàn)了基礎性要求.因而,在教學實施中,應當要強調掌握必須的經(jīng)典知識及靈活運用的能力;注重培養(yǎng)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旺盛的求知欲、積極的探索精神、堅持真理的態(tài)度;注重培養(yǎng)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高中課程內(nèi)容既進一步提升所有學生的共同基礎,同時更為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奠定不同基礎. 在評價方面,新課程要培養(yǎng)全面而個性發(fā)展的人,要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這實際上就給高中學生評價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學生評價改革必須緊緊圍繞著這一核心目標,在評價功能、目標、主體、內(nèi)容、標準以及過程和方法等各個方面做出相應的整:(1)淡化分數(shù)與評比,重視發(fā)揮評價的激勵、診斷和發(fā)展功能;(2)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倡導多主體參與;(3)評價標準與內(nèi)容多元化,關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評價;(4)突出評價的過程性,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采取多樣化的學生評價方法. 32.新課程背景下課堂教學評價改革發(fā)展的基本趨勢是什么? 當前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教學評價改革呈現(xiàn)出下列一些新的基本趨勢和特點:一是在評價功能上,淡化評比與選拔,強調發(fā)揮評價促進課堂教學質量改進與提高的作用;二是在評價主體上,改變過去教師被動接受評價的局面,注重教師的自我評價,并將自評和他評有機結合起來;三是在評價內(nèi)容上,既重視教師的教,又關心學生的學,課堂教學要促進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幾個方面和諧發(fā)展;四是在評價標準與要求上,體現(xiàn)靈活性與開放性,弘揚教師個人的教學風格,鼓勵教師創(chuàng)造性地實施課程教學;五是在評價方法上,重視案例分析、課堂觀察和成長記錄袋等質性評價方法的應用,等等. 33.實施普通高中新課程以后,評價改革的主要特點是什么? 課程評價對課程的實施起著重要的導向和質量監(jiān)控的作用.評價的目的功能、評價的目標體系和評價的方式方法等各方面都直接影響著課程培養(yǎng)目標的實現(xiàn),影響著課程功能的轉向與落實.20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各國對課程的結構、功能、資源、權利等各個方面重新進行思考和定位,在展開一系列轟轟烈烈的課程改革的同時,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意識到實現(xiàn)課程變革的必要條件之一就是要建立與之相適應的評價體系和評價工作模式.因此,課程評價改革成為世界各國課程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總的來說,體現(xiàn)出以下特點:(1)重視發(fā)展,淡化甄別與選拔,實現(xiàn)評價功能的轉化.(2)重視綜合評價,關注個體差異,實現(xiàn)評價指標的多元化.(3)強調質性評價,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實現(xiàn)評價方法的多樣化.(4)強調參與與互動、自評與他評相結合,實現(xiàn)評價主體的多元化.(5)注重過程,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相結合,實現(xiàn)評價重心的轉移. 34.教師評價的改革重點是什么? 要建立起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體系,強調教師對自己教學行為的分析與反思,建立以教師自評為主,校長、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的評價制度,使教師從多種渠道獲得信息,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建立新課程要求下的課堂教學評價標準. (1)打破唯“學生學業(yè)成績”論教師工作業(yè)績的傳統(tǒng)做法,建立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指標體系.這一指標體系包括教師的職業(yè)道德、對學生的了解和尊重、教學實施與設計以及交流與反思等.一方面以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狀況來評價教師工作業(yè)績,另一方面關注教師的專業(yè)成長與需要.這是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基礎. (2)強調以“自評”的方式促進教師教育教學反思能力的提高,倡導建立教師、學生、家長和管理者共同參與的、體現(xiàn)多渠道信息反饋的教師評價制度.一方面,通過評價主體的擴展,加強對教師工作的管理和監(jiān)控;另一方面,旨在發(fā)展教師的自我監(jiān)控和反思能力,重視教師在自我教育和自我發(fā)展中的主體地位. (3)打破關注教師的行為表現(xiàn)、忽視學生參與學習過程的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評價模式,建立“以學論教”的發(fā)展性課堂教學評價模式.即課堂教學評價的關注點轉向學生在課堂上的行為表現(xiàn)、情緒體驗、過程參與、知識獲得以及交流合作等諸多方面,而不僅僅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具體表現(xiàn),使“教師的教”真正服務于“學生的學”. 35.學生評價的改革重點是什么? 學生評價的改革重點是強調改變過去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使獲得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生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因此,對學生的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yè)成績,而且要注重發(fā)現(xiàn)和發(fā)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fā)展中的需求.基于這一考慮,學校制定的學生學習目標應包括學科學習目標和一般性發(fā)展目標兩個方面,具體而言包括
四、如何開發(fā)和利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
新課程改革有一個比較突出的地方,就是非常強調教師的課程意識,開發(fā)課程資源的能力。有句話我們經(jīng)常掛在嘴邊:教師要由“教教材”變?yōu)椤坝媒滩慕獭?。教師不再是教材的被動的?zhí)行者,不再是拿著課本照本宣科,而是創(chuàng)造性的使用教材??墒牵敖探滩摹币埠?,“用教材教”也罷,好歹要有本書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跟其他課程不同,沒有“課本”,沒有“教參”,雖然各地陸續(xù)開發(fā)了一些“課程資源包”,但這只是教師組織教學時的一種輔助性的參考資料,跟“課本”不是一回事。課本課本,“課之根本”,沒有了課本,就好比紅樓夢里的寶二爺失了通靈寶玉,簡直是丟了命根子。兩手空空,兩眼發(fā)蒙,心里撲騰??稍趺崔k呢?辦法只有一個,綜合實踐活動的教師要增強課程意識,學會主動的開發(fā)資源。過去有首歌,“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在戰(zhàn)爭中獲取戰(zhàn)略資源。綜合實踐活動也是一樣,沒有人把現(xiàn)成的課程資源呈現(xiàn)給我們,我們只能在實施綜合實踐活動中,逐步的開發(fā)、利用和積累課程資源。
一. 什么是課程資源?
課程資源是指形成課程的要素來源以及實施課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條件。簡言之,課程資源是課程實施的背景和條件。我們可以把課程資源分為兩大類:素材性課程資源和條件性課程資源。素材性資源的特點是作用于課程,并且能夠成為課程的素材和來源,比如知識、技能、經(jīng)驗、活動方式和方法等等;條件性資源是課程實施所必須的一些條件,比如我們上體育課需要操場、球場,這些設施、設備和環(huán)境,屬于條件性課程資源。當然,現(xiàn)實生活中這兩者很難截然分清,有很多課程資源既包含著課程的素材,也包含著課程的條件,比如圖書館、博物館、實驗室、互聯(lián)網(wǎng)絡等等。
也有人把它劃分為人力資源、物質資源和文化資源。人力資源包括教育工作者和其他從事各種職業(yè)的人,既可以是教師、領導和學生,也可以是社會人士。物質資源包括各種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文化資源包括各種文化知識、各種文化制度、文化遺產(chǎn)、風土人情等等,比如案例“走近端午節(jié)”,就側重于文化資源的開發(fā)。照這么一說,課程資源是包羅萬象,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我們干嗎還要發(fā)愁沒有課程資源呢?不要忘了,這些資源之所以能夠稱為課程資源,需要一個條件,就是應用于教學,為我們所用,成為課程的要素。如果沒有被我們所應用,這些資源只是潛在的課程資源,或者說,廣義的課程資源。有人說過一句話,世界上不是沒有美,是我們?nèi)狈σ浑p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同樣的道理,我們不是沒有課程資源,是我們需要發(fā)現(xiàn)課程資源、開發(fā)和利用課程的能力。那么,如何把潛在的課程資源變?yōu)楝F(xiàn)實的課程資源呢?
二. 有針對性的開發(fā)課程資源
當前,很多學校和教師過分依賴文本性課程資源,在實施綜合實踐活動時,往往把各類資源包、學生用書和指導用書等文本性課程資源當作唯一的課程資源,形成了教綜合實踐活動,以書本、課堂為中心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怪圈。坦率的講,如果綜合實踐活動不能擺脫以教師為中心、以教室為中心、以課本為中心的模式,這樣的課程就沒有什么開設的意義了。各地陸續(xù)開發(fā)的課程資源包,質量是參差不齊的,有的編寫比較平庸,有的集中了當?shù)亟處煹慕虒W經(jīng)驗和開發(fā)的教學案例,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學習和借鑒其他教師的教學經(jīng)驗肯定是必要的,但人家的東西畢竟是人家的,不一定適合于我們。我們要樹立新的課程資源觀,立足于本地實際,突出地區(qū)和學校特色,有針對性的開發(fā)課程資源。
綜合實踐活動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課程,各學校要根據(jù)自己的學校特色,充分開發(fā)和利用本地的課程資源。如湖南省長沙市國防科大附小是一所子弟學校,他們所在社區(qū)的國防科技大學是一所全軍乃至全國的一流的高科技學府。在這個社區(qū)里,有很多科技場館,學校就利用這些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引導學生走進社區(qū),開展了“走進高科技”的主題活動。
長沙市清水塘小學與長沙市博物館比鄰,走到這里就會發(fā)現(xiàn)街道兩旁的店鋪裝潢都是古色古香的,經(jīng)營項目也都以古董、文化藝術品為主,清水塘路也被成為“文物一條街”。學校就利用這個優(yōu)勢,開展了《走進文物一條街》主題活動,充分利用了學校所在的社區(qū)環(huán)境。
有的老師說,我們農(nóng)村學??蓻]有這么好的福氣。其實在課程資源方面來說,城市有城市的優(yōu)勢,農(nóng)村有農(nóng)村的特點。城市的高樓大廈是課程資源,農(nóng)村的小橋流水也是課程資源。我國的各地經(jīng)濟結構多樣化,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不平衡,自然環(huán)境也千差萬別,東部和西部,城市和鄉(xiāng)村在課程資源的開放上各有其優(yōu)勢。農(nóng)村學校不應該妄自菲薄,應該立足于農(nóng)村特色,開發(fā)自己的課程資源。轉載
以上就是關于教師屬于條件性課程資源嗎相關問題的回答。希望能幫到你,如有更多相關問題,您也可以聯(lián)系我們的客服進行咨詢,客服也會為您講解更多精彩的知識和內(nèi)容。
推薦閱讀:
杭州高中數(shù)學老師工資(杭州高中數(shù)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