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最簡單的鑒定方法(古玉最簡單的鑒定方法視頻)
大家好!今天讓創(chuàng)意嶺的小編來大家介紹下關于古玉最簡單的鑒定方法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對此問題的歸納整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創(chuàng)意嶺作為行業(yè)內(nèi)優(yōu)秀企業(yè),服務客戶遍布全國,相關業(yè)務請撥打175-8598-2043,或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錄:
一、怎么樣分辨古玉
古玉的鑒定辨別以下總結
先秦以前的古玉一般都是軟玉,玉的硬度大于5就要敬而遠之。其次反復觀察造型,查閱相關文物收藏的標準、文物的特征和工藝特點,進行比較,對現(xiàn)世的異型古玉注意造型和工藝的細微部分,是否符合當時社會的人文特點。如眼、刻紋、孔型和神態(tài)是否有現(xiàn)代人文和工藝的特點,有者敬而遠之。最后是對玉沁進行觀察和分析,軟玉不耐酸堿,不同的氣候環(huán)境和土壤,沁玉的情況不一樣。俗稱“玉有十三沁”,隨年代的久遠,沁物的力度太小,玉的受沁度和受沁部位是不一樣的。通過透光照射發(fā)現(xiàn)玉的沁色高度均勻,可以斷定是假古玉。另外,還原玉色時要仔細觀察退沁的變化,能通沁而且退沁時有層次、有先后、有散落無法退沁和隔紋便是真古玉,否則是仿品。如果玉的色退沁很快,并顯玉的本質(zhì)則是真品。因為現(xiàn)代物理化學制造的玉沁是永久損毀性沁色,這是一種腐蝕性工藝,用退沁法是無法解決的。由于玉本身具有排渣的特性,久埋地下,玉自身能把內(nèi)部雜質(zhì)向外排除,所以退沁時有層次,退出之物也易離玉而去,觀退出之物在水中的清亮混濁也可知玉的沁物久遠程度。但在玉隔的玉質(zhì)較差,一般退沁時效果不好,觀察玉隔中沁色也可知久遠。仿古玉有悠久的歷史,古法與現(xiàn)代雖然仿造的方法不同,但效果相近。因為是“造假”,仿造者不愿意出頭露面,仿造的工藝也諱莫如深,常會因世亂、災荒等原因而失傳。明代高濂說:用蒼黃、雜色、邊皮、蔥玉或淡墨色玉,如式琢成。說明古時候是從造料、依樣仿造上先下手。清代陳氏記述:宋宣和、政和間,玉賈贗造,將新玉琢成器皿,以虹光草汁罨之,其色深透,紅似雞血,提示了古代染色的方法。仿造者現(xiàn)代方法也保密,據(jù)資料介紹,現(xiàn)代化作偽方法大致如下:
一、酸性作舊:用氫氟酸、硝酸加紅色堿性橙、朱砂、黃色高錳酸鉀、黑色硫化汞;用牙科粉做灰皮或用環(huán)氧樹脂加磷苯二鉀酸、二丁脂、乙二胺涂抹烘干、打磨。
二、熱燒作舊:涂氫氧化鈉,悶兩天即燒出雞骨白。
三、堿性作舊:用黑硫化汞、黃用三氧化鐵加氫氧化鈉和碳酸鈉、硅酸鈉,再加豬油進高壓釜(80至12大氣壓160°C至200°C),4天出來有玻璃光,皮殼吃得深,可仿戰(zhàn)國漢器。做舊程序是,先加溫、冷卻成裂,再敷色(堿性橙、堿性綠、硫化汞、氫氟酸、硝酸、高錳酸鉀、鐵紅、地板黃、鞋油、瀝青、姜黃),后用高溫高壓熏烤(氣沁、煙微粒沁)、酸(堿)埋土等法做成。
不過人工作舊作色只能貌似,而不能真像。因為在短短的時間內(nèi),不可能造就幾百上千年的效果,區(qū)別在于:
1、腐蝕與風化不同。人為腐蝕效果一致,不自然;自然風化是天然生成,蝕變布局非常自然。
2、人工鈣化與天然鈣化不同。人工做的鈣化色澤一樣,光透下“扎根”均勻,有的表皮掉渣;天然鈣化色澤多變,光透下“扎根”不均勻,表皮的皮殼除強烈蝕變和機械磕碰外,一般完好,有表光。
3、作沁與自然受沁不同。作沁顏色浮在表面,光透下內(nèi)部看新;自然受沁純出天然,沁色伸入內(nèi)部,玉質(zhì)通體變色并有一定的規(guī)律。
4、古玻璃光表光與新玻璃光表光不同。古玻璃光表光柔和;新玻璃光表光扎眼,兩者的玉質(zhì)新老也不一樣。
5、邊石次玉的綹裂與好玉風化后的綹裂不同。玉石的綹裂是由玉的性(變質(zhì)成玉和地質(zhì)構造時留下的玉質(zhì)的方向性)、內(nèi)應力和外力沖擊所造成的;而好玉風化受沁后的綹裂是玉質(zhì)變松,內(nèi)應力釋放成綹,大多在表面,比較細微。
6、邊玉劣玉的色澤與好玉轉(zhuǎn)色不同。邊玉劣玉的色澤是天然生成或風化而成,是在低濃度長時間下形成的,特點是色帶的色度變化不大,同一色帶色澤一致;好玉轉(zhuǎn)色是局部的變化,是在墓室中高濃度、短時間的環(huán)境下形成的(相對玉的生成、風化的時間),它的色度變化大,有規(guī)律可循。
7、吃土與涂色不同。吃土伸入玉質(zhì)內(nèi)部,但表皮完好;人造吃土往往是用水摻土涂抹或著色而成,不是色澤別扭就是皮殼不同。
8、人造皮殼與天然皮壺不同。人造皮殼是酸蝕喝蠟、堿燒搶色、提油做色、上蠟抹油等方法做成,如用水煮一下,皮殼感馬上不同;天然皮壺是千百年風化而成,自然不變。
二、古玉怎么鑒定?
中國玉器的加工,可以追溯到6000年的仰韶、紅山文化,那時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有玉龍玉蓋等玉雕品。當時人們還未掌握金屬冶煉技術,玉石的加工主要是以石攻石,利用銳石打鑿、刻玉、劃線、磨玉成形,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后來人們采集或用硬度大的巖石制成"解玉砂"用來琢玉,利用繩線、獸牙、木桿、骨片、石器配合解玉砂進行鉆、鋸、磨、使玉材成形,這是史前玉器加工的主要方法。
用轉(zhuǎn)動的砣輪加工玉是一大進步,而原始砣很可能始于良渚文化時期。人們用手拉弓弦(后用腳蹬)使砣輪轉(zhuǎn)動,砣輪用石材制成,做成不同的砣頭配合解玉砂進行琢玉。
商代有了銅,銅制鉈輪強度不大,自身容易磨損,做出的溝線淺而寬,斷面多呈半圓形。西周末、春秋初有了鐵,鐵鉈堅硬,能夠做得薄而銳,提高了加工精度??梢钥坛黾毤毜木€條,深深的溝。砣輪改用銅、鐵制造后,鐵鉈一直使用到民國初期。民國后期到20世紀70年代,有些地方仍有用鐵鉈解玉砂琢玉的作坊,這種加工玉器的方法俗稱為老工。80年代后幾乎全部使用高速電動機具和用人造金剛砂制成的磨具砣。這樣,現(xiàn)代玉器加工,電動工具和砂輪磨砣便成了一統(tǒng)天下,這就是新工。
老工新工的不同,源于所用工具、磨具的不同,以及這些工具的轉(zhuǎn)速、效能、精確程度所產(chǎn)生的各種現(xiàn)象和留下不同的痕跡。判斷老工新工就是從這里入手。
老工的工序(指鐵鉈工)大致如下:搗石、研漿(或采集自然砂)、開玉、掏膛、上花、琢玉、磨玉、打眼、上光。它們共同的特點是用人力和鐵鉈,轉(zhuǎn)動速度不快,靠解玉砂磨玉,材料與設備同時磨損。老工用手工定位操控,精度差、幾何誤差大,在平行度、基準面、圖形對稱等方面會有出入。但老工介質(zhì)細,磨削量小加工力度輕,周期長,玉件不起熱。老工細心制作的玉件十分精美,形狀勻稱,線條流暢,掏膛寬闊,壓地柔平,拋光明亮,這樣的老工是精(細)工。
新工的工序是:玉石用砂輪開料,粗磨具砣脫坯后,用無級變速電機,帶動一根軟軸,軟軸卡頭上可以更換不同的、用人造金剛砂制成的砂輪砣頭,最高轉(zhuǎn)速可以達到每分鐘1萬轉(zhuǎn)。由于金剛砂砣轉(zhuǎn)速高,磨削快,制作時間大大減少,工效顯著提高。也正因為這樣,新工的粗工往往有快速急成的痕跡,如:轉(zhuǎn)速高出現(xiàn)干磨現(xiàn)象,玉表就會起熱起毛,在鉆眼、開窗時因磨削量大,選用的砂輪粒度粗、磨削快,鉆孔或窗口側(cè)壁上,會見到起熱后拉毛的現(xiàn)象,玉表呈現(xiàn)一些環(huán)繞鉆孔或窗口的溝痕,平行毛刺,有時會看到黃焦顏色。
老工新工的不同之處,利用放大鏡只要細心觀察,總能見到不同的加工痕跡,下面就其典型特征作如下對比:
1、 線條:老工速度慢,線條比較流暢,在線條的兩側(cè)溝邊沒有崩口(特別是十字交叉、網(wǎng)紋、也完好平整)。老工溝底呈現(xiàn)磨砂狀,無明顯長條形磨痕。這是因鐵鉈與解玉砂接觸時才能磨玉,而解玉砂又很快被鉈輪帶走,只能留下短暫的磨痕,不可能劃出長長的道道。做工不細的老工,有時可以見到鉈輪走速不均,壓力不勻,而出現(xiàn)的溝底坑洼,溝線有寬有窄等現(xiàn)象,也有重復下鉈之重線等,這樣的老工是粗工。
新工的線條是用砂輪砣,在高速磨削下快速形成的。線條的邊沿往往出現(xiàn)玉石的崩口,使線條出現(xiàn)鋸齒形邊沿。新工線條的溝底還會有長條狀磨痕,這是因為砂輪砣上的砂粒不可能排列非常均勻,總有個別砂粒稍有突起,突起的砂粒在高速轉(zhuǎn)動下就會在溝底劃出長條形道道。但有的新工仿老工,選用砂輪砣的砂粒很細,加工走線時用力小走速成慢,溝邊也很完整,溝底沒有道道而且光滑。此時,只要看看溝底有否磨砂情形,就能識別是老是新。
2、 鉆孔:老工鉆孔靠解玉砂,孔壁磨砂狀,如果砂粒粗會有溝痕,但溝痕不大規(guī)律,有時解玉砂排泄不暢會使孔徑粗細不勻。新工金剛砂磨具,高速磨削,孔壁有溝痕成螺旋狀,孔徑規(guī)矩筆直。
3、 開窗:老工開窗是在鉆孔中穿過鋼絲線鋸,再配合解玉砂漿用手工拉玉,沿所需成形的窗口拉一圈,掏出芯子窗口便形成。它的特點是在窗口的內(nèi)壁上有線鋸的拉痕,此拉痕必定垂直窗口而且邊口銳利。
新工也是先鉆眼,而后沿鉆眼處用高速磨具將窗口內(nèi)的玉料磨去,直到取出芯子或全部磨掉。這樣新工在窗口內(nèi)壁上留下的磨痕,必定是平行于窗口,與老工的磨痕成90度夾角,窗口的邊口不銳利。
4、成洞:老工制作兩面不透的洞時,是用解玉砂和頂鉈慢慢磨(壓)出來的。由于切削量大,往往選用的砂漿砂粒粗,于是在洞的內(nèi)壁上,會留下粗粗的磨砂現(xiàn)象。
新工也是用頂砣,只不過這個頂砣可以直接磨玉,于是會在洞壁上留下螺旋狀磨痕。
5、 掏膛:老工在制作鼻煙壺之類口小膛大的工件時,使用灣鉈加解玉砂掏膛。彎鉈是一根鋼絲,下端成彎曲狀,旋轉(zhuǎn)時會形成一個內(nèi)膛形,帶動解玉砂磨削內(nèi)膛使之成形。掏碗膛、環(huán)膛也是這個原理。因此在工作的內(nèi)膛會留下漂亮的環(huán)形磨砂狀痕跡。新工鉆速高,磨削快,工時緊,往往用鉆頭直接向瓶膛內(nèi)各個方向沖鉆,而后再磨平。做出來的內(nèi)膛成錐形,膛壁上部厚下部薄,很不舒服。
6、 壓地:老工精雕細琢,地子用解玉砂細心壓平,不惜工時,但終因手工操作,地子只能壓得柔和平整,總體來看還有誤差,有深淺或輕微波浪感;新工制作效率高,工時緊,粗工地子不平,特別是邊邊角角處理潦草;而細工用機器與工具操作,地子特別平整無誤差。
7、 拋光:老工拋光均勻,柔光柔潤可愛,玻璃在地下埋藏千年出土仍然明亮反光,很少能見到磨痕。老工未拋光處和拋光處的反差小,這是因為解玉砂比金剛砂軟,而且混有其他雜質(zhì),加工后留下的糙面比較光滑,雖未拋光但與拋光面相比反差不大。
新工拋光急成,特別是粗工,工件上的彎曲弧度時有過渡不勻,邊邊角角留有死角,有的地方能見到拋光磨痕或加工磨痕,未拋光處與拋光處的反差大。在高速強力拋光下,有過度磨光(損)現(xiàn)象。
8、 圓雕:在雕刻弧面圓面時,老工細膩無過度磨損,而新工磨削快掌握不好,圓弧不圓滑,會有棱起的現(xiàn)象。
9、 粗溝:開挖粗溝時往往用鉈擴切,老工下鉈細膩。新工加工快速,有過渡不均等粗糙現(xiàn)象,邊坡有磨痕。
以上9點不是每件玉器都會全有,有些特征表現(xiàn)也會不夠典型。但綜合觀察,這項不清那項清,是老工還是新工也就可能判斷了。
如果我們手中的玉器是一件出土受沁的老玉,玉質(zhì)老化沁色自然,那么一般不用關心它會是新工,古人加工只能是老工,除非是老玉新做。反過來假如有一件玉器是新工特征,那不一定是現(xiàn)代作品,不管它是老玉也受過沁,甚至編出一個剛出土的故事,可以不用相信。
以下來談談老玉新工和新工老玉:
老玉新工有三種情況,一是老玉補工,如在老玉素器上加上紋飾。二是老玉改制,如將斷壁改作玉璜。三是老玉新做,利用殘破的老玉改制一些小件玉器,如肛塞、鼻塞、沖牙之類。老玉新做的目的是提高玉件的身價,想謀個好價。但老玉新工會有很多蜘絲馬跡,除上述9種之外,首先是破壞了老玉的皮殼。大家知道玉器埋地久遠之后,其表面會有一層蠟狀、石灰狀的皮殼,如果施以新工,那末新工之下玉質(zhì)表面光澤與質(zhì)感。就會不同于原來的表面光澤與質(zhì)感。老玉新工還會破壞原來老玉的沁色、沁紋,使之斷開,這也是老玉新做的一個特征。改制的老玉露出皮殼之下的玉質(zhì),也不同于透過皮殼看到的老玉的顏色,這是因為受沁的皮殼被磨去,沁色就變?yōu)榭罩袠情w,成了“孤立”的沁色,失去了從哪里沁入的“大門”。老玉新做很有迷惑性,一不小心就會上當。
新玉老工,是在新玉上模仿老工制作。因為世間有一些石材和邊玉具有自然花紋條斑,有的像沁色,有的像鈣化,有人就利用這些石材來仿造老玉器。為了在做工上不露馬腳,有的開窗口也用手鋸拉出來,有的先用新工做好,再用解玉砂磨砂,有的用特別細密的金剛砂砣,減少轉(zhuǎn)速細心勾線,不讓線條出現(xiàn)崩口……等。做好之后還要人造皮殼、灰皮、假沁、土咬種種花頭,包裝出籠騙人騙錢。新玉老工除了認玉之外,在鉆孔、線條溝底、開窗時首先鉆下的鉆孔(就算線鋸鋸完,仍然會留下殘剩的半個鉆孔)、沿底死角、膛內(nèi)形狀等處很容易找到新工的痕跡,從而識破伎倆。
現(xiàn)在據(jù)報道,新工有了新的發(fā)展,如激光雕刻、微波振動雕刻、噴砂雕刻等等,但只要我們認識了老工,那么別的什么加工方法都不會與老工完全一樣。這是因為古人與現(xiàn)代人在審美觀點、文飾與造型的理解、使用的工具設備的差別都不可能相同,因此制作出來的器件在神韻、氣質(zhì)上必然不會一樣,在做工和工藝處理上也會有所差別。盡管有些仿件也精心模仿,百般掩飾,只要我們多看多想細心留神,總會查出端倪看出破綻,避免上當。有一點要指出的是,現(xiàn)代新工由于設備、工具、磨料都會比古時先進,精心制作的玉器完全可能超過陸子剛!用先進的加工方法和現(xiàn)代工藝去創(chuàng)造當代嶄新的玉器藝術,是我們共同贊成和希望見到的!
(此文章轉(zhuǎn)發(fā),供研究學習)
三、和田玉古玉的鑒別法
如今贗品泛濫,假貨當真貨,低端充高端的現(xiàn)象在市場上層出不窮,如何鑒定和田玉這個問題始終是困擾玉友的最大問題,那應該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呢?以下是我為你整理的和田玉古玉的鑒別法,希望能幫到你。
和田玉古玉的鑒別法
一、辨認造型紋飾
造型是玉器審美的架構,也是決定玉器收藏價值的一大重要因素。造型是由玉胚形狀決定的,其比例權衡要適當。均勻而又穩(wěn)定是美的作品。紋飾是玉器的裝飾,人們可以很直觀的看出玉的美丑。
二、看玉器的材料
材料是玉器收藏的首要前提,優(yōu)質(zhì)玉材在起跑線上就領先普通玉材,在市場上,常見冒充和田玉料的一般是無皮山料或者俄料。
俄料亦屬于山料,且其物質(zhì)成分也一樣,因出產(chǎn)地在俄國境內(nèi)因而稱之為俄料,其價格低廉,特征為色白但玉質(zhì)透明感過重,密度和油質(zhì)感均比不上正宗和田籽料。
現(xiàn)今自稱羊脂玉的,其實大多數(shù)是高白色的山玉或子玉,如不帶皮的高白玉一般多是山料。對于玉工來說,他們都知道籽玉價格超出山料價格數(shù)倍,所以在做工之時一定想盡辦法留皮。
三、分析工藝細品藝術
玉器工藝是將料變?yōu)橛衿鞯募夹g條件,它的性質(zhì)比較穩(wěn)定,很容易被別人忽略,在鑒賞上也是一個難題。但凡雕工流暢利落必定是精品一件,倘若粗糙不勻,則收藏價值大打折扣。
四、軟玉與岫玉的辨別
和田玉在質(zhì)地、硬度和比重都是擁有一定指標,而岫玉在各方面都比不上和田玉。加之岫玉開采量大,因而時常用來冒充和田玉。
關于鑒別岫玉,因岫玉玉性軟,用普通小刀刻幾下,如果吃刀,就為岫玉,反之則為和田玉。如若當時不巧沒帶刀,那么只要細看雕刻處,和田玉受刀處不會起毛,而岫玉則會。除此之外,對比二者的手感,岫玉較輕,敲擊聲沉悶。
五、和田玉與"料"的辨別
民間流行的反制和田玉手段當中,用玻璃來冒充和田玉也是常見的一個方法,俗稱“料”。鑒別玻璃制品較為簡單,玻璃顏色單一沒有自然變化,里面有如“氣泡”一般的料泡;還可用放大鏡觀察,玻璃毛孔粗大,斷口呈貝殼狀,和田玉呈參差狀;最簡單的判斷法就是,取一根頭發(fā),放于貨上,用火燒之,真玉頭發(fā)完好無損。
和田玉古玉的保養(yǎng)措施
1.避免與硬物撞碰。
玉器受碰撞后很容易破裂,有時肉眼雖看不出裂紋,但玉表層內(nèi)的分子結構已受損壞,產(chǎn)生了暗裂紋,天長日久就會顯露出來,大大損害其完美性和收藏價值。
2.盡可能避免沾染灰塵、油污。
玉器表面若有灰塵,宜用軟毛刷清潔;若有污垢或油漬等附著于玉面,可用溫淡的肥皂水刷洗,再用清水洗凈。切忌使用化學除油劑。對于嚴重污染的舊玉可到生產(chǎn)、清潔玉器的專業(yè)公司用專業(yè)的超聲波清洗保養(yǎng)。
3.玉器佩掛件不用時要放妥,最好放進首飾袋或首飾盒內(nèi),以免碰傷。
4.避免與香水、化學藥劑、肥皂或人體汗液接觸。因為玉器接觸太多的汗液后,即會受到侵蝕,使外層受損,影響本來的鮮艷度。翡翠、羊脂白玉,更忌汗和油脂,佩帶之后要用柔弱的布擦凈。
5.避免陽光長期直射。玉器陽光暴曬遇熱膨脹,分子體積增大,會影響玉質(zhì)。尤其是水晶、瑪瑙等受到高熱會發(fā)生爆裂,因此更忌接近熱源。
6.過于干燥的環(huán)境容易使水分蒸發(fā),從而損害玉的品質(zhì)。
和田玉俄料怎么樣辨別
1、看“白”,行內(nèi)話叫 “相玉”是第一步。這是一門很深的學問,也是判斷俄料與新疆和田玉各方面特征綜合分析的過程。如果說,通過肉眼簡單觀察就能夠看出不同的話,那就只有是俄料的“白”了。從玉材的來源看,俄料中95%都是山料,也有籽料,但是相對來講,籽料在市場上比較少見。與和田玉山料相比,俄料的臟、綿、綹等較少,特別地白,一塊比較大的俄料也往往沒有臟、綿、綹出現(xiàn)。相對來說,新疆和田玉山料的臟、綿、綹則較多。
從玉質(zhì)來講,普通的俄料顏色很白,但卻給人干、死、礓的感覺,缺乏油性與細膩。如果細看內(nèi)部結構就會發(fā)現(xiàn),俄料仿佛是一塊塊綿斑組成,而新疆和田玉卻非常細膩。古代評價一塊好玉,要講它是否溫潤,實際上說的就是細膩與油性。比如,我們把羊脂白玉作為玉的上品,,除了講白,一定也要講油性。俄料恰恰是玉色很白,但是缺乏油性。用有無油性一衡量,俄料與新疆和田玉高下頓時立判真?zhèn)巍?/p>
2、看“皮”是目前市場上最為流行的鑒別方法。因為商家往往用俄料的石皮、礓、臟、糖色進行滾磨,來冒充新疆和田玉籽料。確切說,不只是“皮”,而是“皮”加“棕眼”(棕眼有粗細之分),新疆和田玉籽料經(jīng)歷了在河道中千萬年的天然沖刷與撞擊,在表面形成了石皮和棕眼已及次生沁色,這是籽玉的天然特征。過去的工匠在玉器的加工時籽料外皮都會被去掉,但是現(xiàn)在為了證明玉件的籽料身份,一般都會雕件上留下一小塊外皮。由于山料是沒有外皮的,俄料又大都是山料,因此留皮成為目前和田籽玉最好的防偽標志,現(xiàn)在無論是北京工、揚州工是上海工,和田籽玉都會留皮。俄料中也有一種黑皮,這種黑皮實際上是一種臟。但是,現(xiàn)在一些人卻利用黑皮來做文章,比如用黑皮冒充和田玉籽料,或者還用黑皮做俏色。應該說,黑皮與籽料的外皮是不難區(qū)別的,只需留心就是。
3、看大小,玉件大小不能作為判斷玉件質(zhì)地的絕對依據(jù),但是從目前的市場情況看,由于和田玉籽料通常較小,價格昂貴,雕活兒也就以小件為主,大器型在市場上較少。因此,目前市面見到的擺件、玉牌、手鐲等,都以俄羅斯玉居多,看到大件玉器自然要先留心一番,切莫因為白度一好產(chǎn)生沖動。當然對于較小的掛件(特別是薄片、帶黑色、褐色的,也要注意很有可能是俄料邊角料所致)
4、看“糖”,俄料往往帶“糖”,新疆和田玉山料也有帶“糖”。可以說,帶“糖”是山料的主要特征。關于“糖”的看法,目前在市場認識上并不完全相同,有人喜歡,有人厭惡。按照玉界傳統(tǒng)的看法,“糖”屬于玉料本身瑕疵的一種,所以,從和田玉的傳統(tǒng)加工工藝出發(fā),除非極其特殊的情況,“糖”一定會被去掉的,而為了迎合市場,俄料的“糖”一般不會去掉,而且往往利用“糖”來進行俏色,無論是河南工,還是廣州工,概莫能外。因此看到“糖”,收藏者一定要多個心眼兒。俄料的糖色一般為褐色和濃醬色,在石皮的內(nèi)層特別厚。而新疆和田玉的糖色很薄,很淺。
必須注意的是,我以上所說的鑒別方法只是針對比較普遍的情況而言,它可以幫助收藏者在市場中理清思路,這一點大家通過實踐會得到印證;其次,如將以上幾點落到某一件具體的玉器上,那么一定要有綜合性與靈活性的分析,有的可能會在石皮上找到判斷依據(jù),有的可能在工藝上發(fā)現(xiàn)問題,而當把這些因素結合起來,看一塊玉器基本上就八九不離十了;再有,“相玉”是一個復雜而需要經(jīng)驗積累的過程,要不斷在實踐中提高。而在市場中也會遇到很多錯誤的觀點,收藏者要細心甄別,正確認識。
四、怎么辨別古玉真假?
滬上知名玉石專家錢振峰介紹說,色質(zhì)是玉的自然屬性。一塊古玉,無論是“傳世古”還是“出土古”,經(jīng)過歲月的撫摸和水土的侵蝕,必然會留下種種色質(zhì)的印記,從而為鑒別古玉提供了最可靠的依據(jù)。這里所謂的“色質(zhì)”,色即沁色,質(zhì)指玉質(zhì)。
玉是一種像有生命的物質(zhì),具有善于吸收其他物質(zhì)的特性。古玉器被埋入土中之后,一方面會將近鄰的物質(zhì)吸入自己體內(nèi),同時,其體內(nèi)原有的物質(zhì)也會起酸化作用。特別是地中水銀,會沁入玉質(zhì),同時相鄰之松香、石灰及其他各種有色物質(zhì)也皆隨之浸淫到里面,所以凡出土古玉,都會沾染上某種顏色,這便是所謂的“沁色”。而古玉出土之后,經(jīng)過人體的盤玩,其體內(nèi)的物質(zhì)成分由于受到人氣的涵養(yǎng),玉性又會慢慢復蘇,從而使古玉原先的沁色發(fā)生奇妙的變化,呈現(xiàn)出無光十色的豐富色彩。
相關新聞
* 宋代名瓷精品圖片:汝窯(組圖) (1.19)
古玉沁色是我國獨有的,它的價值不可等閑視之。據(jù)報載,1900年八國聯(lián)軍入侵北京,慈禧太后外逃時懷中就揣著一塊玉中之王———“脫胎”,后來在路上送給追隨皇室的軍機大臣王文韶?!懊撎ァ笔且粔K質(zhì)地優(yōu)良的羊脂白玉,經(jīng)幾百年埋于土中,飽經(jīng)尸血、氣浸入,出土后又佩在人身上長達百余年,受活人氣息滲入,然后又入土、再出土,幾次反復才形成,存世罕見。據(jù)史籍記載,一塊小小的“脫胎”浸入水中,可讓一大缸清水變?yōu)橥t。
出土古玉沁色之所以會千差萬別,是由于入土地時間、地點不同,受沁的深淺程度不同所致。行業(yè)內(nèi)有沁色“十三彩”之說,就是極言其色彩之多。古玉沁色的不同則主要和近鄰物質(zhì)有關,一般玉埋于土中,總會受到土的侵蝕,受土侵蝕較輕的稱“土蝕”、“土銹”,較重的稱“土浸”、“土斑”,它們都是受地氣熏蒸而致。一般入土時間長的古玉,其“土銹”、“土斑”用刀也刮不掉,因為含沙性的土已經(jīng)滲到了玉的肌理中,并與玉合而為一了。受黃土沁的古玉顏色如栗子黃;受松香沁的古玉色如蜜蠟,呈淡黃色;受靛青沁的古玉色如青天,這是由于服裝上的靛藍深入到玉的紋理;受血沁的古玉顏色赤紅,稱“棗皮紅”,色深的稱“醬瓣紫”;受銅沁的古玉色如翡翠,稱“鸚哥綠”,這是因為銅器入土后,產(chǎn)生銅綠,如果玉器在它邊上,銅綠就深入其中,出土復原后色澤比翠更加嬌嫩滋潤;受地火影響的古玉則都變成白色,謂之“雞骨白”、“象牙白”、“魚肚白”等。受石灰沁的古玉成淡緋色,經(jīng)過盤玩后,色如緋霞一樣光彩奪目。
水銀沁有地中水銀沁和殉葬水銀沁之分,殉葬水銀沁又有大坑(大墓)、小坑(小墓)之別。完全受地中水銀沁的古玉,呈黃白色或微黑微青的顏色;完全是大坑水銀沁的古玉,呈黑漆色;小坑水銀沁的顏色則在黑的深度和廣度上比大坑要遜色;古玉上的水銀沁,大則連成一片,小則成塊分布,更有的像線一樣細,這些都是因玉質(zhì)紋理堅密的不同和所處環(huán)境不同而有區(qū)別,但均具有色澤黝黑光亮的共性。黑白分明的古玉,一半是由大坑水銀所沁,一半是由地中水銀所沁。祝你發(fā)財,祝你好運。
以上就是關于古玉最簡單的鑒定方法相關問題的回答。希望能幫到你,如有更多相關問題,您也可以聯(lián)系我們的客服進行咨詢,客服也會為您講解更多精彩的知識和內(nèi)容。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