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首頁 > 創(chuàng)意學院 > 品牌設計 > 專題列表 > 正文
與馬有關的景觀設計(與馬有關的景觀設計圖)
大家好!今天讓小編來大家介紹下關于與馬有關的景觀設計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對此問題的歸納整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創(chuàng)意嶺作為行業(yè)內優(yōu)秀的企業(yè),服務客戶遍布全球各地,相關業(yè)務請撥打電話: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文章目錄列表:
一、有關圓明園的資料,如園中有什么著名的景觀,每種景觀各有什么特點,占地面積,從何時建的等等。要全有!
圓明園,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區(qū),與頤和園緊相毗鄰。它始建于康熙46年(1707年),由圓明園、長春園、綺春園三園組成。有園林風景百余處,建筑面積約16萬平方米,是清朝帝王在150余年間創(chuàng)建和經營的一座大型皇家宮苑。圓明園有“萬園之園”之稱。1860年10月,圓明園遭到英法聯(lián)軍的洗劫和焚毀,此事件成為中國近代史上一頁屈辱史。
圓明園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它由圓明園、萬春園和長春園組成,所以也叫圓明三園。此外,還有許多小園,分布在圓明園東、西、南三面。眾星拱月般環(huán)繞在圓明園周圍。圓明園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園林之一。圓明三園面積五千二百余畝,一百五十余景。
圓明園最初是康熙皇帝賜給皇四子胤禛(即后來的雍正皇帝)的花園。在康熙四十六年即公元1707年時,園已初具規(guī)模。同年十一月,康熙皇帝曾親臨圓明園游賞。雍正皇帝于1723年即位后,拓展原賜園,并在園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內閣、六部、軍機處諸值房,御以“避喧聽政”。乾隆皇帝在位60年,對圓明園歲歲營構, 日日修華,浚水移石,費銀千萬。他除了對圓明園進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除在緊東鄰新建了長春園,在東南鄰并入了綺春園。至乾隆三十五年即1770年,圓明三園的格局基本形成。嘉慶朝,主要對綺春園進行修繕和拓建,使之成為主要園居場所之一。道光朝時,國事日衰,財力不足,但寧撤萬壽、香山、玉泉“三山”的陳設,罷熱河避暑與木蘭狩獵,仍不放棄圓明三園的改建和裝飾。[1]“圓明園”,這一名稱是由康熙皇帝命名的??滴趸实塾鶗重遗?,就懸掛在圓明園殿的門楣上方。對這個"圓明"雍正皇帝有個解釋,說“圓明”二字的含義是:“圓而入神,君子之時中也;明而普照,達人之睿智也?!币馑际钦f,“圓”是指個人品質階級標榜明君賢相的理想標準。
雍正皇帝崇信佛教,號“圓明居士”,并對佛法有很深的研究。著有《御選語錄》19卷和《御制揀魔辨異錄》。在清初的佛教宗派格局中,雍正皇帝以禪門宗匠自居,并以“天下主”的身份對佛教施以影響,努力提倡“三教合一”和“禪凈合一”,是佛教發(fā)展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滴趸实墼诎褕@林賜給胤禛(后為雍正皇帝)時,親題園名為“圓明園”正是取意于雍正的法號“圓明”。[1] 北京西北的皇家園林區(qū)
清王朝傾全國物力,集無數(shù)精工巧匠,填湖堆山,種植奇花異木,集國內外名勝40景,建成大型建筑物145處,內收難以計數(shù)的藝術珍品和圖書文物。在這些建筑中,除具有中國風格的庭院外,長春園內還有海晏堂、遠瀛觀等西洋風格的建筑群,圓明園,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規(guī)模、杰出的營造技藝、精美的建筑景群、豐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內涵而享譽于世,被譽為“一切造園藝術的典范”和“萬園之園”。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lián)軍洗劫圓明園,文物被劫掠,10月18日-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闖入院內,把園中的建筑物燒毀。1900年八國聯(lián)軍入侵北京燒殺擄掠,慈禧太后挾光緒皇帝逃奔西安,八旗兵丁,土匪地痞即趁火打劫把園殘存和陸續(xù)基本修復的共約近百座建筑物,皆拆搶一空,使圓明園的建筑和古樹名木遭到徹底毀滅。其后,圓明園的遺物,又長期遭到官僚、軍閥、奸商巧取豪奪,乃至政府當局的有組織地損毀。北洋政府的權貴們包括某些對圓明園遺址負有保護責任者,都倚仗權勢,紛紛從圓明園內運走石雕 、太湖石等,以修其園宅。那侵略者不僅搶奪了那珍貴的歷史文物,而且毫不留情地把它化成灰燼。曾經奇跡和神話般的圓明園變成一片廢墟,只剩斷垣殘壁,供游人憑吊。
圓明園占地350公頃,其中水面面積約140公頃,圓明園的陸上建筑面積比故宮還多一萬平方米,水域面積又等于一個頤和園,總面積竟等于8.5個紫禁城!
圓明園,誕生在康熙年間,成長與雍正王朝,風華在乾隆盛世。它繼承了中國三千多年的優(yōu)秀造園傳統(tǒng),既有宮廷建筑的雍容華貴,又有江南水鄉(xiāng)園林的委婉多姿,同時,又汲取了歐洲的園林建筑形式,把不同風格的園林建筑融為一體,在整體布局上使人感到和諧完美。真可謂:"雖由人做,宛自天開"。圓明園有著名風景四十處,其傳奇與神圣,宏偉與壯觀之處是用文字與畫筆都無法丈量的。圓明園不僅以園林著稱,而且也是一座收藏相當豐富的皇家博物館。法國大作家雨果曾說:"即使把我國所有博物館的全部寶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這個規(guī)模宏大而富麗堂皇的東方博物館媲美"。園內各殿堂內裝飾有難以計數(shù)的紫檀木家具,陳列有許多國內外稀世文物。園中文源閣是全國四大皇家藏書樓之一。園中各處藏有《四庫全書》、《古今圖書集成》、《四庫全書薈要》等珍貴圖書文物。
圓明園的焚毀警示著每一個中國人:閉關必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一個民族只有強大起來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個國家只有對外開放積極進取才能不斷進步。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我們要不忘國恥,為中華而發(fā)奮圖強,努力成為國家的棟梁,不讓歷史悲劇重演!
主要景致
大宮門:大宮門共5間,南向,門前有大型月臺,東、西朝房各5間;房后另有曲尺型拐角朝房各27間;東為宗人府、內閣、禮部、吏部、兵部、都察院、理藩院、翰林院、詹事府、國子監(jiān)、鑾儀衛(wèi)、東四旗各值房;西為戶部、刑部、工部、欽天監(jiān)、內務府、光祿寺、通政司、大理寺、鴻臚寺、太常寺、太仆寺、御書處、上駟院、武備院、西四旗各值房。
正大光明殿:正大光明殿是圓明園的正殿,皇帝每年舉行生日受賀、新正曲宴親藩、小宴廷臣、中元筵宴、觀慶龍舞、大考翰詹、散館鄉(xiāng)試及復試的地方。殿上懸雍正手書“正大光明”匾額,殿堂7間,前面有寬大的月臺,東、西配殿各5間。
勤政親賢殿:勤政親賢殿即養(yǎng)心殿西暖閣前室,位于正大光明殿東面,為盛暑時皇帝辦公之處,有殿堂5間。北設寶座,南為窗,東有板墻開門,與養(yǎng)心殿明間相通,為皇帝召見大臣之所。窗外抱廈內圍有木屏,與明間相隔,較為隱秘?,F(xiàn)為宮廷生活原狀陳列。
養(yǎng)心殿的西暖閣,是皇帝處理日常政務,單獨接見大臣,批閱殿試考卷的地方。暖閣的北墻上懸掛著雍正皇帝題寫的匾額:“勤政親賢”匾下的屏文是乾隆皇帝的詩篇。被拍賣的圓明園十二生肖頭(8張)
最大的建筑——勤政親賢殿,位于西面一套院落中,它前面有宮門和垂花門,垂花門內是一個大院落,勤政親賢殿就居于這座院落的正北?!扒谡睢笔且蛔骈熕拈g的大殿,里面顯得特別寬闊。殿內正中設有皇帝的御座,御座后面是一具高大的屏風,屏風上有乾隆帝弘歷手書“無逸”二字。殿內撰滿了紫檀雕鏤的桌椅,其雕鏤的花樣有歲寒三友、花卉翎毛、山水人物,割工精巧,造型逼真。椅子和床榻上鋪著繡有五爪金龍的黃緞子椅披和墊褥。殿內房間的間隔,全是精雕細鏤的紫檀壁板,御座兩旁設有書架和存放卷冊典藉的書柜。乾隆時期,弘歷在這里批閱奏章,召見臣僚。夏天,為避暑熱乾隆又把辦公和進餐的地方由“勤政殿”搬到殿東的“芳碧叢”,因為芳碧叢前面庭院里奇石林立,翠竹掩吹,涼爽宜人。芳碧叢的北面也是—個大院落,院中假山石、湖石很多,又種有芭蕉,海棠等富有南國情趣的觀賞花木。庭院中,常??煽匆娬滟F的丹頂鶴在石間花術叢中剔翎擺翅,悠然自樂。兩邊廊屋檐下的精致雀籠里的各種珍禽,不時發(fā)出清脆悅耳的鳴聲。
九州清晏:九州清晏位于前湖北岸與正大光明殿隔湖相望,由三進南向大殿組成,第一進為圓明園殿,中間為奉三無私殿,最北為九州清晏殿;中軸東有"天地一家春",為道光出生處;西有“樂安和”,是乾隆的寢宮;再西有清暉閣,北壁懸掛巨幅圓明園全景圖,原圖現(xiàn)存法國巴黎博物館;道光十年又在“怡情書史”附近建起“慎德堂”等殿宇,都是皇帝寢宮;道光十六年,圓明園殿、奉三無私殿、九州清晏殿。同時被火焚燒;雍正帝、道光帝都死在九州清晏殿。
長春仙館:長春仙館,建于乾隆九年,公元一七四四年。長春仙館位于前湖西面,乾隆即位前曾居于此,有殿門3間,正殿5間。
鏤月開云:鏤月開云原稱牡丹亭,位于后湖東南角,建筑木料以捕木為主,殿頂覆二色琉璃瓦;乾隆即位后,改稱“鏤月開云”,乾隆三十一年,又親題"紀思堂"匾額;院內植各色牡丹數(shù)百株。
碧桐書院:碧桐書院,建于乾隆九年,公元一七四四年。位于后湖東北角,是一座書房。
上下天光:上下天光位于后湖西北,為兩層樓宇,登樓可盡覽湖光水色。
杏花春館:杏花春館位于上下天光西面,館舍東西兩面臨湖,西院有杏花村,館前有菜圃。
坦坦蕩蕩:坦坦蕩蕩緊靠后湖西岸,是圓明園中專設的養(yǎng)魚區(qū),四周建置館舍,中間開鑿大水池。
萬方安和:萬方安和位于杏花春館西面,建于水上的字形大型殿堂樓宇,有33間。
山高水長樓:山高水長樓位于坦坦蕩蕩西面,為一座西向的兩層樓房,上下各9間;前環(huán)小溪后擁連崗,中間地勢平坦,是專門設宴招待外藩之處,也經常舉行比武賽箭。
同樂園:同樂園位于后湖東北面,是園中最大的戲臺,有清音閣3層,寬10丈,下層設演特技的機軸;南有化妝室5間,北有觀戲樓5間;乾隆間每年從正月十三起在此舉行酬節(jié)會,連日宴賞宗室王公及外藩陪臣并賞聽戲,每逢皇帝生日,也在此演戲慶祝數(shù)日。
安佑宮:安佑宮位于圓明園西北隅,建于乾隆七年,完全仿建故宮太廟,殿內曾陳列康熙、雍正、乾隆遺像。
水木明瑟:水木明瑟位于后湖以北小園集聚區(qū)中央,仿?lián)P州水竹居,內設水力土風扇,是園中最早的觀水法。
舍衛(wèi)城:舍衛(wèi)城位于水木明瑟東面,是園中專門開辟的一座小城鎮(zhèn),仿照古印度橋薩羅國首都的城池布局而建,是供奉各種佛像和收藏佛經的地方。城廓呈長方形,南北長、東西寬,四周筑有城墻,共辟4門。城內街道呈十字形,內建殿宇、房舍共326間,用游廊相連接;還建有數(shù)座金碧輝煌的牌樓。城前專門開設一條貫穿南北的買賣街,稱蘇州街,由宮中太監(jiān)扮作商人開市叫賣,法國教士王致誠對買賣街有比較詳盡的記載。
文源閣:文源閣位于水木明瑟北面,原稱四達亭,乾隆南巡浙江后,仿照寧波的明代藏書樓天一閣改建,專門貯藏《四庫全書》。
廓然大公:廓然大公亦稱雙鶴齋,位于舍衛(wèi)城東北面,是園中一組較大的建筑,主體建筑北瀕大池,園內景色倒映水中猶然兩景;另有詩詠堂、菱荷深處等景點。
西峰秀色:西峰秀色號稱園中小廬山,仿照江西廬山改建;后垣的花港觀魚,仿照杭州西湖勝景而建。每年七夕,都在此擺設巧宴盛會。
四宜書屋:四宜書屋位于廓然大公東北面,有殿堂5間,正殿稱安瀾園,為乾隆南巡后,仿照杭州灣畔海寧一陳姓隅園改建。
北遠山村:北遠山村位于大北門內偏東,稻田遍布,各房舍名稱都與農事有關,呈現(xiàn)濃郁田園景色。
方壺勝境:方壺勝境位于福海水面東北隅,為一座巨大的山字形樓宇。
蓬島瑤臺:蓬島瑤臺位于福海中央,共有三個島,結構和布局根據(jù)古代畫家李思訓的“仙山樓閣”畫設計;宮門3間,正殿7間,殿前東列暢襟樓,西列神洲三島,東偏殿為隨安室,西偏殿為日日平安報好音;東南面有一渡橋,可通東島,島上建有瀛海仙山小亭;西北面有一曲橋,可通北島,島上建殿宇3間。
接秀山房:接秀山房位于福海東南隅,內部裝飾全部采用紫檀木漆器,上面都嵌以金銀、寶石、象牙等,這些奇珍異寶上都鏤刻著山水、樓閣、人物、花木、蟲鳥。這種裝飾,從設計到刻技都由明末杭州一周姓工匠所創(chuàng)始,故稱周制,在我國雕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平湖秋月:平湖秋月位于福海西北隅,造型上融匯了杭州西湖平湖秋月和雙峰插云的精華。
曲院風荷:曲院風荷位于福海西岸同樂園南面,正殿一排5間,仿照杭州西湖曲院改建,跨池還有一座9孔大石橋。
淳化軒:淳化軒位居長春園正中的主體建筑,建成時適逢《重刻淳化閣貼》竣工,遂將刻板嵌于左右廊的廊壁上,軒并由此得名?!吨乜檀净w貼》刻板144塊,共10卷,匯集歷代名家99人的真跡;刻成后又拓400部,分賜皇室宗親、大臣以及直隸、山東、浙江各行宮和名勝地。淳化軒因此成為北京地區(qū) 著名碑林。
海岳開襟:海岳開襟建于水池中,臺基為圓形,上下兩層,漢白玉石憑欄圍繞。臺上建3層樓宇,下層為海岳開襟,南檐題“青瑤嶼”3字;中層為得金閣,題“天心水面”4字;最上層題“乘六龍”3字 圓明園;臺的四面各設牌樓一座。在圓明園的所有樓閣中,這組建筑最為豪華。
獅子林:獅子林位于長春園東北隅,乾隆皇帝游蘇州后,仿建蘇州獅子林,先建8景,后續(xù)8景,共16景,形成一組別致的小園景區(qū)。
如園:如園位于長春園東南隅,乾隆三十二年南巡至江寧(今南京市)后,仿照明代大將徐達的瞻園建置。
諧奇趣:是乾隆十六年秋建成的第一座建筑,主體為三層,樓南有一大型海堂式噴水池,設有銅鵝、銅羊和西洋翻尾石魚組成的噴泉。樓左右兩側,從曲廊伸出八角樓廳,是演奏中西音樂的地方。
海晏堂:是西洋樓最大的宮殿。主建筑正門向西,階前有大型水池,池左右呈八字形排引有十二只獸面人身銅像(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十二個屬相),每晝夜依次輟流噴水,各一時辰(2小時),正午時刻,十二生肖一齊噴水,俗稱“水力鐘”。本來是以歐洲風格的裸體女人像,但乾隆皇帝覺得裸體女人不和中國的風俗就改為十二生肖銅像,用青銅制造。
大水法:是西洋樓最壯觀的噴泉。建筑造形為石龕式,酷似門洞。下邊有一大型獅子頭噴水,形成七層水簾。前下方為橢圓菊花式噴水池,池中心有一只銅梅花鹿,從鹿角噴水八道;兩傭有十只銅狗,從口中噴出水柱,直射鹿身,濺起層層浪花。俗稱“獵狗逐鹿”。大水法的左右前方,各有一座巨大的噴水塔,塔為方形,十三層,頂端噴出水柱,塔四周有八十八根銅管于,也都一齊噴水。當年,皇帝是坐在對面的觀水法,觀賞這一組噴泉的,英國使臣馬戛爾尼、荷蘭使臣得勝等,都曾在這里“瞻仰”過水法奇觀。據(jù)說這處噴泉若全部開放,有如山洪爆發(fā),聲聞里許,在近處談話須打手勢,其壯觀程度可想而知。
觀水法:觀水法位于遠瀛觀中軸線南端,主要建筑有安放皇帝寶座的臺基,后面立高大的石雕圍屏風,兩邊設巴克魯門,門兩側各有一座巨型水塔和接收噴水的水池。池旁依勢設置各種獸類,呈半圓形,表示獸戰(zhàn)和林中逐鹿等游戲;噴水的管口安裝有時鐘,根據(jù)中國傳統(tǒng)的計時方法,用12種動物的名字表示一天的12個時辰,每隔1時辰便有1獸的口中向池內噴射水。
萬花陣:萬花陣亦稱黃花陣,是仿照歐洲的迷宮而建的花園。用四尺高的字圖案的雕花磚墻,分隔成若干道迷陣,因而稱作“萬花陣”。雖然從入口到中心亭的直徑距離不過30余米,但因為此陣易進難出,每當中秋之夜,清帝坐在陣中心的圓亭里,太監(jiān)、宮女們手持黃色彩綢扎成的蓮花燈,尋徑飛跑,先到者便可領到皇帝的賞物。所以也叫黃花陣或黃花燈。清帝坐在高處,四望蓮花燈東流西奔,引為樂事。
線法山:線法山和線法墻之間,有一條方河,在線法墻下設水箱,置威尼斯城的模型于水箱中,皇帝坐在線法山上觀望。
二、簡述茶馬古道對漢藏兩民族發(fā)展的地理意義有哪些
茶馬古道是指存在于中國西南和西北地區(qū),以馬幫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間國際商貿通道,是中國西南民族經濟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馬古道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地域稱謂,是一條世界上自然風光最壯觀,文化最為神秘的旅游絕品線路,它蘊藏著開發(fā)不盡的文化遺產。
茶馬古道[1] 源于古代西南邊疆和西北邊疆的茶馬互市,興于唐宋,盛于明清,二戰(zhàn)中后期最為興盛。
茶馬古道分川藏、滇藏兩路,連接川滇藏,延[2] 伸入不丹、尼泊爾、印度境內(此為滇越茶馬古道),直到西亞、西非紅海海岸。
背景
中國茶馬古道有三條:
第一條是陜甘茶馬古道,是中國內地茶葉西行并換回馬匹的主道。
第二條是陜康藏茶馬古道(蹚古道),主要是陜西人開辟的;
第三條滇藏茶馬古道。
[3]
陜甘茶馬古道是古絲綢之路的主要路線之一。
主要的運輸工具是駱駝。
而茶、馬,指的是販茶換馬(這里的茶和馬均是商品)。
陜康藏茶馬古道—蹚古道[4] ,始于唐代,由陜西商人與古代西南邊疆的茶馬互市形成。
由于明清時政府對販茶實行政府管制,販茶分區(qū)域,其中最繁華的茶馬交易市場在康定,稱為---蹚古道,因此陜康藏茶馬古道是當時可以在國內跨區(qū)販茶的茶馬古道。
川藏茶馬古道是陜康藏茶馬古道的一部分,東起雅州邊茶產地雅安,經打箭爐(今康定),西至西藏拉薩,最后通到不丹、尼泊爾和印度,全長近四千余公里,已有一千三百多年歷史,具有深厚的歷史積淀和文化底蘊,是古代西藏和內地聯(lián)系必不可少的橋梁和紐帶。
滇藏茶馬古道大約形成于公元六世紀后期,它南起云南茶葉主產區(qū)西雙版納易武、普洱市,中間經過今天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和麗江市、香格里拉進入西藏,直達拉薩。
有的還從西藏轉口印度、尼泊爾,是古代中國與南亞地區(qū)一條重要的貿易通道。
普洱是茶馬古道上獨具優(yōu)勢的貨物產地和中轉集散地,具有著悠久的歷史。
作用編輯
紐帶作用
茶馬古道是一條政治、經濟紐帶。
促進了西藏與祖國的統(tǒng)一和藏漢人民唇齒相依、不可分離的親密關系。
通過這條古道,不僅使藏區(qū)人民獲得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茶和其他內地出產的物品,彌補了藏區(qū)所缺,滿足了藏區(qū)人民所需。
而且讓長期處于比較封閉環(huán)境的藏區(qū)打開了門戶,將藏區(qū)的各種土特產介紹給內地。
形成了一種持久地互補互利經濟關系。
這種互補關系使藏漢民族形成了在經濟上相依相成,互相離不開的格局。
由此而進一步推動了藏區(qū)與祖國的統(tǒng)一,藏、漢民族的團結。
在歷史上,宋朝、明朝盡管未在藏區(qū)駐扎一兵一卒,但卻始終與藏區(qū)保持不可分割的關系,令藏區(qū)各部歸服,心向統(tǒng)一。
其中茶馬古道發(fā)揮了最重要的作用。
經濟發(fā)展
茶馬古道帶動了藏區(qū)社會經濟的發(fā)展。
沿著這條道路、伴隨茶馬貿易不僅大量內地的工農業(yè)產品被傳入藏區(qū)豐富了藏區(qū)的物資生活,而且內地的先進工藝、科技和能工巧匠也由此進入藏區(qū),推動了藏區(qū)經濟的發(fā)展。
例如因茶葉運輸?shù)男枰?,內地的制革技術傳入藏區(qū),使藏區(qū)的皮革加工工業(yè)發(fā)展起來;又如因商貿的發(fā)展,內地的淘金、種菜、建筑、金銀加工等技術和技工大量經由此道輸入,推動了藏區(qū)農作技術、采金技術和手工業(yè)的發(fā)展。
同時,由于交易物品的擴展,藏區(qū)的蟲草、貝母、大黃、秦芄等藥材被開發(fā)出來,卡墊、毪子和民族手工藝品生產也被帶動起來,有了很大的發(fā)展。
據(jù)統(tǒng)計,宋代四川產茶3000萬斤,其中一半經由茶馬古道運往了藏區(qū)。
明代經由黎雅、碉門口岸交易的川茶達3萬引,占全川茶引的80%以上。
清代經打箭爐出關的川茶每年達1400萬斤以上。
同時,大批的藏區(qū)土特產也經由此路輸出。
據(jù)1934年統(tǒng)計,由康定入關輸向內地的有麝香4000斤、蟲草30000斤、羊毛5500000斤、毪子60000多根等,共值銀400余萬兩。
可見漢藏貿易規(guī)模之大。
在這一貿易的帶動下,藏區(qū)商業(yè)活動迅速興起,出現(xiàn)了一批著名的藏商,如"邦達倉"、"三多倉"、"日升倉"等(倉,藏語意為家。
這里用作商號);出現(xiàn)了集客棧、商店、中介機構為一身的特殊經濟機構--鍋莊。
康巴處于條大道的中心,受這種環(huán)境的熏陶,最早改變了重農輕商的觀念,養(yǎng)成了經商的習慣。
康巴商人的精明能干,由此遠近聞名。
藏區(qū)興起
促進了藏區(qū)城鎮(zhèn)的興起和發(fā)展。
茶馬古道上的許多交易市場和馱隊、商旅的集散地、食宿點,在長期的商貿活動中,逐漸形成為居民幅湊的市鎮(zhèn)。
促進了藏區(qū)社會的城鎮(zhèn)化發(fā)展。
如打箭爐在元代尚為荒涼的山溝。
明代開碉門、巖州茶馬道后,這里逐漸成對大渡河以西各馱隊集散之地,清代開瓦斯溝路,建瀘定橋,于其地設茶關后,迅速成為"漢番幅湊,商賈云集"的商業(yè)城市。
西藏和關外各地的馱隊絡繹不絕地來往于此,全國各地的商人在這里齊集。
形成了以專業(yè)經營的茶葉幫,專營黃金、麝香的金香幫,專營布匹、哈達的邛布幫,專營藥材的山藥幫,專營綢緞、皮張的府貨幫,專營菜食的干菜幫,以及專營鴉片、雜貨的云南幫等。
出現(xiàn)了48家鍋莊,32家茶號以及數(shù)十家經營不同商品的商號。
興起了縫茶、制革、飲食、五金等新興產業(yè)。
民居、店鋪、醫(yī)院、學校、官署、街道紛紛建立,形成為一座聞名中外的繁榮熱鬧的"溜溜的城"。
又如昌都由于是川藏、滇藏、青藏三條茶馬古道的交通樞紐和物資集散地。
亦隨著茶馬貿易的發(fā)展而成為康區(qū)重鎮(zhèn)和漢藏貿易的又一中心。
文化交流
溝通了藏族與漢族和其他民族的文化交流。
茶馬貿易的興起使大量藏區(qū)商旅、貢使有機會深入祖國內地;同時,也使大量的漢、回、蒙、納西等民族商人、工匠、戍軍進入藏區(qū)。
在長期的交往中,增進了對彼此不同文化的了解和親和感,形成了兼容并尊,相互融合的新文化格局。
在茶馬古道上的許多城鎮(zhèn)中,藏族與漢、回等外來民族親密和睦,藏文化與漢文化、伊斯蘭文化、納西文化等不同文化并行不悖,而且在某些方面互相吸收,出現(xiàn)復合、交融的情況。
例如在康定、巴塘、甘孜、松潘、昌都等地,既有金碧輝煌的喇嘛寺,也有關帝廟、川主宮、土地祠等漢文化的建筑,有的地方還有清真寺、道觀。
各地來的商人還在城里建立起秦晉會館、湖廣會館、川北會館等組織,將川劇、秦腔、京劇等戲劇傳入藏區(qū)。
出現(xiàn)了不同民族的節(jié)日被共同歡慶;不同的民族飲食被相互吸納;不同的民族習俗被彼此尊重的文化和諧。
文化的和諧又促進了血緣的親合,漢藏聯(lián)姻的家庭在這里大量產生。
民族團結之花盛開在茶馬古道之上。
束河茶馬古道戀曲
要進束河古村,村口的青龍橋是必經之路。
雖然它已經有400多年的歷史,卻依然寬闊平整。
清得發(fā)藍的青龍河從橋下流過,河邊有茂密的白楊樹和柳樹。
白的梨花、紅的海棠花和桃花年年開放,為村里人提供香甜的果實。
這家鄉(xiāng)的美味,是古道藏客和走四方的束河皮匠永遠的記憶。
沿青龍橋向西走,有一條五花石板路,石頭上暗紅的線條至今可見。
老人說,這是束河一幫常年奔波在茶馬古道上的商人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捐資鋪砌的。
因他們常和藏人做生意,當?shù)厝私兴麄儭安乜汀薄?/p>
束河街是他們的牽掛,也是他們商旅生涯的起點和最終的期盼。
束河像一個街心大花園,有四條巷道從束河街上向四面延伸出去。
向東的一條穿過麗江古城,往南的一條通往古濟行政村,往北的一條通向白沙行政村,往西北的一條是過去通往迪慶藏區(qū)的要道,即“茶馬古道”。
沿著源自九鼎龍?zhí)逗推碌仔√兜男『?,藏客走上兩條艱險的商旅古道:一條從松云村通往西南方向的古關隘黃山哨,從拉市到石鼓、巨甸、魯?shù)?,翻越栗地坪,過維西保和鎮(zhèn),到瀾滄江邊后,沿江北上,過燕子巖棧道,到德欽后再從溜筒江過溜索進藏;第二條路,從九鼎龍?zhí)逗推碌仔√哆吔涍^,蜿蜒伸向西部的玉龍雪山。
經過文海村直達麗江龍蟠,渡金沙江,翻越十二欄桿,到中甸縣城,然后過上橋頭,從奔子欄用獨木舟渡江,翻越白茫雪山抵德欽城,然后再從溜筒江過溜索,翻梅里雪山進藏。
兩條古道行程各六千里,走一趟需要三個多月。
棧道、溜索、雪山,古道上的每處險路都可能是藏客的歸宿。
在他們勇敢而壯美的一生中,往往需要浪漫的牽掛,一些藏客在家娶一個“披星戴月”勤勞孝順的姑娘,在藏區(qū)娶一個溫柔賢良的“卓瑪”。
遠隔千山萬水,許多納西姑娘和卓瑪一輩子沒見過面,確都會在心里寬容甚至感激對方,在那個“把頭別在腰帶上”的男人身上,傾注悠長的思念。
這樣的傳統(tǒng)如今已不存在,但因藏客而成為親戚的納西人和藏人卻常常在束河相聚。
因此在束河喝到純正的酥油茶并不是一件難事。
藏客走過的茶馬古道有跡可尋,而源自束河的另一條古道卻從來沒有蹤影,這條無形的道上走著另一群人,他們“只要一把錐子,一扎紗線就能走遍天下”,他們是束河皮匠。
9宗教
三種宗教在康定和諧相處
在中國西南,青藏高原東緣、橫斷山脈大雪山中段,坐落著一個只有1.45平方公里的小城——康定。
從19世紀60年代起,小城內就形成了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并存的格局,100多年的傳教歲月中,始終和睦相處,成為美談。
清真寺的阿訇是38歲的馬澤志,他仍記得2003年4月康定天主教堂新神甫李倫即位時,邀請他以及各個宗教的代表參加即位儀式時的熱鬧場面。
1646年,有回族人開始到康定謀生,康定縣城共有常住的穆斯林400余人,在清真寺的隔壁,當?shù)剡€專門修建了回民小學。
72歲的回族大媽陳鳳云正在清真寺內為即將到來的“開齋節(jié)”做準備,她有許多藏族朋友,有的信仰藏傳佛教、有的信仰天主教,“我們的關系很好啊,都是很要好的朋友?!标惔髬屨f。
據(jù)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宗教局副局長張建泉介紹,他在康定從事宗教工作15年,很少碰到各個宗教之間發(fā)生沖突。
康定是甘孜藏族自治州的首府,在歷史上曾是繁榮一時的商業(yè)貿易中心。
700年以來,藏商把從西藏帶來的麝香、蟲草、黃金、馬匹帶到康定,與內地商人帶來的茶葉、絲綢進行交易。
正是這種民族間貿易的興盛,造就了各民族在康定的大融合。
距離清真寺不到100米的地方就是康定的天主教堂。
1860年,巴黎外方傳教會傳教士丁盛榮受羅馬教廷之命赴西藏傳教,途中受阻,返回康定,在康定北郊設堂傳教,拉開天主教在康定的傳教歷史。
全縣城300多天主教信徒中,藏族信徒占到了200人。
天主教堂神甫李倫說:“雖然全縣城3萬多人口中信仰藏傳佛教的人占到了絕大多數(shù),但是當?shù)卣e極保護信仰者較少的宗教,這里有很好的宗教信仰環(huán)境?!?距離康定天主教堂約150多米的地方,是當?shù)刈畲蟮牟貍鞣鸾趟聫R——安覺寺,已有380多年的歷史。
10研究
“茶馬古道”的命名人木霽弘以及云南大學茶馬古道文化研究所研究員周重林,聯(lián)名發(fā)表文章,《茶馬古道研究模式以及意義》,他們以為:
茶馬古道景色(17張)
第一、茶馬古道是當今世界上地勢最高的貿易通道。
第二、茶馬古道從來都是民族融合與和諧之道,它見證著中國乃至亞洲各民族間千百來因茶而締結的血肉情感。
藏族史詩《格薩爾》說“漢地的貨物運到藏區(qū),是我們這里不產這些東西嗎?不是的,不過是要把藏漢兩地人民的心連在一起罷了”,這是藏族人民對茶以及茶馬古道最深刻的理解。
西北游牧民族同樣如此。
第三、茶馬古道是民族遷徙的走廊,它為人類尋找永恒的家園提供了許多實證。
發(fā)源于青海的瀾滄江,流經西藏,入云南,經緬甸、老撾、泰國、柬埔寨,最后從越南奔向南
茶馬古道之路
海。
正是在瀾滄江流域出產的云南大葉種茶葉的遠征,聯(lián)動了中外民族之間的經濟以及文化交流,我們可以從中找到諸多文化的淵源。
盡管中國西南和西北地區(qū)茶馬古道上有眾多的民族,但這些民族的第二語言統(tǒng)一在西南官話下,這是世界文明傳播史上罕見的實例,無疑是茶馬古道又一大貢獻。
第四、茶馬古道是佛教東傳之路,是世界文明的主要通道,在茶馬古道上,多元文化開始融合。
商品承載著文化,茶馬古道同時也是一條宗教道路,教徒與商人相伴而行,為這些區(qū)域帶來了不同的信仰。
比如通過藏傳佛教在滇西北的傳播,進一步促進了納西族、白族和藏族的經濟及文化交流,增進了幾個民族之間的友誼。
11文化旅游
文化旅游產業(yè)發(fā)展的新格局,圍繞“世界茶源、中國茶城、普洱茶都”的目標定位,普洱將凸顯“茶文化旅游”主題,大力培育以茶文化、茶馬文化為主題的旅游產品,充分利用和發(fā)揮茶產業(yè)的優(yōu)勢,實現(xiàn)茶產業(yè)與旅游產業(yè)的互動共贏。
普洱市是“茶馬古道”上重要的驛站,是著名的普洱茶的重要產地之一,也是中國最大的產茶區(qū)之一。
普洱市同時是一個旅游資源的富集地,具有眾多自然生態(tài)資源、水域風光資源及人文旅游資源,且茶文化、民族文化、口岸文化優(yōu)勢明顯,全市森林覆蓋率超過67%,茶園達318萬畝,旅游發(fā)展條件得天獨厚。
普洱市將立足于普洱市旅游資源的文化和特色,以及茶馬古道的歷史文化,底蘊依托“普洱茶都、中國茶城、世界茶源”的品牌優(yōu)勢,利用良好的自然區(qū)位優(yōu)勢,以市場為導向,以重點旅游項目建設為載體,加強政府主導作用,全面提升普洱市的旅游產業(yè)素質和綜合競爭力,將普洱市建設成為云南省的新興旅游城市。
同時,以“觀光普洱、美食普洱、歡樂普洱、養(yǎng)生普洱”為口號,將普洱市打造成為“世界普洱茶休閑養(yǎng)生旅游勝地”。
普洱市規(guī)劃打造“一城、三區(qū)、四線”的旅游新格局。
“一城”即以思茅區(qū)為核心,打造世界知名的生態(tài)養(yǎng)生度假旅游城;“三區(qū)”即規(guī)劃打造以思茅區(qū)為核心的思茅快樂養(yǎng)生度假旅游區(qū),以景邁山高山生態(tài)茶園為基礎的原生態(tài)茶文化休閑旅游區(qū),以思茅區(qū)、寧洱縣為主的普洱茶馬文化探險體驗區(qū);“四線”即規(guī)劃打造西部邊陲風情民族文化旅游景觀線,北部原始森林風貌神奇探秘旅游景觀線,東部茶馬文化旅游景觀線及東南異域民族風情邊境旅游景觀線。
根據(jù)科學論證,提出了“十大旅游景觀景點創(chuàng)意設計工程”:普洱市一是要創(chuàng)意建立普洱市民俗文化村,開展歡樂普洱民俗風情游;二是要規(guī)劃建設國際級溫泉養(yǎng)生度假村,開展普洱市高端度假休閑游;三是要規(guī)劃打造普洱市思茅河十里民族美食長廊,開展民族美食體驗游;四是要規(guī)劃建立普洱民族文化藝術宮,開展民俗風情文化藝術、茶文化體驗游;五是要恢復建設普洱市月光寺,引導群眾開展宗教文化游;六是要規(guī)劃恢復普洱市文武廟,開展普洱市歷史文化尋蹤游;七是要規(guī)劃引導建立寧洱縣的普洱府,開展普洱市茶馬文化體驗游;八是要規(guī)劃改造普洱市思茅區(qū)珠市街,開展古街觀光購物游;九是要規(guī)劃建設普洱市的茶文化景觀長廊“茶都大道”,開展普洱城市觀光游;十是要整合改造普洱市茶園資源和制茶企業(yè),開展普洱市現(xiàn)代茶工業(yè)觀光游。
三、香港青馬大橋是誰設計的
香港青馬大橋是由港英政府設計的。
1978年,港英政府研究連接大嶼山與大陸荃灣可行方案。1982年,港英政府完成對青馬大橋主體的詳細設計,但在籌備招標時,因大濠島北側的機場計劃暫時擱置,青馬大橋修建工程延期。
1991年,港英政府就青馬大橋工程建設一事對世界各大建筑商進行公開招標。1992年,《青馬大橋工程建設》合同簽訂生效,青馬大橋建設工程落實確定。
擴展資料:
青馬大橋除創(chuàng)造世界最長同類型吊橋紀錄外,包括青馬大橋在內的機場核心計劃,還于1999年榮獲美國建筑界編輯選為二十世紀十大建筑成就獎得主之一。
與巴拿馬運河、英法海峽隧道及三藩市金門大橋等其他九項工程同享殊榮。青馬大橋聯(lián)同另一條跨海吊橋,汲水門大橋合組成為青嶼干線的一部分。
本港多個地點均可欣賞到青馬大橋的壯麗景觀,旅客亦可選擇到青嶼干線訪客中心,在觀景臺眺望青馬大橋的景致。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香港青馬大橋
四、請問有沒有關于秦兵馬俑的資料?
兵馬俑(Terracotta Army; Terra-cotta Figures; soldier and horse figures)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個類別。古代實行人殉,奴隸是奴隸主生前的附屬品,奴隸主死后奴隸要為奴隸主陪葬,是殉葬品。兵馬俑即制成兵馬(戰(zhàn)車、戰(zhàn)馬、士兵)形狀的殉葬品。另有電影以此為名。
秦始皇陵位于距西安市30多千米的臨潼區(qū)城以東的驪山腳下。世界經度109.2733, 緯度34.3853,中國陜西西安臨潼以東30多千米?!∏厥蓟时R俑
本數(shù)據(jù)來源于百度地圖,最終結果以百度地圖數(shù)據(jù)為準。
據(jù)《史記》記載:秦始皇從13歲即位時就開始營建陵園,由丞相李斯主持規(guī)劃設計,大將章邯監(jiān)工,修筑時間長達38年。 秦始皇陵兵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陵園東側1500米處。秦始皇兵馬俑陪葬坑坐西向東,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發(fā)現(xiàn)的是一號俑坑,呈長方形,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深約5米,總面積14260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門道,左右兩側又各有一個兵馬俑坑,現(xiàn)稱二號坑和三號坑。俑坑布局合理,結構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東西向的承重墻,兵馬俑排檔在過洞中。
兵馬俑景觀(20張)1974年3月,在陵東的西楊村村民抗旱打井時,在陵墓以東三里的下和村和五垃村之間,發(fā)現(xiàn)規(guī)模宏大的秦始皇陵兵馬俑坑,經考古工作者的發(fā)掘,才揭開了埋葬于地下的2000多年前的秦俑寶藏。1975年國家決定在俑坑原址上建立博物館。1979年10月1日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開始向國內外參觀者展出。2009年6月13日下午1點多,秦始皇陵兵馬俑一號坑再次開掘,之后在一號坑北部中段,又出土彩兵馬俑。 秦始皇兵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軍事博物館。 秦始皇兵馬俑是世界考古史上最偉大的發(fā)現(xiàn)之一,1978年,前法國總理希拉克參觀后說:“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跡,秦俑的發(fā)現(xiàn),可以說是八大奇跡了。不看秦俑,不能算來過中國?!睆拇饲刭副皇澜缱u為“八大奇跡之一”目前已挖掘出3個俑坑。
編輯本段秦始皇陵兵馬俑
簡介
兵馬俑多用陶冶燒制的方法制成,先用陶模作出初胎,再覆蓋一層細泥進行加工刻劃加彩,有的先燒后秦始皇陵兵馬俑
接,有的先接再燒。其實當年的兵馬俑各個都有鮮艷和諧的彩繪。我們發(fā)掘過程中發(fā)現(xiàn)有的陶俑剛出土時局部還保留著鮮艷的顏色,但是出土后由于被氧氣氧化,顏色不到十秒鐘瞬間消盡,化作白灰?,F(xiàn)在能看到的只是殘留的彩繪痕跡。兵馬俑的車兵、步兵、騎兵列成各種陣勢。整體風格渾厚、健壯、洗練。如果仔細觀察,臉型、發(fā)型、體態(tài)、神韻均有差異:陶馬有的雙耳豎立,有的張嘴嘶鳴,有的閉嘴靜立。所有這些秦始皇兵馬俑都富有感染人的藝術魅力。
一號俑坑發(fā)掘
一號坑的發(fā)現(xiàn),緣于1974年3月,秦兵俑面世,當時西楊村農民在村南打井,井口剛好開在一號坑的東南角,。1974年7月中旬,由陜西省博物館、文管會、臨潼縣文化館聯(lián)合組成的考古發(fā)掘隊進駐秦俑坑工地。隨著工作范圍的不斷擴大,1976年-1978年,考古隊又增添了考古、保護、照相、修復等方面的人員,新生力量的加強,各項工作的開展,使考古隊一時顯得異常熱鬧。一號坑發(fā)掘工作全面開展,10多個修復組展開對兵馬俑的大規(guī)模修復。
二號俑坑發(fā)掘
如果說一號坑的發(fā)現(xiàn),是農民打井偶然發(fā)現(xiàn)的話,二號兵馬俑坑則是考古工作者經過鉆探的科學發(fā)現(xiàn)。這里邊就沒有那么多的曲折而有趣的故事了。1976年4—5月間,考古隊在一號坑的東端北側有目的的鉆探工作中,于4月23日又發(fā)現(xiàn)了一個兵馬俑坑。 二號坑保護大廳竣工后,正式的科學考古發(fā)掘工作就要開始了。1994年3月1日,在二號坑保護大廳內舉行了隆重的二號坑開工典禮,時任國家文物局局長張德勤親臨現(xiàn)場,宣布了二號坑發(fā)掘工作的正式開始。為了保證這一重點考古工程的科學化、規(guī)范化,國家文物局專門成立了二號坑專家組,以指導考古發(fā)掘工作。
三號俑坑發(fā)掘
三號坑的發(fā)現(xiàn),同二號坑一樣,是考古隊經過鉆探的結果。繼一、二號兵馬俑坑之后,1976年5月11日,又在一號坑西端北側25米處,鉆探發(fā)現(xiàn)了一個陪葬坑,根據(jù)發(fā)現(xiàn)的先后,編號為三號坑。
二號俑坑
兵馬俑群
秦始皇二號俑坑呈曲尺形,位于一號坑的東北側和三號坑的東側,東西長96米,南北寬為84米,總面積約為6000平方米??觾冉ㄖc一號坑相同,但布陣更為復雜,兵種更為齊全,是3個坑中最為壯觀的軍陣。它是由騎兵、戰(zhàn)車和步兵(包括弩兵)組成的多兵種特殊部隊。二號坑建有1.7萬平方米的陳列大廳,是目前我國規(guī)模最大、功能最齊全的現(xiàn)代化遺址陳列廳。二號坑有陶俑陶馬1300多件,戰(zhàn)車80余輛,青銅兵器數(shù)萬件,其中將軍俑、鞍馬俑、跪姿射俑為首次發(fā)現(xiàn)。二號坑東、西兩端各有4個斜坡門道,北邊有2個斜坡門道,俑坑坐西面東,正門在東邊??觾炔季址譃?個單元。 第一單元,位于俑坑東端,四周長廊有立式弩兵俑60個,陣心由八路面東的160個蹲跪式弩兵俑組成。弩兵采取陣中張陣的編列,立、跪起伏輪番射擊,以彌弩張緩慢之虞。 第二個單元,位于俑坑的右側,由64乘戰(zhàn)車組成方陣(車系木質,僅留遺跡)。每列8乘,共有8列。車前駕有真馬大小的陶馬4匹。每車后一字排列兵俑3個,中為御手拉馬轡,另兩個分別立于車左和車右,手持長柄兵器。 第三單元,位于中部,由19輛戰(zhàn)車,264個步兵俑和8個騎士俑組成長方形陣,共分3列。每匹馬前立騎士俑一車兵俑—馬俑
個,一手牽馬韁,一手作拉弓狀。每乘車后除三名車士外,還配有8~36個步兵俑。 第四單元,位于軍陣左側,108個騎士俑和180匹陶鞍馬俑排成11列橫隊,組成長方形騎兵陣。其中第1、3列為戰(zhàn)車6輛。每匹馬前,立胡服騎士俑一個,右手牽馬,左手拉弓。而俑坑內的108件騎兵俑是我國考古史上首次發(fā)現(xiàn)的數(shù)量眾多的古代騎兵的形象資料。在服飾裝束及高度等方面都是嚴格模擬古代騎兵的戰(zhàn)時形象。與步兵、車兵俑顯然不同。它頭戴圓形小帽,帽子兩側帶扣系在頜下,身著緊袖、交領右衽雙襟掩于胸前的上衣,下穿緊口連襠長褲,足磴短靴,身披短而小的鎧甲,肩上無披膊,手上無護手甲。衣服具有短小輕巧的特色,鎧甲顯得簡單而靈活。騎兵俑特殊的裝束也與騎兵的戰(zhàn)術特點密切聯(lián)系。 而銅車馬的出土使世人耳目為之一新。其工藝之復雜,作之精巧,技藝之卓越無不令人驚嘆。秦陵二銅車是一種帶有篷蓋的豪華車,車輿接近正方形,它寬78厘米,進深88厘米,其寬度僅比一號車長4厘米,可進深較之一號車長40厘米。二號車輿上罩著一塊類似于龜蓋狀的篷蓋。大篷蓋不僅將車輿全部罩了起來,甚至連車輿前邊的“駕駛室”也遮蓋起來,形成封閉式的車輿。以便車主與“駕駛員”傳遞命令。二號銅車屬于小轎車類型。車主既可以坐乘,也可以臥息。如果躺在這樣寬敞、舒適、豪華的車輿內,完全可以享受到一種“軟臥車”的舒服感。即使遠行千里也可以消除長途顛簸的疲勞。二號車車內設備更富有特色。車輿內曝有彩繪美的軟墊。考古專家曾在車輿底部發(fā)現(xiàn)一塊方形大銅板,其大小幾乎與輿論輿論底尺寸相當,銅板表面彩繪著各種鮮艷的幾何形圖案花紋,下面四角和中部有8個3厘米高的銅支釘支撐。這塊彩繪大銅板無疑就是古車上的“文茵”,類似于一種軟墊制品。如果車中鋪設雙重文茵,一定更加平穩(wěn)而舒適,其功能無異于現(xiàn)代的“軟臥車”??梢哉f二號車屬于我國最早的“軟臥車”模型??脊艑<医涍^仔細清理發(fā)現(xiàn)二號銅車馬總共由3462個鑄件組成,其中銅鑄件1742件,金鑄件737件,銀鑄件983件??傊亓窟_1241公斤,其中金鑄件3公斤多,銀三號俑坑
鑄件,4公斤多。一號銅車馬鑄件的數(shù)量也不會相差太遠。兩乘車加起來不少于5000多個零部件,尤其令人拍手叫絕的是這里所有的零部件全部是鑄造成型。而這5000多個零部件無論是大至2平方米以上的篷蓋、傘蓋及車輿、銅馬、銅俑等,還是不足0.2平方米的小攸勒管都是一次鑄造成型。就拿篷蓋與傘蓋的鑄造來說,它不僅面積大,而且薄厚不一,厚的地方為0.4厘米,薄的地方僅有0.1厘米,再加上篷蓋、傘蓋,都有一定的弧度,這樣難度大的篷蓋、傘蓋能一次性澆鑄成功,不要說在2200年前的秦代,就是在科技發(fā)達、設備齊全的今天也并非易事。銅馬和銅俑的鑄造也令我們當代的工程師望塵莫及。我們發(fā)現(xiàn)8匹銅馬、兩個御官俑的鑄造都達到了惟妙惟肖的程度,無論是整體造型,還是神態(tài)、性格、氣質的刻劃都可以與秦俑坑那雕塑最好的將軍俑相媲美。銅馬、銅俑鑄造如此準,形神兼?zhèn)鋵崬楹币姟1热玢~馬的籠頭,它是由82節(jié)小金管和78節(jié)小銀管連接起來,每節(jié)扁狀金銀管長僅0.8厘米,一節(jié)金管與一節(jié)銀管以子母卯形式相連接,其精細和靈活程度較之現(xiàn)代的表鏈毫不遜色。經令人感到驚奇的是那馬脖子下懸掛的纓絡,這些纓絡全是采用一根根細如發(fā)絲的銅絲制作的。專家們用放大鏡反復觀察,驚奇地發(fā)現(xiàn)銅絲表面無鍛打痕跡,粗細均勻,表明很可能是用拔絲法制成。尤其是以銅絲組成的鏈環(huán),是由銅絲兩端對接焊成,對接面合縫非常嚴密。如此纖細的銅絲(0.5毫米)到底是用什么方法制作?采取什么樣的工藝焊接?目前還是一個謎團??傊?,銅車馬的鑄造工藝堪稱古代青銅冶鑄方面了不起的奇跡。試想當時沒有車床,更沒有現(xiàn)代化的冶鑄設備,鑄造出如此精美的金、銀、銅大小規(guī)格不同的車馬部件實在是一項偉大的創(chuàng)舉。秦始皇兵馬俑二號俑坑出土的總之,秦俑二號坑出土的弓箭手、輕車兵、騎兵俑等,首次為我們展示了2200年前的古代騎兵、輕車兵和弓箭手的形象資料,在古代軍事史的研究方面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三號俑坑
秦始皇兵馬俑三號坑位于一號坑西端北側,與二號坑東西相對,南距一號坑25米,東距二號坑120米,面
積約為520平方米,整體呈凹字形,由南北廂房和車馬房組成,車馬房中有一輛駟馬戰(zhàn)車及四件兵馬俑,三號坑共可出土兵馬俑68個。從3號坑的內部布局看,應為一二號坑的指揮部。三號坑是三個坑中唯一一個沒有被大火焚燒過的,所以出土時陶俑身上的彩繪殘存較多,顏色比較鮮艷。春秋戰(zhàn)國之前的戰(zhàn)爭,指揮將領往往要身先士卒,沖鋒陷陣,所以他們常常要位于卒伍之前。春秋戰(zhàn)國時期隨著戰(zhàn)爭規(guī)模的增大,作戰(zhàn)方式的變化,指揮者的位置開始移至中軍。秦代戰(zhàn)爭將指揮部從中軍中獨立出來,這是軍事戰(zhàn)術發(fā)展的一大進步。指揮部獨立出來研究制訂嚴密的作戰(zhàn)方案,更重要的是指揮將領的人身安全有了進一步的保證。這是古代軍事戰(zhàn)術發(fā)展成熟的重要標志。三號秦坑是世界考古史上發(fā)現(xiàn)時代最早的軍事指揮部的形象資料。建筑結構,陶俑排列,兵器配備,出土文物都有一定的特色。它提供了研究古代指揮部形制、卜占及出戰(zhàn)儀式,命將制度及依仗服的服飾、裝備等問題的珍貴資料。
陪葬坑
秦始皇兵馬俑(另一種以陳景元為代表的說法是為宣太后修建的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軍事博物館。兵馬俑一號坑
[1]俑坑布局合理,結構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東向西的承重墻,兵馬俑排列在墻間空檔的過洞中。秦陵內共有3個兵馬俑坑,呈品字形排列。秦始皇一號俑坑,呈長方形,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深約5米,總面積14260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門道。俑坑中最多的是武士俑,平均身高1.80米左右,最高的1.90米以上,陶馬高1.72米,長2.03米,戰(zhàn)車與實用車的大小一樣。但兵馬俑并非按原比例還原,據(jù)記載秦人身高在165cm左右。秦俑大部分手執(zhí)青銅兵器,有弓、弩、箭鏃、鈹、矛、戈、殳、劍、彎刀和鉞。青銅兵器因經過防銹處理,埋在地下兩千多年,至今仍然光亮鋒利如新,它們是當時的實戰(zhàn)武器,身穿甲片細密的鎧甲,胸前有彩線挽成的結穗。軍吏頭戴長冠,數(shù)量比武將多。秦俑的臉型、身材、表情、眉毛、眼睛和年齡都有不同之處。 統(tǒng)一六國之后秦國實行全國征兵制,兵源來自全國各地,這恐怕是他們在臉型、表情、年齡上有差別的主要原因。工匠們用寫實的藝術手法把它們表現(xiàn)得十分逼真,在這個龐大的秦俑群體中包容著許多顯然不同的個體,使整個群體更顯得活躍、真實、富有生氣??v觀這千百個將士俑,其雕塑藝術成就完全達到了一種完美的高度。無論是千百個形神兼?zhèn)涞墓俦蜗?,還是那一匹匹栩栩如生的戰(zhàn)馬塑造都不是機械的模仿,而是著力顯現(xiàn)它們“內在的生氣、動力、情感靈魂、風骨和精神。”絕大部分陶俑形象都充滿了個性特征,顯得逼真,自然而富有生氣。俑坑發(fā)現(xiàn)種類齊全,數(shù)量空前的青銅兵器極大地豐富了秦兵器研究的領域,其中長鈹,金鉤等都是兵器考古史上的首次發(fā)現(xiàn)。兵器鑄造的標準化工藝、兵器表面防腐處理技術的發(fā)現(xiàn)和研究填補了古代科技史研究的空白。而秦俑的設計者為了再現(xiàn)2000年前的秦軍“奮擊百萬”氣吞山河的磅礴氣勢,他們不僅僅在于追求單個陶俑的形體高大,而且是精心設計了一個由8000余件形體高大的俑群構成一組規(guī)模龐大的軍陣體系。右側為一個巨大的方陣,左前方為一個大型疏陣,左后方則是指揮部。那數(shù)千名手執(zhí)兵器的武士,數(shù)百匹曳車的戰(zhàn)馬,一列列、一行行,構成規(guī)模宏偉、氣勢磅礴的陣容。有的頭挽發(fā)髻,身穿戰(zhàn)袍,足登短靴,手持弓弩,似為沖鋒陷陣的銳士;有的免盔束發(fā),身穿戰(zhàn)袍,外披鎧甲,手持弓弩,背負銅鏃,似為機智善射的弓箭手;有的頭戴軟帽,穿袍著甲,足登方口淺履,手持長鈹,似為短兵相接的甲士。還有的身穿胡服,外著鎧甲,頭帶軟帽,足登短靴,一手牽馬一手提弓的騎士;有頭帶長冠,兩臂前伸,雙手握髻,技術熟練的御手;有頭戴長冠,穿戰(zhàn)袍,著長甲,手執(zhí)無鉤的下級指揮官;有頭戴鶡冠,身著彩色魚鱗甲,雙手扶劍,氣度非凡的將軍。這栩栩如生的千百個官兵形象,尤其在神態(tài)、個性的刻畫方面,顯得逼真、自然,而富有生氣。如將軍俑的形象:身材魁梧,身著雙重短褐,外披彩色魚鱗甲,頭帶雙卷尾長冠,昂首挺胸,巍然佇立,有非凡的神態(tài)和威嚴的魅力。一般戰(zhàn)士的神態(tài):有的嘴唇努起胡角反卷,內心似聚結著怒氣;有的立眉圓眼,眉間的肌肉擰成疙瘩,似有超人的大勇;有的濃眉大眼,闊口厚唇,性格憨厚純樸;有的舒眉秀秦陵兵馬俑陶馬戰(zhàn)車
眼,頭微低垂,性格文雅;有的側目凝神,機警敏銳;有的昂首靜思,有的低首若有所思,兩者雖然得刻畫一個“思”字,由于表現(xiàn)手法不同,前者給人的印象是氣宇軒昂略帶傲氣,后者沉靜文雅。秦俑表現(xiàn)的是古代軍事題材,它既沒有選擇兩方交戰(zhàn)、將士廝殺的戰(zhàn)爭場面,也沒有選擇將士修整屯兵防守的場面。而是捕捉了將士披甲,直兵列陣地,嚴陣以待的臨陣場面。盡管我在這個井然有序的靜態(tài)軍陣營,藝術家們在單個陶俑的雕塑上,還是力求“偶動與靜之中”。使那一件件披甲之銳的武士俑昂眉張目,肅然佇立,神態(tài)堅定而勇敢,他們好似整裝待發(fā),又好似處于臨戰(zhàn)狀態(tài),還有那一件件駕車的御手俑,雙臂前伸,緊握髻繩,目視前方,待命而發(fā);那一匹匹曳車的陶馬,驃肥體壯,張鼻嘶鳴,雙目圓睜,兩耳豎立;那一件件騎士俑,右手牽馬,左手提弓,機警的立于馬前,一旦令下,就將馳騁疆場。正是由這千百個充滿生氣、神態(tài)各異的陶俑構成整體靜態(tài)的軍陣地,達到了一種意想不到的藝術效果?!办o極則生動,愈靜則愈動”。惟有這種靜態(tài)的軍陣才能使人們感到軍陣巨大威懾力的深淺莫測。這樣恢宏的陣列,宏偉的構圖,空前絕后,無與倫比。
以上就是小編對于與馬有關的景觀設計問題和相關問題的解答了,如有疑問,可撥打網站上的電話,或添加微信。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