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首頁 > 創(chuàng)意學院 > 技術 > 專題列表 > 正文
家庭教育理念三個關鍵詞(家庭教育理念三個關鍵詞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讓創(chuàng)意嶺的小編來大家介紹下關于家庭教育理念三個關鍵詞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對此問題的歸納整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開始之前先推薦一個非常厲害的Ai人工智能工具,一鍵生成原創(chuàng)文章、方案、文案、工作計劃、工作報告、論文、代碼、作文、做題和對話答疑等等
只需要輸入關鍵詞,就能返回你想要的內容,越精準,寫出的就越詳細,有微信小程序端、在線網頁版、PC客戶端
創(chuàng)意嶺作為行業(yè)內優(yōu)秀的企業(yè),服務客戶遍布全球各地,如需了解SEO相關業(yè)務請撥打電話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錄:
一、家庭教育理念有哪些
1、心理問題滯后反應
“我們小時候都沒人管,現在不都挺好?”這是我聽過最多的話,可當孩子真遇到問題,可能已經晚了。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都知道糖尿病、心血管病、癌癥這些病不是在確診前一周里罹患,一旦確診,也不可能短時間治好。
孩子心理問題也一樣,前面不做工作,事后很難扭轉。因此,孩子成長中家長要學習一些心理學知識,心理養(yǎng)育越早開始越好。
2、孩子的問題大人造就
當孩子出現問題時,家長要先考慮自己在哪些問題上能調整。很多教育問題看似在孩子身上,但根在大人。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應講究“同進步”,學會跟孩子一起成長,改正錯誤。
3、心理撫養(yǎng)比物質撫養(yǎng)更重要
父母愛孩子,大多體現在物質上,買名牌、報私教、國外游……但這些都抵不過“心理撫養(yǎng)”。心理學里有一個試驗叫做“感覺剝奪試驗”,說的是把試驗對象囚禁在一個房間里,然后滿足他所有物質需求,但禁止他交流,也不給他閱讀權,結果沒有一個人挺過一周,出來后紛紛表示快要瘋了。
這說明,當人被剝奪“感覺”之后,會出現嚴重的心理疾病。所以,心理撫養(yǎng)最重要的就是要給予孩子情感,要給他感覺,不要只靠豐富物質生活。
4、人性教育比智力教育更重要
心理撫養(yǎng)和人性教育是互通的,我在研究犯罪案例時常常聽到大家評論某些犯罪人員毫無人性,其實這些人大多是沒有家庭生活的。近年來層出不窮的高校投毒殺人事件,罪犯智商很高,卻缺乏人性。這說明有些家長在教育問題上只注重孩子的成績,而不重視人性的培養(yǎng)。
5、性格才決定孩子的命運
這是一個全世界都公認的觀點。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感、堅韌的性格,助他日后走向社會成為一個有規(guī)矩的人。這些性格品質是生存、為人處世、贏得機遇的基石。
6、保護孩子的前提是尊重
很多家長對待孩子的態(tài)度就是“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你好”“愛你沒商量”,但不商量其實就是不尊重?!白鹬亍辈恢皇钦f話要有禮貌,而是孩子在成長中要擁有一些必需的權利。我有一個朋友去國外學習,在超市買雞蛋時發(fā)現價格差距很大,工作人員跟他說:貴的雞蛋是有“雞權”的母雞生的,它們想吃就抓個蟲子,消化不良就吞兩顆石子,是根據自己需求生存的;便宜的雞蛋都來自養(yǎng)雞場,吃喝由飼養(yǎng)員控制,沒有選擇權。
所以孩子成長過程中,要讓他們有自我選擇的權利,而不是一味地命令他們。當孩子不愿意練琴時,就告訴他:“現在有2個小時自由時間,如果你盡快把曲子練完,就能下樓玩久一些,如果磨磨蹭蹭,玩耍時間就會少了,你可以自己選擇?!?/p>
二、家庭教育理念及孩子的培養(yǎng)
家庭教育理念及孩子的培養(yǎng)
家庭教育理念及孩子的培養(yǎng),后天的啟蒙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孩子的智力,培養(yǎng)寶寶的智力是刻不容緩的,在幼兒時期培養(yǎng)孩子的能力是比較輕松的,家長們應當盡量參與孩子的生活,與孩子共成長。下面跟大家分享家庭教育理念及孩子的培養(yǎng)。
家庭教育理念及孩子的培養(yǎng)1
理念一:學會向孩子學習
孩子每天都與世界親密的接觸著,信息與潮流刺激的是孩子們的神經,影響的是孩子們的思維,改變的是孩子們的行為。而我們的多數父母由于忙于生計,無暇學習,跟不上孩子的思維,聽不懂孩子的語言?,F代合格家長需要與孩子共同學習,一起成長。向孩子學習盡量縮短與孩子思想思維的距離,會使孩子自尊心得到足夠的保護,會使親子關系更加的融洽,會使孩子產生處于的學習狀態(tài)。
理念二:孩子不是你的私有財產
孩子生下來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思想、靈魂,他們屬于他們自己。在時代飛速發(fā)展的今天,如果家長還是沿用古老傳統(tǒng)的觀念“孩子是我生,是我養(yǎng),就得聽我的”來面對孩子,那么就是剝奪了孩子自己成長的權利。溺愛、包辦代替會使孩子成為永遠依附于家庭,能力低下的庸者。只有把孩子當成朋友,當成獨立的人去尊重、理解、接納、包容,才能使孩子的人格得到健康的發(fā)展。
理念三:教育孩子首先不要輸在家庭教育上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也是終身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也是終身教師。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基礎之基礎。孩子剛生下來猶如一方潔白的絲綢,家長在上面涂上了決定性的色彩和圖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庭教育的優(yōu)劣決定了孩子性格和習慣的優(yōu)劣,也就決定了孩子一生的命運吉兇。而當代許多孩子成績差,品行差,好吃懶做,不講禮貌,就是這些孩子的家長不懂得如何進行家庭教育。自己的孩子輸給了別人的孩子,其原因是孩子的家長輸在了家庭教育上。
理念四:沒有優(yōu)良的家庭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完整的教育應該涵蓋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和自我教育。這其中,家庭教育是最關鍵的,也是最重要的教育,家庭教育決定了一個人有一種什么樣的性格,也就決定了一個人了命運。學校教育是一種集體性的教育,它的作用主要在于向孩子傳授知識,培養(yǎng)智力。社會教育是一種廣泛性地對孩子的文化的道德的法制的 積極影響,它的作用主要在于德育的熏陶。而自我教育則是孩子對自身的文化知識的學習,生存能力的鍛煉提高。優(yōu)良的家庭教育使孩子主動地接受老師的教育,使孩子自覺地接受社會積極的一面,抵制社會消極的一面,可以使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事半功倍。因此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基礎,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得以成功的保證。
理念五:現代家庭教育的核心是育人
現代育人的核心不在學校,不在老師身上,也不在孩子身上,而是在家庭和家長身上。因為孩子一生中與家庭和父母接觸最多的。孩子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思維方式、觀念等等都受著父母深深的影響,也就是孩子的人格教育在家庭。而這些恰恰是對孩子的學習有著直接的影響,如果孩子的行為習慣、思想觀念、價值觀在家長的影響下是良好的,是健康的,那么這個孩子無論在學習上,在做人上都會是優(yōu)秀的。當孩子在成長過程當中出現一些問題,作為家長要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問題,而不是責怪孩子,責怪學校。
理念六: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懂教的家長
好父母是學出來的,好孩子都是教出來的,好習慣都是養(yǎng)出來的,好成績都是幫出來的,好溝通都是聽出來的,沒有天生的成功的父母,也沒有不需要學習的父母。每個孩子身上都有自己的潛能,父母僅靠本能的愛與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和方法是不對的不夠的。家長只有不斷的學習,才能讓我們家長了解孩子自身的潛質去挖掘,了解孩子各個階段的心理發(fā)育特點,了解孩子的內心的需求,理解孩子成長中出現的問題。也只有不斷學習和掌握現代家庭教育科學知識和方法,才能扮演好家長這個角色,孩子的健康成長才有基本的保障。
家庭教育理念及孩子的培養(yǎng)2
一、家庭教育是最容易出錯的地方
其一,我們的父母大多沒受過專門訓練。
無論是小時候,還是長大戀愛成家,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很少有人對我們說怎么做父母。即使有人說過,也只是長輩們。他們或許會說“棒打出孝子”、“不打不成長”……這些在生活中流傳的觀念對嗎?這需要我們去反思。要做駕駛員需要到駕校學習3個月才能拿到執(zhí)照,而要做父母3個月能學會嗎?父母不同的語言、行為、教育會在孩子的身上留下不同的烙印,沒有經過專門訓練的父母們難免會出錯。
其二,父母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易使家庭教育偏離方向。
父母與孩子間有天然的感情聯(lián)系,特別是母子一體,自然產生期待,把自己沒實現的,沒做成的都轉而寄期望于孩子來完成,難免不切實際。一本《哈佛女孩﹒劉亦婷》賣了幾百萬冊,正是父母們這種心理的反應。父母的過度關心,過度照顧剝奪了孩子成長的空間。《揚子晚報》的記者調查發(fā)現,現在的大學生不知道怎么安排生活,其實,他們中的很多從小到大不要考慮任何事情,怎么會有成長呢?走向另一個極端的過多限制、過多干涉也會阻礙孩子潛能的釋放。我們常常居高臨下地待孩子,以“家長”自居:“你是我生的,我讓你聽,你不聽,找揍!”如此家庭教育缺失了“人格平等”——《聯(lián)合國兒童憲 章》規(guī)定的根本精神,怎能使孩子健康成長?
其三,很多父母忽略了自己的教育職責。
由于社會普遍關注的焦點是學校教育,父母更多的考慮也是學校教育,忽視了他們自己才是真正的教育基礎,才是決定孩子命運的關鍵。俗話說:三歲看老。孩童時代所受的教育影響著人的一生,兒童對世界的最初認識源于父母,家庭教育的影響對人刻骨銘心。父母們慣有的家長概念在英文中其實是個貶義詞,含有“家長制”、非民主的意思。而要孩子完成一件事必須有真正的理解、接受,才能去做好。對教育職責的漠視,教育理念的偏頗自然導致家庭教育易出錯。
二、沒有父母的成長,就沒有孩子的成長。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榜樣。通常優(yōu)秀孩子成長為優(yōu)秀人才的背后,總能找到溫馨和諧家庭的影子;同樣,一個人形成不健全的人格,也可以從其家庭中找到充滿沖突和矛盾的因素。
父母們把孩子送到小學、中學時,總喜歡說:“老師,這孩子全交給你啦,拜托啦!”其潛臺詞是“與我”無關啦。其實,絕對不是如此就行的。撬動地球的手,就是推動搖籃的手。好的家庭往往伴隨著父母與孩子的共同成長;
壞的家庭往往給孩子負面影響。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可以印證。張家港×校一位初二的孩子星期日晚在家復習迎考,他父母邀了幾個朋友來家搓麻將,其響聲攪擾了孩子,孩子無奈說:“11點多了,還打,我明天怎么考試?”麻友們正在興頭上,對孩子的話不予理睬。孩子生氣了,就將電視打開,并把音量調大,弄得左鄰右舍上門抗議,他父母覺得丟了面子,將他打了一頓。孩子連夜出走……朋友們常問我每周有多少時間與孩子在一起?我說由于工作忙,我與孩子相互交流并不很多,但只要孩子看到,我一定是在看書,寫作,不需要講話。身教遠大于言教嗎。
父母有多少工夫在家讀書,家中有多少書,培養(yǎng)出的孩子境界是不一樣的。2004年,中國出版社協(xié)會做了一項調查:我國有45%的家庭無一本藏書,無一個書柜;韓國有96.8%的家庭平均有500本以上的藏書。沒有書香家庭,哪有書香校園,書看社會?父母不進步又怎指望孩子成龍、成鳳。
學習型的家庭中,父母與孩子是共同成長,甚至相互影響的。他們往往有一些成功的影響方式,如親子共讀,親子通信,講述成長故事等。父母的成長和孩子的成長一樣,是沒有止境的過程。父母的不斷進步、不斷學習,其影響是無形而深刻的。
三、品德重于學問,狀態(tài)大于方法。
1、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任務是建筑人格長城。
生活中看人常常是一俊遮百丑。有了高分數,好成績就被看作好孩子。事實上,影響終生發(fā)展的因素中,分數并不是最重要的,起著制約作用的是品德、品格,是做人的快樂,是受人歡迎、尊重,而不是知識學問。
點點滴滴的影響,將會對人格的健全發(fā)展奠定厚實的基礎。我們注意到不少父母過多關心學習,只要考出好成績,什么要求都答應,什么愿望都滿足,什么承諾都兌現。品德低下卻不被關注,有些孩子說謊,拿家里東西或別人東西,自我中心,不考慮別人感受。這樣的教育理念、方式令人憂慮。
我的孩子小時候也拿過家中東西,但我們讓他知道犯這種錯誤受到的'處罰遠遠勝過考試學習知識的失敗,讓他知道了爸爸、媽媽不是很看重分數,而很重視品德,使他成為了一個謙和的人。
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也是很重要的。我的孩子小時候整天丟三落四,今天買的尺子明天丟,到三年級騎車上學,鑰匙也常丟,常要我們送。怎么行!后來我們決定:鑰匙再丟得自己跑回來拿備用鑰匙。四年級還這樣,他自己把車扛回了家。那得花多少時間和精力呀!但換來的是鑰匙再也不丟了。所以,父母們應充分重視品德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
2、生活毀滅人是無聲無息的,有如滴水穿石;
同樣,生活成就人也是無聲無息的。只有關注生活的細節(jié)和進程,只有成為生活的主人,才能被生活所成就。新教育實驗有句口號:“狀態(tài)大于方法,方法大于苦干。”現實情況恰好相反,是“苦干大于方法,方法大于狀態(tài)”。實際上,人與人最大的差距是狀態(tài)。有了狀態(tài)就有了方法,有了狀態(tài)就想做事,就有可能成功。
前不久,復旦大學一位研究生跳樓自殺,他曾是某省的文科高考狀元,應當說學習成績是出類拔萃的,可又怎么樣呢?父母白養(yǎng)了他,還不如考上大學留在身邊的子女,對社會也沒有貢獻可言。一位學者說過,哲學家與普通工人的差距遠小于野狗與家犬的差距。哲人與工人的差距是分工造成的。一個單位里同工種的人其差距是狀態(tài)造成的。有些人聰明,但他無所事事,怨天尤人,他就無所成。所以說,最重要的是狀態(tài),是精神方法。凡有助于精神狀態(tài)培養(yǎng)的,就要去做;凡無助的,就要少做或不做。
家庭教育理念及孩子的培養(yǎng)3
一、造成孩子心理不健康的原因
我國教育家謝覺哉曾經引用古人說過的話“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其原意雖然是為了說明擇友之道,借用來說明家庭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也是很能說明問題的。我們認識到,家庭氣氛中對一個人的心理健康是具有特別重要的影響。
(一)父母言行對孩子心理健康的影響
家庭是孩子最幸福的搖籃,父母是孩子心目中最親密,最可信賴的人,父母的一言一行對孩子有著極大的影響。
有些家庭家長感情不合,使孩子得不到足夠的關懷和照顧,使他在精神上感到孤獨與無助。父母爭吵時,言行粗魯,不僅傷害孩子的自尊心,而且也會使他變得急躁,情緒不寧,性格孤僻,不合群。
有些家長情緒極易波動,會無原則地隨意亂發(fā)脾氣,這樣會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會在孩子的心里蒙上陰影,會使孩子產生敵對、自卑感等不良心理效應,有些甚者會使孩子有樣學樣,影響孩子以后在人際交往中的待人處世。
有一些家長,會以自己的喜怒哀樂來決定對孩子的親疏遠近。高興時就對孩子又親又抱,事事滿足;若是在不高興的時候,就對孩子冷漠以待,不聞不問。這樣容易使孩子顯得神經質、冷淡、在與別的孩子交往時喜怒無常,變換不定。
教育家馬卡連柯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不要認為只有你同孩子談話、教訓他、命令他的時候,才是教育。你們是在生活的每時每刻,甚至你們不在場的時候,也在教育著孩子。你們怎樣穿戴,怎樣同別人談話,怎樣談論別人,怎樣歡樂或發(fā)愁,怎樣對待朋友或敵人,怎樣笑,怎樣讀報--這一切對孩子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二)父母教育方式對孩子心理健康的影響
1、期望過高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觀念在具有重視子女教育傳統(tǒng)的中國社會里根深蒂固。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續(xù),在兒女身上寄托著父母甚至幾代人未圓的希望與夢想?,F在絕大多數學生都是獨生子女,父母的全部希望都壓在了一個孩子的身上。因此,孩子從小就像一只身負重托的蝸牛,在人生成長的道路上艱難地爬行。
家長的心態(tài)決定了孩子的成敗,如果過分強調孩子的成績,往往適得其反。家長對孩子說:“考試考不好就揍你?!边@些話往往令孩子心里更加緊張,一緊張什么都忘了,還能考出好成績嗎?其實,成長是一個過程,家長應該在乎孩子的每個過程,而不是只盯著那個結果。用一顆平常心,培養(yǎng)一個平常人。
2、保護過度
對孩子的尊重不等于放縱,關愛更不等于溺愛。父母對孩子的過渡溺愛,使得孩子覺得自己是世界的中心,自己所獲得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自己想要什么就應該得到。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的生活觀,使得孩子一步入社會受到一丁點打擊就會萎靡不振,產生抑郁、人際關系敏感、適應不良等心理障礙。
父母對孩子百依百順,當發(fā)現他們存在這些問題時并沒有及時進行有效的防預措施,僅僅只是從物質上不斷地給以補償。這樣的月積日累,孩子心理障礙逐漸惡化,隨之也就引起一系列的心理問題。
二、開展有效地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一)營造氛圍真誠溝通
1、要學會傾聽孩子說話。
有一位名作家說過:“人最可怕的敵人,就是自己沒有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毅力?!痹谶^高的要求和不斷的批評下,有些孩子反而失去了信心和毅力。久而久之,甚至疏遠自己的父母,喜歡與同齡的朋友在一起聊天、玩耍,與父母沒有太多的溝通,彼此之間的共同語言也漸漸少了。父母越來越不懂得自己的孩子到底在想些什么,孩子也不明白父母為什么一點也不理解自己,處處地管束著自己,覺得自己像那籠中鳥一般。其實,到了這種時候,父母與子女就應該需要心平氣和地坐下來,拋開那濃重的“火藥味”,好好地交談一次,把各自心中的話說出來,才能彼此得到理解,才能重新?lián)碛幸粋€更溫馨更知心的家庭!
2、要學會寬容與約束
家長應平等地對待孩子,在寬容孩子的同時要給孩子必要的約束。過分寬容則陷于溺愛,過分嚴格則寡愛。孩子快樂的性格不會是在訓斥聲中養(yǎng)成,家長的適時表揚比其他物質獎勵更能幫助孩子養(yǎng)成好品性,表揚孩子與約束孩子的不良行為不構成矛盾,奠定孩子愉悅的幸福人生基礎從鼓勵與表揚開始。
家長與孩子能相互交流各自的看法,對孩子不成熟的行為進行限制,并堅持正確的觀點,使平等尊重與適當限制相結合,有利于孩子獨立性、自信心與能動性的養(yǎng)成。因此,父母要愛孩子,理解孩子,并用合理、科學的教養(yǎng)方式和教養(yǎng)態(tài)度來對待孩子。
(二)接觸大自然接觸社會生活
親近大自然是孩子們十分向往和感興趣的事?,F代家庭中幾乎只有一個孩子,加之城市居住條件改善,住樓房者居多,無形中造成孩子與同齡人缺乏交往的機會。孩子們從學?;氐郊彝?,從群體生活進入獨戶生活,心理上難免產生一種孤獨感,而且學校組織的學生社會實踐和郊游是集體活動,不能替代學生個體的社會活動,所以家庭教育要鼓勵孩子接觸大自然,接觸社會。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庭,最早接受的也是家庭教育,為了孩子的健康發(fā)展,為了家庭的幸福美滿,讓我們一起努力為孩子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
三、簡短的家庭教育理念
簡短的家庭教育理念
簡短的家庭教育理念,孩子是上天的饋贈,努力幫助孩子解決成長的煩惱,成長過程中的問題才能更好培養(yǎng)孩子的能力,現在的努力會為未來的發(fā)展打下夯實的基礎??赐旰喍痰募彝ソ逃砟?,學著啟蒙家里的小天使吧!
簡短的家庭教育理念1
1、世上沒有壞孩子
淘氣的男孩是好的,淘氣的女孩是巧的。在一個優(yōu)秀的父母眼里,世上沒有壞孩子,只有渴望被大人們認可、鼓勵、賞識的孩子。
在家庭教育中,對子女的鼓勵越多,子女就越自信;反之,就越自卑。家庭中,父母切不可根據自己的喜好偏愛某個孩子,因為它最會讓孩子從小產生心理陰影,且終會導致"社會排斥"。
2、要向孩子學習
人類學家瑪格麗米德當年所描述的"并喻文化"(兩代人互相學習的文化)和"后喻文化"(老一代向新一代學習的文化),正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孩子們出生、成長在新的時代,對變化的時代有天然的適應能力。
美國麻省理工大學媒介實驗室的研咳嗽蔽頌岢"以孩子為師",并倡議改變以往的教育觀念。其三,向孩子學習絕不意味著成人的幼稚,恰恰相反,它標志著成人的成熟與睿智。向孩子學習,兩代人共同成長。
3、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
心理學家發(fā)現:孩子在10歲之前是對父母的崇拜期,20歲之前是對父母的輕視期,30歲之前又變?yōu)閷Ω改傅睦斫馄冢?0歲之前則是對父母的深愛期,直到50歲他們才真正了解自己的父母。
可見,10歲到20歲之間是代際沖突最為激烈的時期,最重要的心理現象是"自我意識"的強化。他們渴望獨立,又屢屢失敗,常以苛刻甚至挑釁的目光審視父母和社會。造成父母與孩子代際隔閡的原因是:一是由兩代人的心理發(fā)展水平的差距引起的,二是兩代人的知識、生活經驗以及對新技術適應能力的差距引起的。
所以,如果孩子在10-20歲之間,做出一些令人難以理解的事情時,父母不應當即質問或訓斥,而應平心靜氣地思考一下:孩子的行為是否具有合理性?如果缺乏合理性,又是為什么?經常這樣思考,父母就容易了解孩子,而了解孩子恰恰是教育的成功之道。
4、尊重孩子的權利
聯(lián)合國《兒童權利公約》規(guī)定,要尊重孩子的生存權、發(fā)展權、受保護權,以及參與家庭、社會生活的權利。也許,您看了這些權利會坐不住,這么小的孩子有這么多權利,誰還管教得了?其實一個珍惜自己權利的人,比一個不珍惜自己權利的人更好教育,因為所有的兒童權利都在教會孩子如何做人。當父母們尊重孩子的權利,并引導孩子珍惜自己的權利時,真正有益的教育才能開始。
5、沒有信任就沒有教育
心理學研究證明,在0--14歲的孩子中,弱智能兒童僅占1.07%,也就是說,98.93%的孩子不存在智力問題,存在的是愛不愛學、會不會學、勤奮不勤奮的問題。即使是1.07%的弱智兒童,經過適當的訓練和熱情的鼓勵,也會有不同程度的進步。
當您的孩子在某一方面取得的成果不理想時,請您一定要相信孩子,孩子自己也是很痛苦的,孩子也是非常愿意學好的,孩子有能力達到自己所期望的目標。這種信任是非常重要的,它能使孩子得到精神上的鼓勵,在挫折面前鎮(zhèn)靜下來。"壞孩子"永遠是父母的忌言。相反,您應當對孩子肯定地說:"你是個好孩子!"這是一種更符合兒童心理發(fā)展的教育思想。事實表明,沒有信任就沒有真正的教育。
6、賞識導致成功,抱怨導致失敗
在現實生活中,抱怨多于賞識的事實比比皆是,這正是教育失敗的重要原因。因為抱怨教育承認孩子間的差異,不允許失敗,結果使孩子害怕失敗,差異擴大;賞識教育承認差異,肯定孩子間的差異,肯定孩子的長處和點滴進步,結果使差異縮小、消失。
7、減少孩子的依賴
調查發(fā)現,獨生子女認為自己"有責任心"的僅占45.9%,認為自己"做事有獨立性不依賴他人"的僅占40.3%。也就是說,半數以上的獨生子女依賴性較強。孩子的依賴性從哪里來的呢?一般來說都與父母的溺愛有關,父母包辦代替越多,孩子的依賴性越強。相反,父母如果鼓勵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的依賴性就會大為減少。
8、讓孩子對自己的過失負責
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心,是培養(yǎng)獨生子女健康人格的基本內容之一,其中特別注意對孩子過失的處理。一般說來,孩子有過失的時候,恰是教育的良機,因為內疚和不安使他急于求助,而此時明白的道理,有可能刻骨銘心。所以,不論孩子有什么過失,只要他有一定的能力,就應讓他承擔責任,這是現代父母的真正愛心。
9、以群治獨
不少獨生子女有某種孤獨傾向,盡管一人在家感到寂寞,卻又不愿與人交往,不愿參加集體活動。偶爾與人交往或參加集體活動,他們又表現得不自然,不投入,甚至不知所措。
簡短的家庭教育理念2
1、隔代教育需要資格。
2、培養(yǎng)孩子成材有多種渠道。
3、好習慣是孩子一生的財富。
4、家長的言行是孩子成長的教科書。
5、倡導孩子之間互相欣賞。互相關愛!
6、投資孩子的.現在,而不是未來的補救。
7、永遠對孩子有信心。不管他現在怎樣?
8、教師和家長的魅力是吸引學生終身學習。
9、像保護孩子的眼睛一樣保護孩子的好奇心。
10、應該幫助孩子成長,而不是代替孩子成長。
簡短的家庭教育理念3
其一,我們的父母大多沒受過專門訓練。父母不同的語言、行為、教育會在孩子身上留下不同的烙印,沒有經過專門訓練的父母們難免會出錯。
其二,父母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易使家庭教育偏離方向。父母把自己沒有實現、沒做成的都轉而寄期望于孩子來完成,難免不切實際。
其三,很多父母忽略了自己教育職責。由于社會普遍關注的焦點是學校教育,父母更多的考慮是學校教育,忽視了他們自己才是真正的教育基礎,才是決定孩子命運的關鍵。對教育職責的漠視,教育理念的偏頗自然導致家庭教育易出錯。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榜樣。通常優(yōu)秀孩子成長為優(yōu)秀人才的背后,總能找到溫馨和諧家庭的影子;同樣,個人形成不健全的人格,也可以從其家庭找到充滿沖突和矛盾的因素。
學習型的家庭中,父母與孩子是共同成長,甚至是相互影響的。他們往往有一些成功影響方式,如親子共讀,親子通信,講述成長故事等。父母的成長和孩子成長一樣,是沒有止境的過程。父母不斷進步、不斷學習,其影響是無形而深刻的。
品德重于學問,狀態(tài)大于方法
1、家庭教育重要的任務是建筑人格長城。生活中看人常常是一俊遮百丑。有了高分數、好成績被就看作好孩子。事實上,影響終生發(fā)展的因素中,分數并不是最重要的,起著制約作用的是品德、品格,是做人的快樂,是受人歡迎、尊重,而不是知識學問。不少父母過多關心學習,只要考出好成績,什么要求都答應,而品德低下卻不被關注。這樣的教育理念、方式令人憂慮。
2、生活毀滅人是無聲無息的,有如滴水穿石;同樣,生活成就人也是無聲無息的。只有關注生活的細節(jié)和進程,只有成為生活的主人,才能被生活所成就。新教育實驗有句口號:“狀態(tài)大于方法,方法大于苦干。”現實情況恰好相反,是“苦干大于方法,方法大于狀態(tài)”。實際上,人與人最大的差距是狀態(tài)。有了狀態(tài)就有了方法,有了狀態(tài)就想做事,就有可能成功。
把童年還給孩子
大家經常感慨:現在的孩子沒有童年、沒有快樂。只要進了學校就沒有好日子。幸福是一種體驗,享受著教育的幸福,這是教育的一種境界。為什么不讓孩子在游戲、活動、玩耍中學習呢?為什么關在書房才叫學習呢?
無限地相信孩子發(fā)展的潛力
1、賞識導致成功,抱怨導致失敗。倘若你要孩子行,那就珍愛孩子每一次的成長機會,欣賞他們成長,欣賞他們的言行;倘若你要孩子不行,那就抱怨,指責他們吧。
2、孩子的潛力恒大于已經實現的一切?,F代科學研究早已證明,人的潛能是巨大的。讓我們無限相信孩子發(fā)展的潛力吧!
讓孩子有一樣屬于自己的東西
父母在培養(yǎng)兒童智力的同時,切不可忽視非智力的培養(yǎng),應該使年輕一代具有遠大的目標、廣泛的興趣、熱烈的情感、堅強的意志、獨立的性格。
教育應該讓孩子有一樣自己喜歡的東西,那他即使考不上大學,也會有健康人生,幸福人生。每個孩子可以有不同成長道路,讓他喜歡一樣,會影響孩子一生的生活質量。一個人精神生活是否快樂,這很重要。
讓讀書成為孩子的生活方式
讀書,是孩子們凈化靈魂、升華人格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對于孩子成長而言,主要任務是讀書。但現在學生除了讀教科書之外恰恰很少讀書。凡是讀書多的孩子,一般來說,其視野必然開闊,其精神必然充實,其志向必然高遠,其追求必然執(zhí)著。一個人的精神發(fā)展史,就是這個人的讀書史。
一個不讀書的人是走不遠的。是否讀書跟他是否大學畢業(yè)沒有關系,書才是真正的大學,才是讓人精神成長的樂園。
寧靜才能致遠。讀書人的生活不一定富裕,但他可能是精神富翁。
寫日記是好習慣。通過寫日記,可以讓孩子對自己的學習、生活進行綜和深化思考;可以鍛煉他們觀察生活的能力和駕馭語言的能力,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可以讓子女傾訴自己的情感,調節(jié)自己的情緒;可以培養(yǎng)獨立的個性和獨立處理事情的能力;可以鍛煉他的意志,開闊他的心胸,凈化他的心靈。因為要想寫得精彩,就必須活得精彩,做得精彩。
四、家庭教育理念是什么?
家庭教育理念如下:
所謂的家庭教育理念的意思是:一個家庭里面的關于教育方法的觀念。這種家庭教育理念的形成是家庭教育主體在教育活動的實踐中形成的主觀認知。對于孩子來說,家庭具備良好的教育理念對孩子的成長和教育至關重要。
家庭教育理念容易出錯的地方:
1、我們的父母大多沒受過專門訓練。無論是小時候,還是長大戀愛成家,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很少有人對我們說怎么做父母。這需要我們去反思。父母不同的語言、行為、教育會在孩子的身上留下不同的烙印,沒有經過專門訓練的父母們難免會出錯。
2、父母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易使家庭教育偏離方向。父母與孩子間有天然的感情聯(lián)系,特別是母子一體,自然產生期待,把自己沒實現的,沒做成的都轉而寄期望于孩子來完成,難免不切實際。
3、很多父母忽略了自己的教育職責。由于社會普遍關注的焦點是學校教育,父母更多的考慮也是學校教育,忽視了他們自己才是真正的教育基礎,才是決定孩子命運的關鍵。
以上就是關于家庭教育理念三個關鍵詞相關問題的回答。希望能幫到你,如有更多相關問題,您也可以聯(lián)系我們的客服進行咨詢,客服也會為您講解更多精彩的知識和內容。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