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木雕介紹(徽州木雕介紹視頻)
大家好!今天讓創(chuàng)意嶺的小編來大家介紹下關于徽州木雕介紹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對此問題的歸納整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創(chuàng)意嶺作為行業(yè)內優(yōu)秀企業(yè),服務客戶遍布全國,相關業(yè)務請撥打175-8598-2043,或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錄:
一、徽派建筑特點 主要元素
徽州古建筑的形成過程中,由于受到其獨特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和人文觀念的影響下,呈現(xiàn)出鮮明的地域特色,在造型、功能、裝飾、自成一格的關系多方面的融合。“徽派建筑”是傳統(tǒng)民居最鮮明的風格,體現(xiàn)了山區(qū)的特點,風水意向和惠州區(qū)域的審美傾向。“三雕”之美令人嘆為觀止,青磚門蓋、石雕窗、柱木柱與建筑融為一體,使建筑像詩一樣精致,是徽式民居的特色。今天就讓我們來看一看“徽派建筑”有何特點。
一、徽派建筑大致有以下幾個特點:
1.尊重自然山水大環(huán)境。古徽州對村落選址的地形﹑地貌﹑水流風向等因素都有周到的考慮,往往都是依山傍水,環(huán)境優(yōu)美,布局合理,交通順暢,建筑融匯于山水之間。
2.富于美感的外觀整體性。群房一體,獨具一格的馬頭墻,采用高墻封閉,馬頭翹角,墻面和馬頭高低進退錯落有致,青山﹑綠水白墻﹑黛瓦是徽派建筑的主要特征之一,在質樸中透著清秀。
3.較靈活的多進院落式布局。建筑平面布局的單元是以天井為中心圍合的院落,按功能﹑規(guī)模﹑地形靈活布置富有韻律感。
4.精美的細部裝飾?;瘴幕小叭瘛?磚雕﹑石雕﹑木雕)藝術令人嘆為觀止,磚雕門罩﹑石雕漏窗﹑木雕楹柱與建筑物融為一體,是徽派建筑一大特色。
二、中國徽派建筑的“八大”元素:
1.馬頭墻
馬頭墻,是徽派建筑的重要特色。在聚族而居的村落中,民居建筑密度較大,不利于防火的矛盾比較突出,而高高的馬頭墻,能在相鄰民居發(fā)生火災的情況下,起著隔斷火源的作用,故而馬頭墻又稱之為封火墻。
馬,在眾多的動物中,可以稱得上是一種吉祥物,中國古代“一馬當先、馬到成功、汗馬功勞”,等等成語,顯現(xiàn)出人們對馬的崇拜與喜愛。這也許是古徽州建筑設計師們?yōu)槭裁匆獙⑦@種封火墻,稱之為“馬頭墻”的動機。
馬頭墻的“馬頭”,通常是“金印式”或“朝笏式”,顯示出主人對“讀書做官”這一理想的追求。高大封閉的墻體,因為馬頭墻的設計而顯得錯落有致,那靜止、呆板的墻體,因為有了馬頭墻,從而顯出一種動態(tài)的美感。而從高處往上看,聚族而居的村落中,高低起伏的馬頭墻,給人視覺產(chǎn)生一種“萬馬奔騰”的動感,也隱喻著整個宗族生氣勃勃,興旺發(fā)達。
2.圍合式院落、庭院
庭院是千百年來中國建筑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在以房屋圍合的形制中,裝載著中國人的思想觀念和審美情趣,這種內向封閉而又溫馨舒適的院落空間,曾經(jīng)滋養(yǎng)培育了一代代中國人的性情和性格,以致成為最為普遍的傳統(tǒng)生活方式。在使用上,院落空間幾乎包容了家居的全部生活內容。院落式民居吸引人的是隱藏在建筑形式后面的人文精神。
圍合,不僅僅指的是物理的保護,而是建立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東西,圍合形成獨立完整的局部空間而感受到安全感與歸宿感。圍合也必然形成大間距,既保證了居民私密空間的距離,同時又掃除了因安全而附加的封閉感覺,促成空氣流通,營造了良好的局部氣候條件。圍合力弱的空間,人處于這樣的環(huán)境。
3.朱紅色大門、鏤空花窗
單純的高會給人壓抑的感受,故而在圍墻上又常鏤空雕刻花窗,圖案往往是喜鵲登梅,喻寒盡春來的喜訊,既是在家妻兒的向往,又是對在外家人的祝福。窗雕圖案多采用諧音與暗喻方式,如雕佛手、壽桃暗指“福祿壽全”,如在雕的花瓶里再雕上月季花圖案則指“四季平安”,如瓶中插的是如意則是“四季如意”,如雕馬和猴者,則諧“馬上封侯”之音,蝙蝠倒掛意指“福到”,還有很多抽象的各種龍圖案,龍象征王權,刻龍是指望家族仕途通達,不敢刻太明顯是以區(qū)分百姓與皇家之別吧!有一許氏民宅的窗欞上雕的“八仙圖”,八仙圖并無八個人物出現(xiàn),卻表現(xiàn)的是八位神仙的法器,用借物喻人的手法暗示八仙,是所謂的“暗八仙”。這些圖案不僅起著裝飾美化的作用,還具有采光通風、防塵、分割空間的功能。極力再創(chuàng)虛與實的對比。
朱紅色,又稱中國紅,是紅色顏色之一,介乎紅色和橙色之間,是一種不透明的朱砂制成的顏色,因為宮殿裝修的主色調使用的是金黃色和朱紅色,因此朱紅色表示高貴與權威,朱紅色的大門象征著莊重。
4.石雕、木雕、磚雕
石雕、磚雕、木雕是古徽州建筑的“三雕”?;罩菽镜?、石雕、磚雕藝術善于處理原材料本色,既能溶化在建筑物整體之中,又能像水墨畫一樣,清新淡雅,特別是木雕藝術,更為古色古香的建筑錦上添花。
在青磚上雕刻出人物、山水、花卉等圖案,是古建筑雕刻中很重要的一種藝術形式,主要用于裝飾寺塔、墓室、房屋等建筑物的構件和墻面。粉墻上飾以磚雕、石雕花窗,或放長條石桌、石凳,點綴小品,使建筑、山水、花木融為一體,庭院小,頗得園林之趣,體現(xiàn)了建筑的有機功能,但石雕、磚雕囿于材質堅硬,并未見有精妙之處;常見徽州木雕把不同類別的東西組合在一起,如人物、花鳥、山水、八寶博古、幾何形等共處一個畫面上,主次分明,各起各的作用,顯得民間風味濃郁,裝飾性強。
不論磚雕、石雕還是木雕,雖然是住宅和附屬在建筑物上的部件,如門罩中的磚雕,天井四周山水、花鳥題材的石雕,或是窗扇下欄板,屋檐下檐條、雀替,樓層欄板上帶有主題性的木雕,但它們統(tǒng)統(tǒng)都是一幅獨立的畫,一件完整獨立的藝術品。
5.坡屋頂
在中國,坡屋頂幾乎是傳統(tǒng)建筑的代名詞,在傳統(tǒng)建筑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傳統(tǒng)的坡屋頂造型設計,會使宮殿、廟宇等宮殿建筑產(chǎn)生雄渾、挺拔、高崇、飛動和飄逸的獨特韻律,也會使民居建筑產(chǎn)生親切、自然和溫馨的感覺。
坡屋頂有許多優(yōu)點,比如節(jié)能,夏天聚熱于頂部,冬天又不感覺室內冷。因為熱氣是往上跑的,坡頂可以聚熱氣于兩坡交叉位;風也是往上跑的,因為風會通過低處的窗往上坡頂窗聚合(其實是和戶外的風流聚合),這樣室內通風也會比較好;不積水,防水性能好。
6.飛檐
中國特有的建筑結構,它是中國古代建筑在檐部上的一種特殊處理和創(chuàng)造,常用在亭、臺、樓、閣、宮殿、廟宇的屋頂轉角處。飛檐是其屋檐上翹,形如飛鳥展翅,輕盈活潑,是中國建筑上民族風格的重要表現(xiàn)之一,我國傳統(tǒng)建筑檐部形式,屋檐特別是屋角的檐部向上翹起。飛檐設計構圖巧妙,造型優(yōu)美的屋頂給人們以賞心悅目的藝術享受。飛翹的屋檐上往往雕刻避邪祈福靈獸,似麒麟,像飛鶴,有人喜歡靈獸,有人喜歡祥云,或是一條活蹦亂跳的鯉魚,代表著臨水而居的親水文化。
7.四合院
四合院建筑的規(guī)劃布局以南北縱軸對稱布置和封閉獨立的院落為基本特征。形成以家庭院落為中心、街坊鄰里為干線、社區(qū)地域為平面的社會網(wǎng)絡系統(tǒng),同時也形成了一個符合人的心理、保持傳統(tǒng)文化和鄰里融洽關系的居住環(huán)境。
四合院采用的是老北京四合院建筑風格,強調居住空間的私密性,中國的住宅建筑大部分都是內院式住宅,但南北方有差異。南方許多地區(qū)的四合院,其四面的房屋多為樓房,而且在庭院的四個拐角處房屋相連,東南西北四面的房屋并不獨立存在,在樓房合圍下,南方住宅庭院一般較小,被稱為“天井”;而北方的四合院院落寬綽舒朗,四面房屋各自獨立,彼此之間有游廊連接,方便起居。
八、青磚、黛瓦或粉墻
“粉墻黛瓦”即雪白的墻壁,青黑的瓦,用來描寫房屋的。建筑色彩上,江南民居青磚、粉墻、黛瓦,形成質樸、淡雅的風格,屋蓋是青瓦,外墻用磚砌,屋頂、屋檐、空斗墻、觀音兜山脊或馬頭墻,形成高低錯落的形體節(jié)奏和粉墻黛瓦、庭院深邃的建筑群體風貌。
江南水鄉(xiāng)民居總的面貌是:平房樓房相摻,山墻各式各樣,形成小巷和水巷駁岸上那種高低起伏、錯落有致的景觀,建筑造型輕巧簡潔,虛實有致,色彩淡雅,因地制宜,臨河貼水,空間輪廓柔和而富有美感,因此,常被人稱之為“粉墻黛瓦”、“小橋流水人家”。
“徽派建筑”是晚期成熟的一種古建流派,因而其技術特點和風格主要體現(xiàn)在民居、廟宇、牌坊和園林建筑材料。作為設計和實施者,“徽州幫”在江南民間工匠組發(fā)揮了風格的形成的重要作用?!被张山ㄖ比缃褚廊怀錆M活力,而新的建筑群在大江大河的南北方可見。作為一種傳統(tǒng)的建筑風格,作為一個傳統(tǒng)建筑流派,融古雅,簡潔與富麗于一身的徽式建筑仍然保持著獨有的藝術風采。
二、木雕的分類
中國木雕,分布極廣,此衰彼興,潮起潮落。由于各地的民俗、文化和資源條件,取材不一,工藝不同,形成了諸多具有濃郁地方特色、各有千秋的的流派。
在我國,木雕流派大多是以地域來區(qū)分的。例如:東陽木雕,樂清黃楊木雕,泉州木雕,廣東潮州金漆木雕,福建龍眼木雕,北京宮燈,臺灣木雕,寧波朱金木雕,云南劍川木雕,湖北木雕船,曲阜楷木雕刻,蘇州紅木雕刻,上海紅木雕,南京仿古木雕,江蘇泰州彩繪木雕,山西木雕,山東濰坊紅木嵌根雕,上海黃楊、白木小件雕,遼寧永陵樺木雕,貴州苗族龍舟雕、面具雕,江西儺面具雕,湖北通山木雕、咸浦邦木雕,天津木雕,東山海柳雕等等。
這些木雕流派在全國或者當?shù)囟紭O具影響力,而最為著名的是泉州木雕、東陽木雕、樂清黃楊木雕、廣東潮州金漆木雕、福建龍眼木雕,這五大流派被稱為“中國五大木雕”。 泉州作為國務院公布的全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擁有豐富的文化資源。作為泉州民間傳統(tǒng)技藝之一的手工木雕,其發(fā)展也經(jīng)歷了漫長的歷史。泉州木雕之多、工藝之精,令人嘆為觀止。
歷史上,泉州木雕的興起和發(fā)展是在唐天寶二年(公元686年),武則天登基后,把年號改為開元,要求全國每州各修一寺,當時的泉州,經(jīng)濟繁榮、香火旺盛,在開元寺周邊,同時修建大小寺廟100多座,號稱“大開元萬壽禪寺”,為木雕藝術的興起提供了無比廣闊的空間。就是從這個時候起,泉州的木雕藝人開始介入泉州開元寺大規(guī)模的修建工程。就連當時的東西兩座塔,也完全是用木結構和木雕制作而成,這兩座巨大木塔后來毀于戰(zhàn)火,燒成一片廢墟。在泉州開元寺的藏經(jīng)閣里,至今保存著兩尊當年從廢墟里撿回來的木雕羅漢,簡直是出神入化、精美絕倫。我們可以想象:兩座幾十米高的五層木塔,該是何等的雄偉壯觀,古代的泉州藝人,不知把多少精美的木雕藝術鐫刻在里面,不知傾倒過多少中外游客,描寫泉州當時的大唐盛世,有詩為證:“此地古稱佛國,滿街都是圣人”。宋元時期是泉州木雕發(fā)展的鼎盛時期。泉州港成為東方第一大港以后,泉州木雕精品在海外華僑和商人的呵護下,沿著海上絲綢之路,漂洋過海,走向東南亞,走向全世界。
明清兩代是泉州木雕藝術發(fā)展的輝煌時期,明代崇禎十年,民族英雄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出資重修開元寺。當今的大雄寶殿,號稱“百柱殿”,是用100根柱子支撐起來的,柱子上方有24尊帶翅膀的木雕飛天,手持文房四寶和南音樂器,儀態(tài)萬千,這批飛天像妙齡少女一樣,她們象征著古印度教的神鳥——妙音鳥,也象征著24個節(jié)氣。不論白天黑夜,一年24個節(jié)氣,一天24小時,每年每月,每時每刻,都有這些妙音鳥翩翩起舞供奉在百柱殿內,供奉在釋迦摩尼周圍。當香火旺盛之時,煙霧繚繞在飛天之間,若隱若現(xiàn),仿佛仙女下凡,飄飄欲仙,令人嘆為觀止。 木雕,是泉州民間工藝品種的重頭戲。平雕、線雕、根雕、花格雕、神像雕等意彩紛呈,獨具一格。泉州的木雕藝術精雕細刻,花團錦簇,是恰如其分。泉州市的惠安縣、泉州臺商投資區(qū)是木雕產(chǎn)業(yè)和技藝傳承的集中地,也是當?shù)氐奈膭?chuàng)產(chǎn)業(yè)支柱。木雕工藝師黃泉福連續(xù)榮獲第一、二屆中國雕刻藝術節(jié)一等獎。盧思立榮獲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光榮稱號,其龍根木雕《悟》獲得全國第四屆工藝美術百花獎希望杯。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對臺開放,作為臺灣同胞主要祖籍地的泉州,眾多的臺灣鄉(xiāng)親到大陸謁祖尋根,進香參拜宗教活動頻繁,泉州木雕的生產(chǎn)、銷售、加工、定貨一度上升為歷史最高水平,從而使木雕的技藝提高,人才輩出,名師名企業(yè)不斷涌現(xiàn),木雕的作品在全國各類比賽中脫穎而出、一枝獨秀,紛紛獲獎。為泉州的工藝美術界爭光,為僑鄉(xiāng)文化作貢獻,為海峽兩岸民間工藝、宗教文化交流發(fā)揮良好的促進作用。
東陽木雕
浙江省東陽市的木雕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為東陽傳統(tǒng)民間工藝,素以“雕花之鄉(xiāng)”而著稱。東陽木雕藝術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首先是因為該地盛產(chǎn)適于雕刻的木材,如樟木。東陽木雕作品的外貌特征,在于它保留木質的原有色澤和紋理,由于精細打磨,更顯得圓滑細膩、精美光潤。其木雕技藝之精湛,產(chǎn)品之典雅、精美,馳名中外,據(jù)北宋建隆二年(961)所建東陽南寺塔室內發(fā)掘出來的木雕佛像考證,距近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根據(jù)文獻記載,東陽木雕工藝大約始于唐代,發(fā)展于宋代,盛于明、清兩代。東陽木雕在表現(xiàn)的題材方面也已十分廣泛,有人物、山水、飛禽、走獸、花卉、魚蟲等,并且以歷史故事為題材的裝飾內容也已開始為東陽木雕所表現(xiàn)。
東陽木雕作為一種藝術流派,是根據(jù)建筑、家具以及多種陳設品制作的各自造型特點,通過長期的藝術實踐而形成的,它有一套獨特完備的雕刻技法,其中包括浮雕、圓雕、透空雙面雕、陰雕和彩木雕嵌。浮雕是東陽木雕藝術的精華,也是獨具東陽木雕特色的工藝形式之一。它是借鑒傳統(tǒng)的散點透視或鳥瞰透視法構圖,然后鏤空雙面雕,或者再通過彩木鑲嵌來完成的。東陽的淺浮雕,畫面深度一般都在2-5毫米之間,以刻線的表現(xiàn)力來體現(xiàn)物體的主體感。這種淺浮雕,最為人稱道的是“滿地雕刻”,也就是在器物表面,滿雕紋飾,既有立體感,又密不露地,形成一種獨特的藝術風格。浮雕樟木箱就是這一工藝特色的代表產(chǎn)品,是人們喜愛的傳統(tǒng)產(chǎn)品之一。
東陽木雕作品,在圓雕、建筑裝飾、器具裝飾等領域,也有獨到的建樹。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唐代。木雕屏風、掛屏是東陽木雕行業(yè)在傳統(tǒng)浮雕工藝形式基礎上的一個創(chuàng)新。采用中國畫工筆寫實的手法進行構圖設計,制作的掛屏形式也是多種多樣,尤其雕刻的花卉、飛禽、仕女等圖案最為突出,層次分明、細膩精微,逼真?zhèn)魃?,使人耳目一新?東陽雕刻行業(yè)的工人和設計人員還創(chuàng)作雕制了各式純觀賞性的立體藝術臺屏(即陳設工藝品)。這些作品在造型設計上已經(jīng)突破了傳統(tǒng)的長方形、圓形、扇面型等框式結構,出現(xiàn)了多種根據(jù)題材內容所設計的散邊式造型,使人贊嘆不已。這些作品的出現(xiàn),為木雕工藝品的不斷創(chuàng)新、表達更豐富的內容,起到了開拓作用。
福建莆田木雕
莆田木雕興于唐宋,盛于明清,素以“精微透雕”著稱。唐初,寺廟的建筑裝飾、佛像、經(jīng)書等已有雕刻工藝雛形;宋末元初,莆仙所雕刻的人物、花卉等題材的圍屏、欄桿、木雕古玩、樂器、家具等,已經(jīng)相當精妙生動;明代,莆田擅長圓雕佛像、平雕建筑裝飾等。
中國最大的木雕工藝產(chǎn)業(yè)所在地。名貴木頭雕刻占據(jù)了國內大部分的市場額。目前有20W人左右從事木雕行業(yè)。以高檔名貴紅木的古典家私和小件為主。
北宋時期五度為相的仙游人蔡京大興“豐大豫亨”之說,大興土木,追求豪華富麗,便召家鄉(xiāng)的工匠把京都宮廷器具與書畫工藝有機結合,制作出木雕家具,首開“莆田”木雕家具工藝先河。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宋代名畫《聽琴圖》的琴桌就是蔡京呈獻給宋徽宗的興化木雕家具精品。
宋末泉州港、楓亭港輸入菲律賓的紫檀、雞翅木等成為興化工匠的木雕原料,紅木木雕漸盛。
“莆田木雕”在明代形成了造型簡潔、明快清新的藝術風格,清代進入結構考究、裝飾華美、繁復厚重的輝煌時期。業(yè)內人士認為,莆田木雕是歷代藝匠文化理念和審美情趣的積淀,其傳統(tǒng)工藝有圓雕、透雕、浮雕、根雕,品類有佛像、仕女及花烏山水擺件、家具、把玩雜件等,造型千姿百態(tài),做工精細,極具實用、觀賞和收藏價值。
至今在莆田本土、臺灣、日本長崎、鹿耳島等地天后宮尚存有明代木雕媽祖像以及匾額、圍屏、祭器等文物。興化歷代都有著名的木雕工藝代表人物。清末名師廖明山之孫廖熙擅長于人物,兼雕刻花卉,其佳作在1903年巴拿馬萬國賽會上榮獲金獎?!傲问夏镜瘛彼斐蔀橹型夤哦谈傁嘁捹彽恼淦?。故宮博物館尚存多件“廖氏”木座,還有清乾隆年間莆田后洋藝人雕刻的貢品——貼金透雕花藍。
明代,因倭寇之亂實行海禁,從南洋諸國輸入的紅木極少。興化木雕多采用本地盛產(chǎn)的龍眼樹木料雕成各種武將、仕女或神像、古玩,輔以老漆涂飾,使作品更加顯得色澤深沉,古色古香,龍眼木雕因此而美名遠揚。 潮州木雕起源于廣東省潮州,但作為一種藝術流派,它還包括明清時期屬于“潮州府”轄內的潮安、潮陽、普寧、饒平、汕頭、惠來、海豐、陸豐和梅州興寧、梅州市梅縣區(qū)以及閩南所出的作品。作品表面貼金,是潮州木雕的一個特征,這與東陽木雕的作品風格截然不同,所以,它又稱“金木雕”、“金漆木雕”。說“金漆木雕”,是因為有漆的成分,這種漆是為金箔能黏附于木上而特意配置的,同時又起到了防潮、防腐的作用。潮州木雕的髹漆形式,主要有兩種:一為常見的“黑漆漆金”,即以黑色漆料作底子,然后鋪上金箔;二是“五彩裝金”,此類款式以建筑裝飾件為多,以青綠或紫紅、粉黃裝彩,再以金色烘托,產(chǎn)生金碧輝煌的效果。
潮州木雕的傳統(tǒng)技巧,主要可分為陰刻,浮雕、圓雕、鏤雕等幾種。陰刻的性質近于繪畫,多施于圍屏,題材為梅、蘭、竹、菊。浮雕,圓雕所選題材除佛祖、菩薩、神仙、傳統(tǒng)人物之外,神奇異獸和魚、蝦造型也是常被采用的。鏤雕,又稱通雕,是潮州木雕經(jīng)常采用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且多用于建筑裝飾上,建筑雕刻一般采用杉木,大件的居多。雕刻時,藝匠們不僅以多層次取勝,而且力求結構巧妙和造型生動。所以,潮州木雕所表現(xiàn)的人物形神兼?zhèn)?,景物錯落有致,線條流暢,節(jié)奏感強,體現(xiàn)出“多層鏤通,剔透玲瓏”的南方雕刻風格。
潮州木雕歷史悠久,可追溯到唐朝以前。清代是潮州木雕藝術發(fā)展的鼎盛期。 技法上,它由單層鏤空發(fā)展為多層鏤空;構圖上,由“實實相映”發(fā)展為“虛實相生”,畫面由此體現(xiàn)遠近、大小對比強烈的藝術效果。這一時期,潮州木雕人物的臉部,一般都采用深浮雕,遠視時更加傳神,人物身段比例則以5:1為標準,因此,仰視,形象更豐盈、飽滿。
金漆木雕最初是我國古代的一種建筑裝飾藝術,流傳到南方后,又受到某些地方藝術特色的影響形成為一種木雕流派。它已有幾百年的歷史。用金漆木雕來裝飾房屋和廟宇的棟梁、物椽、門楣以及家具等,顯得金碧輝煌,給人以富麗莊嚴之感。
作為建筑物的裝飾,必須具備年代久而不朽廢,這就決定了木雕在選材料的雕刻制作技法上的特點。這種木雕選用樟木制作,樟木質硬,且含樟腦,螻蟻不能蛀蝕,雕成后需先涂油漆多層,最后貼上金箔。這樣就使木雕成品雖經(jīng)多年風雨亦不易腐朽,且能保持金色,燦燦發(fā)光。建國后,由于政府對金漆木雕行業(yè)的重視,廣大的金漆木雕行業(yè)的工人,不斷從牙、玉、石雕等姊妹藝術品中吸取適于木雕的某些技法,來豐富自己的創(chuàng)作,使木雕在題材、表現(xiàn)手法和技巧方面都不斷有所創(chuàng)新。
福州木雕(龍眼木雕)
福建省的福州木雕,也是在建筑裝飾、家具裝飾和寺廟神像的雕刻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木雕藝術,它成熟于明末清初。福州木雕以龍眼木為材料,所以,又稱“龍眼木雕”。龍眼木主要產(chǎn)于閩南一帶。質地略脆,紋理細密,色赭紅。老龍眼木的樹干,特別是根部,奇形怪狀,為雕塑之良材。木雕藝人利用它的根部及其折痕疤節(jié),因勢度形,雕成各類人物、鳥獸形象,造型生動穩(wěn)重,結構優(yōu)美,既符合解剖原理,又動人、夸張。刀法或斧劈刀鑿,或細膩刻畫,圓渾嫻熟。
清代,福州木雕曾出現(xiàn)三個主要的流派:以大坂村藝人陳天賜為代表的大坂村派,約有30多人,他們早先主要雕刻彌勒佛、十八羅漢、八仙、觀音等神仙佛像,后來有增加了仙女、仕女、動物形象;以象園村柯慶元為代表的象園村派,他們擅長表現(xiàn)蟲草花卉、果盤等,還喜歡雕刻活動的作品,如踏水車、劃龍舟等;以雁塔鄉(xiāng)王清清為代表的雁塔派,也稱漆器派,他們主要擅長雕刻圖案花紋,還有和漆器相結合的浮雕花鳥作品。
徽州木雕
徽州的木雕藝術題材廣泛,技藝成熟,線刻、浮雕、圓雕、透雕綜合應用,選材卻大多為松、杉、樟、楠、白果等亞硬或軟木材料。所以,徽州木雕的作品往往就不看重材質,它所追求和刻意表現(xiàn)的是畫面的題材內容、雕刻工藝和構圖線條的完美,體現(xiàn)極強的藝術感染力,對周邊地區(qū)影響很大。
徽州木雕以建筑、家具裝飾為主,以美輪美奐的大面積雕畫著稱于世。雕畫的內容,除了真實地反映男耕女織、漁樵耕讀的田園生活之外,更多地涉及神話傳說、歷史故事、古典小說等內容。這些藝術圖飾都寄托著物主的美好理想與追求,體現(xiàn)主人的文化品位和身份地位,有著極高的歷史、文化和藝術價值,可以說件件皆為佳作。
今天,人們去徽州參觀、旅游、以木雕為飾的明清居民,仍到處可見,僅宏村就有158幢。2000年11月,徽州西遞、宏村還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引起全世界人民的關注。
寧波“朱金木雕”
浙江寧波的朱金木雕,在海內外頗有影響。它的造型古樸生動,刀法渾厚,金彩相間,熱烈紅火,是一種在木雕上貼金漆朱的木雕藝術。這種藝術效果主要來自漆工的修磨、刮填、彩繪和貼金,所以才有“三分雕,七分漆”的稱譽。
寧波朱金木雕主要應用于民間日用陳設以及佛像、人物雕像和家具裝飾。它的人物題材多取之于京劇人物,稱之為“京班體”。這種寧波“京班體”的構圖、格局,都采用立體透視法,并善于作藝術的夸張,人物頭部的比例都比較大,以至于形成“武士無頸,美女無肩,老爺凸肚,英雄挺胸”的獨特的表現(xiàn)程式,引人入勝而妙趣無窮。
朱金木雕尤以神佛像雕刻最負盛名。它著重刻畫神佛的面相,既突出佛神儀表的莊嚴,又善于表現(xiàn)其和藹可親的神態(tài)。朱金木雕中,家具裝飾特別是婚娶喜事中的床和轎,更具地方特色,表現(xiàn)出一種富麗堂皇的氣派,故有“萬工轎”“千工床”之譽。寧波人常說:“一生做人,半世在床”,所以,對木床的雕刻裝飾,特別講究。寧波金漆木雕床,猶如一座亭臺樓閣,床身、床架、梳妝臺、馬桶箱、點心盒、文具箱等等,一應俱全。床外有層層的樓閣掛面,床身、床架四周雕鏤圖案與紋飾,再貼金朱漆,非常富麗;說“千工床”,名不虛傳。
劍川木雕
劍川木雕是云南劍川縣白族人民創(chuàng)立的一種木雕藝術。劍川縣自唐宋以來,木工人材濟濟,木雕技藝字自古有名。昆明的三牌坊、建水的石照壁、保山的飛來寺、中甸的歸化寺等等,許多中外聞名的建筑裝飾,都有劍川木雕藝人的功勞。
劍川木雕早在唐宋時期,就已達到很高的藝術水平,作品之精美,令人驚嘆。從大理國時代一直到清朝乾隆年間,是劍川木雕繁榮時期。清末政治腐敗,有千年盛譽的木雕藝術一度衰落。
20世紀50年代以后,劍川木雕重新得到生機。老藝人把祖師爺傳給他們精鏤細刻的妙手絕技,如極為復雜的“一起一落,三起三落,五起五落”、“十八學士鬧梅花”、“鳳穿牡丹” 、“松鶴遐傘”、“喜上眉(梅)梢”等藝術手段獻出來古為今用,創(chuàng)作出許多精美的木雕作品,造型高雅華貴,雕工雄厚飽滿,一直行銷港澳、日本、扎伊爾、馬德里、德國、英國等地。
武漢木雕船
武漢木雕船是我國木雕工藝中的非常獨特的一個藝術品種。作品雕刻藝術,它已經(jīng)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武漢木雕船的工藝之所以能達到出神入化的地步,與武漢所處的地理環(huán)境以及湖北造船業(yè)的發(fā)達,是密切相關的。 湖北木雕船的種類繁多,木帆船、古代漕船、戰(zhàn)船、畫舫、龍舟、鳳舟、彩船等等,應有盡有。武漢木雕船以柏木、黃楊木、紅木等為原材料。在雕刻藝術上,除了圓雕、浮雕、鏤雕,還有一些獨特的工藝,如淺浮雕去表皮又不傷面;深浮雕深而不傷底,并且注重花紋裝飾、鏤空鎪花和精工制模。它的花紋清晰、勻稱、纖細。船上的樓閣門窗、欄桿等等也精細入微。它的制模則根據(jù)每件產(chǎn)品的不同造型、設計出各種不同結構的零部件。技術上要求方圓規(guī)矩,銜接無縫,拆卸自如。
武漢木雕船的技藝世代相傳。宜昌老藝人龍云華為當今著名藝人,后人龍從發(fā)、程楚春、潘正斌等,也都在繼承傳統(tǒng)的基礎上有所創(chuàng)新。
各種精美的武漢木雕船,已遠涉重洋,出口到日本、加拿大、美國、法國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qū)。
鄂南木雕
鄂南木雕主要出自鄂南的鄂湘蜀三省交界處,那里山多林密,長期以來造就了一大批木雕藝術家,才形成獨特的木雕藝術流派——舊時稱之為“咸浦幫”。木雕內容多體現(xiàn)喜慶、吉祥、長壽,如“全家福”的雕花床,借鑒秦漢時期“鳥蟲書”的表現(xiàn)手法,刻鏤由28個雀子組成的“全家?!比齻€字,象征喜鵲臨門,福滿全家。歷史上,鄂南木雕作品所表現(xiàn)的題材,基本上都出自于戲曲任務、神話傳說,當然,動物形象、花鳥亭廊也不少。這些作品大多以鏤雕和浮雕結合,深浮雕與淺浮雕相穿連,表現(xiàn)有情有景、妙趣橫生而又品位無窮的畫面,因此頗具地方特色,藝術個性也非常突出。
清代,楷木雕刻流派的代表人物是顏錫忠。顏的技藝純熟,十分精湛。后人孔憲斌、顏景新技藝較高。顏景新利用楷木自然形狀和紋理,雕刻的一尊近1米的孔子像,受到各方的好評。
通山看櫥
通山看櫥作為一種木雕藝術,產(chǎn)生于明末清初的湖北通山?!翱礄弧睂嶋H上是一種裝飾櫥,最初為富裕人家裝飾客廳而設置,并不講究實用,所有就有了“看櫥”之稱。
看櫥以楊木、樟木為材料,先用多塊木版分別進行雕刻,然后總裝而成。通高近2米,寬約1米,厚度為46厘米。它有上下兩大部分。下面部分為柜狀,五屜并列橫排于上,屜下為長柜。內容為園林花鳥和人物故事。通山看櫥主要是鏤雕和浮雕的結合,而表現(xiàn)手法又變幻莫測,所以塊塊畫面中的人物花鳥、飛禽走獸都栩栩如生,讓人百看不厭。
夏特日木雕
夏特日木雕是蒙古族流行的一種木雕藝術?!跋奶厝铡?,蒙古語是象棋的意思。夏特日始于何時,無從考證。據(jù)說清初已遍布草原的各個角落。所能看到的夏特日是木雕藝術品,也有極少數(shù)骨雕蒙古象棋。夏特日棋子的造型分別為駱駝、馬、獅子和諾顏(“諾顏”,蒙語,指象棋中的將帥,是蒙古族象棋中唯一的人物雕)。這些形象生動的木質圓雕藝術品,都富有濃厚的草原生活氣息。夏特日木雕多采用圓雕與線刻相結合的手法,動物形象豐滿而雄健有力,鬃毛、尾部由于線條的流暢,也增強了整個藝術形象的飛動態(tài)勢。在整體造型上,夏特日木雕還往往運用夸張手法,突出作品的個性特征,取得了理想的表現(xiàn)效果。
泉州木偶雕刻
泉州木偶是一種民間工藝品,因產(chǎn)自福建泉州而得名。系用樟木刻制頭坯,經(jīng)裱背,蓋上膠土,磨光,再施以彩繪,配以服飾。泉州提線木偶形象結構完整,制作精美,尤其是木偶頭的雕刻、粉彩工藝,獨具匠心,巧奪天工。泉州木偶頭輪廓清晰,線條洗練,繼承了唐宋雕刻、繪畫風格。當代木偶頭制作在師承的傳統(tǒng)技藝基礎上,更側重于夸張與變形,尤為強調性格化和表現(xiàn)力,乃馳名中外的民間工藝珍品。
典型的花園派木偶頭雕制過程是:選材,粗坯(刻劃出五官等),精雕,裱紙,磨光,補隙,刷泥,上粉,開臉(繪臉譜),蓋臘等十幾道工序。男的木偶角色或是采用真發(fā)或是直接用樟木刻成發(fā)髻,有的還要植須(就是加上胡子),胡子的顏色有四種,黑色、紅色、灰色、白色,胡子的式樣有長的、短的、八字等,根據(jù)不同的角色搭配。女旦頭都是采用真發(fā)做為發(fā)髻。
泉州木偶分為提線木偶(頭像較大,叫做“傀儡戲”)和掌中木偶(頭像較小,叫“布袋戲”)兩種;表現(xiàn)者以提線的方法或以手指撥弄,使木偶活動如生。
早期的木偶是佛像雕刻鋪制作的,難脫神佛的面貌。到了近代,著名的民間藝人江加走,繼承父業(yè),潛心鉆研木偶技藝,極大地推動了木偶雕刻藝術。所以,泉州木偶也稱江加走木偶。江加走木偶多次出國展覽,受到外國藝術家的盛贊。一些外國博物館珍藏著他的作品。 漆線雕是中國漆藝文化寶庫中的藝術瑰寶之一,據(jù)當前考證,在泉州有1400多年的歷史,是泉州及閩南地區(qū)的傳統(tǒng)工藝。自唐代彩塑興盛以來,漆線雕便被應用于佛像裝飾,俗稱“裝佛”,長期以來一直作為一種特殊行業(yè)廣泛流傳。漆線雕做工精細雅致,形象逼真生動,風格古樸莊重,畫面栩栩如生,堪稱藝苑奇葩,中國一絕。
曲阜楷木雕刻
楷木雕刻是以曲阜獨有的楷木為材料,而表現(xiàn)出來的一種木雕藝術,肇始于漢代,據(jù)說由孔子九世孫孔騰所開創(chuàng)。最早的作品為楷木手杖,紋樣比較簡單。從宋代開始,品種日漸增多,最負盛名的則是楷木如意。清代光緒朝之后,楷木雕刻才真正成為一們藝術,所刻紋樣如龍鳳、花卉、人物,內容生動活潑。
蘇州紅木雕刻
蘇州紅木雕刻技藝在明清兩代已名聞遠近,并出現(xiàn)了不少木雕名家。明代藝人鮑天成,擅長于雕刻各種器物,其造型制作,別具匠心,與眾不同。清代藝人杜士元雕刻技術超群,他雕刻出了許多堪稱精細絕倫的珍品。由此可見古代蘇州木雕技藝之高超。新中國成立以后,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及國內外市場的需求,蘇州紅木雕的產(chǎn)品除保持傳統(tǒng)的產(chǎn)品外,在繼承和提高傳統(tǒng)的雕刻技藝和制作方法的同時,擴大發(fā)展了適應現(xiàn)代社會條件,具有蘇州紅木雕特色的新產(chǎn)品。如紅木啤酒柜、電視柜、套幾、大菜臺、盆架等。一些既可供觀賞又具實用價值的實用木雕工藝品一直受到國內外市場的歡迎。
除了以上提及的14種地方木雕藝術流派,貴州苗族的龍舟雕、面具雕,南京仿古木雕,湖北大冶木雕,濰坊的紅木嵌銀雕,泰州彩繪木雕等,也同樣享譽海內外。 明清木雕指的是明代和清代兩代的著名木雕,主要已福建和浙江的雕刻為主!
明清花板、窗花等木雕掛件是中國傳統(tǒng)建筑中的精華,也是建筑中傳統(tǒng)文化精神的集中表現(xiàn)。在簡單中求豐富,統(tǒng)一中求變化,與現(xiàn)代的裝飾設計理念不謀而合。
雖然現(xiàn)代家居空間比以前小了許多,并不適合完全的傳統(tǒng)中式家居布置,但如點綴以木雕掛件、屏風隔斷和幾件雕花案幾,就使家居顯得現(xiàn)代中蘊含著傳統(tǒng),明快活潑中透著沉靜含蓄,簡練中顯露出淵博,猶如一曲高山流水意境盎然。 裝飾木雕在題材內容上體現(xiàn)了民間美術的共性,一般有三類內容:一類是吉祥圖案,如喜上眉梢,松鶴延年等象征、寓意的圖案,二類是戲曲人物、傳說故事等寓教于樂的故事畫,三類是民俗民風題材作品,如紡織、放牧、娛樂等現(xiàn)實生活描寫。木雕在表現(xiàn)手法上一般采用具象的方法,造型上大膽的夸張。如人物頭大身小,人大景小,顯得活躍、質樸,猶如揚州八怪中金農(nóng)的畫,夸張而幽默,充滿生氣。
和西方的建筑雕刻藝術一樣,傳統(tǒng)的裝飾木雕十分注意虛實主次、線條分割、層次節(jié)奏的處理,追求畫面的嚴謹與變化,構圖的飽滿與均衡,另外柔和了國畫的抽象精髓,使得木雕作品在寫實中又有變化,實用性與裝飾性達到高度的結合,非常耐看。
木雕花板形式多樣,淺浮雕、深浮雕、透雕、圓雕都有,其中大都為浮雕。有不少鏤空的深浮雕與圓雕結合在一起,加強了深度空間感,構成了近似圓雕的深浮雕。因為是木制品,其不溶性和不可焊接性使現(xiàn)代工藝尚無法大量復制,尚靠手工制作。
雕刻用木材一般以不過硬為好,像黃楊、梨木、香樟、蘇木、核桃木、荔枝木、柚木、花梨以及進口的酸枝等。它們結構均勻、材色紋理美麗,在傳統(tǒng)建筑上用于垂花門、外檐、門窗、額枋、隔扇、屏風。
花板雕刻用木材質地需要細密、結實有一定硬度,纖維順暢,特別對于浮雕掛件,選材尤為重要。當前用的較多的是新酸枝、雞翅木、新花梨木、香樟、椴木、楠木、色木和銀杏木等。
在電視劇場和餐廳中常見的木雕工藝擺件,如今已走進越來越多的京城百姓家。記者從潘家園舊貨市場了解到,消費者購買木雕擺件裝飾居室的情況已占到整體銷量的50%以上,而以前這個比例僅為25%。 工藝木雕
工藝木雕通常是指流傳在民間,有悠久的歷史和強烈的民族傳統(tǒng)色彩,講究精雕細鏤、巧奪天工的木雕工藝品。
工藝木雕又分純觀賞性和實用性二類。觀賞性木雕是陳列、擺設于櫥、窗、臺、幾、案、架之上,供人觀賞的小型的、單獨的藝術品。實用性木雕是指利用木雕工藝裝飾的、實用與藝術相結合的藝術品。
藝術木雕
藝術木雕通常是指構思精巧內涵深刻,有獨創(chuàng)性,能反映作者審美觀、藝術方法和藝術技巧的作品。藝術木雕一般都是由作者一手設計制作完成的,所以他能始終貫穿并把握創(chuàng)作的意念與追求。藝術木雕的創(chuàng)作方法除了與其它雕塑材料一樣是用形體來表現(xiàn)客觀世界的人和物,或寫實、或夸張、或抽象,還要結合利用木材的特性,從原始材料的形態(tài)屬性中挖掘美的要素,以充分體現(xiàn)木 雕藝術的趣味和材質美。
藝術木雕的題材內容及表現(xiàn)形式一方面取決于作者的藝術素養(yǎng)及興趣愛好,另一方面也是取決于木材的天然造型和自然紋理,也就是“因材施藝”。藝術木雕的表現(xiàn)手法豐富且不拘一格,有大刀闊斧、粗獷有力;有精雕細刻、線條流暢;有簡潔概括,巧用自然美。好的藝術木雕不僅是雕刻家心靈手巧的產(chǎn)物,而且也是裝飾、美化環(huán)境、陶冶性情、令人賞心悅目的藝術品,故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值。
三、中國傳統(tǒng)建筑木雕的美學意蘊?
中國傳統(tǒng)建筑木雕的美學意蘊具體內容是什么,下面中達咨詢?yōu)榇蠹医獯稹?span style="display:none">M4S創(chuàng)意嶺 - 安心托付、值得信賴的品牌設計、營銷策劃公司
中國傳統(tǒng)建筑木雕的美學意蘊_碧森尤信_建筑文化_建筑中文網(wǎng)中國傳統(tǒng)文化講求“天人合一”,崇高自然,與自然相融相生,所以,幾千年來,中國建筑一直以木構架建筑房舍宮府,形成了我國獨特的木建筑文化。建筑木雕則始于對部分構件的裝飾加工,使之符合于建筑審美的需要,久而久之,便成了建筑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并融于整體建筑中,與白墻青瓦相呼應,構成了和諧統(tǒng)一的整體建筑外觀。同時,木雕的形象與庭園草木、室內陳設家具相互映襯,體現(xiàn)了中國人特有的文化精神與審美趣味。
中國傳統(tǒng)文化講求“天人合一”,崇高自然,與自然相融相生,所以,幾千年來,中國建筑一直以木構架建筑房舍宮府,形成了我國獨特的木建筑文化。建筑木雕則始于對部分構件的裝飾加工,使之符合于建筑審美的需要,久而久之,便成了建筑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并融于整體建筑中,與白墻青瓦相呼應,構成了和諧統(tǒng)一的整體建筑外觀。同時,木雕的形象與庭園草木、室內陳設家具相互映襯,體現(xiàn)了中國人特有的文化精神與審美趣味。
中國建筑木雕源于何時,一直沒有定論,但據(jù)史料記載,戰(zhàn)國時期的建筑就有“丹楹刻桷”的常規(guī)做法,可見其歷史之久遠。宋代《營造法式》中記載了關于建筑木雕的詳細做法和圖樣,說明在五代兩宋時期,建筑木雕的發(fā)展已相當成熟。至明清兩代,木雕技藝相當高超,建筑木雕向立體化方向發(fā)展。
木雕離不開對木質的選擇和技法的運用。通常,對木質的選擇十分慎重,木纖維的橫向結構要緊密,這樣不易開裂。木質要十分細膩,具有一定的韌性,便于用刀。木料的強度也很重要,以保證刻好的作品不輕易變形?!稜I造法式。雕刻制度》中,對木雕的技法描述得很詳盡,縱觀歷代建筑木雕,其雕刻技法可分為混雕、剔地雕、線雕、透空雕、貼雕幾大類。
混雕:相當于雕塑技法里的圓雕,具有三維主體的效果,可多面觀賞,多應用于撐拱、垂花等部位,常利用混雕技法,將形象刻畫得非常精細,充滿生氣。
剔地雕:是傳統(tǒng)木雕中最基本的雕刻技法,通常指的是剔除花形以外的木質,使花樣突出。剔地雕有兩種刻法,一種是半混雕刻法,將花樣做很深的剔地,再將主要形象進行混雕,成為半立體形象,常用于額枋上。另一種是浮雕刻法,花樣周圍剔地不深,花樣不是很突出,然后在花樣上作深淺不同的剔地,以表現(xiàn)花樣的起伏變化?;蛘咴诨由献骺叹€裝飾,勾勒花形,增強作品的裝飾效果,或表現(xiàn)花瓣的輪廓和結構,多用于裝板、裙板的雕刻中。
線雕:通常以刀刃雕壓花紋,講究刀法,具有很強的表現(xiàn)力。對于花紋的刻畫和形象的勾勒有著重要作用,還可以雕刻紋理,表現(xiàn)景物的質感。線雕易于表現(xiàn)物像的外形,亦可增強物像的裝飾效果。
透空雕:將木板刻穿,造成上下左右的穿透,然后再做剔地刻或線刻,這種雕法需要有高超的技巧,刻成的作品正反兩面都可觀賞。其花卉作品枝葉穿插流暢,花瓣翻卷自然舒展,常見于花罩、掛落、雀替、木門窗中。
貼雕:是后期雕刻技術創(chuàng)新的結果,即將雕刻好的圖案紋樣直接粘貼到建筑構件中,通常一些難以做剔地的刻件、連續(xù)紋樣、軸對稱的構件都是利用貼雕來完成。其工藝省工省料,方便制作,而且藝術效果絕不遜色其它浮雕形式。
建筑木雕的雕刻技法大致可分為以上幾類,但是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風俗習慣的影響下,建筑木雕的形式和雕刻技法的運用也不盡相同,木雕風格呈現(xiàn)出各自的特點。
北方皇家建筑和各類宮式建筑中的木雕往往刻工精細繁復,裝板一般采用線刻、淺浮雕和貼雕等手法,多采用如意圖案。垂花門的垂花以圓雕手法雕刻出各種花卉圖案。飛罩則采用透空雕,刻工精良,層次豐富,形象生動。北方居民建筑木雕則質樸敦厚,通?!镑垡酝┯汀?,很少彩繪,大構件木雕粗枝大葉,盤旋纏繞,牽連牢固,細部則精雕細刻,注重裝飾性。
江南傳統(tǒng)建筑多屬民間宅院,由于制度限制,建筑面積有一定的規(guī)范,因而只能在裝飾上多花費心思和財力。所以,江南地區(qū)的民間木雕精致古雅,構思巧妙,有中國繪畫的意境和趣味。江南建筑木雕以東陽木雕最為著稱,據(jù)說已逾千年,東陽木雕主要裝飾部位在構架和門窗上,技法以線刻、淺浮雕、深浮雕、圓雕為主。梁架常用深浮雕,雀替用圓雕,門窗則為淺浮雕,裝飾題材豐富多樣,如民間傳說、歷史故事、蟲草鳥獸、吉祥圖案等,充滿生活情趣。
四川建筑木雕的風格與形式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道教發(fā)源于四川,受天人合一和順其自然的思想影響,四川民居建筑的撐拱少有裝飾。但寺廟官府的撐拱必有裝飾,其撐分為圓木和板式兩種。圓木撐拱以透空雕、高浮雕、圓雕為主,題材有人物故事、花草樹木、飛禽走獸等,如成都武侯祠撐拱木雕,鳳凰安排在花木中間,遍飾金漆,作展翅狀,分外醒目。板式撐拱的題材則更為豐富,有花卉人物、動物、幾何圖案,云龍等,多采用透空雕和淺浮雕。在四川,木雕垂花通常雕刻成瓜形,俗稱吊瓜,瓜筒不作裝飾,吊瓜采用圓雕,以裝飾檐口。四川吊瓜一般沒有富麗的裝飾,只取其吉祥之意。吊瓜有燈籠、花卉、獅子等各種造型。
廣東金漆木雕頗具特色,上漆后遍貼金箔,看起來金碧輝煌,富貴華麗,技法通常為浮雕和透雕,尤擅多層鏤空雕法。廣東建筑木雕分為潮州和佛山兩派,潮州木雕發(fā)展至清末,風格漸趨纖細富麗,題材多為戲曲人物和花鳥蟲魚。佛山木雕至清代開始興盛,形象生動,刀法精練,具有很強的雕塑感。
云南和大理一帶的木雕通稱為劍川木雕,木雕裝飾于梁枋、托梁、雀替、欄桿等處。技法多用多層疊壓雕刻,并在表面上彩,題材有動物花卉、琴棋書畫、福壽圖案、佛教人物等。
徽州建筑木雕多體現(xiàn)于民居之中,具有濃郁的鄉(xiāng)土生活氣息,技法以浮雕,半圓雕和透雕為主。明代風格粗放,清代細膩繁復,不施油彩,題材為人物故事、風俗民情、山水樹木等。
建筑木雕相對于其它的建筑裝飾方式,更注重立面的觀賞效果。在構圖布局方面深受傳統(tǒng)繪畫的影響,在形象塑造和題材選擇上與民間藝術和工藝美術互融互通。如河南山陜會館的額枋木雕,其木枋表面浮雕表現(xiàn)了《白蛇傳》的幾組畫面,依次為“游園遇雨”“還傘歸家”“賣藥老人”“金山寺上香”“水漫金山”及“斷橋送別”將整個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形象地勾勒出來。畫面的場景布局以山石樹木為隔斷,故事發(fā)展順著畫面依次展開,布局錯落有致,構圖疏密得當,深得傳統(tǒng)繪畫構圖布局的精髓。在人物刻畫上,善于用人物肢體動作表現(xiàn)人物性格和心理活動,人物動作自然生動。額枋則刻以二龍戲珠之圖,龍的形體在牡丹枝葉之間穿插盤旋,顯得矯健無比,充滿力度與動感。枝葉豐茂繁盛,生機盎然,牡丹雍容華貴。整個畫面顯得剛健有力,富于動感,正好與上面的“白蛇傳”圖的平和柔美形成對比。建筑木雕屬于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其題材的選擇和表現(xiàn)的方式偏向于世俗化和生活化,具有濃郁的生活意味。
總的說來,木雕作為建筑裝飾的一部分,一方面有裝飾美化建筑的作用,另一方面有寓意、象征和祈愿的意味,以直觀的形象表達非物像本身意義的內容,其藝術特色和美學意蘊根植于傳統(tǒng)文化和審美習慣之中。
更多關于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制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wǎng)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四、徽州四雕的分類介紹
傳統(tǒng)“徽州四雕”之一。磚雕是徽州盛產(chǎn)質地堅細的青灰磚上經(jīng)過精致的雕鏤而形成的建筑裝飾,廣泛用于徽派風格的門樓、門套、門楣、屋檐、屋頂、屋瓴等處,使建筑物顯得典雅、莊重。它是明清以來興起的徽派建筑藝術的重要組成部份。
磚雕有平雕、浮雕、立體雕刻,題材包括翎毛花卉、龍虎獅象、林園山水、戲劇人物等,具有濃郁的民間色彩。明代磚雕的風格過趨粗擴、推拙而樸素;明末清初,由于富商們對豪華生活的追求,因此清代磚雕的風格漸趨細膩繁復,注重情節(jié)和構圖,透雕層次加深。在見方尺余,厚不及寸的磚坯上雕出情節(jié)復雜,多層樓空的畫面,從近景到遠景,前后透視,層次分明,最多約有9個層面,令人產(chǎn)生精妙無比的美感。
徽州磚雕的用料與制作極為考究。一般采用經(jīng)特殊技藝燒制、擲地有聲、色澤純清的青磚為材料,先細磨成坯,在上面勾勒出畫面的部位,鑿出物象的深淺,確定畫面的遠近層次,然后再根據(jù)各個部位的輪廓進行精心刻劃,局部“出細”,使事先設計好的圖案—一凸現(xiàn)出來。 磚雕在歙縣、黟縣、婺源、休寧、屯溪諸地隨處可見。古老民居、祠堂、廟宇等建筑物上鑲嵌的磚雕,雖經(jīng)歲月的磨礪,風雨的剝蝕,它們依然是玲玲剔透,耐人尋味。歙縣博物館藏有一塊灶神廟磚雕,見方僅尺的磚面上,雕刻著頭戴金盔,身披甲胄、手握鋼锏的圓雕菩薩,據(jù)考證這塊精巧絕倫的磚雕花費了1200個匠工,堪稱徽州磚雕藝術的經(jīng)典作品。本世紀80年代,隨著歙縣古建公司的成立,磚雕作為一種實用裝飾藝術重新恢復了生機。 傳統(tǒng)“徽州四雕”之一。在徽州城鄉(xiāng)布很廣,類別亦多,主要用于寺宅的廊柱、門墻、牌坊、墓葬等處的裝飾,屬浮雕與圓雕藝術,享譽甚高。
徽州石雕題材受雕刻材料本身限制,不及木雕與磚雕復雜,主要是動植物形象、博古紋樣和書法,至于人物故事與山水則較為少見。但西遞村原水口亭的主體建筑凝瑞堂內的石礅礎上,卻有以佛經(jīng)故事為內容的雕飾;堂前石階中央,有斜照嵌雙龍戲珠石雕,背景襯以山石波濤、瓊樓玉宇,宛若仙界天國,顯出少中見奇。徽州石雕在雕刻風格上,浮雕以淺層透雕與平面雕為主,圓雕整合趨勢明顯,刀法融精致于占樸大方,沒有清代木雕與磚雕那樣細膩繁瑣。坦西遞凝瑞堂大道旁有一對保存完好的黟縣青大理石石雕寶瓶,其瓶身所飾山水云霧花紋圖案,采用了浮雕與鏤空雕刻相結合的手法,令人嘆為鬼斧神工。
徽州石雕取材來源主要有二:一是青黑色的黟縣青石,二是褐色的茶園石,色澤有別,觀感亦有差異。具有代表性的有黟縣西遞村宅居和胡文光刺史牌坊、黟縣許國石坊、休寧縣汪由敦墓地諸處的石雕。石雕精品比較常見的是宅居的門罩、院墻的漏窗和各種石牌坊。西遞村“西園”中有一對漏窗,左為松石圖案,奇松從嶙剛怪石上斜向伸出,造型剛勁凝重;右為竹梅圖案,彎竹頂勁風,古梅枝婆娑,造型婀娜多姿,到工精美至極,堪稱石雕藝術精品。歙縣北岸吳氏宗祠天井水池后壁上方,鑲嵌著一副石雕百鹿圖,由9塊石料雕就拼成,采用圓雕、透雕、浮雕技巧、立體感很強。有栩栩如生,大小不等的一百只山鹿;有石壁生輝,矮而粗壯的黃山松;有重重疊疊,高高低低的奇巖怪石;有淙淙株流淌,彎彎曲曲的小溪;有路旁溪畔,疏疏密密的小草;有飛鳴啼叫,前后覓食的小鳥,宛如一幅清新雋永的深山野趣圖,可謂徽州石雕一絕。
歷代石雕藝人佚名者很多,僅黃鼎、朱云亮、余香等數(shù)人留下了名字。 建國后,徽州石雕技藝得到了恢復和發(fā)展。屯溪柳忠石雕廠生產(chǎn)的牌坊石雕精品,遠銷德國、徽州旅游工藝廠在1992年創(chuàng)作了微縮仿古石雕“許國石坊”,獲得省工藝美術品博覽會“產(chǎn)品設計獎”。次年又推出了大型石雕壁畫《八百里黃山圖》。畫高2米,寬5.2米,用65塊40厘米見方的優(yōu)質江西玉山石料拼接而成。在工藝上既全面繼承了傳統(tǒng)石雕中的諸多技法,又大膽吸收了國畫皴法的某些成分。在題材上,既能具像寫實,又有意象發(fā)揮,使八百里黃山的松石云煙,盡收于尋丈之中。這株石雕工藝新花,使徽派石雕顯出獨特的魅力和勃勃生機。 傳統(tǒng)“徽州四雕”之一?;罩萁ㄖ酁榇u木石結構,竹樓極少,故竹雕用于建筑物的裝飾較為少見。
徽州竹雕一般以徽州盛產(chǎn)的毛竹為原料,以刀代筆,因材施藝,運用線刻、淺浮雕、深浮雕等工藝,雕出各種書畫。這些作品,有名人的書法墨跡;有名勝古跡的山川風貌;有民間傳說的神話故事;有珍禽異獸的千姿百態(tài),題材極其廣泛。竹雕主要用于擺設裝飾,如常見的工藝品,包括屏風、告屏、掛屏、插花瓶、文具盒、牙簽盒、煙灰盒、茶葉簡、帽商、筆筒、筷筒、楹聯(lián)、腕枕、餐具等。都飾以竹雕。
將竹子從中剖開,形成兩塊半弧形竹片可以用來制作包柱的雕刻楹聯(lián),一般將字雕成陰文,填以石綠色料,懸于廳內,古色古香。有的還在半弧形竹片上雕成畫面,用作建筑物的裝飾部件,但多數(shù)是獨立成畫、雕刻較為精細。竹雕有的用漆,有的保持竹質本色;即使用漆,一般也都用淺色,或用桐油涂于表面,既有光澤,又能透出竹質纖維的脈理,以達清新淡雅的審美效果。
徽州竹雕盛于明清。入清以后.隨著整個微雕工藝的發(fā)展,竹雕無論在內容、形式、技術各方面都日趨豐富和完善、由于拼接工藝的刨造和使用,竹雕突破了原付大小的限制,使較大面積的竹雕成為可能,使竹雕器具的制作更加萬便靈活、一個筆名“黃山人”的人在祁西發(fā)現(xiàn)了一把竹制茶壺、此壺通身竹質。自底至后,自日至 蓋,以及蓋上的紐,均為竹子做成、雖被紅選漆透十細辨仍可見分 子纖毫、尤其蓋上的紐系小水竹所制,竹節(jié)雅致可愛。壺上雕刻精細,顯身為八面柱體形,面面有雕刻,其中四面為畫,皆各類花草。 三面為字,一曰“客到相待時’,一曰“茶來渴者多’,一曰“竹壺世間少’,行書流暢、一面裝脹為壺嘴、八個面均以黑漆凸線勾勒,上下另刻連效.與畫面刻紋同一風格、無論字畫,用刀均細膩,線條流暢,人見人愛、此壺是高11厘米,直徑88厘米口徑45厘米、并有四小杯相陪襯、杯子上大下小,高Q厘米,口徑6厘米,底足已8厘米,例腹,雖無工藝,但做工也精繃,且通身帶漆,里紅外黑,與表包一致、一壺配四杯,壺帶杯,杯擁壺烘月托云,相得益彰,渾然一體、壺身已微露蟲眼,壺齡伯有百年,妙趣之中又添古趣。最近網(wǎng)絡竹雕文化漸行,亦出現(xiàn)了許多的新興現(xiàn)代文化,激光雕刻,速度快,雕刻精細準確,故而發(fā)展迅速...
以上就是關于徽州木雕介紹相關問題的回答。希望能幫到你,如有更多相關問題,您也可以聯(lián)系我們的客服進行咨詢,客服也會為您講解更多精彩的知識和內容。
推薦閱讀:
徽州區(qū)的休閑餐飲品牌設計(徽州區(qū)的休閑餐飲品牌設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