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首頁 > 創(chuàng)意學院 > 十大排名 > 專題列表 > 正文
京劇俗語十大排名(京劇諺語一一句子大全)
大家好!今天讓創(chuàng)意嶺的小編來大家介紹下關(guān)于京劇俗語十大排名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對此問題的歸納整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開始之前先推薦一個非常厲害的Ai人工智能工具,一鍵生成原創(chuàng)文章、方案、文案、工作計劃、工作報告、論文、代碼、作文、做題和對話答疑等等
只需要輸入關(guān)鍵詞,就能返回你想要的內(nèi)容,越精準,寫出的就越詳細,有微信小程序端、在線網(wǎng)頁版、PC客戶端
官網(wǎng):https://ai.de1919.com
本文目錄:
一、老北京有什么習俗??
一、逛廟會
說道北京民俗,那一定少不了逛廟會。早在我國古代的秦漢時期,北京就已經(jīng)是北方地區(qū)的重鎮(zhèn)了,特別是在元、明、清在此處建都之后,進一步的豐富了當?shù)氐奈幕滋N,促使了寺廟文化的興起,從而衍生出了逛廟會這樣的民俗習慣。尤其是在明清時期,北京的寺廟達到了空前的高度,有著近一千多座,位列全國的首位,也是因此使得這座城市幾乎是一年三百六十五條都有著廟會這樣的民俗習慣。
在隨著歷史不斷的變遷,北京依舊是完整保留著這樣的民俗文化,其中最著名的便是白云觀、白龍?zhí)杜c地壇等,它們形成了現(xiàn)代北京的一道獨特風景線,讓世人對此銘記于心,也成為了傳播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途徑。
二、吃烤鴨
說完了北京民俗文化中的文化類型,那么飲食也一定是必不可少的。眾所周時,北京烤鴨是我國傳統(tǒng)飲食文化中的代表之一,它最早是誕生于明初年間,當時的皇帝朱元璋由于熱愛烤鴨,導致宮廷中的御廚是想盡辦法,最終研制出了聞名的“北京烤鴨”,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兩大門派為“全聚德”和“便宜坊”。
三、喝豆汁
有人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來北京要是沒嘗試過豆汁真不算來過北京”。據(jù)說豆汁最早是誕生于遼宋時期,真正被大眾所熟知是在清朝,當時的乾隆皇帝將這種飲品引入了宮廷之中,使其成為了宮廷的御膳,由此促使了豆汁在北京的發(fā)展,從而成為了民間大眾化食品。
由于豆汁中含有十分豐富的蛋白質(zhì)和維生素成分,所以有著非常好的保健效果,尤其是在夏天,能夠很好的祛暑、清熱以及開胃。但是也由于豆汁的是發(fā)酵而成,會帶有十分中的泔水味,許多人都是無法接受的,也是因此讓豆汁北京的一大特色。
四、爬景山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中國是一個十分注重傳統(tǒng)文化的國家,而孝道也是傳承了千年之久,北京的景山正好象征者這樣的文化習俗。
說道北京民俗,那么爬山祭祖一定是必不可少的,其中景山就是一大特色。這座公園正式形成是在元朝時期,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在明清時期逐漸的成為了祭祖追思的重要場所,以此來發(fā)揚我國的“孝道文化”,讓游客在游覽美景的同時銘記歷史文化。
五、聽京劇
京劇是我國的國粹,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北京民俗之一。京劇是由徽劇衍生而來,隨著各類戲曲文化的不斷交流和融合,于是誕生了現(xiàn)在我們所看見的京劇,它早在清朝時期就成為了當時最受歡迎的文化活動,深受無數(shù)老百姓的喜愛,還因此誕生了許多的著名戲曲家,如:梅蘭芳、程長庚、譚鑫培等。
擴展資料
北京市作為歷史文化名城,其小吃歷史悠久。北京小吃俗稱“碰頭食”或“菜茶”,融合了漢、回、蒙、滿等多民族風味小吃以及明、清宮廷小吃特色而形成,品種多,風味獨特。
北京小吃大約二三百種,包括佐餐下酒小菜(如白水羊頭、爆肚、白魁燒羊頭、芥末墩子等)、宴席上所用面點(如小窩頭、肉末燒餅、羊眼兒包子、五福壽桃、麻茸包等),以及作為零食或早點、夜宵的多種小食品(如艾窩窩、驢打滾等)。其中最具京味特點的有豆汁、灌腸、炒肝、麻豆腐、炸醬面等。
一些老字號專營其特色品種,如仿膳飯莊的小窩窩、肉末燒餅、豌豆黃、蕓豆卷,豐澤園飯莊的銀絲卷,東來順飯莊的奶油炸糕,合義齋飯館的大灌腸,同和居的烤饅頭,北京飯莊的麻茸包,大順齋點廠的糖火燒等,其他各類小吃在北京各小吃店及夜市的飲食攤上均有售。
清代《都門竹枝詞》寫道:“三大錢兒買好花,切糕鬼腿鬧喳喳,清晨一碗甜漿粥,才吃茶湯又面茶;涼果糕炸甜耳朵,吊爐燒餅艾窩窩,叉子火燒剛賣得,又聽硬面叫餑餑;燒麥餛飩列滿盤,新添掛粉好湯圓……”這也說明北京歷來有許多風味小吃。
昔日北京不少家喻戶曉的小吃,由于時代變遷等諸多因素,早已消失,有的也很少見到,但是,大多數(shù)小吃保存了下來,有些小吃店還開到了一起,這樣很大程度上方便了顧客。
參考資料老北京百度百科
二、京劇如今是中國影響力最大的戲曲劇種,京劇名家都有誰?怎么排名?
京劇是我國的國粹,從誕生以來近二百年來有十分多的名家,京劇如今是我國影響力最大的戲曲劇種,京劇的誕生要從1790年來說起。
當年四大徽班來到北京扮演,與湖北的演員合作,融入了昆曲、秦腔的扮演的方法,一起又融入了當?shù)孛耖g的曲調(diào),最后才變成的京劇。這么多年來,國內(nèi)也誕生了十分多的名家,許多人會將這些名家排名,京劇名家都有誰怎樣排名?
京劇名家都有誰怎樣排名?京劇名家十分多,由于京劇的四大行列中有十分多流派,而這些流派中又有許多優(yōu)秀的繼承人,他們都能稱為名家。
排名這些名家時,可以按照時刻來排名,京劇萌芽期有三位知名度最高的演員,他們被稱為老生三鼎甲,他們就是:程長庚、張二奎、余三勝。到了京劇成熟期,呈現(xiàn)了同光十三絕,盡管她們不是一個時代,年齡、輩分都有距離,但都對京劇都有很大的貢獻。
在京劇鼎盛期,又呈現(xiàn)了四大名旦、前后四大須生、周信芳、梅蘭芳、王瑤卿、四小名旦等。過了鼎盛期后,迎來了京劇新時期,也就是現(xiàn)代的京劇,這個時代也涌入了很多名家,例如:錢浩梁、杜近芳、劉長瑜、譚元壽、高玉倩、楊春霞、袁世海、馬長禮等,傳統(tǒng)戲也有許多名家,像梅葆玖、尚長榮、趙榮琛等。
京劇名家都有誰怎樣排名?到了今世,可以稱得上是名家的,一般都是民國流派的二代、三代弟子。今世名家還是有很多的,比如于魁智、史依弘、董圓圓、宋小川、王佩瑜、李寶春等,每一位都對京劇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當然名家不止有這些,這兒只是列舉了一些代表性人物。
三、關(guān)于京劇...
京劇的生行
老生*紅生
老生一般分為文武兩種,從表演的側(cè)重點來劃分,可以分成這么幾種:唱工老生,做工老生,武老生。唱工老生也叫作安工老生,以唱為主。為什么叫安工老生呢?我想是因為這種老生既以唱為主,那么他的動作性就比較次要,動作幅度較小,態(tài)度比較安閑從容,唱的時候總是比較沉著安穩(wěn)的,因此叫作安工老生。例如《二進宮》的楊波,《捉放曹》的陳官,《擊鼓罵曹》的禰衡,《文昭關(guān)》和《魚腸劍》的伍子胥,《洪羊洞》和《轅門斬子》的楊延昭,《空城計》、《雍涼關(guān)》、《戰(zhàn)北原》、《脂粉計》、《七星燈》等劇的諸葛亮,《四郎探母》的楊延輝,《碰碑》的楊繼業(yè)?!渡@寄子》的鄧伯道,《讓徐州》的陶謙,《逍遙津》的漢獻帝等等,都屬于唱工戲。還有一種介乎唱工戲和做工戲之間的以念白為主的戲,唱工老生和做工者生都可以兼演,仍如《十道本》的褚遂良,《夜審潘洪》的寇準,《審頭刺湯》的陸炳,《審刺客》的閔覺等,都屬于這一類。由于大段念白很難掌握,從表現(xiàn)技巧看,比起唱工和做工戲,難度大得多,所以這類戲現(xiàn)在很少演出了。做工老生又叫作哀派老生,是以表演為主的一種行當。衰派老生也有兩種解釋,一種是說,這類老生專門扮演年老體弱、戴白胡子的角色,所以叫作衰派。例如《清風亭》的張元秀,《掃松下書》的張廣才,《三娘教子》的薛保,《九更天》的馬義,《徐策跑城》的徐策等等,都屑于這一類。另一種解釋說是因為以做工為主,一般都是表演精神上受了刺激,情緒緊張,神態(tài)粗獷,動作激烈的角色,這些角色的精神狀態(tài)近乎頹唐衰朽,所以叫作衰派。例如《坐樓殺惜》的宋江,《打棍出箱》的范仲禹,《失印救火》的白槐,《春秋筆》的驛丞張恩,《戰(zhàn)蒲關(guān)》的劉忠等等,都屬于這一類。我認為衰派老生這個名詞并不全面,還是說做工老生,特點就是側(cè)重以表演為主,這樣比較科學、嚴謹。唱工老生和做工老生都屬于文老生的范疇。
武考生包括長靠和箭衣(俗稱短打)兩種。長靠老生又稱靠把老生。“靠”是京劇的專門名詞,就是古代武將所穿的鎧甲。身穿鎧甲,在京劇里叫作披靠或扎靠?!鞍选笔恰鞍炎印钡暮喎Q,就是兵器,俗稱刀槍把子,也是京劇的專門名詞。凡是身披鎧甲,手持兵器,擅長武功的老生角色,都叫作靠把老生。例如《定軍山》的黃忠,《陽平關(guān)》的黃忠,《失街亭》的王平,《戰(zhàn)太平》的花云,《震潭州》、《八大錘》等劇中的岳飛,《下河東》的呼延壽亭,《武昭關(guān)》、《臥虎關(guān)》、《戰(zhàn)郢城》等劇中的伍子胥,《潞安州》的陸登等等,都屑于靠把老生應(yīng)工。還有一種穿箭衣的武老生戲,例如《南陽關(guān)》(伍云召)、《打登州》(秦瓊)等都是。
除去按照表演的側(cè)重點來劃分老生行當中的細目以外,對于老生,還有一種按照扮演角色的身份和社會地位所應(yīng)該穿的服裝的種類來劃分的方法。這樣劃分的種類有:王帽老生、袍帶老生、褶子老生、靠把老生、箭氅老生。王帽老生指的是頭上藏著王帽,身上穿著龍袍,就是在舞臺上扮演皇帝之類的角色。例如《上天臺》、《打金磚》的劉秀,《金水橋》的唐太宗,《馬嵬坡》的唐明皇,《逍遙津》的漢獻帝,《取成都》的劉璋等。這些王帽老生戲,基本上都是以唱工為主的。袍帶老生也分為這樣幾種:所謂袍帶,一般頭上都戴著紗帽,身上穿著蟒袍。穿蟒袍的如《二進宮》的楊波,《轅門斬子》的楊延昭等。還有一種是穿官衣的。官衣的樣式和蟒袍一樣,就是身上不帶繡龍、繡花的,比較素凈的袍服。穿官衣的老生角色如《群英會》的魯肅,《玉堂春》的紅袍、藍袍,包括像諸葛亮,雖然不戴紗帽,不穿蟒袍和官衣,可是扮演諸葛亮這樣的角色,也劃分到這—類里去。還有一種是褶子老生。歸褶子老生所扮演的角色最多。這褶字是個比較特殊的字。這個字有兩種念法,按照〈新華字典〉的標準音是念哲,例如咱們平常說百褶裙。還有一個音在〈新華字典〉里是沒有的,音“學”,這是劇團里的習慣用字,叫“褶子”。褶子是一種服裝的名稱,式樣有點像和尚、老道穿的那種衣裳,大斜領(lǐng)子,斜大襟,長袍大袖。因為很像和尚、老道所穿的長袍。所以俗稱道袍。這在舞臺上是一種便服,一般也分這么幾種:一種是上邊繡花的,叫作花褶子;一種是比較素凈的,叫作素褶子;純黑色的叫作青褶子。這是一般普通百姓,或地位不太高的人,或是一般書生、秀才所穿的一種便服。穿褶子的角色比較多,包括一些紳士和在野的官員,也穿這種便服。凡是穿這種衣裳的老生,就叫褶子老生。例如《狀元譜》中的老生陳伯愚,《擊鼓罵曹》中的彌衡,《捉放曹》中的陳宮等等。與此相類似的,特別窮的、倒霉的、落破的文人,穿一身青褶子,就是純青色的道袍,例如《問譙鬧府》的范仲禹,《馬前潑水》的朱買臣等。因為這樣一些角色的生活比較困苦,服裝比較樸素,所以還有兩個專門名詞叫作貧生,或苦條子老生。苦條子是地方俗語,旦角也有苦條子青衣。這都是從服裝上來辨別角色的一種劃分方法。此外還有箭氅老生。箭是箭衣的簡稱。氅是大氅的意思,就是罩在外面的外套。箭氅老生就是箭衣外邊穿著開氅之類服裝的人。這些人大多數(shù)都是武人出身。在戲里不一定有武打,可是因為這些角色是武人出身,所以也穿這樣的服裝。常見的戲如《武家坡》的薛平貴,《汾河灣》的薛仁貴等,都是這類的角色。靠把老生在前邊說過了,就是武老生。
在京劇生行里,還有一個行當——紅生,也應(yīng)該附在老生這個門類里來講一下。紅生就是指臉上勾著紅臉,用紅色涂成臉譜的老生。這樣的角色不多,主要是扮演關(guān)羽和趙匡胤這兩個角色。
小 生
小生也分成文武兩類。文小生里又分為這么幾類:袍帶小生、扇子生、翎子生、窮生等。袍帶小生也可以叫紗帽小生,扮演一般作官的青年人。這些角色大部分都是文人,扮出來以后,既不能帶殺氣,不能粗野,也不能帶稚氣,顯得挺天真活潑似的,那樣不行。袍帶小生的風度,一般說,應(yīng)該是雍容端莊還要帶點儒雅穩(wěn)重。例如《玉堂春》里的王金龍,《陳三兩爬堂》里的陳魁等,都是戴紗帽,穿蟒袍的。還有一種是穿官衣的,表示官階比較低的角色,像《奇雙會》里的趙寵,《御碑亭》里的柳生春(考中進士以后),《清風亭》最后出場的張繼保等。文小生里還有一種扇子生,就是手里拿把扇子,頭上戴的是文生巾,穿的是褶子,所以也叫作褶子生。扇子生所穿的褶子,一般都是身上繡著花的,表示年輕、瀟灑。為什么叫扇子生呢?因為扇子本身就是一種舞蹈道具,可以輔助演員做出許多舞蹈動作。在京劇舞臺上,扇子不是為了天熱才拿的,不管什么天氣,都可以拿扇子。實際上扇子是一種特殊道具,主要是用來幫助角色表現(xiàn)他的風流瀟灑、文質(zhì)彬彬的風度。例如《拾玉錫》里的傅朋,《西廂記》里的張生,《人面桃花》里的崔護等;都是這類的角色。這類角色一般離不開愛情戲,所以經(jīng)常是跟旦角在一起配合的。文小生里還有一種叫窮生,專門指一些倒霉的窮困潦倒的念書的人,比如《評雪辯蹤》里的呂蒙正,《金玉奴》里的莫稽,《連升三級》里的王明芳,《狀元譜》里的陳大官等,都屬于這類角色。這些角色一般都穿富貴衣。富貴衣是一種專門名詞,就是在青道袍上補了許多花補丁,這樣的衣裳給它起個好聽的名詞叫富貴衣。還有一種說法,這些人雖然眼前很窮,將來肯定是要富貴的,現(xiàn)在雖然穿得這樣破,卻是將來富貴的象征,所以這種衣裳叫作富貴衣。這是過去戲班里的一種說法。在文小生里還有一種是比較特殊的,就是翎子生。翎子,也叫雉尾,俗話就是野雞尾巴,尺寸很長很長,最長的要到二米左右,一般也要到一米四五、一米六七的樣子。兩根大野雞翎子,插在頭上,作為頭上的裝飾品。凡是頭上戴雉尾的小生,一般都是雄健,英武,扮相很英俊,氣勢很盛的青年角色。這種角色雖然劃在文生范圍里,實際上可以說是文武兼?zhèn)?,也可以說是文武之間的一種行當。因為演翎子生的,一般都要有一些武功,主要憑工架,憑舞蹈,用翎子做出許多舞蹈動作來。比如《群英會》、《回荊州》、《黃鶴樓》的周瑜,《風儀亭》、《轅門射戟》的呂布,《四郎探母》、《穆柯寨》、《破洪州》的楊宗保等,都屬于這類,扮演這樣的角色,一般都要有些剛健、英武的風度。
除了文小生外,還有武小生。有些武小生是由翎子生兼演的。純粹的武小生也分成兩種,一種是穿長靠的武小生,比如《鎮(zhèn)潭州》、《小商河》的楊再興,《磐河戰(zhàn)》、《借趙云》的趙云,《銀空山》的高思繼,《柴桑關(guān)》的周瑜等,都屬于這類的角色。還有一種是短打的武小生,就是穿短衣裳的。從武打的功夫來看,和武生差不多,可是唱和說白,都用小生的方法,,就是用小生的真假嗓結(jié)合。在有些工架和造型上,也與武生有些出入。例如《石秀探莊》的石秀,《雅觀樓》的李存孝等,都屬于這類角色??墒怯行?,像《八大錘》的陸文龍,現(xiàn)在也由武生兼演了。所以這樣的戲也叫“兩門抱”。所謂“兩門抱”,就是武小生可以演,武生,也可以演。
武 生
所謂武生,就是擅長武藝的角色。武生也分成兩大類,一種叫長靠武生,一種叫短打武生。長靠武生都身穿著靠,頭戴著盔,穿著厚底靴子,一般都是用長柄武器。這類武生,不但要求武功好,還要有大將的風度,有氣魄,工架要優(yōu)美、穩(wěn)重、端莊。有些戲,不僅要求武功好,工架好,還要求表演細膩并有一定唱念的功夫。例如《長坂坡》、《借東風》、《回荊州》等劇中的趙云,就是這樣的角色,不僅要有好的武功,還要把趙云的大將風度,忠勇氣概表現(xiàn)出來。長靠武生戲很多,除去趙云的戲以外,如《挑滑車》的高寵,《戰(zhàn)冀州》、《反西涼》、《戰(zhàn)渭南》、《兩將軍》、《賺歷城》等戲中的馬超《甘寧百騎劫魏營》的甘寧等,都屬于這類角色。短打武生是穿短衣褲,用短兵器,要求身手矯健敏捷,內(nèi)行的說法是要漂,率,脆,看起來干凈利索,打起來漂亮,不拖泥帶水。按照所穿服裝來看,短打武生可以分為戴硬羅帽(穿抱衣抱褲或箭衣),戴軟羅帽(穿抱衣抱褲,快衣快褲或箭衣),戴扎巾(穿箭衣)等幾種。如《惡虎村》、《駱馬湖》、《連環(huán)套》等劇中的黃天霸,都戴硬羅帽。如《打店》、《打虎》、《獅子樓》等劇中的武松,《三岔口》的任堂惠,《四杰村》的余千;《夜奔》的林沖,《武文華》中的萬君兆等,都是戴軟羅帽的短打武生,還有戴扎巾,穿箭衣的戲,如《一箭仇》的史文恭,《獨木關(guān)》的薛禮等,這類角色介乎長靠與短打之間,看武功,重工架,還重表演和唱、念。武生里還有一種勾臉的,就是臉上畫有臉譜的,例如《鐵籠山》的姜維、《艷陽樓》的高登,《金錢豹》的豹子精,《狀元印》的常遇春、《四平山》、《晉陽宮》等劇中的李元霸等都是。這些戲有的原來 是由武凈(武花臉)應(yīng)工的,在清朝末年,也就是京劇剛剛成熟的時候,有一個武生的老前輩叫俞菊笙,因為他的身體非???,臉盤也很大,他把這些武花臉演的戲,用武生的路子來演,結(jié)果很受歡迎,所以后來由他傳下來的這些戲,雖然還勾花臉,可是都改由武生來演了。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艷陽樓》、《鐵籠山》、《金錢豹》、《四平山》這樣的戲,雖然是由武生應(yīng)工,可是唱念風格、工架、造型以及威勢氣魄都還保留著許多武花臉的表演特征,就是從俞菊笙傳下來的。當然,現(xiàn)在這些戲,也已屬于武生戲的范疇了。
在武生行當里,還有一種不說話的,專門翻跟頭或以跌撲為主的,叫翻撲武生,內(nèi)行叫作撇子武生。最后再說一下猴戲。扮演猴戲的演員,現(xiàn)在一般都是由武生來應(yīng)工。其來源是在昆曲。昆曲里的猴戲,像孫悟空都是由生行來扮演的,傳到京戲里之后,也就由武生來扮演猴戲了。本來扮演孫悟空這類猴仙之類的角色,應(yīng)該是機靈,活潑,動作輕巧敏捷,用武生好像不太適合。可是因為孫悟空已經(jīng)是一個神猴,所以除了動作伶俐敏捷以外,他還要有氣魄,有比較細致的表演,所以由武生來扮演,還是合適的。不過在京劇團里,有些孫悟空的戲,也由武丑來應(yīng)工,但比較少,大部分都是由武生來扮演,例如京劇武生大師楊小樓,以及后來的著名武生李少春、李萬春等,都是以擅演猴聞名的。楊小樓的父親楊月樓,本是武生兼文武老生,因為擅演猴戲,綽號楊猴子。楊小樓在年輕的時候,也因為擅演猴戲,曾經(jīng)以小楊猴子的藝名享譽一時。另外,武生也有掛髯口的,掛髯口的武生和武老生是有區(qū)別的。武老生對于唱、念、做、打都很注重,而武生雖然戴髯口,但是仍以武打為主,例如《連營寨》和《陽平關(guān)》的趙云,《嘉興府》的總兵,《劍峰山》的邱成之類的角色,雖然扮相跟武老生的一樣,可是卻都由武生來扮演
娃娃生
生行里除了老生、紅生、小生、武生,還有一種角色叫作娃娃生。娃娃生是專門扮演兒童一類的角色,例如《三娘教子》的薛倚哥,《汾河灣》的薛丁山,《桑園寄子》的鄧元、鄧方,《鎖麟囊》的盧天麟等,就都是娃娃生。頭上戴著孩兒發(fā),身上穿著茶衣(小孩穿的服裝)。這種角色都是用本嗓唱念的,雖然很年輕,但也不用小生的唱法來唱。娃娃生雖然用本嗓來唱,可是又不能唱成老生腔,所以娃娃生的唱腔是混合了生、旦和小生的唱腔,這是很特別的。演起來要有天真爛漫的兒童稚氣。娃娃生在劇團里一般是比較難找的,因為如果年齡太小就不可能參加劇團,如果太大呢,扮演娃娃生的角色又不太合適。所以除了像戲曲學校這樣的單位,有專門扮演娃娃生的小孩外,絕大部分的劇團,現(xiàn)在一放都用身材較小的女演員來充任。女演員的嗓子比較清脆,唱的時候還是用本嗓來唱念,由于個子比較小,扮相比較清秀,扮娃娃生還是比較合適的。
京劇生行里還有一種介乎武小生、翎子生和娃娃生之間的角色,一般說是由小生的行當來扮演。閱如《岳家莊》里的岳云,《舉鼎觀畫》里的薛蛟等。這類的角色,本來應(yīng)該是有專門的行當來扮演的,可是找這樣的行當很不容易,實際上也沒有一個專門的行當來應(yīng)付這樣的角色,所以有的就由小生來扮演,有的就由武生或娃娃生來兼演了。
京劇的丑行
丑角也分成兩大類,、—類是文丑,一類是武丑。文丑里有一種方巾丑,扮演一些有文化的人,這些角色表面上文質(zhì)彬彬,可是帶點迂腐的酸氣,頭上戴著一頂方巾,所以叫方巾丑。身上穿著褶子,有的手里還拿著把扇子,邁著四方步,舉止緩慢文雅,說韻白,一般不說京白,例如《群英會》里的蔣干、《烏龍院》里的張文遠等,都屬于方巾丑。第二種是袍帶丑,指扮演的是官階比較低的小官,戴著紗帽,穿著官衣,例如《審頭刺湯》里的湯勤、《六月雪》里的山陽縣知縣等,都屬于這類角色。丑行中最多見的是茶衣丑。茶衣就是短的藍布褂子,術(shù)語叫茶衣。茶衣丑扮演的都是勞動人民角色,例如《秋江》里的艄翁、《蘆中人》里的漁翁、《問樵鬧府》里的樵夫、《駱馬湖》里的酒保、《打櫻桃》里的秋水等。還有一種是介乎方巾丑和茶衣丑之間的角色,像《連升店》的店主人、《女起解》的祟公道,這類角色屬于巾子丑。巾子丑說京白,有時穿長衫或箭衣,表演的風格比茶衣丑略為嚴謹一些。另外還有彩旦,本是屬于旦角的范圍,可實際上是由丑角應(yīng)工的。過去這一行大多數(shù)是用男演員來演的,現(xiàn)在也有很多女演員來演了,不過用女演員扮演彩旦,也用本嗓唱、念,不使用一般旦角的假嗓。最后說一下武丑,武丑還有一個名稱叫開口跳。因為武丑這種行當除了擅長躥蹦跳躍以外,還要能夠善于念白。武丑的京白要念得口齒伶俐,清脆悅耳。像《連環(huán)套》的朱光祖、《雁翎甲》的時遷等,這類的角色就叫開口跳。這樣的角色要求武功精湛,動作輕靈敏捷。性格詼諧、機智。這類角色多是俠客、義士,個別的狡猾險詐的人物,也有用武丑扮演的,不過為數(shù)很少。關(guān)于丑角扮演的都不是好人的觀點,必須徹底扭轉(zhuǎn)過來。丑,并不是丑惡的意思。從扮相來看,可能不太俊美,可是心靈是美的,比如新編的京劇《徐九經(jīng)升官記》里的徐九經(jīng),就是這樣一個人物。
青 衣
青衣還有一個名詞叫正旦。典型的青衣戲例如《白蛇傳》最后的一折《祭塔》,還有孫尚香聽說劉備的死訊,到江邊去哭祭的《祭江》,《二進宮》的李艷妃,《三娘教子》的王春娥,《春秋配》的姜秋蓮,《賀后罵殿》的賀后等都是青衣扮演的。
這些戲基本上都是坐著唱,沒有什么繁重的表演,是比較典型的、標準的青衣戲。當然有些青衣戲也是唱、念、做并重的,比如像《宇宙鋒》里的趙艷容,《三擊掌》里的王寶釧,《汾河灣》里的柳迎春,《寶蓮燈》里的王桂英等。這些雖然也是青衣戲,但是卻要求唱、念、做并重。從服裝上看,青衣穿青褶子為多,所以青衣的另外一個名稱也叫青衫,簡稱衫子。有的青衣,雖然也穿女蟒,或者穿宮衣,不管穿什么,除了蟒和宮衣是固定的式樣花色以外,一般的褶子,色彩都比較素雅。在京戲里,像《紅鬃烈馬》的王寶釧,《三娘教子》的王春娥,《汾河灣》的柳迎春,《六月雪》的竇娥,《五龍詐》(即《井臺會》)的李三娘,《二進宮》和《大保國》的李艷妃,《鍘美案》的秦香蓮,《宇宙鋒》的趙艷容,《別宮·祭江》的孫尚香,《春秋配》的姜秋蓮,《罵殿》的賀后,《法門寺》的宋巧姣,《浣紗記》的浣紗女等,都是屬于青衣范疇的角色。在舊社會,婦女的行動很不自由,封建禮法要求婦女目不斜視,笑不露齒,甚至袖不露指,走路也不能快走,要穩(wěn)重安祥,所以過去在舞臺上表演婦女一般的正常姿態(tài),不管坐著、站著,或走路都要求一只手橫著,捂著胸口和肚子中間的一塊,一只手耷拉在身子旁邊,而且永遠要慢條斯理的,或坐,或走,經(jīng)常要保持這樣一種姿態(tài)。所以觀眾給青衣起了個俗名叫抱肚子旦、這個諢名還是很形象的。
花 旦
旦行的第二大類叫花旦?;ǖ┑那闆r跟青衣正相反,從服裝上來說,都是穿短衣裳,或者是短褂子,短褲子,或者是短襖子,短裙子。即便是穿長衣裳也是繡著色彩鮮艷的花樣。從年齡上看,都是扮演青年女性。從表演上來說,是以做工和說白為主。在說白上是以京白為主,當然也有說韻白的,可是說京白的比較多。人物性格一般都比較活潑、開朗,動作也比較敏捷、伶俐。這是從總的方面來說花旦與青衣的區(qū)別。如果再細說一下,花旦可以分為狹義和廣義兩個概念。狹義的花旦,指的是扮演性格上比較活潑、爽朗,舉止上也比較輕盈伶俐的青年婦女角色。這樣的角色,丫環(huán)比較多,例如《紅娘》里的紅娘,《打櫻桃》里的平心,《花田錯》里的春蘭,《春草闖堂》里的春草等,都由花旦來扮演,《紅鸞禧》里的金玉奴,《得意緣》里的狄云鸞等角色,過去也由花旦來扮演,這是比較狹義的說法。廣義的花旦的范圍比較廣,一般包括這麼幾種:一種是閨門旦,原來是專指未婚的少女,以做工、念白見長的一種角色,比較典型的如《拾玉鐲》里的孫玉姣,《柜中緣》里的劉玉蓮等。發(fā)展到后來有些角色的舉止雖然也比較穩(wěn)重,而且唱和做也比較注重,例如《鳳還巢》里的程雪娥,《釵頭鳳》里的唐蕙仙,《梅玉配》里的蘇玉蓮,《二度梅》里的陳杏元之類的角色,后來也劃到閨門旦范圍里了。
閨門旦一般是扮演大家小姐或比較穩(wěn)重的小家碧玉為多。閨門旦是可以念韻白的,而且大部分閨門旦都念韻白,像《拾玉鐲》里的孫玉姣雖然是個小姑娘,是做工戲,她還是念韻白的。第二類是玩笑旦,顧名思義就是好打,好鬧,好說,好笑的一種角色,這樣的角色,都出現(xiàn)在喜劇或鬧劇里邊。她們以開玩笑,風趣,詼諧為表演持點。這樣的角色大部分跟丑角搭配,里邊偶爾也有小生,但大多數(shù)是跟丑角搭配的。玩笑旦比較重做工,重說白,有的戲里基本就沒有唱,有的即使有唱,也唱點小曲,或唱曲牌子,而不是唱皮黃。比如《打面缸》、《小過年》、《小磨房》、《一匹布》、《背娃入府》、《打鋼刀》、《打城隍》、《打杠子》、《打灶王》、《打砂鍋》等,這樣的戲很多。還有一些來自民間歌舞小戲,在載歌載舞當中,摻雜著一些詼諧逗趣的表演,唱的也是地方風味很濃的民間小調(diào),例如《小放?!?、《小上墳》、《打花鼓》之類,扮演其中旦角的,也可以劃入玩笑旦這一類。第三類叫作潑辣旦,就是扮演性格很潑辣的角色,這樣的戲不太多。這種角色的性格比較鮮明,說話都是很鋒利的,舉止也比較放蕩不羈,也是以做工和說白為主要表演手段的,例如《坐樓殺惜》的閻惜姣,《戰(zhàn)宛城》的鄒氏,《翠屏山》的潘巧云,《武松殺嫂》的潘金蓮等,都屬于這類角色。潑辣旦里有一出最典型的戲,叫《巴駱和》(全部名《龍?zhí)鄂U駱》或《宏碧緣》),里面有個巴九奶奶,這個人物性格是非常潑辣的,可以說是典型的潑辣旦。再有一種角色叫刺殺旦,就是在戲里扮演刺殺人的角色,這個名詞是從昆曲里來的。昆曲里有一種刺殺旦,就是一些婦女,為了復仇而刺殺仇人,扮演這樣一些角色,表演起來情緒比較激烈,動作比較夸張,唱起來也比較緊張,所以專門有這么一個行當,叫刺殺旦。例如《相梁刺梁》里的鄔飛霞,《貞娥刺虎》里的費貞娥,就都是由刺殺旦來扮演的??墒蔷蚶锏拇虤⒌┎惶粯?,京戲里的刺殺旦,一般是指被刺殺的,像前邊說的《戰(zhàn)宛城》的鄒氏給張繡刺死了,《翠屏山》的潘巧云是被楊雄、石秀殺死的,《武松殺嫂》的潘金蓮是被武松殺死的,《坐樓殺惜》的閻惜姣也是被宋江殺死的,類似這樣被人殺死的叫刺殺旦。反過來說那些刺殺人的角色,在京劇里邊,由于她們大都是正派的婦女,而且是為了復仇而刺殺仇人,所以在京戲里就都由青衣來應(yīng)工。例如《審頭刺湯》的雪艷把湯勤給刺死了,在程派名劇《青霜劍》里申雪貞為了復仇,殺死了仇人。像這樣的一些角色都是由青衣來扮演的,所以京戲里的刺殺旦,就不存在了。既然刺殺人的角色,不再另外劃一行當,而被刺殺的基本上又和潑辣旦說在一起,所以在京戲里潑辣旦和刺殺旦的區(qū)別就不大了,一般也就不太分了。
小 旦
在旦角里,除去青衣和花旦兩大門類,還有一種小旦,本來可以附在花旦里,可是因為和花旦還不大一樣,所以單列出一類。小旦在京戲里,現(xiàn)在還沒有一種特殊的行當來應(yīng)工。,所謂小旦,就是扮演一些年輕的小女孩的角色。一般都是配角,作主要角色的狠少,所以都是由次要的旦角來扮演。如果真找個小女孩來,恐怕也演不了。另外從形象上看,也不見得合適,因為這些小女孩雖然是配色;可始還有些戲,例如《御碑亭》里王有道的妹妹,《翠屏山》里的迎兒以及其他戲里一些扮演丫環(huán)的角色。你說他沒戲吧,又有點戲,真正的戲也不多,用小孩來演,又演不了,用主要角色演,又沒有必要。所以逐漸地小旦就和前面所說的貼且,也就是二路旦合并在一起了。在京劇里從前曾經(jīng)有過小旦的名稱,現(xiàn)在沒有了,前面在介紹漢劇行當?shù)臅r候說過貼旦,過去有一段時間,京劇的小旦和貼旦是分開的,我們看從前的〈戲考〉(舊式劇本)里邊,還常常把小旦和貼旦作為行當?shù)奶崾緦iT標注出來:這個角色是由貼扮演的,那個角色是由小旦來扮演的?,F(xiàn)在小旦和貼都由次要的一般旦角來應(yīng)工,就不再另外設(shè)一種行當了。
花 衫
花衫是京劇旦行里的一個重要的行當,因為單純的唱工戲,或者單純的做工戲,在反映生活的時候一般總是比較單調(diào)的。隨著時代的前進和社會的發(fā)展,社會生活越來越豐富,人物的性格和行動,也越來越復雜了,所以在舞臺上表現(xiàn)的形式就要求多種多樣,對演員的要求也希望他們多知多能。根據(jù)這樣一個客觀需要,所以自然產(chǎn)生了花衫這樣一個行當?;ㄉ赖拿Q大約出現(xiàn)于20年代。原來在京劇的傳統(tǒng)里只有青衣和花旦,沒有花衫這個名稱,這個名稱是后來才有的。當然在以前有一些京劇老前輩,例如有一個叫余紫云的,他是著名京劇老生余叔巖的父親。他在清朝末年的時候就已經(jīng)兼演青衣和花旦了。在這以前,演青衣的人是演不了花旦的,演花旦的人也不演青衣。從余紫云開始他就覺得專演青衣或?qū)Q莼ǖ┨珕握{(diào)了,所以他把青衣、花且兩種戲都演。這樣一演,群眾很歡迎??墒怯嘧显七€沒有創(chuàng)出花衫的行當來,因為他演的還是比較少,這個行當創(chuàng)始人是王瑤卿。王瑤卿在京劇史上是很有貢獻的。他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不僅自己學問非常淵博,業(yè)務(wù)非常精通,是很有名的表演藝術(shù)家,而且是個教育家,很多著名的表演藝術(shù)家都出自他的門下。像四大名旦,梅蘭芳,程硯秋,尚小云,荀慧生,都跟他學過戲,向他請教過,所以這個人在京劇歷史上,尤其旦角歷史上,是非常有聲望,立過很大功勛的。王瑤卿就看到旦角的表演藝術(shù)必須擴大表現(xiàn)范圍,豐富充實,增強表現(xiàn)能力。所以在他的舞臺實踐當中,就把青衣沉靜端莊的風格,花旦活潑伶俐的表演,以至于武旦的武打工架等等,各種不同的表演藝術(shù),都捏在一塊熔為一爐,創(chuàng)作出一種唱、念、做、打并重的旦行。換句話說,他創(chuàng)造的每一個角色,在表演的時候都是有唱、有念、有做、有打,這樣就大大擴展了旦行的表演范疇。由于他把青衣、花旦的表演特色都熔為一爐,青衣從前的名字也叫青衫,所以大家給它起了一個新的名詞叫花衫?;ㄉ肋@個名詞一出來以后,馬上就風行開來。所以從20年代以后,當時的報紙上、廣告上不僅有“著名青衣”、“著名花旦”之類的名詞,“著名花衫”這個名詞也出現(xiàn)了,也就是說給旦角增加了一個行當。從這以后,四大名旦在這個基礎(chǔ)上又不斷地發(fā)展。四大名旦新編演出劇目,可以說大部分都是屬于花衫的范疇。他們演的劇目很少有單純以唱工或做工為主的劇目,每個新戲演出都能在唱、念、做、打各個方面來滿足觀眾的欣賞要求。例如梅蘭芳的《貴妃醉酒》、《霸王別姬》、《廉錦楓》、《花木蘭》、《太真外傳
四、家鄉(xiāng)的風俗北京
北京家鄉(xiāng)的風俗有烙春、看京劇、面塑藝術(shù)、吃秋和三伏天食俗等。
1、烙春餅
北京民俗食品,一種烙得很薄的面餅,又稱薄餅。每年立春日,北京人都要吃春餅,名曰“咬春”。農(nóng)歷二月初二,是中國古諺所說龍?zhí)ь^的日子,這一天北京人也要吃春餅,名曰“吃龍鱗”。春餅比吃烤鴨的薄餅要大,并且有韌性,因為要卷很多菜吃。
2、看京劇
被稱為“國粹”的京劇有兩百多年的歷史。它的前身為徽調(diào),通稱皮黃戲。表演上歌舞并重,融化了武術(shù)技巧,多用虛擬性動作、節(jié)奏感強,創(chuàng)造了許多程式性的表演動作。演唱時講究行腔吐字,念白具有音樂性。在唱、念、做、打方面逐漸形成了完整的藝術(shù)風格和表演體系。
3、面塑藝術(shù)
面塑俗稱為面人、江米人。歷史上民間有逢年過節(jié)用面粉捏“月糕”“面魚”等習俗,由此產(chǎn)生面塑藝術(shù)。北京面塑藝術(shù)經(jīng)過幾代民間藝人的傳承發(fā)展,吸收其他藝術(shù)之精華,廣采眾長并不斷探索,逐步形成了具有北京特色的面塑藝術(shù)派別?!懊嫒死伞笔瞧渲械囊粋€流派。
4、吃秋
咱四九城的老北京人在入秋后有“吃秋”之俗,民間亦有“立秋燉大肉”的俗語。一般中下層的百姓人家講究“吃秋鮮兒”他們認為吃新糧吃新的蔬果最富有營養(yǎng)。家境較好的四合院人家入秋后常烹制紅燒肉、紅燒魚、燉雞鴨等富含蛋白質(zhì)的肉類佳肴來貼秋膘。
5、三伏天食俗
老北京民間有句俗語:“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本驼f的是舊京數(shù)伏天家家信守的飲食民俗。北京人一年四季都愛吃餃子,在伏天餃子的品種及用餡也多種多樣,有水煮餃子、燙面餃子、油煎餃子、鍋貼餃子等。
以上就是關(guān)于京劇俗語十大排名相關(guān)問題的回答。希望能幫到你,如有更多相關(guān)問題,您也可以聯(lián)系我們的客服進行咨詢,客服也會為您講解更多精彩的知識和內(nèi)容。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