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歷史簡介概括(杭州歷史簡介概括20字)
大家好!今天讓創(chuàng)意嶺的小編來大家介紹下關(guān)于杭州歷史簡介概括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對此問題的歸納整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創(chuàng)意嶺作為行業(yè)內(nèi)優(yōu)秀企業(yè),服務(wù)客戶遍布全國,相關(guān)業(yè)務(wù)請撥打175-8598-2043,或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錄:
一、杭州歷史文化故事
中國古都之一——杭州歷史文化及典故 杭州作為六大古都之一有它的歷史沉跡,作為首都來看,從九世紀末到十世紀初,杭州曾經(jīng)是一個地方政權(quán)吳越國的首都。跟著我學習杭州的歷史文化吧。
【歷史】
杭州歷史悠久,早在4700多年前,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并產(chǎn)生了被稱為文明曙光的良渚文化。五代吳越國和南宋王朝兩代定都于此,是我國七大古都之一。
現(xiàn)在的杭州,是國務(wù)院確定的全國重點風景旅游城市,國家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是浙江省的省會。杭州,名副其實地成為我國東南部風景名勝優(yōu)異、人文古跡薈萃的名城。
【藝術(shù)】
杭州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六大古都之一。早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杭州地區(qū)就有先民繁衍生息。據(jù)傳說大禹曾乘船經(jīng)過,大禹所乘之船即稱“禹杭” (“杭”有船意),后訛傳為余杭,這樣杭州的城市歷史應(yīng)已有3000年以上。春秋時吳越爭霸,杭州即已為兩國反復爭奪之地。秦朝時以大江而得名“錢唐”, 唐朝時為避國諱改稱“錢塘”。至宋朝時,杭州進入了其繁榮發(fā)展的鼎盛時期,并在靖康之變后成為了南宋的國都。其時城市之富足繁榮,一時無貳,被稱作“魚米 之鄉(xiāng)”“絲綢之府”“人間天堂”。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后,襲隋朝時稱謂稱其為杭州,并使其為浙江省省會。在而后幾十年的發(fā)展中,杭州已經(jīng)成為了浙江省的政 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長江三角洲地區(qū)除上海以外的第二大中心城市。
杭州在其漫長的發(fā)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獨特的文化特征。春賞蘇堤春曉,夏游曲院風荷,秋被滿隴桂雨,東踏斷橋殘雪,已是每一位杭州游客的雅趣。當然,畢竟 做過一國之都,柔柔風情的杭州背后也有錚錚鐵骨,“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的千古絕唱即表白了岳武穆堅執(zhí)的信念。
【詩詞文學】
因杭州土地肥沃,依江傍海,物產(chǎn)豐富,并且在歷史的大多數(shù)時期遠離戰(zhàn)禍,使得自古以來就是文人騷客聚集之地。“憶江南,最憶是杭州”,“欲把西湖比西子” 等詩句,即是文化杭州的最佳注腳。大詩人們除去豐富了杭州的文化氣質(zhì),也為杭州的美景做出過貢獻。唐代白居易,宋朝蘇軾,都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文 學家;兩人在杭州為地方官期間,先后組織修建了西湖上的白堤、蘇堤。景中有詩,景中有文化,這是杭州特有的格調(diào)。中國歷史上還有一位文武雙全的天才科學 家,夢溪筆談的作者沈括,也是杭州文學史上不得不提的人物。
【民間文學】
《梁山伯與祝英臺》是中國四大民間傳說之一,經(jīng)過1600多年發(fā)展,梁祝已經(jīng)從最初的民間愛情傳說逐漸演變出各類文藝形式,形成了國內(nèi)外聞名遐邇的梁祝文 化。可以這樣說,梁祝傳說遍布世界上任何一個有華人的地方。杭州是梁祝傳說最重要的發(fā)源地,而其中萬松書院就是傳說中梁山伯與祝英臺共讀同窗得地方?!栋?蛇傳》同樣是中國四大民間傳說之一,成型于南宋時期的杭州,后來流傳于全國,并且傳揚到日本、朝鮮等多個國家。白蛇傳有非常重要的思想價值,并具有歷史 學、民俗學以及藝術(shù)學價值,白素貞與法海等人物形象成為了組成中國藝術(shù)長廊中重要的典型形象。白蛇傳與西湖、斷橋以及雷峰塔密不可分都有著密不可分的故事 關(guān)系,這些都使得杭州充滿了更為豐厚的文化底蘊。
【居住環(huán)境】
生活在杭州,就是生活在了天堂。典型的江南水鄉(xiāng),正是“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被這樣的氣候滋養(yǎng)千年的杭州人,也以溫和的性格,清秀的外表, 以及“吳儂軟語”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杭州物產(chǎn)豐富,氣候溫和,加之以青山隱隱,碧水潺潺,使其成為了中國居住幸福指數(shù)最高的城市,曾獲聯(lián)合國“人居 獎”,獲“國際花園城市”稱號。另外,杭州在諸如“最綠化”“最衛(wèi)生”“最環(huán)保”等諸多評比中皆是名列前茅。對了,杭州還是公安部評出的全國“最具安全感 城市”。生活在這里,安心。
杭州的居住環(huán)境,還必須要突出美景、美食。以西湖為代表的水鄉(xiāng)景色自不必言,前后有西湖十景、西湖新十景享譽世界;其他還有錢塘江、靈隱寺、六合塔,也都 是集美麗景色與歷史文化于一身的絕佳去處。杭州自古即是魚米之鄉(xiāng),其本邦菜自成體系,色鮮味淡。西湖醋魚、龍井蝦仁、宋嫂魚羹等特色菜更是八方游客的首 選。
【茶文化】
杭州龍井茶,素以“色綠、香郁、味甘、形美”四絕而名揚天下。自南北朝起為人所知,杭州龍井已有1500年的歷史。唐宋時,世人皆以飲茶、品茶、賞茶為 榮,杭州龍井茶更是清名遠播。蘇東坡詩云,從來佳茗似佳人,便是當時茶文化的真實寫照。清朝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四次視察龍井茶產(chǎn)區(qū),最喜品茶吟詩。時至今 日,龍井茶已隱隱然成為了神州香茗之魁首?;⑴苋潺埦?,這是杭州人特有的福氣。
杭州的茶文化源遠流長,就連其茶藝館也有獨到之處。杭州的茶藝館,講究人與自然,人與茶的高度和諧,務(wù)必要讓茶客能夠在喧囂的鬧市之中,得到一份如茶般的心靈感受:恬淡、雋永。
【絲綢文化】
杭州素來就有“絲綢之府”的美譽,在杭州,絲綢文化的歷史幾乎可以和人類的發(fā)展史同齡。早在良渚文化時期,杭州地區(qū)的先民就已經(jīng)掌握了種桑、養(yǎng)蠶、織帛的 工藝;之后逐步發(fā)展,到唐朝盛世時已是宮廷貢品,被譽為“天下之冠”。幾乎同時,杭州絲綢開始向幾乎整個世界出口,從而形成了大名鼎鼎的“絲綢之路”,為 中國與世界的交往打開了一扇窗。
絲綢象征著華美而精致,富足而和諧,這與杭州人的氣質(zhì)追求,生活情調(diào)高度吻合??梢哉f,五千年來一直在致力于絲綢文化的發(fā)展和傳播的杭州人民,也一直在為這種被稱為“東方藝術(shù)之花”的藝術(shù)所感染,從而將絲綢文化深深地融入了血液中。
杭州織錦成品華貴雍容,堂皇富麗,非常適合客廳以及臥室的裝飾之用,同時其又非常實用耐用,因此被國際上很多國際譽為“東方藝術(shù)之花”。杭州織錦有的富麗堂皇,有的薄如蟬翼,有的輕柔飄逸或者雍容華貴,非常具有收藏及饋贈的意義。
【陶瓷文化】
杭州的南宋官窯將成于鳳凰山的腳下,是專門為皇族燒瓷的窯廠,在我國宋代五大名窯之中位居榜首。現(xiàn)存的成品因其稀少的數(shù)量而又精美的工藝水平成為了國內(nèi)外 博物館和陶瓷家們所鐘愛的古瓷器,因此其是中國古瓷中青瓷的最高水準。南宋官窯青瓷具有薄胎厚釉,紫口鐵足,釉面開片的特點,精美的樣式同“雨過天青”的 釉色,從視覺上給人以無與倫比的享受。經(jīng)過漫長的歷史時期,喜愛瓷器的人們不希望看到南宋官窯的落寞,并希望能夠使之發(fā)揚光大,后來仿制的南宋官窯便應(yīng)運 而生了。仿南宋官窯沒有因為仿制而有一點遜色之處,通過傳統(tǒng)的制作工藝,同時融合了現(xiàn)代人的創(chuàng)意和觀念,使之更別具一格。
【傳統(tǒng)戲劇】
杭州古時被稱為武林,因此杭劇的曲調(diào)被稱作武林調(diào),其戲班稱為武林班,這并不是劇種的真實名稱。杭劇是在“坐唱曲藝宣卷”的基礎(chǔ)上而出現(xiàn)的,正式搬上舞臺 演出的時候要在1923年,特別是在抗日戰(zhàn)爭之前興旺發(fā)達。解放以后,杭劇得到了發(fā)展,但那時在全國也僅有一個專業(yè)劇團,其中劇目以《獨占花魁》、《銀 瓶》、《李慧娘》最為出名。
二、杭州西湖的歷史
歷史
西湖原是一個海灣,由海灣而演化成為一個瀉湖,由瀉湖而形成一個普通湖泊。西湖原是個天然湖泊,在其發(fā)展的過程中淹廢。西湖是錢唐縣境內(nèi)的一個湖泊,所以稱為錢唐湖(從唐朝開始,“錢唐”改為“錢塘”),又因為在它的北部還有一個與它連接的湖泊,水位比它低,稱為下湖,故西湖又相應(yīng)稱為上湖。
西湖這個名稱的獲得,則是錢唐縣的歷史發(fā)展與地理位置變遷的結(jié)果。自從秦在西湖群山中設(shè)置錢唐縣以來,歷兩漢、三國、兩晉和南北朝,縣治可能早已遷離山區(qū),逐漸進入平原。隋文帝開皇十一年(591),錢唐縣治移到鳳凰山麓的柳浦,在行政等級上并且升為杭州的州治。
長慶二年(822)為了增加西湖的蓄水量,白居易在石函橋附近即少年宮一帶修筑湖堤,比原來的湖岸高出數(shù)尺。這里原是上湖和下源的連接之處,西湖水位本來高于下湖,白居易這一筑堤,造成了上下湖水位的更大差距。
盡管下湖早已淹廢,但這種人為的地形差距,從今少年宮附近西湖湖岸北至少年水電站和東至環(huán)城西路這兩個方向上,還都明顯地存在。白居易在九世紀初期的這一次修筑湖堤,對西湖的發(fā)展來說是劃時代的,因為從此以后,西湖的性質(zhì)已經(jīng)改變,它已經(jīng)從一個天然湖泊演變成一個人工湖泊了。
西湖因白居易的筑堤而改變了湖性,而白居易仍稱此湖為錢塘湖。當西湖這個名稱流行之時,西湖早已是一個人工湖泊了。
西湖成為人工湖泊后,吳越國時代對西湖的整治。北宋以后,景德四年(1007)的知州王濟,不僅疏浚了全湖,并且修建了西湖的閘堰設(shè)備。宋仁守時代(1023——1063)的知州鄭戩和沈遘,前者動用了上萬民工,斥廢湖中葑田,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疏浚。
后者在六井之外,添設(shè)了一處供水量特大的新井,即后人所稱的沈公井。蘇軾于熙寧二年(1069)悉心研究西湖水利,探索暢通六井和沈公井的方案。元佑元年(1086)蘇軾第二次來杭州任知州之職,手制訂疏浚西湖的方案,向朝廷上了《乞開杭州西湖狀》的奏章。
奏章是官方文件中第一次使用“西湖”這個名稱,說明杭州城市已經(jīng)整個地建立在西湖以東,西湖之名已經(jīng)普遍流行了。
簡介
西湖,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浙江省杭州市區(qū)西面,是中國大陸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和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中國大陸主要的觀賞性淡水湖泊之一。
西湖東靠杭州市區(qū),其余三面環(huán)山,面積約6.39平方千米,南北長約3.2千米,東西寬約2.8千米,繞湖一周近15千米。西湖平均水深2.27米,水體容量約為1429萬立方米。
湖中被孤山、白堤、蘇堤、楊公堤分隔,按面積大小分別為外西湖、西里湖(又稱“后西湖”或“后湖”)、北里湖(又稱“里西湖”)、小南湖(又稱“南湖”)及岳湖等五片水面,其中外西湖面積最大。
孤山是西湖中最大的天然島嶼,蘇堤、白堤越過湖面,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三個人工小島鼎立于外西湖湖心,雷峰塔與保俶塔隔湖相映,由此形成了“一山、二塔、三島、三堤、五湖”的基本格局。
由于其在中國的歷史文化和風景名勝中的重要地位,西湖被評選為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1982年)、中國十大風景名勝(1985年)和首批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2006年)。
此外,197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發(fā)行的外匯兌換券壹圓券以及2004年發(fā)行的第五套人民幣壹圓紙幣背面均使用了三潭印月的圖案,更說明了杭州西湖在中國風景名勝中的地位。中國各地以“西湖”命名的湖泊有數(shù)十個之多,通常認為杭州西湖是其中最著名的湖泊。2011年6月24日,杭州西湖文化景觀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
擴展資料:
西湖十景
西湖十景之名源出南宋山水畫。南宋祝穆《方輿勝覽》、吳自牧《夢粱錄》均有記載,當時的文人詩詞也多有提及。
十景皆傍近西湖或在湖中,最初的十景景目為平湖秋月、蘇堤春曉、斷橋殘雪、雷峰夕照、南屏晚鐘、曲院風荷、花港觀魚、柳浪聞鶯、三潭印月、兩峰插云。至清代,康熙帝南巡至杭,為西湖十景題字,并將“兩峰插云”改為“雙峰插云”;“雷峰落照”(或稱“雷峰夕照”)改為“雷峰西照”;“南屏晚鐘”改為“南屏曉鐘”。
但是“西照”與“曉鐘”兩個名稱卻未被人們接受,后人仍沿用南宋舊名至今。此后當?shù)毓倮魧⒖滴醯塾P所書,刻石立碑,建亭恭護,至此,西湖十景石碑成為景點標志。乾隆帝南巡杭州,就十景各賦詩一首,鐫刻于碑石陰面,使西湖十景景名更廣為人知。
十景名稱不僅用詞貼切,亦對偶整齊(嚴格上并非對仗,對仗還須論格律、平仄)。例如“平湖秋月”、“蘇堤春曉”、“斷橋殘雪”、“曲院風荷”、“南屏晚鐘”、“雷峰夕照”,其中兩景任意搭配也可成對?!盎ǜ塾^魚”、“柳浪聞鶯”,或是“三潭印月”、“雙峰插云”,這些本身也是對偶句或詞組,非常工整。
1984年,《杭州日報》等五家單位發(fā)起了新西湖十景評選活動,最后新十景確定為云棲竹徑、九溪煙樹等。新十景的特點在于其地理范圍大于舊十景,其中大多數(shù)位于西湖周邊群山之中。與傳統(tǒng)的西湖十景一樣,新十景名稱也見對偶。
譬如,“九溪煙樹”對以“滿隴桂雨”或“吳山天風”(其中“九”與“滿”均為數(shù)詞,較工);“玉皇飛云”與“寶石流霞”、“龍井問茶”與“虎跑夢泉”、“黃龍吐翠”與“阮墩環(huán)碧”等組合亦見工整。
2007年,杭州市政府進行“三評西湖十景”和名稱征集,靈隱寺等一批景點入圍,成為了新新西湖十景。景點中既有千年古剎靈隱寺、北宋名塔六和塔,也有近年恢復重建的文化景觀錢王祠、萬松書院等。
二、西湖的人文
1、宗教藝術(shù)
西湖與佛教、道教等都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在長遠的歷史中,各種宗教團體和道觀佛寺聚集在西湖及周邊群山之中,增添了西湖濃厚的宗教色彩。這其中尤以吳越國時期為鼎盛。
當時各代國王熱心佛學,在西湖周圍興建許多寺廟、寶塔、經(jīng)幢和石窟,擴建靈隱寺,創(chuàng)建昭慶寺、凈慈寺、理安寺、六通寺和韜光庵等,建造保俶塔、六和塔、雷峰塔和白塔,一時有佛國之稱。
如今,保俶塔和重建后的雷峰塔仍是西湖風光的代表性景點,而擁有中國室內(nèi)最大木雕坐式佛像的靈隱寺更是西湖各收費景點中最受歡迎的觀光點之一。
2、文學作品
西湖以其湖光山色和深厚人文底蘊,吸引了歷代文人墨客的眷顧,因此在文學方面也留下了諸多名篇和典籍?!段淞终乒蕝簿帯?、《西湖夢尋》、《西湖集覽》與新舊《西湖志》、《湖山便覽》等記載了大量關(guān)于西湖和古代杭州的史跡掌故。
另外,近現(xiàn)代眾多作家也與西湖結(jié)緣。在詩詞方面,白居易、蘇軾、柳永、楊萬里、林逋、徐志摩、胡適等詩人留下了無數(shù)佳句;在散文方面,張岱、魯迅、俞平伯、郁達夫、宗璞等名家則寫下了眾多名篇。以下例舉部分與西湖緊密關(guān)聯(lián)的文學作品。
3、民間傳說
西湖自古以來便流傳著許多民間傳說和神話故事。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白蛇傳》、《梁山伯與祝英臺》和《蘇小小》。白蛇傳中的“斷橋相會”、“白娘子被壓雷峰塔”等情節(jié)與西湖十景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而傳說中梁祝的愛情故事發(fā)生在西湖邊的萬松書院。
另外,杭州還流傳岳飛、濟公、乾隆下江南、楊乃武與“小白菜”等大量民間故事和《初陽臺》、《雙投橋》、《東坡肉》、《蔥包檜兒》、《十八棵御茶》等傳說。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qū)
三、杭州的歷史大事件~急~在線等!
秦始皇過錢唐
【秦始皇過錢唐】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秦設(shè)會稽郡,置錢唐、余杭、富春、海鹽(今海寧)4縣。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過丹陽,至錢唐,臨浙江。
慧理首開靈隱天竺
【慧理首開靈隱天竺】東晉咸和三年(328),印度僧人慧理登靈鷲峰(今飛來峰),嘆為"中天竺靈鷲山之小嶺飛來",并指為"仙靈所隱之處",在山下創(chuàng)建靈隱寺。兩年后又在天竺山創(chuàng)建翻經(jīng)院(后改法鏡寺),即下天竺。
曇超首開玉泉
【曇超首開玉泉】南齊建元年間(479~482),僧曇超在西湖仙姑山青芝塢口開山筑庵。清康熙時改清漣寺,俗稱玉泉寺。
隋建杭州城
【隋建杭州城】隋開皇九年(589),隋文帝楊堅平陳,改錢唐郡為杭州。初治余杭。次年,移治錢唐。隋開皇十一年(591),將杭州錢唐縣治由靈隱山下移至柳浦西(今杭州江干一帶),并依鳳凰山筑城,周圍15公里左右,是為最早的杭州城。
隋開鑿江南運河
【隋開鑿江南運河】隋大業(yè)六年(610),隋煬帝楊廣鑿通江南運河,自京口(今鎮(zhèn)江)至杭州,800余里。自此與江北運河相接。明清時期,由北京至杭州的大運河稱"京杭運河",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5大水系。江南運河向為運要道,對南北經(jīng)濟發(fā)展和文化交流曾起重大作用。杭州拱宸橋為大運河水運的起訖點。
唐改錢唐為錢塘
【唐改錢唐為錢塘】唐武德元年(618),唐高祖李淵建立唐王朝。為避國諱,4年后將錢唐改為錢塘。
首創(chuàng)九里松
【首創(chuàng)九里松】唐開元十三年(725),杭州刺史袁仁敬在洪春橋至靈隱植松九里。"九里云松"后為"錢塘八景"之一。
李泌開六井
【李泌開六井】唐建中二年至興元元年(781~784),杭州刺史李泌開相國井、西井、方井(即四眼井)、白龜池、小方井、金牛井等六井,引西湖水入井,解決居民飲咸水之苦。
白居易守杭
【白居易守杭】唐長慶二年(822),詩人白居易出任杭州刺史。任職期間,治理西湖,筑堤建閘,放水灌田,并重修六井。離任時留詩:"唯留一湖水,與汝救兇年。"又因有詩句:"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蔭里白沙堤。"后人為紀念他,將西湖白沙堤改名"白堤"。
黃巢軍入杭州
【黃巢軍入杭州】唐乾符六年(879),黃巢于九月攻陷廣州后,十一月率20萬人從江西進入浙江,掠余杭,入杭州,旋即離去。
錢癠筑羅城
【錢癠筑羅城】唐景福二年(893)七月,錢癠為鎮(zhèn)海軍節(jié)度使,雄踞杭州,發(fā)民夫20萬及十三都軍士,自鳳凰山筑羅城,周長35公里,建有10座城門,3座水城門。
錢氏筑捍海塘
【錢氏筑捍海塘】五代后梁開平四年(910),吳越王錢繳自月輪山(今六和塔)起至艮山門沿錢江筑捍海塘,以防海潮。堤長二三十公里,世稱"錢氏捍海塘"或"錢氏石塘"(1985年在建造江城路立交橋時,挖至路面下5~11米深處,發(fā)現(xiàn)"錢氏捍海塘"遺跡,經(jīng)考古發(fā)掘,柱長約6米,直徑約13~39厘米,柱后為裝滿石塊的竹籠,竹篾編織痕跡十分清晰,其后夯土,最后一排為木柱與竹編)。是年,又置撩湖兵千人,專門浚治西湖。
錢元?慈云嶺造像
【錢元?慈云嶺造像】五代后晉天福五年(940),吳越國王錢元在西湖慈云嶺南坡資延寺右摩崖造彌勒、觀音、勢至佛龕和"唐僧取經(jīng)"石龕。
錢弘?創(chuàng)建靈峰寺
【錢弘?創(chuàng)建靈峰寺】五代后晉開運元年至三年(944~946),吳越國王錢弘?為伏虎禪師在靈峰建鷲峰禪院。宋時改靈峰禪寺。為西湖探梅勝地之一。
吳延爽建保?塔
【吳延爽建保?塔】北宋開寶元年(968),吳越國王錢弘?被趙匡胤召到汴梁,其舅吳延爽為祝福錢弘?進京平安,特在西湖寶石山建塔,稱為保?塔?,F(xiàn)塔為1933年重建。
錢弘?建六和塔、雷峰塔
【錢弘?建六和塔、雷峰塔】北宋開寶三年(970),吳越國王錢弘? 在錢塘江邊月輪山建六和塔,并建開化寺。北宋開寶八年(975),錢弘?為慶賀王妃黃氏生子,在西湖夕照山雷峰上建黃妃塔,俗稱雷峰塔,內(nèi)藏《寶篋印經(jīng)》8.4萬卷。"雷峰夕照"為"西湖十景"之一。1924年9月25日雷峰塔坍毀。1983年5月國務(wù)院在《杭州市城市總體規(guī)劃》中批復重建。
蘇東坡兩次守杭
【蘇東坡兩次守杭】北宋熙寧四年至七年(1071~1074),詩人蘇東坡到杭州任通判。北宋元 四年(1089)蘇東坡以龍圖閣學士左朝奉郎貶為杭州太守,見西湖淤塞荒蕪幾占面積之半,積葑約100公頃。干涸時,幾至龜裂。次年上《乞開西湖》狀。4月28日開工,用工20萬,半年完工。取葑泥筑長堤,架六橋,植桃柳芙蓉,人稱蘇堤。"蘇堤春曉"為西湖十景之一。湖中建三塔,即今"三潭印月",亦為"西湖十景"之一。開浚茅山、鹽橋二河,以通江湖。重修六井、南井。任期內(nèi),為百姓做了許多好事。北宋元六年(1091)離任時,百姓含淚送別,杭城家家有他的畫像,飲食必祝,又在西湖建祠以祀。
方臘破杭城
【方臘破杭城】北宋宣和二年(1120)十月,方臘在睦州青溪縣(今淳安縣)起義,12月攻克睦州及遂安、壽昌、分水、桐廬等縣,又分兵兩路合攻杭州。12月29日,方臘之妹方百花血戰(zhàn)涌金門,破杭城,東南大震。次年2月18日退出?,F(xiàn)鳳凰山巔有"百花點將臺"遺跡。
金兵陷杭城
【金兵陷杭城】南宋建炎三年(1129),金將完顏宗弼自安吉進杭州,錢塘縣令朱蹕大戰(zhàn)金兵于葛嶺,后戰(zhàn)死天竺。尉曹金勝、祝威亦戰(zhàn)死松木場。趙構(gòu)逃越州、明州、定海、臺州到溫州。次年二月,完顏宗弼退出杭藎 莼鴟儷僑 鍘*?
岳飛被害
【岳飛被害】南宋紹興十一年(1141),高宗趙構(gòu)以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飛。12月29日,秦檜以"莫須有"罪殺害岳飛于大理寺風波亭(現(xiàn)浙江醫(yī)科大學內(nèi))。其子岳云、部將張憲同時遇害。
南宋筑鳳凰山禁城
【南宋筑鳳凰山禁城】南宋紹興二十八年(1158),南宋王朝筑鳳凰山禁城,周長4.5公里。又筑外城高6.7米,闊3.3米,城門13座。自南宋建炎元年(1127)金兵攻陷開封、康王趙構(gòu)逃到杭州,至南宋紹興八年(1138)定都杭州,20年間,禁城內(nèi)建起大殿13座,以"堂"、"閣"、"齋"、"樓"命名的建筑40余座,亭、臺20余座。杭州內(nèi)外建行宮37處和御花園17處。
慧開創(chuàng)黃龍洞
【慧開創(chuàng)黃龍洞】南宋淳 元年(1241),僧慧開自江西隆興黃龍山來杭,在黃龍洞建護國仁王禪寺。為黃龍洞首創(chuàng)寺院。舊"杭州四十二景"中有"黃龍積翠"。今"黃龍吐翠"為"西湖新十景"之一。
阿老丁重建鳳凰寺
【阿老丁重建鳳凰寺】南宋咸淳七年(1271),回民阿老丁重建鳳凰寺于杭州羊壩頭(現(xiàn)中山中路),為我國伊斯蘭教四大古寺之一。
元兵進杭
【元兵進杭】南宋德 二年(1276),元世祖忽必烈派右丞相伯顏進攻杭州。2月,元兵進駐錢塘江沙灘。南宋恭帝奉表投降,南宋亡。
南宋故宮失火
【南宋故宮失火】元至元十四年(1277)十一月,改宋行在為杭州。是年,南宋皇宮因民居失火延及而焚燒殆盡。
馬可.波羅游杭州
【馬可.波羅游杭州】元至元十五年(1278),意大利人馬可.波羅到北京,在元世祖忽必烈處做官。至元二十一年(1284),江淮行省自揚州徙杭州,改稱江浙行中書省,馬可.波羅為樞密副使,在任3年,時時采風問俗。1294年返國后所著《馬可.波羅游記》盛稱杭州是"世界最美麗華貴之城","人處其中,自信為置身天堂"。
辛巳、壬午大火
【辛巳、壬午大火】元至正元年(1341)四月,杭州失火,自東南延至西北,近30里官民閭舍焚蕩其半,總計毀官民房屋、公廨、寺觀15755間,10797戶38116人受災(zāi),燒死74人。次年(1342)杭城又大火,共燒毀民舍4萬余間,火災(zāi)之甚前所未有,數(shù)百年浩繁之地,日漸凋敝。
紅巾軍進杭
【紅巾軍進杭】元至正十二年(1352),紅巾軍徐壽輝將項普略攻取杭州,于7月10日破昱嶺關(guān),自余杭占領(lǐng)杭州。26日退出。
張士誠重建杭州城
【張士誠重建杭州城】元至正十九年(1359),張士誠割據(jù)浙西五郡,舉反元義旗。廢九曲城,重建杭州城,并發(fā)民夫20萬沿城開河,自五林港至北新橋,又南至江漲橋,闊約67米,遂成大河。
常遇春攻杭城
【常遇春攻杭城】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朱元璋派常遇春攻杭城,圍城3月有余,各路糧道不通,一城之人餓死十之六七。軍退,又大半死于病疫。
周新被奉為杭州城隍
【周新被奉為杭州城隍】明永樂三年(1405),廣東海南人周新調(diào)任浙江按察使。在杭平反冤獄疑案,免征災(zāi)稅,善政甚多,杭人稱"冷面寒鐵周廉使"。1412年12月周新在京被陷害死,杭人紀念他,稱之為"城隍",在吳山建城隍廟祭祀。
于謙歸葬西湖
【于謙歸葬西湖】明正統(tǒng)十四年(1449)八月,"土木堡之變"英宗被俘,以于謙(杭州人)為兵部尚書,負責保衛(wèi)京師。明景泰八年(1457)正月,英宗復辟,于謙被加以"意欲"謀逆罪殺害,是年60歲。明天順三年(1459)葬于謙于杭州西湖三臺山。明成化元年(1465)于謙冤案昭雪,恢復官位名譽,謚"肅愍"、"忠肅"。杭人以為岳飛、于謙為西湖山水增添了"英氣","賴有岳于雙少保,人間始覺重西湖"。
創(chuàng)辦萬松書院
【創(chuàng)辦萬松書院】明弘治十一年(1498),浙江右參政周木在萬松嶺報恩寺舊址創(chuàng)辦萬松書院。清康熙時改稱敷文書院,今遺址尚存。
楊孟瑛筑西湖新堤
【楊孟瑛筑西湖新堤】明正德三年(1508),杭州知府楊孟瑛自2月2日起興工疏浚西湖,至9月12日完工,歷時152天,計675萬工日,拆毀田蕩3481畝,耗銀28700多兩,使西湖復唐宋舊觀。并以浚湖淤泥堆筑長堤6里,后稱楊公堤。
湖中二島形成
【湖中二島形成】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杭州知府孫孟在西湖三塔中的北塔遺址建"振鷺亭",后改"清喜閣",即現(xiàn)湖中三島之一的"湖心亭"。明萬歷三十五年(1607),錢塘縣令聶心湯在三塔中的南塔原址,取葑泥繞潭作堤,為"放生池"。明萬歷三十九年(1611),錢塘縣令楊萬里以10年時間在放生池外筑外堤,構(gòu)成"島中有島,湖外有湖"的佳境,湖中"小瀛洲"自此形成。明天啟元年(1621),在"小瀛洲"南復建三塔,即今之"三潭印月",為"西湖十景"之一。
杭城內(nèi)建旗營
【杭城內(nèi)建旗營】清順治五年(1648),清廷決定在杭州城內(nèi)圈地建"旗營",1650年正式動工,周長約4.5公里,占地96公頃,筑墻高約6米,有城門5座。內(nèi)有"亭灣騎射",為清時"錢塘十八景"之一。
張煌言就義
【張煌言就義】清康熙三年(1664),民族英雄張煌言(蒼水)被俘解來杭州,農(nóng)歷九月七日在杭州官巷口刑場就義,是年45歲。遺體葬于西湖南屏山荔枝峰下。張煌言與岳飛、于謙并稱為"西湖三杰"。
康熙題西湖十景
【康熙題西湖十景】康熙二十八年(1689),康熙皇帝來杭州游西湖。以后,又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四十二年(1703)、四十四年(1705)、四十六年(1707)5次南巡來杭州。其間在西湖孤山筑行宮,疏通市內(nèi)河道涌金河(浣紗河)以通龍舟。題"西湖十景"。1701年"十景"景址刻石建碑亭。從此,南宋畫院祝穆、馬遠筆下的"西湖十景"更負盛名。
建玉帶晴虹
【建玉帶晴虹】清雍正九年(1731),李衛(wèi)疏金沙港,在蘇堤第五橋(東浦橋)西筑堤63丈,名金沙堤,上筑三孔玉帶橋,名"玉帶晴虹",為清"錢塘十八景"之一。
乾隆六次來杭
【乾隆六次來杭】清乾隆十六年(1751)正月,乾隆皇帝首次南巡,三月至杭州游西湖,至敷文書院、觀潮樓,閱兵;渡錢塘江,祭禹陵,五月返京。以后,又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二十七年(1762)、三十年(1765)、四十五年(1780)、四十九年(1784)5次南巡來杭州。其間題"錢塘十八景"、"行宮八景";4次至海寧閱視海塘工程、觀潮、祭海神。
建文瀾閣
【建文瀾閣】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九月,將原康熙行宮(西湖孤山)"圣因閣"內(nèi)玉蘭堂藏書樓改建為"文瀾閣",與揚州"文匯閣"、鎮(zhèn)江"文宗閣"并為江南三閣,各收藏《四庫全書》一部?,F(xiàn)"文瀾閣"及藏書俱在,為江南三閣僅存者。
建阮公墩
【建阮公墩】清嘉慶五年(1800),浙江巡撫阮元疏浚西湖,歷時2年。將淤泥在西湖"湖心亭"北堆一小島,后人稱"阮公墩"?,F(xiàn)"阮墩環(huán)碧"為"西湖新十景"之一。
林則徐協(xié)辦海防
【林則徐協(xié)辦海防】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四月十八日,林則徐被革職后以四品卿銜赴浙江軍營協(xié)辦海防事務(wù)。是日,自廣東抵杭州(富陽)。在浙江35天,協(xié)助裕謙籌謀劃策。
太平軍兩進杭城
【太平軍兩進杭城】清咸豐十年、太平天國十年(1860),忠王李秀成為解天京(南京)危局,以"圍魏援趙"之計,于3月19日攻占杭城,24日退出。此為太平軍第一次攻占杭州。次年,李秀成于12月29日攻占杭城,至1864年3月20日退出杭城,守杭2年3個多月。其間,采取一系列爭取知識分子政策,在經(jīng)濟上實施對城市貧民、手工業(yè)者有利的政策,促使杭州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退出后,清兵入城,縱兵大掠,奸淫婦女,搶奪財物,均謂取之于"賊"。搶劫之后,杭城81萬人僅剩7萬。
辟拱宸橋租界
【辟拱宸橋租界】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中日簽訂《馬關(guān)條約》,杭州開為日本通商商埠,拱宸橋辟為日租界,西沿運河塘路,南至拱宸橋腳,北至瓦窯頭,東至陸家務(wù)河,徑直3里,橫約2里,周11.2里。主權(quán)淪喪,民族蒙恥。
創(chuàng)辦求是書院
【創(chuàng)辦求是書院】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四月二十日,杭州知府林啟在蒲場巷普慈寺舊址創(chuàng)辦的求是書院(浙江大學前身)正式開學。此為杭州創(chuàng)辦近代教育的開始。光緒二十四年(1898)三月十一日,林啟在西湖金沙港辦的蠶學館開學。此為我國最早的蠶桑學校,開浙江職業(yè)教育之先河。
創(chuàng)西泠印社
【創(chuàng)西泠印社】清光緒三十年(1904)九月十九日,丁仁等人在西湖孤山西泠橋畔發(fā)起創(chuàng)辦研究金石學術(shù)團體。社以地名,1913年成立"西泠印社",推吳昌碩為社長。
滬杭鐵路入城
【滬杭鐵路入城】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滬杭鐵路設(shè)車站于杭城清泰門內(nèi),鐵路貫城而入,拆城墻數(shù)十丈。此為杭州拆城墻之始。
立秋瑾墓
【立秋瑾墓】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七月十五日,辛亥革命烈士、"鑒湖女俠"秋瑾在紹興軒亭口就義。1911年遵烈士生前遺愿,葬遺體于西泠橋堍(岳飛墓東),傍建"秋社"。以后墓幾經(jīng)遷徙。198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70周年),從西湖雞籠山遷秋瑾遺骸于西泠橋東堍(東南)梅花嶼頭,重建秋瑾墓。
魯迅與"木瓜之役"
【魯迅與"木瓜之役"】清宣統(tǒng)元年(1909)六月,魯迅自日本回國,在杭州浙江兩級師范學堂(今杭州市高級中學)任教。11月10日以魯迅為代表的進步教師反對新任監(jiān)督夏震武(外號木瓜),發(fā)生"木瓜之役",夏被迫辭職。這是清末轟動全省的教師風潮。
孫中山三臨白云庵
【孫中山三臨白云庵】清宣統(tǒng)二年(1910)九月的一個晚上,孫中山曾到西湖雷峰塔下的白云庵(當時為浙江革命的秘密總機關(guān))。辛亥革命成功后,孫中山于1913年4月再次到白云庵,題"明禪達義"匾額。在秋社題"巾幗英雄"。1916年夏,第三次來杭。
杭州光復
【杭州光復】清宣統(tǒng)三年(1911)十月十日武昌起義成功。11月6日杭州"旗營"投降,杭州全城光復。1913年"旗營"歸公。7月22日開始拆除錢塘門至涌金門城垣,建馬路,辟公園。杭州城墻、城門相繼拆除建路。
建城區(qū)馬路
【建城區(qū)馬路】1918年1月,建杭州城區(qū)馬路,自旗營沿薦橋街至城站一段,由佑圣觀沿館驛后、城頭巷至上板兒巷一段,先后動工。再計劃建環(huán)湖馬路,從錢塘門起環(huán)繞西湖蘇堤、白堤至靈隱止。
中共西湖會議
【中共西湖會議】1922年4月,中國共產(chǎn)黨中央委員會在杭州西湖召開會議,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瞿秋白、張國燾和共產(chǎn)國際代表馬林出席,會上討論了中國共產(chǎn)黨和工人運動前景。1922年8月29、30日,中共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在杭州舉行特別會議,史稱"西湖會議",決定有條件地接受共產(chǎn)國際代表關(guān)于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中國國民黨的意見。
雷峰塔倒坍
【雷峰塔倒坍】1924年9月25日下午1時,西湖雷峰塔倒坍。是日天氣晴朗,無風無雨,更無地震。1925年2月2日《京報副刊》載文說塔倒原因"實為塔基已被挖空"。雷峰塔遺址現(xiàn)為杭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錢塘江首建大橋
【錢塘江首建大橋】1934年8月8日,我國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負責設(shè)計建造的錢江大橋開工,至1937年9月26日落成,全橋長1453米。分引橋、正橋兩部分,正橋16孔,下層為鐵路橋,上層為公路橋。這是我國自行設(shè)計建造的第一座現(xiàn)代化橋梁。
杭州淪陷
【杭州淪陷】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后,日本軍國主義大舉入侵,12月24日,日軍分三路進入杭州,杭州淪陷。至1945年8月14日日本投降,前后達8年。
杭州市人民政府成立
【杭州市人民政府成立】1949年4月下旬,杭州的國民黨官員紛紛潰逃,社會一片混亂。中共杭州地下市委提出"反破壞、反遷移,保衛(wèi)城市建設(shè),迎接大軍解放"。全市工人開展護廠運動。5月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接管杭州。5月24日杭州市人民政府成立。
毛澤東40次到杭州
【毛澤東40次到杭州】從1953~1975年的22年間,毛澤東共40次到杭州。有一次整整住了7個月之久。在杭州寫的著名詩篇有《送瘟神》(1958年6月30日),著作有《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里來的》(1963年春)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憲法(草案)在杭州誕生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憲法(草案)在杭州誕生】1953年12月27日,毛澤東主席到杭州。在杭州期間,主持起草了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草案)》。
全面疏浚西湖
【全面疏浚西湖】1949年5月前后,西湖污泥淤塞,湖床增高,湖水平均深度為0.55米,蓄水量僅300余萬立方米,湖底遍生水草。湖西南部更見葑蕪。自1951年起開始全面浚湖,歷時8年,于1959年竣工。耗資454萬元,共挖淤泥720.88萬立方米。湖水深度平均達到1.8米,最深處2.6米,蓄水量增至1000多萬立方米。以后由常設(shè)機構(gòu)西湖水域管理處把疏浚西湖作為日常任務(wù)。
杭州城區(qū)跨江發(fā)展
【杭州城區(qū)跨江發(fā)展】1996年5月,經(jīng)國務(wù)院批準,錢塘江南岸蕭山市的浦沿鎮(zhèn)、長河鎮(zhèn)、西興鎮(zhèn)和余杭市的三墩鎮(zhèn)、九堡鎮(zhèn)、下沙鄉(xiāng)劃入杭州,杭州城區(qū)得以跨江發(fā)展。此次區(qū)劃調(diào)整后,杭州市區(qū)面積由430平方公里擴大為683平方公里,杭州市政府在錢塘江南岸新設(shè)濱江區(qū)。
四、杭州西湖的歷史背景
西湖最早稱武林水。《漢書·地理志》:“錢唐,西部都尉治。武林山,武林水所出,東入海,行八百三十里?!焙笥钟绣X水、錢唐湖、明圣湖、金牛湖、石涵湖、上湖、瀲滟湖、放生池、西子湖、高土湖、西陵湖、龍川、銷金鍋、美人湖、賢者湖、明月湖諸般名稱,但是只有兩個名稱為歷代普遍公認,并見諸于文獻記載:一是因杭州古名錢塘,湖稱錢塘湖;一是因湖在杭城之西,故名西湖。最早出現(xiàn)的“西湖”名稱,是在白居易的《西湖晚歸回望孤山寺贈諸客》和《杭州回舫》這兩首詩中。北宋以后,名家詩文大都以西湖為名,錢塘湖之名逐漸鮮為人知。而蘇軾的《乞開杭州西湖狀》,則是官方文件中第一次使用“西湖”這個名稱。
秦漢到唐代
2000多年前,西湖還是錢塘江的一部分,由于泥沙淤積,在西湖南北兩山——吳山和寶石山山麓逐漸形成沙嘴,此后兩沙嘴逐漸靠攏,最終毗連在一起成為沙洲,在沙洲西側(cè)形成了一個內(nèi)湖,即為西湖,此時大約為秦漢時期。張岱《西湖夢尋》記載:“大石佛寺,考舊史,秦始皇東游入海,纜舟于此石上?!贝颂幩源笫鹚?,即位于西湖北側(cè)的寶石山下,尚有“秦始皇纜舟石”之景。
以上就是關(guān)于杭州歷史簡介概括相關(guān)問題的回答。希望能幫到你,如有更多相關(guān)問題,您也可以聯(lián)系我們的客服進行咨詢,客服也會為您講解更多精彩的知識和內(nèi)容。
推薦閱讀:
杭州別墅景觀設(shè)計哪里好(杭州別墅景觀設(shè)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