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首頁 > 創(chuàng)意學院 > 營銷推廣 > 專題列表 > 正文
構成感強的建筑(構成感強的建筑平面)
大家好!今天讓創(chuàng)意嶺的小編來大家介紹下關于構成感強的建筑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對此問題的歸納整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創(chuàng)意嶺作為行業(yè)內優(yōu)秀的企業(yè),服務客戶遍布全球各地,相關業(yè)務請撥打電話: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錄:
一、誰能告訴我以下幾種建筑風格的特點和區(qū)別?萬分感謝~
1、中式建筑
風格
1、組群分布,主次分明,富有節(jié)奏感。在中軸線上采取橫向構圖,把重要的建筑物布置在中軸線上,次要的建筑則對稱地列于中軸線兩側。結構以“間”為單位,構成單座建筑,再以單座建筑組成庭院,進而以庭院為單位組合成各種形式的組群。
2 、講究色彩的搭配。中國的建筑具有濃郁的地域特色,但不管是什么地方,都很講究色彩的搭配,如江南水鄉(xiāng)的白墻、黑瓦、與山明水秀的自然環(huán)境相融合。而北方的建筑物多色彩濃艷,對比強烈,如紅墻黃瓦的北京故宮,紅色的院墻,金光閃閃的屋頂,配上蔚藍的天空作背景,強烈的對比,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裝飾具有多樣性:中式建筑物的窗是裝飾的重點。窗的形狀有方、圓、橢圓、花形、扇形、多角形等,窗中的格紋及種類更是多得無法統(tǒng)計。如被譽為“古民居博物館”的安徽黟縣西遞村中,舉目皆是用青灰色石料雕制而成的漏窗或花窗,多姿多彩,將一棟動樓舍裝點得古樸典雅。
4、建筑物具有明顯的等級規(guī)定:一般可從建筑物的屋頂式樣和檐來區(qū)別廡殿式建筑:最高級,只有皇家重要建筑、宮殿或大殿才使用。它是四面斜坡、一正脊、四斜脊。屋面略有弧度、屋角、屋檐向上翹起。
歇山式建筑:采用四面坡和二面坡的結合,即東西兩側的屋面上部轉折成垂直的三角形,下部仍為斜坡。
攢尖式建筑:平面是圓形或多邊形,上為錐形的屋頂。多見于壇、閣、亭、塔之頂。
懸山式建筑:屋面雙坡,兩側伸出于山墻之外。有正脊一條和垂脊4條。
硬山式建筑:規(guī)格最低,兩側山墻同屋面齊平或略高于屋面。屋脊同懸山式。
2、中式改良建筑
風格
新中式建筑在沿襲中國傳統(tǒng)建筑精粹的同時,更注重對現代生活價值的精雕細刻。同單純的仿古建筑不同,新中式建筑著力提高居住的舒適度,比如在設計中更多考慮私密性,增強采光通風,更有效地提高衛(wèi)生間、廚房在居室中的地位,更好地使老人、孩子、夫婦間的居室環(huán)境合理分隔與有機協調等。另外,在庭院、地下室的處理中,也吸納了更多現代生活流線的創(chuàng)新之筆,如外庭院、下沉庭院、內游廊等,讓中式建筑以一種更自然、更現代、更具生命力的品相出現。
新中式建筑通過現代材料和手法修改了傳統(tǒng)建筑中的各個元素,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必要的演化和抽象化,外貌上看不到傳統(tǒng)建筑的原來模樣,但在整體風格上,仍然保留著中式住宅的神韻和精髓??臻g結構上有意遵循了傳統(tǒng)住宅的布局格式,延續(xù)的傳統(tǒng)住宅一貫采用的覆瓦坡屋頂,但不循章守舊,根據各地特色吸收了當地的建筑色彩及建筑風格,能自成特色。
新中式建筑總體而言可以歸納為兩大派系:北方的合院派和南方的園林派。北方的合院派建筑在外觀上采用了北京四合院的灰色坡屋頂、筒子瓦及一定高度的墻院圍合方式;材質上多選用地域色彩濃厚的灰磚,形成雄渾、宏大的氣勢;空間結構上則是盡可能多地設計庭院空間,以追求四合院的全包圍形式。南方園林派則以其“天人合一”的造園理念、精致的景觀和空間處理手法獨步天下。該派建筑多以蘇州園林為主要傳承對象,亭、臺、樓、閣、軒等也多仿造蘇州園林樣式。景觀營造手法借鑒園林中常見的景觀處理方法,如借景、漏景、對景、隔景等。白墻青瓦、高大的馬頭墻、飛檐是建筑中的突出特點。整體建筑形象可用“粉墻黛瓦”來形容,如同中國水墨畫,淡麗清雅,詩意油然而生。
3、法式建筑
法式風格的特點主要有:
1、布局上突出軸線的對稱,恢宏的氣勢,豪華舒適的居住空間。
2、貴族風格,高貴典雅。
3、細節(jié)處理上運用了法式廊柱、雕花、線條,制作工藝精細考究。
4、點綴在自然中,崇尚沖突之美。
法式建筑風格還有一個特點是既對建筑的整體方面有嚴格的把握,又比較善于在細節(jié)的雕琢上下功夫。建筑造型上多采用對稱造型,屋頂上一般都會有精致的老虎窗。外立面色彩典雅清新。
4、法式古典宮廷建筑
風格
法國古典主義建筑的代表作是規(guī)模巨大、造型雄偉的宮廷建筑和紀念性的廣場建筑群。這一時期法國王室和權臣建造的離宮別館和園林,為歐洲其他國家所仿效。
5、西班牙式建筑
1、海灣式布局:西班牙是海洋國家,所以"水"是西班牙風格的靈魂元素之一,一些西班牙項目通常在空間分割中使用水系、綠化帶為分隔媒介,使社區(qū)與外部自然區(qū)分,由社區(qū)空間到生活空間,水岸氣息散落每個角落,體現了建筑與水與人的完美和諧。
2、層級分明的規(guī)劃設計:西班牙建筑通常以遠高近低的層級方式排布,高低錯落,符合人的空間尺度感。外立面設計著重突出整體的層次感和空間表情,通過空間層次的轉變,打破傳統(tǒng)立面的單一和呆板,其節(jié)奏、比例、尺度符合數學美。
3、創(chuàng)新聯排別墅獨棟化:以往的聯排別墅大多是多聯體的簡單復制,不具備可識別性和整體感官效果。而在現在的一些西班牙建筑項目中,設計者通常用模塊的形式雕筑聯排別墅,每戶不再是簡單的復制。這樣的設計對于過客是美景的享受,對于家人則是舒適的生活空間。
4、淺色調:西班牙風格的最大特點是在西班牙建筑中融入了陽光和活力,采取更為質樸溫暖的色彩,使建筑外立面色彩明快,既醒目又不過分張揚,且采用柔和的特殊涂料,不產生反射光,不會晃眼,給人以踏實的感覺。
5、具有典型的西班牙建筑元素及特征:從紅陶筒瓦到手工抹灰墻(STUCCO),從弧型墻到一步陽臺,還有鐵藝、陶藝掛件等,以及對于小拱璇、文化石外墻、紅色坡屋頂、圓弧檐口等符號的抽象化利用,都表達出西班牙風格的特征。
6、取材樸實,產品完全手工化、精細化:西班牙建筑采用的建筑材料一般都會給人斑駁的、手工的、比較舊的感覺,但卻非常有視覺感和生態(tài)性,像陶瓦,泥土燒制、環(huán)保吸水等都可以保持屋內溫度。無論是在地形處理還是鐵藝、門窗及外墻施工工藝方面,西班牙風格建筑能體現出手工打造的典型特征。
7、家庭庭院:典型的西班牙建筑一般每戶都有兩個庭院——入戶庭院和家庭庭院,入戶庭院突出了會客的氣氛,院門為仿舊鐵藝門;家庭庭院則體現了家人交流空間的特點,同時有一定的私密性。
8、強調家庭廳:家庭廳在房屋的最好位置,采光效果也最好,是家人聚集的地方,體現了以居住為本的功能性。另外淘汰了大客廳,滿足了主人飲食起居、交流禮儀等各方面的家庭生活需要
6、美式建筑
美式建筑風格實際上是一種混合風格,不象歐洲的建筑風格是一步步逐漸發(fā)展演變而來的,它在同一時期接受了許多種成熟的建筑風格,相互之間又有融合和影響。具有注重建筑細節(jié)、有古典情懷、外觀簡潔大方,融合多種風情于一體的特點。美式風格與英式別墅相比較,美式別墅的建筑體量普遍比英式別墅大;美式別墅多木結構,而英式別墅主要建筑結構墻體為混凝土砌塊;由于氣候的差別,英式別墅的坡屋頂較陡;英式別墅空間靈活適用、流動自然。
7、歐式建筑
歐式風格的分類
歐式風格按不同的地域文化可分為北歐、簡歐和傳統(tǒng)歐式。其中的田園風格于17世紀盛行歐洲,強調線形流動的變化,色彩華麗。它在形式上以浪漫主義為基礎,裝修材料常用大理石、多彩的織物、精美的地毯,精致的法國壁掛,整個風格豪華、富麗,充滿強烈的動感效果。另一種是洛可可風格,其愛用輕快纖細的曲線裝飾,效果典雅、親切,歐洲的皇宮貴族都偏愛這個風格。
歐式風格的細節(jié)
歐式的居室有的不只是豪華大氣,更多的是愜意和浪漫。通過完美的典線,精益求精的細節(jié)處理,帶給家人不盡的舒服觸感,實際上和諧是歐式風格的最高境界。同時,歐式裝飾風格最適用于大面積房子,若空間太小,不但無法展現其風格氣勢,反而對生活在其間的人造成一種壓迫感。當然,還要具有一定的美學素養(yǎng),才能善用歐式風格,否則只會弄巧成拙。
造型歐式風格很講究造型。
門的造型設計,包括房間的門和各種柜門,既要突出凹凸感,又要有優(yōu)美的弧線,兩種造型相映成趣,風情萬種。
柱的設計也很有講究,可以設計成典型的羅馬柱造型,使整體空間具有更強烈的西方傳統(tǒng)審美氣息。
壁爐是西方文化的典型載體,選擇歐式風格家裝時,可以設計一個真的壁爐,也可以設計一個壁爐造型,輔以燈光,營造西方生活情調。
借助這三種造型,你的家居將充盈歐美文化的抽象美感。
燈飾
在歐式風格的家居空間里,燈飾設計應選擇具有西方風情的造型,比如壁燈,在整體明快、簡約、單純的房屋空間里,傳承著西方文化底蘊的壁燈靜靜泛著影影綽綽的燈光,朦朧、浪漫之感油然而生。
房間可采用反射式燈光照明或局部燈光照明,置身其中,舒適、溫馨的感覺襲人,讓那為塵囂所困的心靈找到了歸宿。
家具
歐式風格的家居宜選用現代感強烈的家具組合,特點是簡單、抽象、明快、現代感強,組合家具的顏色選用白色或流行色,配上合適的燈光及現代化的電器,比如音像器材,就仿佛為主人編織了一個明快美麗的夢想。
掛畫
在歐式風格的家居空間里,最好能在墻上掛金屬框抽象畫或攝影作品,也可以選擇一些西方藝術家名作的贗品,比如人體畫,直接把西方藝術帶到家里,以營造濃郁的藝術氛圍,表現主人的文化涵養(yǎng)。
以上均為網絡上比較正統(tǒng)的回答。
至于6畝土地,有3畝的池塘需要建什么風格類型的建筑。
必須要結合當地文化特點,如果是在包容性大的都市,建議修建地中海風格的建筑,結合現代科技打造一個人與自然 人與科技互相包容的住宅。
在園林布置上地中海風格也突出簡約時尚的理念,主樓和附樓分別用意大利和西班牙式的建筑點綴其中,會使人時刻感受到藝術氣息。
如果是在蘇州等中原文化氣息濃烈的城市,建議用傳統(tǒng)中式建筑加中式庭院的布置,會使人感覺一種傳統(tǒng)蘇杭文化。
以上希望樓主滿意
二、歐洲歷史上的建筑風格有哪些?
歐洲建筑風格很多,如:古希臘建筑、古羅馬建筑、拜占庭式建筑、哥特式建筑、法國建筑、巴洛克建筑、羅曼建筑、洛克克風格、文藝復興建筑等。
1、希臘式建筑
希臘式建筑辨識度還是挺高的,三角形的門楣是最顯著的特征。古希臘的建筑藝術是歐洲建筑藝術的源泉與寶庫。古希臘建筑風格的特點主要是和諧、完美、崇高。
而古希臘的神廟建筑則是這些風格特點的集中體現者,古希臘的“柱式”,這種規(guī)范和風格的特點是,追求建筑的檐部及柱子的嚴格和諧的比例和以人為尺度的造型格式。
代表性的建筑群體:雅典衛(wèi)城。
2、古羅馬的建筑
古羅馬的建筑藝術是古希臘建筑藝術的繼承和發(fā)展。在屋頂造型方面,出現了在古希臘建筑中很難見到的“穹拱”屋頂。以“圓”為主的風格,是典型的古羅馬建筑的特點。
代表:古羅馬大斗獸場、古羅馬的潘泰翁神廟(又稱萬神殿)。
3、拜占庭建筑
拜占庭建筑色彩燦爛奪目,普遍使用“穹窿頂”,那體量既高又大的圓穹頂,往往成為整座建筑的構圖中心。它創(chuàng)造了把穹頂支承在獨立方柱上的結構方法和與之相應的集中式建筑形制。
其典型作法是在方形平面的四邊發(fā)券,在四個券之間砌筑以對角線為直徑的穹頂,仿佛一個完整的穹頂在四邊被發(fā)券切割而成,它的重量完全由四個券承擔,從而使內部空間獲得了極大的自由。代表: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亞大教堂。
4、哥特式建筑
哥特式建筑大多是教堂建筑,外觀的基本特征是高而直,其典型構圖是一對高聳的尖塔,中間夾著中廳的山墻,在山墻檐頭的欄桿、大門洞上設置了一列布有雕像的凹龕,把整個立面橫聯系起來,在中央的欄桿和凹龕之間是象征天堂的圓形玫瑰窗。
代表:法國的巴黎圣母院,意大利的米蘭大教堂,德國的科隆大教堂都是代表。
5、巴洛克建筑
巴洛克建筑風格的基調是富麗堂皇而又新奇歡暢,具有強烈的世俗享樂的味道。它常常采用以橢圓形為基礎的S形,波浪形的平面和立面,使建筑形象產生動態(tài)感;或者把建筑和雕刻二者混合,以求新奇感;又或者用高低錯落及形式構件之間的某種不協調,引起刺激感。
代表:巴洛克大師波洛米尼設計的圣卡羅教堂、意大利羅馬的特列維噴泉。
三、中國古代建筑有哪些代表作
(一)殿堂
中國古代建筑群中的主體建筑,包括殿和堂兩類建筑形式,其中殿為宮室、禮制和宗教建筑所專用。堂、殿之稱均出現于周代?!疤谩弊殖霈F較早,原意是相對內室而言,指建筑物前部對外敞開的部分。堂的左右有序、有夾,室的兩旁有房、有廂。這樣的一組建筑又統(tǒng)稱為堂,泛指天子、諸侯、大夫、士的居處建筑。“殿”字出現較晚,原意是后部高起的物貌;用于建筑物,表示其形體高大,地位顯著。自漢代以后,堂一般是指衙署和第宅中的主要建筑,但宮殿、寺觀中的次要建筑也可稱堂,如南北朝宮殿中的“東西堂”、佛寺中的講堂、齋堂等。殿和堂都可分為臺階、屋身、屋頂三個基本部分。其中臺階和屋頂形成了中國建筑最明顯的外觀特征。因受封建等級制度的制約,殿和堂在形式、構造上都有區(qū)別。殿和堂在臺階做法上的區(qū)別出現較早:堂只有階;殿不僅有階,還有陛,即除了本身的臺基之外,下面還有一個高大的臺子作為底座,由長長的陛級聯系上下。殿一般位于宮室、廟宇、皇家園林等建筑群的中心或主要軸線上,其平面多為矩形,也有方形、圓形、工字形等。殿的空間和構件的尺度往往較大,裝修做法比較講究。堂一般作為府邸、衙署、宅院、園林中的主體建筑,其平面形式多樣,體量比較適中,結構做法和裝飾材料等也比較簡潔,且往往表現出更多的地方特征。
(二)樓閣
中國古代建筑中的多層建筑物。樓與閣在早期是有區(qū)別的。樓是指重屋,閣是指下部架空、底層高懸的建筑。閣一般平面近方形,兩層,有平坐,在建筑組群中可居主要位置,如佛寺中有以閣為主體的,獨樂寺觀音閣即為一例。樓則多狹而修曲,在建筑組群中常居于次要位置,如佛寺中的藏經樓,王府中的后樓、廂樓等,處于建筑組群的最后一列或左右?guī)恢?。后世樓閣二字互通,無嚴格區(qū)分, 古代樓閣有多種建筑形式和用途。城樓在戰(zhàn)國時期即已出現。漢代城樓已高達三層。闕樓、市樓、望樓等都是漢代應用較多的樓閣形式。漢代皇帝崇信神仙方術之說,認為建造高峻樓閣可以會仙人。佛教傳入中國后,大量修建的佛塔建筑也是一種樓閣。北魏洛陽永寧寺木塔,高“四十余丈”,百里之外,即可遙見。建于遼代的山西應縣佛宮寺釋迦塔高67.31米,仍是中國現存最高的古代木構建筑。可以登高望遠的風景游覽建筑往往也用樓閣為名,如黃鶴樓、滕王閣等。中國古代樓閣多為木結構,有多種構架形式。以方木相交疊壘成井欄形狀所構成的高樓,稱井□式;將單層建筑逐層重疊而構成整座建筑的,稱重屋式。唐宋以來,在層間增設平臺結構層,其內檐形成暗層和樓面,其外檐挑出成為挑臺,這種形式宋代稱為平坐。各層上下柱之間不相通,構造交接方式較復雜。明清以來的樓閣構架,將各層木柱相續(xù)成為通長的柱材,與梁枋交搭成為整體框架,稱之為通柱式。此外,尚有其他變異的樓閣構架形式。
(三)亭
中國傳統(tǒng)建筑中周圍開敞的小型點式建筑,供人停留、觀覽,也用于典儀,俗稱亭子,出現于南北朝的中后期?!巴ぁ庇种腹糯鶎有姓C構,兼設有旅舍形式 亭一般設置在可供停息、觀眺的形勝之地,如山岡、水邊、城頭、橋上以及園林中。還有專門用途的亭,如碑亭、井亭、宰牲亭、鐘亭等。亭的平面形式除方形、矩形、圓形、多邊形外,還有十字、連環(huán)、梅花、扇形等多種形式。亭的屋頂有攢尖、歇山、錐形及其他形式復合體。大型的亭可筑重檐,或四面加抱廈。陵墓、宗廟中的碑亭、井亭可做得很莊重,如明長陵的碑亭。大型的亭可以做得雄偉壯觀,如北京景山的萬春亭。小型的亭可以做得輕巧雅致,如杭州三潭印月的三角亭。亭的不同形式,可以產生不同的藝術效果。構造作法,亭的結構以木構為最多,也有用磚石砌造的。亭多做攢尖頂和圓錐形頂。四角攢尖頂在漢代已出現,八角攢尖頂和圓錐形頂在唐代明器中已有發(fā)現。宋《營造法式》中所載“亭榭斗尖”,是類似傘架的結構。這種做法可以從清代南方的園林中見到。明清以后,方亭多用抹角梁,多角攢尖亭多用扒梁,逐層疊起。矩形亭的構造則基本與房屋建筑相同。
(四)廊
中國古代建筑中有頂的通道,包括回廊和游廊,基本功能為遮陽、防雨和供人小憩。廊是形成中國古代建筑外形特點的重要組成部分。殿堂檐下的廊,作為室內外的過渡空間,是構成建筑物造型上虛實變化和韻律感的重要手段。圍合庭院的回廊,對庭院空間的格局、體量的美化起重要作用,并能造成莊重、活潑、開敞、深沉、閉塞、連通等不同效果。園林中的游廊則主要起著劃分景區(qū)、造成多種多樣的空間變化、增加景深、引導最佳觀賞路線等作用。在廊的細部常配有幾何紋樣的欄桿、坐凳、鵝項椅(又稱美人靠或吳王靠)、掛落、彩畫;隔墻上常飾以什錦燈窗、漏窗、月洞門、瓶門等各種裝飾性建筑構件。
(五)臺榭
中國古代將地面上的夯土高墩稱為臺,臺上的木構房屋稱為榭,兩者合稱為臺榭。最早的臺榭只是在夯土臺上建造的有柱無壁、規(guī)模不大的敞廳,供眺望、宴飲、行射之用。有時具有防潮和防御的功能。臺榭的遺址頗多,著名的有春秋晉都新田遺址、戰(zhàn)國燕下都遺址、邯鄲趙國故城遺址、秦咸陽宮遺址等,都保留了巨大的階梯狀夯土臺。榭還指四面敞開的較大的房屋。唐以后又將臨水的或建在水中的建筑物稱為水榭,但已是完全不同于臺榭的另一類型建筑。
(六)廟
中國古代的祭祀建筑。形制要求嚴肅整齊,大致可分為三類:
1、祭祀祖先的廟。中國古代帝王諸侯等奉祀祖先的建筑稱宗廟。帝王的宗廟稱太廟,廟制歷代不同。太廟是等級最高的建筑。貴族、顯宦、世家大族奉祀祖先的建筑稱家廟或宗祠。仿照太廟方位,設于宅第東側,規(guī)模不一。有的宗祠附設義學、義倉、戲樓,功能超出祭祀范圍。
2、奉祀圣賢的廟。最著名的是奉祀孔丘的孔廟,又稱文廟??浊鸨环顬槿寮抑?,漢以后歷代帝王多崇奉儒學。山東曲阜孔廟規(guī)模最大。奉祀三國時代名將關羽的廟稱關帝廟,又稱武廟。有的地方建三義廟,合祀劉備、關羽、張飛。許多地方還奉祀名臣、先賢、義士、節(jié)烈,如四川成都和河南南陽奉祀三國著名政治家諸葛亮的“武侯祠”;浙江杭州和河南湯陰奉祀南宋民族英雄岳飛的“岳王廟”和“岳飛廟”。
3、祭祀山川、神靈的廟。中國從古代起就崇拜天、地、山、川等自然物并設廟奉祀,如后土廟。最著名的是奉祀五岳——泰山、華山、衡山、恒山、嵩山的神廟,其中泰山的岱廟規(guī)模最大。還有大量源于各種宗教和民間習俗的祭祀建筑,如城隍廟、土地廟、龍王廟、財神廟等。
(七)壇
中國古代主要用于祭祀天、地、社稷等活動的臺型建筑。北京城內外的天壇、地壇、日壇、月壇、祈谷壇、社稷壇等。壇既是祭祀建筑的主體,也是整組建筑群的總稱。壇的形式多以陰陽五行等學說為依據。例如天壇、地壇的主體建筑分別采用圓形和方形,來源于天圓地方之說。天壇所用石料的件數和尺寸都采用奇數,是采用古人以天為陽性和以奇數代表陽性的說法。祈年殿有三重檐分別覆以三種顏色的琉璃瓦:上檐青色象征青天,中檐黃色象征土地,下檐綠色象征萬物。至乾隆十六年改為三層均藍色,以合專以祭天之意。
(八)塔
供奉或收藏佛舍利(佛骨)、佛像、佛經、僧人遺體等的高聳型點式建筑,又稱“佛塔”、“寶塔”。塔起源于印度,也常稱為“佛圖”、“浮屠”、“浮圖”等。塔是中國古代建筑中數量極大、形式最為多樣的一種建筑類型。
塔一般由地宮、塔基、塔身、塔頂和塔剎組成。地宮藏舍利,位于塔基正中地面以下。塔基包括基臺和基座。塔剎在塔頂之上,通常由須彌座、仰蓮、覆缽、相輪和寶珠組成;也有在相輪之上加寶蓋、圓光、仰月和寶珠的塔剎。
塔的種類眾多,中國現存塔2000多座。按性質分,有供膜拜的藏佛物的佛塔和高僧墓塔;按所用材料可分為木塔、磚塔、石塔、金屬塔、陶塔等;按結構和造型可分為樓閣式塔、密檐塔、單層塔、剌嘛塔和其他特殊形制的塔。樓閣式塔著名的有西安慈恩寺塔、興教寺玄奘塔、蘇州云巖寺塔等。密檐塔著名的有登封嵩岳寺塔、西安薦福寺塔、大理崇圣寺千尋塔等。單層塔著名的有歷城神通寺四門塔、北京云居寺石塔群、登封會善寺凈藏禪師塔等。剌嘛塔塔身涂白色,俗稱“白塔”。著名的有北京妙應寺白塔、山西五臺縣塔院寺白塔等。金剛寶座塔著名的有北京正覺寺金剛寶座塔。
(九)影壁
建在院落的大門內或大門外,與大門相對作屏障用的墻壁,又稱照壁、照墻。影壁能在大門內或大門外形成一個與街巷既連通又有限隔的過渡空間。明清時代影壁從形式上分有一字形、八字形等。北京大型住宅大門外兩側多用八字墻,與街對面的八字形影壁相對,在門前形成一個略寬于街道的空間;門內用一字形影壁,與左右的墻和屏門組成一方形小院,成為從街巷進入住宅的兩個過渡。南方住宅影壁多建在門外。農村住宅影壁還有用夯土或土坯砌筑的,上加瓦頂。宮殿、寺廟的影壁多用琉璃鑲砌。明清宮殿、寺廟、衙署和第宅均有影壁,著名的山西省大同九龍壁就是明太祖朱元璋之子朱桂的代王府前的琉璃影壁。北京北海和紫禁城中的九龍壁也很有名。
(十)坊表
中國古代具有表彰、紀念、導向或標志作用的建筑物,包括牌坊、華表等。牌坊 又稱牌樓,是一種只有單排立柱,起劃分或控制空間作用的建筑。在單排立柱上加額枋等構件而不加屋頂的稱為牌坊,上施屋頂的稱為牌樓,這種屋頂俗稱為“樓”,立柱上端高出屋頂的稱為“沖天牌樓”。牌樓建立于離宮、苑囿、寺觀、陵墓等大型建筑組群的入口處時,形制的級別較高。沖天牌樓則多建立在城鎮(zhèn)街衢的沖要處,如大路起點、十字路口、橋的兩端以及商店的門面。前者成為建筑組群的前奏,造成莊嚴、肅穆、深邃的氣氛,對主體建筑起陪襯作用;后者則可以起豐富街景、標志位置的作用。江南有些城鎮(zhèn)中有跨街一連建造多座牌坊的,多為“旌表功名”或“表彰節(jié)孝”。在山林風景區(qū)也多在山道上建牌坊,既是寺觀的前奏,又是山路進程的標志。
華表為成對的立柱,起標志或紀念性作用。漢代稱桓表。元代以前,華表主要為木制,上插十字形木板,頂上立白鶴,多設于路口、橋頭和衙署前。明以后華表多為石制,下有須彌座;石柱上端用一雕云紋石板,稱云板;柱頂上原立鶴改用蹲獸,俗稱“朝天吼”。華表四周圍以石欄。華表和欄桿上遍施精美浮雕。明清時的華表主要立在宮殿、陵墓前,個別有立在橋頭的,如北京盧溝橋頭。明永樂年間所建北京天安門前和十三陵碑亭四周的華表是現存的典型。
四、世界古代東西建筑的主要特點是什么
西方古代建筑的范圍,是指從古希臘到英國工業(yè)革命前的建筑。主要以石塊砌壘。
1 古希臘建筑風格的特點主要是和諧、完美、崇高。而古希臘的神廟建筑則是這些風格特點的集中體現者,古希臘的“柱式”,這種規(guī)范和風格的特點是,追求建筑的檐部(包括額枋、檐壁、檐口)及柱子(柱礎、柱身、柱頭)的嚴格和諧的比例和以人為尺度的造型格式。古希臘最典型、最輝煌,也是意味最深長的柱式主要有三種,即陶立克、愛奧尼克和科林斯柱式。2 古羅馬的建筑風格的特點是“須講求規(guī)例、配置、勻稱、均衡、合宜以及經濟”。從而在屋頂造型方面,出現了在古希臘建筑中很難見到的“穹拱”屋頂。正是這種“穹拱”屋頂,成為了古羅馬建筑,特別是房屋類建筑與古希臘房屋類建筑最明顯的區(qū)別。以“圓”為主的風格,是典型的古羅馬建筑的特點。3 拜占庭建筑風格的特點,主要有四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屋頂造型,普遍使用“穹窿頂”。第二個特征是整體造型中心突出。那體量既高又大的圓穹頂,往往成為整座建筑的構圖中心。第三個特點是它創(chuàng)造了把穹頂支承在獨立方柱上的結構方法和與之相應的集中式建筑形制。其典型作法是在方形平面的四邊發(fā)券,在四個券之間砌筑以對角線為直徑的穹頂,仿佛一個完整的穹頂在四邊被發(fā)券切割而成,它的重量完全由四個券承擔,從而使內部空間獲得了極大的自由。第四個特點是色彩燦爛奪目。4 哥特式建筑的總體風格特點是:空靈、纖瘦、高聳、尖峭。尖峭的形式,是尖券、尖拱技術的結晶;高聳的墻體,則包含著斜撐技術、扶壁技術的功績。而那空靈的意境和垂直向上的形態(tài),則是基督教精神內涵的最確切的表述。高而直、空靈、虛幻的形象,似乎直指上蒼,啟示人們脫離這個苦難、充滿罪惡的世界,而奔赴“天國樂土”。5 巴洛克建筑風格的基調是富麗堂皇而又新奇歡暢,具有強烈的世俗享樂的味道。它主要有四個方面的特征:第一,炫耀財富。它常常大量用貴重的材料、精細的加工、刻意的裝飾,以顯示其富有與高貴。第二,不囿于結構邏輯,常常采用一些非理性組合手法,從而產生反常與驚奇的特殊效果。第三,充滿歡樂的氣氛。提倡世俗化,反對神化,提倡人權,反對神權的結果是人性的解放,這種人性的光芒照耀著藝術,給文藝復興的藝術印上了歡快的色彩。完全走上了享樂至上的歧途。第四,標新立異,追求新奇。這是巴洛克建筑風格最顯著的特征。采用以橢圓形為基礎的S形,波浪形的平面和立面,使建筑形象產生動態(tài)感;又或者把建筑和雕刻二者混合,以求新奇感;又或者用高低錯落及形式構件之間的某種不協調,引起刺激感。6 洛可可風格的建筑的主要特點是一切圍繞柔媚順和來構圖,特別喜愛使用曲線和圓形,盡可能避免方角。在裝飾題材上,常常喜用各種草葉及蚌殼、薔薇和棕櫚。以質感溫軟的木材取代過去常常使用的大理石。墻面上不再出現古典程式,而代之以線腳繁復的鑲板和數量特多的玻璃鏡面。喜用嬌嫩的色彩,如白色、金色、粉紅色、嫩綠色、淡黃色,盡量避免強烈的對比。線腳多用金色,天花板常涂上天藍色,還常常畫上飄浮的白云。此外還喜歡張掛綢緞的幔帳和晶體玻璃吊燈,陳設瓷器古玩,力圖顯出豪華的高雅之趣。然而,它的格調卻因裝飾手法的過于刻意,往往是脂粉之氣過濃,高潔之意不足;堆砌、柔媚有余,自然韻雅不足。中國古代建筑的特點一 以柔克剛思想,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智慧。舉世聞名的太極拳就是這種思想的直接產物,而中國傳統(tǒng)木結構建筑抗震防震的方法堪稱“建筑版太極拳”。 與西方磚石結構建筑的“以剛克剛”不同,中國傳統(tǒng)的木結構建筑在抵抗地震沖擊力時,采用的是“以柔克剛”的思維,通過種種巧妙的措施,其目標是以最小的代價,將強大的自然破壞力消彌至最小程度。我國許多古代建筑都成功地經受過大地震的考驗,如天津薊縣獨樂寺觀音閣、山西應縣木塔等建筑,千百年來均經歷過多次地震仍然傲然屹立。當代建筑設計以抵御9度地震為目標,而我國傳統(tǒng)的木結構建筑基本上能達到這個要求,而且其代價遠遠小于西方的“剛”,不能不讓人嘆服“柔”的力量。 中國古代建筑的特點二 柔性的框架結構:墻倒屋不塌 中華民族不但自文明伊始就睿智地選擇了木材等有機材料作為結構主材,而且發(fā)展形成了世界上歷史最悠久、持續(xù)時間最長、技術成熟度最高的結構體系—柔性的框架體系。我國木結構技術的發(fā)展,若僅從浙江余姚河姆渡遺址算起,迄今至少已有近7000年的歷史。作為對比,西方數千年中一直采用承重墻體系,直到工業(yè)革命以來、近現代科學技術發(fā)展之后,才意識到框架結構的優(yōu)越性,遂開始大規(guī)模地普及,更值得玩味的是,這種框架體系仍然是“以剛克剛”。而中國的傳統(tǒng)木結構,具有框架結構的種種優(yōu)越性,如“墻倒屋不塌”的功效,但其柔性的連接,又使得它具有相當的彈性和一定程度的自我恢復能力。這次汶川大地震中,許多文物建筑的墻體均不同程度地受損,但主體結構仍未倒塌,就是這種柔性框架結構抗震能力的表現。中國古代建筑的特點三整體浮筏式基礎、斗栱、榫卯:抗擊地震的關鍵
以上就是關于構成感強的建筑相關問題的回答。希望能幫到你,如有更多相關問題,您也可以聯系我們的客服進行咨詢,客服也會為您講解更多精彩的知識和內容。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