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首頁
SERVICE 服務產(chǎn)品
XINMEITI 新媒體代運營
CASE 服務案例
NEWS 熱點資訊
ABOUT 關(guān)于我們
CONTACT 聯(lián)系我們
創(chuàng)意嶺
讓品牌有溫度、有情感
專注品牌策劃15年

    古代軍事文化景觀設計(古代軍事文化景觀設計特點)

    發(fā)布時間:2023-03-13 19:54:40     稿源: 創(chuàng)意嶺    閱讀: 141        問大家

    大家好!今天讓小編來大家介紹下關(guān)于古代軍事文化景觀設計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對此問題的歸納整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創(chuàng)意嶺作為行業(yè)內(nèi)優(yōu)秀的企業(yè),服務客戶遍布全球各地,相關(guān)業(yè)務請撥打電話: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文章目錄列表:

    古代軍事文化景觀設計(古代軍事文化景觀設計特點)

    一、中國十大文化遺產(chǎn)

    1、萬里長城

    長城,又稱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御工程,是一道高大、堅固而連綿不斷的長垣,用以限隔敵騎的行動。長城不是一道單純孤立的城墻,而是以城墻為主體,同大量的城、障、亭、標相結(jié)合的防御體系。

    長城修筑的歷史可上溯到西周時期,發(fā)生在首都鎬京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戲諸侯”就源于此。秦滅六國統(tǒng)一天下后,秦始皇連接和修繕戰(zhàn)國長城,始有萬里長城之稱。1987年12月,長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

    2、明清故宮(北京故宮、沈陽故宮) 世界遺產(chǎn)

    該圖片由注冊用戶"MAIGOO地區(qū)榜"提供,版權(quán)聲明反饋

    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筑之精華。北京故宮以三大殿為中心,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間。

    3、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世界遺產(chǎn)5A景區(qū)國家風景名勝區(qū)

    該圖片由注冊用戶"MAIGOO地區(qū)榜"提供,版權(quán)聲明反饋

    秦始皇兵馬俑,世界文化遺產(chǎn),世界八大奇跡之一,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湖北武當山風景名勝區(qū) 世界遺產(chǎn)5A景區(qū)國家風景名勝區(qū)國家地質(zhì)公園

    該圖片由注冊用戶"MAIGOO地區(qū)榜"提供,版權(quán)聲明反饋 查看圖集

    武當山位于湖北省十堰市境內(nèi),是著名的道教圣地、太極拳的發(fā)祥地、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古建筑群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

    5、廈門鼓浪嶼風景名勝區(qū) 世界遺產(chǎn)5A景區(qū)

    該圖片由注冊用戶"MAIGOO地區(qū)榜"提供,版權(quán)聲明反饋

    鼓浪嶼風景區(qū)是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qū)。鼓浪嶼中西式建筑繁多,街道短小,縱橫交錯,是廈門最大的一個嶼。

    6、四川青城山風景區(qū) 世界遺產(chǎn)國家風景名勝區(qū)

    該圖片由注冊用戶"MAIGOO地區(qū)榜"提供,版權(quán)聲明反饋 查看圖集

    青城山,世界文化遺產(chǎn),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全球道教全真道圣地,中國四大道教名山之一,中國道教發(fā)祥地之一。

    7、拉薩布達拉宮景區(qū) 世界遺產(chǎn)5A景區(qū)文物保護單位

    該圖片由注冊用戶"MAIGOO地區(qū)榜"提供,版權(quán)聲明反饋

    布達拉宮,是世界上海拔最高,也是西藏最龐大、最完整的古代宮堡建筑群。布達拉宮是中華民族古建筑的精華之作,是第五套人民幣50元紙幣背面的風景圖案,是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和世界文化遺產(chǎn)。

    8、蘇州園林 世界遺產(chǎn)5A景區(qū)

    該圖片由注冊用戶"MAIGOO地區(qū)榜"提供,版權(quán)聲明反饋

    蘇州園林是中國古典建筑的代表流派之一,以拙政園、留園、網(wǎng)師園、環(huán)秀山莊為代表的園林建筑風格,曾影響到整個江南城市的建筑格調(diào),拙政園、留園、獅子林等古典園林更是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

    9、頤和園 世界遺產(chǎn)5A景區(qū)文物保護單位

    該圖片由注冊用戶"MAIGOO地區(qū)榜"提供,版權(quán)聲明反饋 查看圖集

    頤和園是皇家園林博物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界遺產(chǎn)、世界著名旅游勝地,與承德避暑山莊、拙政園、留園并稱為中國四大名園。

    10、龍門石窟 世界遺產(chǎn)5A景區(qū)文物保護單位

    該圖片由注冊用戶"MAIGOO地區(qū)榜"提供,版權(quán)聲明反饋 查看圖集

    龍門石窟位于洛陽市城南6公里處的伊闕峽谷間。由于地處都城之南,古代帝王擬己為“真龍?zhí)熳印保视址Q“龍門”。

    二、人文景觀的分類

    人文景觀包括的范圍很廣,涉及面很寬,類型多樣。

    歸納起來,人文景觀主要包括歷史古跡、古典園林、宗教文化、民俗風情、文學與藝術(shù)、城鎮(zhèn)與產(chǎn)業(yè)觀光等類型。

    歷史古跡是指人類社會歷史發(fā)展過程留存下來的活動遺址、遺跡、遺物及遺風等,遺存形式和表現(xiàn)內(nèi)容十分豐富。

    狹義的歷史古跡景觀,主要包括人類歷史文化遺址、古代建筑、古代陵寢和歷史文物。

    (1)人類歷史文化遺址

    ①古人類文化遺址

    包括舊石器時代古人類文化遺址和新石器時代古人類文化遺址(母系氏族公社遺址、父系氏族公社遺址)。

    ②社會歷史文化遺址

    包括古代城池遺址、古代道路遺址和古代戰(zhàn)場遺址等。

    ③名人故居和活動遺址

    我國保存較好的多為近代時期即1840年鴉片戰(zhàn)爭以來的歷史名人故居和活動遺址,主要分布在東部地區(qū)。

    ④革命遺址及革命紀念地

    革命遺址及革命紀念地,按照時代可以分為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紀念地、辛亥革命紀念地、北伐戰(zhàn)爭紀念地、土地革命紀念地、抗日戰(zhàn)爭紀念地和解放戰(zhàn)爭紀念地等。

    (2)古代建筑

    中國古代建筑遺存十分豐富,類型多樣,主要包括以下類型:

    ①宮殿、衙署建筑

    我國目前保存較好的宮殿建筑主要有北京故宮、沈陽故宮和 *** 布達拉宮。

    中國的宮殿建筑輝煌燦爛,文化價值無與倫比,在世界上享有崇高的聲譽。

    北京故宮和沈陽故宮是中國宮殿最杰出的代表。

    1987年,北京故宮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2004年,沈陽故宮做為明清故宮的擴展項目也被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

    衙署,即古代各級地方官府衙門的住所。

    我國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省級、地市級和縣級衙署,分別是河北保定直隸總督署、山西霍州署衙和河南南陽內(nèi)鄉(xiāng)縣衙。

    另外,河南省現(xiàn)存較為完整的衙署還有南陽府衙和葉縣縣衙。

    ②壇廟祠堂建筑

    中國古代傳統(tǒng)文化思想中,形成了一整套宗法禮制思想,其中包含著濃重的對祖先的崇敬,對土地、糧食、天地、日月的崇拜,對各種文神、武神以及其他各種神的尊敬。

    為了寄托這種崇敬和感恩的心情,產(chǎn)生和形成了許多用來祭祀天地鬼神、山川河岳、祖宗英烈、圣哲先賢等的壇廟建筑,也稱之為禮制建筑。

    禮制禮儀建筑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a.祖廟與社稷壇

    尊從《周禮 *考工記》規(guī)定“左祖右社”之制,建于皇城前,作為帝王主持祭祀的“太廟”和“社稷壇”。

    北京太廟位于天安門左側(cè),是我國唯一保存下來的太廟建筑,過去是明清兩代帝王行祭祀祖宗之禮的地方,與宮殿同為級別最高的古代建筑。

    北京社稷壇位于天安門右側(cè),是明清兩代帝王祭祀土地神和糧食神的地方,祈求全國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

    b.天、地等壇

    祭祀天、地、日、月、山神等活動,是歷代帝王登基后的重要活動。

    因為君權(quán)受命于天,秉承“天意”治理國家,所以皇帝必須親自去天壇祭天。

    尊從“郊祭”古制,建在都城近郊,多由帝王主持祭祀的天、地、日、月壇等,以及分布在全國各地的,由帝王親自或帝王派出官吏主持祭祀的岳廟、鎮(zhèn)廟、瀆廟、海岳等。

    著名的有北京的天壇、地壇、日壇、月壇、東岳廟、西岳廟,山東泰安岱廟等。

    c.奉祀人文始祖、圣人先賢的廟

    人們祭祀傳說中的人文始祖或早期帝王的廟宇,如黃帝廟、炎帝廟、伏羲廟、堯廟、舜廟、禹廟等。

    人們?yōu)榱思o念那些為中華民族各項事業(yè)作出重大貢獻的歷史名人的功德,而在全國各地建立了各種祭祀的廟宇、祠堂等。

    如孔廟、關(guān)帝廟、武侯祠、司馬遷祠、張良廟、包公祠等。

    d.家族宗祠

    宗祠為一族一姓祭祀祖先的建筑,過去幾乎遍布城鄉(xiāng)各地。

    特別是,一些顯貴世家大族奉祀祖先的宗祠,往往規(guī)模很大,裝飾精巧,華麗富貴,成為地方上最突出的建筑。

    典型代表有安徽績溪縣龍川胡氏宗祠和廣州陳家祠。

    e.祭祀民間神的廟

    民間祭祀的神廟,如城隍廟、龍王廟、關(guān)帝廟、媽祖廟等。

    莊嚴而神秘的壇廟建筑在古人心目中是神靈與蒼生的感應場,是進行人神對話與交流的圣域,它們具有極高的歷史、科學與歷史文化價值。

    1994年山東曲阜孔廟、孔府及孔林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chǎn)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1998年北京天壇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chǎn)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

    ③會館建筑

    會館,是中國古建筑中具有特殊用途的一種類型,它源于漢代的邸舍,其修建目的是為了某一省、一州、一府、一縣或幾個省縣,或某些地區(qū)的同鄉(xiāng)、同業(yè)、同行的人們能夠在外省外地相互聯(lián)系,溝通信息,以保護本集團的利益。

    著名者有四川自貢西秦會館、天津的廣東會館、山東聊城山陜會館、河南開封山陜甘會館、南陽社旗山陜會館、洛陽潞澤會館等。

    河南地處中原腹地,交通便利,歷來是南北貨物的運轉(zhuǎn)、集散地,特別是在明清時期,商業(yè)活動活躍,跨地區(qū)貿(mào)易增加,全國各地的商人在河南的各個商埠建立會館,迎客接士,商賈聯(lián)誼,行業(yè)間進行活動,另外也為同鄉(xiāng)提供聚會、聯(lián)絡和居住的場所。

    會館一般分布在交通便利、物產(chǎn)豐富、貿(mào)易發(fā)達、商人云集的州、府、縣等地。

    河南現(xiàn)存的會館多創(chuàng)建于清初或清中期,建筑形式不同于民居,而是參照寺廟、宮殿的建筑布局形式。

    戲樓、春秋樓是最具有會館特色的建筑。

    關(guān)羽是商人崇拜敬仰供奉的對象,所以會館在一些地方被稱為關(guān)帝廟。

    會館是帶有商業(yè)性質(zhì)的公共建筑,富商巨賈為了顯示富裕和行業(yè)興盛,不惜巨資,廣招各地能工巧匠,將會館建得富麗堂皇。

    會館的各類雕刻文飾繁復,雕工精美,色彩華麗。

    ④樓閣建筑

    樓閣為兩層或兩層以上的古代木構(gòu)建筑。

    我國古樓分布廣泛,形制多樣,多為明清時期的建筑。

    湖北武漢黃鶴樓、湖南岳陽岳陽樓、江西南昌滕王閣、山西永濟鸛雀樓為我國古代四大名樓,其中前三者合稱江南三大名樓。

    ⑤亭臺建筑

    亭為我國分布最為廣泛的古建筑類型之一,尤其以園林中多見。

    亭之造型最為豐富,亭可賞景,亭可佐景。

    除景觀亭外,還有紀念歷史事件和人物的紀念亭等。

    河南登封元代的古觀象臺、北京古觀象臺是世界保存較完整的古老天文臺。

    ⑥軍事防御工程

    A.城防工程

    筑墻護城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明代洪武年間在“高筑墻”思想的指導下,在全國各地大建城防工程,我國目前現(xiàn)存的古城墻,基本上都是形成于這一時期。

    為了加強城防能力,城墻建筑十分完整。

    城墻外有護城河環(huán)繞,吊橋控制出入;城墻上有敵臺、敵樓、角樓、垛口、射孔;城門為防御重點,設有甕城、箭樓、城樓、屯兵洞、馬道等。

    目前,我國保存較完整的古代城防工程主要有西安古城墻、南京古城墻、山西平遙古城墻、遼寧興城古城墻、湖北荊州古城墻、湖北襄陽古城墻、安徽壽縣古城墻、福建惠安崇武古城墻、云南大理古城墻等。

    1997年,山西平遙古城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

    B.長城

    長城是我國最大的古代軍事防御工程,其修筑和使用年代之長久、規(guī)模之宏大、形制之復雜、體系之嚴密、保存之完好,世界罕見。

    長城修建始于春秋戰(zhàn)國,一為防御其它諸侯國,二為防御北方游牧民族。

    秦統(tǒng)一全國后,以燕趙秦原邊墻為基礎(chǔ),構(gòu)筑了西起臨洮、東止遼東的萬里長城。

    漢為防止匈奴南侵,于秦長城以北筑外長城,西起羅布泊,東止鴨綠江,綿延長達兩萬里,為歷史上規(guī)模最大的長城。

    明長城為最后一次修建,也是最為堅固的萬里長城,東起遼東鴨綠江,西止嘉峪關(guān)。

    全長6300多公里,并形成了由墻體、城臺、烽燧、關(guān)隘等所組合的邊疆軍事防御體系,在冷兵器時代發(fā)揮了很大的作用。

    長城不僅具有防御擾掠的軍事功能,長城還有保護通訊和商旅往來的重要的對外開放功用。

    萬里長城“上下二千年,縱橫十萬里”,成為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象征和代表。

    “長城和大運河是中國文化在中華大地上所刻劃的兩條有形的線,它們的長和大,存在的恒久,功能的顯赫,影響的深遠,是世界上任何其他文化遺留所無可比擬的”(陳正祥.《中國文化地理》)。

    1987年,長城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

    長城以其中華民族燦爛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象征,世界建筑史上的偉大奇跡,強烈地激發(fā)著國內(nèi)外人們的旅游興趣,人們都以“不到長城非好漢”的氣概勇敢登臨長城,熱情贊美長城的博大雄姿,傾吐對中華民族的愛慕與崇敬的心情。

    可以說,“長城熱”推動著我國旅游事業(yè)的發(fā)展。

    目前,我國有17個?。ㄊ?、區(qū))保留有較為完整的長城遺址,形成了河北老龍頭、山海關(guān),天津黃崖關(guān),河北金山嶺,北京古北口、司馬臺、八達嶺、居庸關(guān)、慕田峪、黃花城,山西雁門關(guān)、平型關(guān),甘肅嘉峪關(guān),浙江省臨海市的南長城,湖南湘西鳳凰縣的苗疆長城等許多著名的長城旅游景區(qū)(點)。

    ⑦古代橋梁

    橋梁是古代重要的交通建筑,又具有高超 的藝術(shù)成就。

    我國遺存的古代橋梁甚多,不勝枚舉。

    河北趙縣安濟橋(趙州橋)、福建泉州洛陽橋、北京盧溝橋、廣東潮州廣濟橋并稱為中國四大古橋。

    另外,還有懸鎖橋、懸臂木梁橋、廊屋橋等。

    ⑧古代水利工程

    我國自古以來就特別重視水利工程的修建,現(xiàn)存的古代水利工程,不僅可以繼續(xù)發(fā)揮作用,也具有很強的旅游吸引力。

    四川都江堰水利工程始建于公元前250年,是我國現(xiàn)存最古老的古代偉大水利工程。

    2000年,都江堰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

    此外,廣西靈渠、京杭大運河、新疆坎兒井也是古代有名的水利工程。

    ⑨古代民居建筑

    民居,是各地民眾的居住形式和居室結(jié)構(gòu)的總稱。

    古代民居,則是指民居系列中既富有地方風格,又具有歷史文化色彩的部分。

    所謂地方風格,是指它適合當?shù)氐沫h(huán)境條件,采用當?shù)氐牟牧?,營建別具一格的居室形態(tài)(包括造型、雕刻、繪畫、色彩等);所謂歷史風格,則是指它在不同朝代的建筑格式和格調(diào)。

    古民居的時代越古老,保存越完好,其科學、文化價值和對游客的吸引力也越大。

    中國古民居中,元代以前的很少保留至今,現(xiàn)存的絕大多數(shù)都是明、清兩代的。

    諸如徽州古民居、山西古民居、北京四合院、福建永定客家土樓、云南麗江古城古民居、江浙地區(qū)的江南水鄉(xiāng)古民居、粵東圍垅屋等,都堪稱中國古民居的杰作。

    河南也保存有鞏義康百萬莊園、安陽馬氏民居、衛(wèi)輝小店河民居等。

    2000年,徽州古民居中的安徽古村落:西遞、宏村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

    安徽古村落美不勝收,其中,西遞被譽為“桃花園里人家”,而宏村被譽為“中國畫里鄉(xiāng)村”。

    ⑩官學和書院建筑

    官學和書院為我國封建社會的教育、學術(shù)與文化機構(gòu),分為官辦國學和民辦書院。

    我國保存有明清時期的國家和地方的官辦國學——北京國子監(jiān)、山西平遙縣學;而民辦書院以宋代四大書院——江西廬山白鹿洞書院、湖南長沙岳麓書院、河南登封嵩陽書院和河南商丘應天府書院,最為著名。

    (3)古代陵寢

    喪葬習俗是人類重要的生活習俗,“事死如事生”在中國古代墓葬中表現(xiàn)十分突出,墓地建筑豪華,陪葬品奢侈;并深受“堪輿學說”的影響,墓地山清水秀,風景優(yōu)美。

    中國古代陵寢形制由墳丘、墓穴及葬具、寢殿、祠堂、墓闋、神道等墓地建筑所構(gòu)成。

    我國古代帝王陵墓主要有秦始皇陵及兵馬俑、漢武帝劉徹茂陵、漢景帝劉啟陽陵、唐太宗李世民昭陵、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則天的合葬墓乾陵、北宋陵、南京明孝陵、北京明十三陵和景泰陵、湖北鐘祥明顯陵、清朝關(guān)外盛京三陵、清東陵和清西陵以及吉林集安的高句麗帝王陵墓及貴族墓葬、寧夏銀川的西夏王陵等邊疆少數(shù)民族政權(quán)帝王陵墓。

    另外,還有懸棺崖墓、塔葬墓等特殊墓葬。

    1987年,陜西秦始皇陵及兵馬俑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

    2000年,明清皇家陵寢:明顯陵(湖北鐘祥市)、清東陵(河北遵化市)、清西陵(河北易縣)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2003年南京明孝陵和北京明十三陵做為明清皇家陵寢的擴展項目也被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2004年沈陽盛京三陵做為明清皇家陵寢的擴展項目也被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

    2004年,位于吉林省集安市以及遼寧省桓仁縣的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包括五女山城、國內(nèi)城、丸都山城、12座王陵、26座貴族墓葬、好太王碑和將軍墳1號陪冢),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

    (4)歷史文物

    主要有原始社會的文物、古代青銅器、古代陶瓷器、古代雕塑、古代繪畫藝術(shù)作品等。

    園林即在一定的地段范圍內(nèi),利用和改造自然山水地貌或者人為地開辟山水地貌,并結(jié)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從而構(gòu)成一個供人們觀賞、游憩、居住的環(huán)境。

    按照園林的構(gòu)景藝術(shù)風格,可將園林分為西方園林、東方園林、中西混合式園林三種類型。

    按照園林的營建功能和目的,中國古典園林可分為皇家園林、私家園林、寺觀園林、壇廟、祠館園林、大型湖山園林等類型。

    按照園林所處的區(qū)域,可分為北方園林、江南園林、嶺南園林、少數(shù)民族園林等。

    中國古典園林的構(gòu)景手法主要有主景與配景,前景、中景、背景、全景,借景,對景與分景,框景、夾景、漏景、添景,點景等。

    中國古典園林的建筑類型主要有廳、堂,樓、閣,榭,軒、館、齋、室,舫,廊,亭,塔等。

    中國古典園林建筑小品主要有園門、景墻、景窗,花架、花壇,園林雕塑,園橋、汀步、水池,園凳、園桌等。

    宗教文化景觀包括宗教建筑景觀、宗教活動景觀和宗教藝術(shù)景觀。

    (1)宗教建筑景觀

    ①佛教文化建筑

    包括佛教寺院建筑和佛塔。

    佛教寺院建筑是佛教徒供奉佛像、僧眾居住、修行和舉行各種法事活動的地方,也是信徒進香朝拜,參加宗教活動的中心。

    佛教于公元一世紀前后傳入中國,在漢族地區(qū)、藏族、蒙古族地區(qū)和傣族地區(qū)傳播過程中,逐漸形成了漢地佛教、藏傳佛教(俗稱喇嘛教)和云南上座部佛教三大系統(tǒng),各地佛教寺院的建筑也分別吸收了本地、本民族的建筑風格,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建筑形式。

    A.漢地佛教寺院的建置。

    明清時期以來,佛寺建筑格局已成定式,一般在中軸線上由南向北依次分布著山門殿、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藏經(jīng)樓、毗盧閣、觀音殿。

    其中,大雄寶殿是佛寺的主體建筑,東西兩側(cè)的配殿為鐘樓與鼓樓,伽藍殿與祖師堂,觀音殿與藥師殿相對應。

    比較大的寺院一般還建有五百羅漢堂和佛塔等建筑。

    B.藏傳佛教寺院的建置。

    藏傳佛寺規(guī)模宏大,建筑宏偉,文物薈萃,金碧輝煌。

    藏傳佛教寺院一般由札倉、拉康(佛寺)、囊欠(活佛公署)、印經(jīng)院、藏經(jīng)樓、靈塔殿、僧舍等組成。

    C.云南上座部佛教寺院的建置。

    云南上座部佛教寺廟主要由佛殿、藏經(jīng)室、僧舍及佛塔四部分組成。

    D.殿堂中的佛像設置。

    天王殿正中供奉著彌勒佛像,東西兩側(cè)分塑四大天王像。

    大雄寶殿正中供奉佛教至高無上的本尊釋迦牟尼佛像,有供一尊、三尊、五尊三種形式;大雄寶殿兩側(cè)多供奉十八羅漢。

    觀音殿又稱大悲殿,主要供奉佛教中救苦救難的觀音菩薩像。

    中國著名的寺院主要有河南洛陽白馬寺、鄭州登封少林寺、開封大相國寺,河北承德普寧寺、普樂寺、普陀宗乘之廟, *** *** 布達拉宮、大昭寺等。

    1994年, *** 布達拉宮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

    最初佛塔是佛門弟子為藏置佛祖的舍利和遺物而建造的。

    佛塔按供奉對象分,有佛舍利塔、菩薩塔、阿羅漢塔、高僧墓塔等。

    我國佛塔的共同建筑構(gòu)造有地宮、塔基、塔身和塔剎四個部分。

    中國著名的佛塔主要有開元寺塔、佛宮寺釋迦塔(應縣木塔)、大雁塔、小雁塔和妙應寺白塔,少林寺塔林等。

    ②道教文化建筑

    道教活動場所一般稱為道宮、道觀。

    道教宮觀一般由神殿、膳堂、宿舍、園林四部分組成。

    我國現(xiàn)存道教宮觀建筑大多為明清時期所建,前有山門、華表、幡軒;山門以后正中部分是中庭,中庭是宮觀建筑群的主體,分布在宮觀的中軸線上,主要有三清殿、玉皇殿、靈官殿三大殿堂;三大正殿兩側(cè)有配殿,祀奉一般道教諸神。

    武當山古建筑群是我國最大的道教文化建筑群落,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

    (2)宗教活動景觀

    佛寺中主要宗教活動有僧尼的日常行事、懺法和法會以及佛教節(jié)日活動等。

    寺院內(nèi)重要的佛事活動有水陸法會、焰口施食、齋天和放生等。

    佛教最重要的節(jié)日是佛陀誕生、成道、涅盤紀念日。

    道教節(jié)日主要是紀念道家神仙的誕辰,如農(nóng)歷正月初九為玉皇大帝圣誕,農(nóng)歷正月十五為上元節(jié),農(nóng)歷二月十五為太上老君圣誕,農(nóng)歷三月初三為王母娘娘圣誕等等。

    每逢節(jié)日,各宮觀內(nèi)都要舉行隆重齋蘸,盛大的節(jié)日則要舉行廟會活動。

    (3)宗教藝術(shù)景觀

    宗教藝術(shù)景觀主要包括宗教雕塑藝術(shù)、宗教壁畫藝術(shù)、佛教石窟寺藝術(shù)、宗教摩崖造像藝術(shù)等。

    佛教塑像名目繁多,分別有四大天王,彌勒菩薩、韋馱菩薩、釋迦牟尼佛、三身佛、三世佛、觀音菩薩、羅漢等塑像。

    道教宮觀中的塑像,諸如玉皇大帝、王母娘娘、道教三尊、三官、老子李耳、八仙、四大神將、張道陵、王重陽、丘處機等。

    佛教壁畫按其內(nèi)容可分為尊像畫、佛教史跡畫、佛教故事畫、經(jīng)變畫、反映傳統(tǒng)故事的畫及其他內(nèi)容的畫等六類。

    佛教石窟寺大約始于公元三世紀,公元五至八世紀是中國石窟寺發(fā)展的最鼎盛時期。

    敦煌莫高窟、云崗石窟、龍門石窟和麥積山石窟為中國佛教四大石窟。

    佛教摩崖造像在我國南方地區(qū)較多,如重慶大足石刻、四川樂山大佛、浙江飛來峰造像和棲霞千佛巖等。

    而道教現(xiàn)存的摩崖造像卻不多,其中著名的有福建泉州清源山的老君巖。

    城鎮(zhèn)與產(chǎn)業(yè)觀光景觀主要包括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特色小城鎮(zhèn)、現(xiàn)代都市風光和產(chǎn)業(yè)觀光景觀等。

    歷史文化名城是我國歷史上形成的有重要傳統(tǒng)文化價值的,在軍事、政治、經(jīng)濟、科學和文化藝術(shù)等方面具有獨特地位,有不同程度影響力的各類城市。

    根據(jù)歷史文化名城的形成發(fā)展和功能特點進行分類,可分為古都類、地區(qū)統(tǒng)治中心類、風景名勝類、民族地方特色類、近代革命史跡類、海外交通、邊防、手工業(yè)等其它特殊類。

    北京、西安、洛陽、開封、南京、安陽、杭州為中國七大歷史古都。

    現(xiàn)代都市風光包括都市標志性建筑,現(xiàn)代商業(yè)、教育、科學、文化、體育、衛(wèi)生等活動現(xiàn)象與設施,都市休閑娛樂設施等。

    產(chǎn)業(yè)觀光景觀主要包括現(xiàn)代生態(tài)農(nóng)業(yè)觀光,現(xiàn)代工業(yè)觀光,高新科學技術(shù)觀光,現(xiàn)代偉大建設工程觀光(包括現(xiàn)代化建筑、交通橋梁工程、水利樞紐工程、航空航天工程等各種景觀)等。

    三、長城屬于建筑還是景觀

    長城既是景觀也是建筑。長城,又稱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軍事防御工程。長城修筑的歷史可上溯到西周時期,著名的典故“烽火戲諸侯”就源于此。春秋戰(zhàn)國時期列國爭霸,互相防守,長城修筑進入第一個高潮,但此時修筑的長度都比較短。長城資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陜西、甘肅、內(nèi)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河南、青海、寧夏、新疆等15個省區(qū)市。根據(jù)此前文物和測繪部門的全國性長城資源調(diào)查結(jié)果,明長城總長度為8851.8公里,秦漢及早期長城超過1萬公里,總長超過2.1萬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御工程,是一道高大、堅固而連綿不斷的長垣,用以限隔敵騎的行動。長城不是一道單純孤立的城墻,而是以城墻為主體,同大量的城、障、亭、標相結(jié)合的防御體系1961年3月4日,長城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7年12月,長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

    四、華林山的華林山人文及風景點

    華林寨位于華林集鎮(zhèn)下觀東北10公里處,面積約3平方公里。山上植被多為杉、松、毛竹以及其它珍貴樹種。其地形險峻,易守難攻,歷為兵家必爭之地。有史記載,自隋末至明中葉,華林寨先后有四次屯兵,人數(shù)達八萬多人次。明正德年間爆發(fā)的華林寨農(nóng)民起義,歷時四年之久,曾震撼了明王朝,在中國農(nóng)民戰(zhàn)爭史上寫下了悲壯的一頁。

    華林寨農(nóng)民起義軍的反抗斗爭震動了明王朝的統(tǒng)治中心。明武宗朱厚照命大臣督軍圍剿、鎮(zhèn)壓華林寨農(nóng)民起義軍。1512年,先后由江西省提刑按察司副史周憲、南昌知府李承勛等統(tǒng)領(lǐng)官兵,并請調(diào)廣西狼兵協(xié)戰(zhàn),以幾倍于起義軍的兵力,將華林山寨團團圍住。起義軍憑借有利地形,居高臨下英勇抵抗,并設計活捉周憲,將其處死,官兵大敗。狡猾的李承勛見強攻不行,便收買起義軍中的腐敗分子,從內(nèi)部攻破。義軍小頭目王奇經(jīng)不起誘惑,接受李承勛的賄賂和封官許愿,暗中投敵,與官軍約定里應外合襲擊起義軍大本營。1512年8月1日晚上,王奇趁起義軍麻痹大意之機,于是夜三更拔開寨門引入官軍,營內(nèi)頓時大亂。起義軍睡中猛醒,倉卒應戰(zhàn),“求甲仗而不得”,只好開展肉搏,最終寡不敵眾,被砍殺大半,其余逃匿山谷,天亮后又被追殺幾千。陳福一戰(zhàn)死,羅光權(quán)沖散,胡雪二下落不明。除王奇等少數(shù)投敵外,其余義軍將士都視死如歸。起義軍戰(zhàn)死的將士近四千,整個大本營尸橫遍野,血染山寨。之后,羅光權(quán)又重整隊伍,繼續(xù)與官兵作戰(zhàn)一年多,直至被左都御史陳金率重兵鎮(zhèn)壓,才最終失敗疏散。(見《明史》第89卷)

    明中葉時期的封建王朝正走向沒落、腐敗。正德年間,高安大旱,百姓饑荒,地方官吏不顧百姓死活,加重稅賦徭役,農(nóng)民處于水深火熱之中,階級矛盾十分尖銳。正德四年(1510年),當?shù)剞r(nóng)民陳福一、羅光權(quán)、胡雪二舉義華林,反抗朝廷,高安、奉新、靖安等縣農(nóng)民紛紛響應,組成華林山農(nóng)民起義軍,隊伍很快擴大到一萬多人。他們以華林寨為大本營,以仙女寨等地為副寨,分居重兵。從1511年4月開始向官府進攻,先后兩次攻陷瑞州(今高安市區(qū)),攻占臨江(今屬樟樹市)、新余、上高、分宜、奉新、靖安、建昌(今永修)、武寧等縣,矛頭直指南昌。起義軍所到之處,開倉發(fā)糧救饑,殺富濟貧,擴充隊伍,并打出旗號稱“華林軍”。(見《辭海》1979年版“華林山農(nóng)民起義”、“華林軍”條。)

    明王朝后來追贈周憲為按察史,并于華林寨上為其立碑,華林寨上至今仍有當年起義軍大本營建筑的殘留物,義軍將士用過的兵器和生活用具器皿等。

    附:華林寨歷代屯兵記錄:

    1.隋大業(yè)十二年(616),應智頊屯兵華林寨起義反隋,直至隋滅。唐武德五年(622)應智頊受招安下山歸唐,封為靖州剌史。山上曾建有將軍廟(又名羅武廟),以紀念應智頊。

    2.唐乾符四年(877),鐘傳扎寨華林山,聚眾萬人,自稱高安鎮(zhèn)撫使。

    3.元至正十四年(1354),紅巾軍將領(lǐng)李普成、王普敬領(lǐng)兵堅守華林寨,與苗軍對峙數(shù)年。

    4.明正德四年(1510),陳福一、羅光權(quán)、胡雪二在華林寨起義,號稱“華林軍”,聚眾兩萬多人,堅持斗爭四年之久。

    開發(fā)內(nèi)容參考:1,修復華林寨農(nóng)民起義大本營及其它相關(guān)景觀;2,利用歷史傳奇與地形特點相結(jié)合,開發(fā)古軍事文化娛樂活動場;3,利用山地開發(fā)狩獵和現(xiàn)代野戰(zhàn)旅游活動場;4,建設避暑休閑娛樂活動場。

    據(jù)《高安縣文物志》載:相傳西王母第九子玄秀真人跨白鶴來華林山,筑醮壇山上,鐫有“以祭靈仙”四個大字。前人詩贊:“共說西王母,有子跨鶴來。山深藏窈靄,林靜長莓苔。丹灶泥封舊,元壇劫水灰。莫云仙跡幻,咫尺有蓬萊”。這就是“華林靈跡”的由來。 桂巖書院創(chuàng)辦于唐貞元時代(距今約1200年,),據(jù)目前已有資料考證,它是我國歷史上創(chuàng)辦最早的招徒授業(yè)的私家書院(相當于今高等教育學院)。書院坐落在華林山洪城村西邊,今上游湖北端的一個三面環(huán)山、一面臨水的地方。據(jù)史記載,書院當年建筑規(guī)模宏偉,“環(huán)植桂三百株”、“中植(置)書院,旁翼四齋”,附建有習武用的跑馬場、觀武用的“歇豪亭”和供休息用的“紫翠亭”,總面積超過一百畝。書院因所在地多桂花樹和頁巖而取名為“桂巖書院”,南宋宰相周必大曾在該書院二次重修時為其題額,以示鼓勵。書院自唐至清,歷經(jīng)三興三廢,規(guī)模曾漸趨完善,有朝拜廳、授業(yè)堂、自修堂、習讀齋、藏書室、花園、膳食房,其執(zhí)教人均由創(chuàng)辦人、重修人親自擔任,同時邀請名人志士來院講學。據(jù)高安華林山洪城村《幸氏宗史》記載,當年“應橋車馬馳逐,長途游客如織”,(注:“應橋”指古桂巖書院一帶的一座石橋)前來求學、講學者絡繹不絕,開一代興學重教之先河。

    桂巖書院自興至廢歷期千余年,為社會培養(yǎng)了大量的人才,僅《幸氏宗史》記載的幸姓,受讀于桂巖書院而中進士者達50多名。受桂巖書院辦學影響,唐宋時代江西就先后辦起了皇寮、義門、梧桐等書院,把教育推向了社會。(有關(guān)資料詳見《江西省志》、《江西省教育志》、《江西省情與發(fā)展戰(zhàn)略》(舒惠國主編)、《四庫全書.江西通志》等。)

    開發(fā)內(nèi)容參考:1,重建桂巖書院。再現(xiàn)古書院形貌以及以傳授“六藝”知識為核心的古代教學模式。2,以桂巖書院實體建筑為主線,以上游湖畔為基地,以中國版圖為方位原則,根據(jù)《中國教育大辭典》提供的史實為依據(jù),建設中國古書院微縮景觀。3,書院山莊??刹邉澐屡f科舉制度下的科考活動,古文化娛樂活動,名貴古書古玩收藏和銷售。

    桂巖書院的創(chuàng)辦人幸南容(746----819)處在唐代中期,目睹朝廷對科舉致仕者重用有加,毅然辭官歸家自辦書院,并進行當時達官貴人不屑一顧的授業(yè)活動,自己也于唐貞元九年(793年)通過科舉榮登進士(與柳宗元同榜并結(jié)為忘年之交),官至國子監(jiān)祭酒(相當于今教育部長),曾出使和藩,政績斐然。告老還鄉(xiāng)時,柳宗元著《送筠洲大司成幸南容歸序》表示敬意;死后其《墓志銘》又由柳宗元親自撰寫,朝廷追封其為渤??ら_國子文貞公。書院曾于唐中和二年(882年)荒廢,宋代幸元龍(任郢洲通判)于公元1211年重修,至宋末被元兵燒毀;明成化年間又重修過一次,曾遭受過魏忠賢“毀天下書院”浩刼的摧毀,片瓦不留;現(xiàn)存遺趾是明清年間重修的建筑物的殘留。 南北朝期,南劉宋名將胡藩因有功于劉裕帝,受封于南昌西,見華林山水秀麗,便在此開山建居,成為華林胡氏的開山鼻祖。華林胡氏源于安定胡氏,遷至華林山時條件十分艱苦,過著原始的“蓽門圭竇、甕牖繩樞”式的生活。直到唐末25代孫胡城辭官(唐御史)歸隱華林山后才興旺發(fā)達。胡城在祖居地華林(現(xiàn)為華林山周嶺村)重建家園,興學重教,督課兒孫,把舊地建設成一個集儒、道、佛一體的村落,成為封建士大夫避隱休居、百姓休養(yǎng)生息的自給半自給的世外桃源。北宋始,華林胡氏漸往外遷,現(xiàn)已播展到江南各省、港澳臺、東南亞及北美地區(qū),人數(shù)達1000多萬。

    華林胡氏后裔人才濟濟,代有名人。教育家胡仲堯、政治家胡宿、胡宗愈、胡直孺、胡交修等都是華林后裔。前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亦是華林胡氏后裔。

    1989年,胡耀邦長子胡德平受父重托南下尋根問祖,歷盡艱苦才找到1500多年前的華林胡氏祖居地——高安華林山。他面朝華林山深情地三鞠躬,表達對祖居地的不盡感恩之情。2005、2006年,胡德平先后題字:“華林”、“華林胡氏古村”。自此后,海內(nèi)外胡氏后裔來華林尋根問祖者絡繹不絕。目前,在華林古村還存有當年古村建筑的遺留物,如感恩祠建筑花紋石刻、祠堂建筑花卉石刻、胡氏部落圖騰木刻及宋代造紙作坊遺址等。

    開發(fā)內(nèi)容參考:1,按唐宋建筑風格重建華林古村,包括曹門、祠堂、私家書堂、民居、水力碾米、釀酒、染布、鍛造、造紙等號各類作坊以及古驛道。2,建胡氏名人紀念館,供海內(nèi)外胡氏后裔祭祀。 崇元觀原名白鶴觀,位于華林山的白鶴山下,其西面一公里處為古桂巖書院。該道觀三面環(huán)水,一面依山,水面和白鶴山中多有白鶴棲息,四周古樹參天,環(huán)境優(yōu)美僻靜。

    崇元觀始建于晉代,為道教活動勝地,古稱“仙都”。詩人吳璦賦詩贊道:“幾年結(jié)襪訪仙都,誰道梨云有六銖。為問松花瑤草處,胡麻曾許阮劉無”。有史記載,在崇元觀修煉的道人先后有丁義、丁奎、丁秀英、吳猛、吳采鸞和張惠感等,其中丁義最為出名。丁義,又稱“翠巖道人”,精通醫(yī)術(shù),《搜神記》稱丁義為“至人”(意為至高無尚之人,因為凈明道宗師許遜之師吳猛,也曾授秘于丁義)。丁義終生修煉于崇元觀,并以畢生精力潛心鉆研《易經(jīng)》,寫下《易山詩講》六巻、《仙人寄語》一巻、《儀園詩稿》四卷。最后尸解而終。東晉詩人陶淵明曾慕名到崇元觀,拜讀丁義詩稿真跡后寫下五言詩三首,其中在《題丁仙父子真跡》中稱道:“高風肖山巔,義重筆筆鐫;范挹秋河水,道連晚霞天。凜矣猶蔚矣,蒼然且昂然;問君誠幾度,世得此真筌?!保ㄌ諟Y明:《柴桑液池集》)唐宣宗李忱也曾攜仆僧胡恂(后為侍御史)到崇元觀學道,胡恂作《翠巖道人詩評》一文稱道丁義詩作。

    相傳丁義之女丁秀英隨父學道、修煉于崇元觀,終身未嫁,得道后于東晉永和二年與吳猛之妹吳采鸞結(jié)伴乘鶴西去。宋代詩人楊萬里賦詩《白鶴仙跡》贊道:“仙徽立范示清操,白鶴鵬飛顯志高。戲怪丹中存煉炷,笑稱嶺上著神毫。半間煙雨空塵土,一點風云毀詔毛。試問度秋誠幾度,充霄精力不為勞?!保钊f里《一憩亭集》)

    唐代張惠感(中國道教祖師張道陵十四代孫)在崇元觀修煉得道后,于唐神龍二年被唐后武則天召為國師。

    崇元觀原占地6000多平方米,分為上殿、下殿,附建有丹井、藥池等,南后人為紀念丁義父女,在觀后立有丁仙福地牌坊。廿世紀五十年代因修建上游水庫,崇元觀未及拆遷而被淹毀。今遺址處仍有斷墻殘壁和斷碑。

    開發(fā)內(nèi)容:重建古道觀,為信眾提供活動場所。 李八百晚期修煉于華林山。據(jù)《四川通志》載:“夏李八百,蜀人,初居筠陽之五龍崗(今高安城區(qū)),歷夏、商、周,年八百歲,一云動則八百里。時人因號李八百?;螂[山林,或居塵市,又修煉于華林山石室……”《辭源》載,李八百,蜀中八仙之一,“鐵拐李”原型 。又據(jù)華林山《洪城幸氏宗史》記載:“……東橫李嶺插天,喬岳讓高,相傳李八百升騰之所,……”。李嶺,即今華林山李家?guī)X,山上有一石洞群,地形險峻,李八百以此為修煉地,后稱為“八百洞天”。洞天由無數(shù)巨石組成,位于華林山南面,內(nèi)有原始森林,面積約一平方公里。洞天一帶古木參天,巨藤如莽,石洞奇特。其石洞按其不同特點,可分為多種:明洞、暗洞,大洞、小洞,石洞、土洞,長洞、短洞,水洞、旱洞。這些洞,洞洞相連;環(huán)環(huán)相扣,樓層洞,層層重疊。洞中有洞,大洞藏小洞。洞中有天,一線天,九重天,不一而足,是一天然迷宮。

    開發(fā)內(nèi)容參考:1,保留原始的石洞群和森林原貌,增設安全攀登設施,作探險旅游;2,選擇一至兩個較大石洞,按道教修煉場要求塑造李八百修煉處所。3,休閑。 超果寺原名浮樓寺。傳說唐宣宗游江南時曾在此一宿,適逢大地微震,寺宇輕晃,宣宗脫口說出:“真乃浮樓也!”此為超果寺之前身“浮樓寺”取名之由來。

    超果寺兩興兩廢,第一次為唐代高僧惠海所建,初用名失考。后以唐宣宗“浮樓寺”之口語為名。宋英宗皇帝改賜“超果寺”之稱。紹興九年(1139)毀于兵火。第二次是開喜二年(1206)因祈雨靈驗,鄉(xiāng)民起意重修,庚午孟春(1210)正式奠基,1211年竣工,并奉郡邑之檄至百丈監(jiān)(今奉新百丈山)請名僧宗壽為住持。超果寺規(guī)模很大,占地面積30多畝,大雄寶殿、藏經(jīng)閣、鐘鼓樓、祖師堂等一應俱全。

    超果寺在瑞州的名聲很大?!洞笄逡唤y(tǒng)志》在“白云山”條目下特別提到它及其周邊的景色。它是高安最早的寺廟之一。

    開發(fā)內(nèi)容參考:重建千年古寺,為信眾提供活動場所。 高胡壇在今高安市華林山鎮(zhèn)富樓章山村西南,位于高安市西北68公里處,是高安有史以來最早的壇、廟。據(jù)南宋幸元龍《筠州高胡壇記》載:秦末“豫章陳夫乞萃徒蜀水之北,筑壇絕巘,以祭黃帝當日征蚩尤寨于山之陽,......” 蜀水即今高安錦河。蜀水之北指華林高胡山,黃帝當年扎寨高胡山與蚩尤激戰(zhàn)。秦末,陳夫乞再度在此扎寨并設壇紀念黃帝征服蚩尤。

    陳夫乞(?__前176),西漢建成(今高安)人,秦二世元年 (前209),陳勝、吳廣起義后,“夫乞聚眾于蜀水之北,立寨練兵,漢高祖元年(前206)劉邦入關(guān)滅秦時,率軍從之。四年以都尉從劉邦擊項羽,定燕地。六年(前201)以功封高胡侯,邑千戶。漢文帝四年(前176)卒,謚忠侯?!保ㄝd《高安便覽》)

    高胡壇自初修以來,歷經(jīng)兩千多年,經(jīng)多次修復延續(xù)至文化大革命。期間有文字可推測者為:漢永平二年(公元59年)修復過一次,南宋幸元龍修復過一次并寫有《筠州高胡壇記》

    開發(fā)參考內(nèi)容:1,重建漢代神壇,祭祀黃帝;2,在高胡山麓建設度假休閑村。 高士石墓又名熊石齋墓,座落于華林山艮山村東南一公里處,筑于崇山峻嶺之中,座南朝北,海撥約250米,拾級而上,面積約20平方米。

    墓穴利用整塊花崗巖青石就地直鑿而成,石槨長2米,寬0.55米,槨蓋為圓形。墓穴上建有一座四柱石亭,高3米,亭前階下立有墓碑,上書“艮山熊氏廷祥生墓位”。內(nèi)亭額刻有“窀穸奇觀”四個大字,亭柱四面均刻有書聯(lián),如:“幻視功名羨汝一生稱異品,豎石志鑿令人千載仰奇翁”,“石墓千年不朽,芳名萬載流傳”等等。此石墓構(gòu)造奇特,別具一格,造勢雄偉,整個墓穴似懸于險崖之上,實立于半山之中。向北俯視,一覽群山?。荒厦姹晨坷罴?guī)X大山,周邊巨石突兀,藤樹蔭郁,幽奇清靜;墓底一股清泉穿過,飛濺而下,好不壯觀,實屬罕見。

    此石墓建于清順治十七年(1660),當時墓主熊廷祥尚健在,時年69歲??滴醵辏?663),大司馬笪與齡游青蓮寺,聞而過訪,贊嘆不絕,特為其作《石齋墓歌》道:“不到石齋墓,不見此山奇僻處。譬如讀書,不讀石鼓與邱墳,不知古人變幻。突兀處,石下常生有蒂云,石旁粘著無根樹;骨格遒勁毛爪寒,山鬼吞聲巨靈怖。艮山前后萬竅風,石齋墓上一方霧。一方霧,千秋眾人慕”。自此,墓主即以熊石齋自稱。

    熊石齋(1591__1674),清代華林山隱士(又稱高士),歷經(jīng)明、清兩代的萬歷、泰昌、天啟、崇禎和順治、康熙六朝,一生逸居山村,心胸坦蕩,精通詩文,幻視功名,性格豪爽,談吐風趣幽默,常出其不意捉弄府衙權(quán)貴、市井小人、鄉(xiāng)間無賴,其軼事趣話,流傳民間經(jīng)久不衰。該墓于1983年5月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開發(fā)內(nèi)容參考:1,修葺墓亭圍欄,仿真修建隱士草堂,供游人觀賞;2,隱士趣味逸事雕塑,向游人介紹隱士生平軼事;3,開發(fā)益智誑語對話娛樂活動。 包公祠座落于華林山柏樹水口村,為紀念北宋廉吏包拯而建。初建于明代,重修于一九九八年。占地面積二百五十平方米。

    傳說初建此祠時,曾順溪流方向而定位,但屢建不成。后經(jīng)一云游高道指點:包拯一生不附權(quán)貴,不隨波逐流,敢于犯顏,揚善懲惡,若順流取向有違包拯秉性。若要建成此祠,只能逆流定向。鄉(xiāng)民依其意,改逆向重建,終于建成。

    此祠初建后,遠近前來朝拜者絡繹不絕,后形成廟會,延續(xù)至今。 火石亭又名青隱亭,位于高安華林山丁坊村口,為紀念宋代名吏丁絪而建.該亭為全石結(jié)構(gòu),亭頂四角飛檐,橫額書有“火石亭”三字。廣東韶關(guān)曾建有青隱亭(又名“我父亭”),北宋樞密副史、文學家歐陽修曾親臨青隱亭,著有《登青隱亭》詩:“問誰筑此娛心性,試看韶民補址紛??勺R臨民多種德,攬輝猶詠舊丁君”。

    丁絪(940――1002),字文明,號青隱居士,高安華林丁坊人。宋太平天國二年(公年977年)中進士,宋太宗授為兵部行人。丁絪見宦官薛洙怙勢弄權(quán),受太宗幸庇,因而冒死上疏彈劾并批評太宗。太宗納諫,并稱其為“一仕則清君側(cè)惡”。薛洙不久驚恐而死。丁絪因此擢升為饒州(今江西波陽)通判。淳化五年(公元994年)升韶州(今廣東韶關(guān))太守,任期九年,為官勤勉清廉,治績顯著,深得百姓稱道。離任時韶州百姓自發(fā)至當?shù)剀饺胤迳先』鹗粔K贈與丁絪,并護送到丁坊。丁氏后裔建亭盛石以表敬仰。丁坊因此又名為“火石丁坊”。宋真宗趙恒命輯《天章繩察集》記敘丁絪事跡,并追贈為濟陽侯。

    火石亭毀于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文革動亂之中。

    引證資料:《廣東省志》、江西撫州《文仲淵石漫錄》、《四庫全書.江西通志》、歐陽修《峴山寄足錄》、高安華林《火石丁氏宗譜》。

    送子娘娘廟位于現(xiàn)八百洞天景點東南約一公里處,由七座微型石廟組成,與民間傳說的“七仙女”數(shù)目對稱。相傳建于晉代。凡婚后久不生育者都來此朝拜,應靈后重返此地,在廟前放一雙童鞋作為酬謝即可。

    開發(fā)參考內(nèi)容:1,重建火石亭,教育為官需為民謀利之道。

    2,送子娘娘廟座落處與公路連接,供游人進入。

    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古代軍事文化景觀設計問題和相關(guān)問題的解答了,如有疑問,可撥打網(wǎng)站上的電話,或添加微信。


    推薦閱讀:

    古代園林設計(古代園林設計師叫什么)

    50部必看經(jīng)典古代小說言情(100部必看經(jīng)典小說言情)

    古代象征風的雅稱(古代風的雅稱別稱)

    考一個物業(yè)管理證難嗎(考一個物業(yè)管理證難嗎知乎)

    景觀設計文字怎么寫(景觀設計文字怎么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