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首頁
SERVICE 服務產品
XINMEITI 新媒體代運營
CASE 服務案例
NEWS 熱點資訊
ABOUT 關于我們
CONTACT 聯系我們
創(chuàng)意嶺
讓品牌有溫度、有情感
專注品牌策劃15年

    垃圾場填埋場景觀設計圖(垃圾場填埋場景觀設計圖片)

    發(fā)布時間:2023-03-29 23:20:35     稿源: 創(chuàng)意嶺    閱讀: 146        當前文章關鍵詞排名出租

    大家好!今天讓創(chuàng)意嶺的小編來大家介紹下關于垃圾場填埋場景觀設計圖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對此問題的歸納整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創(chuàng)意嶺作為行業(yè)內優(yōu)秀的企業(yè),服務客戶遍布全球各地,如需了解景觀設計相關業(yè)務請撥打電話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錄:

    垃圾場填埋場景觀設計圖(垃圾場填埋場景觀設計圖片)

    一、黃土地區(qū)的城市垃圾填埋場選址適宜性評價

    一、黃土地區(qū)垃圾場選址影響分析[6~16,23~29]

    黃土在我國北方地區(qū)分布廣泛,面積達63.53萬km2[23,24]。典型的黃土由黃灰色或棕黃色的塵土和粉砂細粒組成,含多量鈣質或黃土結核,多孔隙,有顯著的垂直節(jié)理,無層理,在干燥時較堅硬,一被流水浸濕,通常容易剝落和遭受侵蝕,甚至發(fā)生濕陷坍陷。晚更新世和全更新世的黃土多具有濕陷性,但第四紀早、中更新世黃土,一般不具有濕陷性[25~29]。濕陷性黃土主要分布在太行山以西,西寧、蘭州以東,秦嶺、黃河以北,銀川、呼和浩特以南的廣大地區(qū),在遼寧等地區(qū)也有零星分布。面積38萬km2,約占黃土面積的60%左右[23~25]。

    黃土地區(qū)干旱少雨,河湖水系稀少,地下水賦存條件差,多由上覆黃土層的孔隙、裂隙水和下覆的碎屑巖裂隙、孔隙水組成,水量少,不易開采。由于區(qū)域生態(tài)環(huán)境較差、交通也落后,經濟發(fā)展相對比較滯后,這給區(qū)內分布城市的垃圾無害化、減量化處置帶來了困難。經濟的欠發(fā)達,基本上無力采用成本較高的焚燒、堆肥方法處置城市垃圾,而且這種方法不適宜黃土地區(qū)產生的垃圾類型。但黃土地區(qū)卻有著豐富的荒蕪土地資源,利用這些荒蕪土地填埋處置城市垃圾將是目前較適合黃土地區(qū)的選擇方法。

    對于在黃土地區(qū)進行城市垃圾填埋處置的選址,其影響因素除多數與一般山區(qū)影響相同外,還將突出受到以下因素影響:①水力連通性影響。場地與地下水或地表水體的水力聯系性對垃圾場選址影響較大。如垂直裂隙、孔洞發(fā)育的黃土地層,易與地下水或地表水體發(fā)生水力聯系,不適宜選做垃圾填埋場地。②工程地質影響。工程地質特性主要從場地的穩(wěn)定性方面對垃圾場選址產生影響,不同歷史成因的黃土巖層,其土層壓密程度,孔隙、裂隙蟲孔的發(fā)育不同,黃土的水理性以及潛蝕性、濕陷性等不同,導致的不良地質環(huán)境隱患不同,形成對垃圾場的破壞水平不同。

    由以上可以看出,由于黃土地區(qū)干旱少雨,極度缺水,但荒蕪土地資源豐富。處置城市垃圾的填埋場一般需要重點考慮地形或場地容積大小的影響,但應絕對避開水源地或避免對水源及地下水形成污染,選在遠離水源的地方。目前現行的垃圾填埋場選址方法還不能完全適用,也沒有較成熟的參考方法借鑒。因此,探討一個適宜在黃土地區(qū)應用的垃圾填埋場選址評價方法,就十分必要。

    二、黃土地區(qū)垃圾場選址評價原則

    垃圾填埋場選址的基本原則是,以合理的技術、經濟方案和盡可能少的投資,收到最理想的經濟效益,實現保護環(huán)境的目的。根據黃土地區(qū)的地質環(huán)境特點,我們認為黃土地區(qū)垃圾場選址的總體原則除與一般山區(qū)垃圾場選址原則大體接近外,還需補充或加強針對崩塌、滑坡易發(fā)區(qū)的回避及對水源地污染的重點防范工作。

    三、黃土地區(qū)垃圾場選址評價方法

    (一)黃土地區(qū)垃圾場選址評價思路

    在繼承發(fā)揚垃圾填埋場選址一般主要考慮環(huán)境地質條件、環(huán)境保護條件、交通運輸條件、場地建設條件、社會環(huán)境等影響因素基礎上,重點針對黃土地區(qū)的地質環(huán)境條件特點,補充、加強了針對黃土的多孔隙、垂直節(jié)理發(fā)育以及地形地貌影響等的評價。而對于黃土的濕陷性、潛蝕性影響,由于經過一定夯實處理便可消除這種影響,所以未予突出考慮。具體選址評價程序為:先依據地形地貌條件、場地容量條件進行粗選,選出候選靶區(qū)。再根據場地可利用性條件、環(huán)境地質條件、交通運輸條件、環(huán)境保護條件、場地建設條件、社會環(huán)境影響等情況,結合建設部《城市生活垃圾衛(wèi)生填埋技術標準》(CJJ17—2004)[8]、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標準》(GB16889—2008)[10]、《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huán)境防護法》[12]、《城市生活垃圾衛(wèi)生填埋處理工程項目建設標準》(建標[2001]101號)[9]、《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2004)[11]及社會經濟發(fā)展和城市發(fā)展規(guī)劃等,利用一定的成熟分析法則,對候選靶區(qū)進行量化打分評價,最后根據每個候選區(qū)得分的大小,對它們的適宜性進行優(yōu)劣排序,最終實現對黃土地區(qū)未來垃圾填埋場的優(yōu)選評價。

    (二)黃土地區(qū)垃圾場選址評價方法

    1.黃土地區(qū)垃圾場選址的層次分析評價模型構架

    根據以上分析,借鑒現行一般垃圾填埋場選址評價方法及其層次評價體系的構建特點,構建適用于黃土地區(qū)的垃圾填埋場選址評價方法和相應的層次分析模型。新構建的評價方法共設6大類評價因子層面和23類三級評價因子,7類四級評價因子。并按影響因子的不同特點,構架為A、B、C、D四層分析模型(圖4-6-1)。

    圖4-6-1 黃土地區(qū)城市垃圾填埋場優(yōu)選評價層次結構模型圖

    其相應的層次分析計算方法,采用如下層次分析評價模型(4-6-1)式進行。

    城市地質環(huán)境評價理論方法

    2.黃土地區(qū)垃圾場選址評價因子的實際權值標準構建

    按照上述在黃土地區(qū)選址垃圾填埋場的影響因子特點,結合黃土地區(qū)的城市發(fā)展規(guī)劃、經濟實力、土地資源及環(huán)境地質條件等,構建相關影響因子的實際貢獻權值標準值見前列表4-4-1~表4-4-4及下列表4-6-1~表4-6-3示。

    表4-6-1 環(huán)境地質條件影響-地貌類型權值確定

    表4-6-2 環(huán)境地質條件影響-水污染防護條件權值確定

    表4-6-3 環(huán)境地質條件影響-場地穩(wěn)定程度權值確定

    續(xù)表

    3.黃土地區(qū)垃圾場選址評價標準

    根據有關研究成果和成功的實踐經驗,適宜性的等級標準采用百分制是較適合的。表4-3-7是填埋處置場(區(qū))適宜性等級標準。

    4.黃土地區(qū)垃圾場選址評價流程

    與巖溶地區(qū)的垃圾場選址評價流程相同。

    四、黃土地區(qū)垃圾場選址評價應用實例

    下面就上述分析提出的選址評價方法,在垃圾填埋選址較困難的太原、呂梁黃土地區(qū)進行實例應用分析。

    (一)環(huán)境地質概況

    1.太原市環(huán)境地質概況

    太原市地處太原新裂陷盆地內,地貌單元為黃土丘陵,次級地貌類型為“U”形沖溝和黃土梁峁,地形地貌類型較復雜,區(qū)內地質構造簡單,出露地層為第四系松散層,巖性巖相較穩(wěn)定,巖土體工程地質性質良好,工程水文地質條件一般,人類工程活動對地質環(huán)境的影響一般,地質災害不發(fā)育。

    2.呂梁市環(huán)境地質概況

    呂梁市地處呂梁新裂陷盆地內,地貌單元為黃土梁峁丘陵,次級地貌類型為“V”形沖溝和黃土梁峁地表為較典型的黃土梁峁丘陵地帶。黃土形成年代較老,多為離石黃土。這里“V”形溝壑深切,植被差,侵蝕強度大。

    (二)黃土地區(qū)垃圾填埋場選址適宜性評價模型構建

    根據資料分析及現場踏勘情況,擬選出太原侯村、山莊頭及呂梁田家匯3個垃圾場地,其環(huán)境地質條件如表4-6-4所示。該3個擬評選垃圾填埋場址全部位于黃土分布地區(qū),可用黃土區(qū)垃圾場選址評價模型來進行選址評價。由此,我們針對這些區(qū)域黃土的環(huán)境地質特點,應用前述相關垃圾填埋場選址評價方法構建了如圖4-6-1的層次評價結構圖。

    (三)評價模型中各層影響因子理論權重計算

    利用層次分析法,依照黃土地區(qū)環(huán)境地質特點,按照地質環(huán)境條件、場地可利用性、環(huán)境保護條件、交通運輸條件、建場條件、社會影響等為第一層面組合,再依此層面各因子的下屬因子集合分別為次一級層面組合,再次一級的遞階層面組合依次類推,得到一系列呈遞階式排列的不同層面影響因子的組合。再按9標度法則構造出一系列判斷矩陣,通過一定方式的計算及相關檢驗,得到影響黃土地區(qū)垃圾填埋場選址評價因素及其遞階歸屬子因子間的相對權重值(表4-6-5)。

    (四)黃土地區(qū)垃圾填埋場選址適宜性評價

    根據本文推出的黃土地區(qū)垃圾填埋場選址評價方法流程,結合山西太原、呂梁兩地環(huán)境地質特點,我們首先依據相關資料及實地踏勘調查,選擇了太原侯村、太原山莊頭、呂梁田家匯等三個垃圾填埋場址進行適宜性評價。各候選場地的環(huán)境條件見表4-6-4。

    表4-6-4 黃土地區(qū)未來垃圾填埋場候選場址環(huán)境概況表

    續(xù)表

    結合表4-6-4實際環(huán)境情況,對應表表4-4-1~表4-4-4及表4-6-1~表4-6-3查出各候選場地按層次分析模型評價的基層影響因子的實際貢獻權值,連同前已計算出的理論權值,一同代入(4-2-1)、(4-2-2)式計算,即可得到各候選場地的適宜性評價分值,見表4-6-5。

    表4-6-5 黃土地區(qū)垃圾填埋場址適宜性評價分值表

    續(xù)表

    由表4-6-5看出,針對太原侯村、太原山莊頭、呂梁田家匯3個場地的垃圾填埋適宜性評價分值分別為74.39、66.99、73.2,對應表4-3-7的分級評價,3個場地皆為勉強適宜作為黃土地區(qū)的填埋垃圾場地。

    五、結論

    通過前文論述及應用實例驗證,上述垃圾填埋場選址評價方法適宜作為黃土地區(qū)城市固體垃圾無害化、減量化填埋處置場址的優(yōu)選評價方法,它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可操作性和實用性。

    二、垃圾填埋場面積設計

    垃圾場的面積一般不是這樣計算的。首先確定垃圾量,再尋找合適的場址,確定填埋年限、填埋高度,最后才有填埋面積。又不是設計水池子,有了深度和流量就可以設計面積了。

    三、垃圾場選址與適宜性評價的一般原則

    一、垃圾場選址適宜性評價的一般原則[6~17]

    垃圾填埋場選址的基本原則是,以合理的技術、經濟的方案和盡可能少的投資,實現垃圾減容無害化及保護環(huán)境的目的。其中除了要考慮環(huán)境地質條件外,還要綜合考慮區(qū)域經濟、交通、地形、氣候、地表水文條件等等因素[6~17]。根據以往的研究結果和處置經驗,結合我國的國情特點,我們認為垃圾填埋場選址的基本原則包含如下:

    (1)規(guī)劃區(qū)與城市的距離

    垃圾填埋場對城市的影響,表現在傳播臭氣,污染地下水、地表水資源及土壤,危害城市居民健康等方面。因此,宜遠離城市為好。

    (2)交通運輸條件

    從經濟上考慮,交通便利的地方,運輸成本低。而在無路的情況下,應考慮修路的難易程度,一般要求場地距已有公路不超過500m。

    (3)環(huán)境保護條件

    垃圾填埋場應避免對地表水造成污染或污染性很小,垃圾的滲出液不可隨意排入土地或農田中也不要堆放在河流兩岸。應遠離居民區(qū)500m以外,遠離飛機場10km以外。

    (4)場地建設條件

    填埋垃圾場選址一般要求地形越平坦越好,除垃圾處置區(qū)外,還需留有建設辦公室、磅稱房、機動區(qū)和作業(yè)區(qū)等的地方,最好同時考慮可作填埋場襯墊系統(tǒng)的黏土材料來源、通水電情況、場地容積及匯水面積等條件,盡可能選擇在這些條件較好的區(qū)域。

    (5)地質環(huán)境條件

    垃圾填埋場址需重點考慮地質環(huán)境條件,一般宜選在:地下水位埋深大、遠離水源地800m以上,與供水井的距離至少大于50m,包氣帶土層厚,底部土層滲透系數較小(在10-7cm·s-1以下),巖石節(jié)理、裂隙及巖溶、深大斷裂等發(fā)育較低的地區(qū)。同時需避開可能存在的邊坡失穩(wěn)、泥石流、地面塌陷、巖溶塌陷等易發(fā)區(qū)。一般低洼濕地、河畔、溝浜、專用水源地等地段不宜建場。

    (6)場地可利用性

    填埋垃圾場選址應滿足場地容積可使用10年以上,這樣才能基本保證處置垃圾成本經濟合算。并盡可能利用廢棄土地、荒地或便宜土地,來降低成本。避開未開采地下蘊礦區(qū)、溢洪道、洪泛區(qū)。

    二、垃圾場選址適宜性的一般評價方法

    (一)垃圾場選址適宜性評價思路

    按照上述原則選出的垃圾填埋場,只能滿足規(guī)劃階段使用,作為真正的可使用垃圾填埋場,還需作進一步的地質詳勘和適宜性評價工作。城市垃圾場選址的適宜性評價思路如下:首先從環(huán)境地質條件、環(huán)境保護條件、交通運輸條件、場地建設條件、社會環(huán)境影響等方面對擬選場地的適宜性進行考察評價,再根據不同地質環(huán)境區(qū)(如巖溶地區(qū)、黃土地區(qū)、平原區(qū)、基巖山區(qū)等)的地質環(huán)境特點,重點針對擬選場地的水污染防護性、場地穩(wěn)定性及場地可利用性方面進行適宜性評價。在此基礎上再按一定的分析法則或模型方法對擬選場地的適宜性進行全面評價[6~9,15~18]。

    (二)垃圾場選址適宜性的一般評價方法

    1.評價模型選擇

    可用于城市垃圾填埋場的選址評價方法或模型很多,有灰色聚類法、模糊綜合評判法、專家系統(tǒng)法及地理信息系統(tǒng)(GIS)法等等。對于城市的垃圾填埋場選址評價而言,它的評價因子與數量是有限和基本穩(wěn)定的,并且針對每一評價因子的優(yōu)劣評判都有穩(wěn)定或較穩(wěn)定的等級或標準界定,可以說對于垃圾填埋場的選址評價,基本是按照各分類影響因子的標準值或最佳狀態(tài)值的指引而進行的。根據上述相應的選址評價思路及原則,結合選址評價因素組成復雜,且又具有分層及遞階影響的特點,宜采用條理、層次清晰的層次分析法進行城市垃圾填埋場的選址評價。它不僅便捷、易于操作,綜合處理好了具有遞階層次結構的垃圾填埋場選址評價因素間的復雜關系,又得到了可比較量化的結果,方法較為科學[6~9,15~18]。

    2.垃圾場選址的一般評價方法

    (1)評價模型構建

    根據影響垃圾填埋場選址評價因素的構成特點及層次分析法原理,城市垃圾填埋場的選址評價,應在依據城市區(qū)域的社會經濟發(fā)展、城市發(fā)展規(guī)劃及生態(tài)與地質環(huán)境特點基礎上,從主要考慮場地可利用性、環(huán)境地質條件、環(huán)境保護條件、交通運輸條件、建場條件及社會環(huán)境條件等六大方面因素,各大影響因素又包含了若干子因素等遞階式影響來進行。具體步驟可先按照同級并列、下級遞階歸屬法則進行分類與排列,構造出一個層次結構的分析模型(圖4-3-1)。按此層次分析模型,可將上述遞階分類與排列的各影響因素按一定法則進行重要性排序,再把各層次影響目標場地的評價因素進行逐一量化計算,得出每層各因素的相對權重,將這些權重值納入到一定的公式中計算,即可求出候選目標場地的得分值,根據這些得分值即可對目標場地的適宜性做出最終評價。這樣構建的模型,即為針對城市垃圾填埋場選址適宜性的評價模型。

    (2)計算公式

    對于上述構建的評價模型,其計算公式適宜采用多目標、多層次加權乘積的目標函數來描述,它是通過建立一個廣義的目標函數,將垃圾填埋場的選址適宜性評價涉及的各個子系統(tǒng)(子因素)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計算量化來實現其適宜性評價目的。這個廣義的目標函數為

    城市地質環(huán)境評價理論方法

    式中:Z為某堆放場適宜性總分;i為第一層制約因素第i項影響因素,i=1,2,…,n;n為某堆放場第一層制約因素個數;Zi為第一層制約因素第i項影響因素之總分。

    城市地質環(huán)境評價理論方法

    式中:Zi為第一層制約因素第i因素之總分;i為第一層制約因素個數;j為第一層制約因素第i項影響因素的第二層子因素第j子因素(j=0,1,2);L為第二層制約因素第三層子因素的第L子因素L=0,1,2,…,n;K1為第一層制約因素第i項影響因素之個數(K1=1,2,…,n);Ki00為第一層制約因素第i子因素權重;Kij0為第二層制約因素第j子因素權重;KijL為第三層制約因素第L因素權重;KijLS為第三層制約因素第L因素實際貢獻權重。

    由此,利用以上層次分析法和相應的評價模型可實現對城市垃圾填埋場選址的適宜性評價。

    四、垃圾場分布現狀調查

    調查內容:查清垃圾場分布現狀,包括垃圾場的位置、數量、堆填高(深)度、堆放時間、處置方式、占地情況(面積、土地種類、修復利用可能性等)、附近居民的反映;與附近居民點、地表水體、供水水源、旅游景觀、重要設施等的距離。

    一、調查方法

    垃圾場分布現狀的調查主要要求查明地點、場地大小、堆放量、堆放時間、占地面積等。調查方法主要包括遙感與地面調查兩種。兩種方法有機結合起來,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遙感解譯調查——遙感調查垃圾場的分布狀況是最好的方法之一。解譯的內容有:工業(yè)、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的堆放狀況,堆放點的分布,堆放點的面積、數量等。衛(wèi)星影像空間分辨率較高,可達到3~10m的水平。一般道旁、溝渠、河畔、土石坑等分布的小垃圾堆能解譯出來,更不用說大的垃圾處置場了。在正式開展調查之前,充分收集和分析資料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資料收集與分析

    除收集水文、地質等方面的資料外,還要收集、分析和研究所調查的城市過去的城市遙感工作,特別是固體廢物堆放或處置遙感解譯成果。這些資料的齊全程度直接關系到遙感調查工作。這步工作做好了,再開展遙感解譯工作。

    用于城市垃圾堆放狀況調查的遙感技術主要由航空遙感及衛(wèi)星遙感組成。下面分別介紹。

    2.航空遙感技術[13]

    (1)航空遙感像片判讀解譯。對航空遙感像片的判讀解譯,是根據像片上的影像特征——形狀、大小、色調、紋形、布局和位置去識別目標和解譯某種現象的。垃圾堆在像片上有逼真、清楚的影像。①形狀特征。形狀特征指地面物體外部輪廓的俯視圖形在像片上所表現出的影像形狀。影像形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地物的某些性質,所以形狀特征是識別目標的重要依據之一。②大小特征。大小特征是地物在像片上的影像尺寸,像片比例尺能明確給出地物大小的概念。③色調特征。色調特征是對黑白像片而言,是指物體輻射亮度在黑白像片上所表示出的由黑到白的各種不同深淺程度。不同的地物反映在像片上影像的色調不同。④紋形圖案特征。細小地物在像片上有規(guī)律地重復出現所組成花紋圖案的影像,稱之為紋形圖案特征。每種類型的地物在像片上都有本身紋形圖案。⑤位置布局特征。位置布局特征是指地物的環(huán)境位置以及地物間空間位置配置關系在像片上的反映,在地面上的各種地物都有它存在的位置,并且與周圍其他地物之間有某種聯系。

    根據航空遙感像片上的形狀、大小、色調、紋形、位置布局等影像特征,初步確定以下幾種情況為垃圾堆放場所:①在居民地及周圍的空地處找出影像發(fā)白、發(fā)虛,與周圍影像色調不一樣,一般有小路連接并且小路到此終斷,此處一般為生活垃圾或混合垃圾堆放處。②在遠離居民地且較平坦處,在判讀儀上觀察有公路通往此處,其外圍是圍墻或隔離網,中間有高出的小山包,影像與周圍其他地物不同,有明顯的紋形特征,毛絨絨的,呈不規(guī)則形狀。一邊較陡,一邊較緩,旁邊有獨立房和停車場。此處一般為正規(guī)的垃圾處理場、轉運站等設施。③在影像上自然或人為形成的大坑??永镆话阌兴?,坑壁較陡,周邊較大,有通往大坑的道路。一邊在坑沿上向坑中延伸,且影像發(fā)白,形狀不規(guī)則??舆呌凶邉踊蛲?科?。此處一般為垃圾填埋坑。

    表2-1和表2-2分別為垃圾堆場在航片的天然彩色圖像和彩紅外圖像上的解譯標志。

    表2-1 垃圾在航片天然彩色圖像上的解譯標志

    (2)現場抽檢。為了檢查室內航片解譯成果的可靠性,使之更全面、準確地反映北京市垃圾堆的分布狀況,北京市環(huán)衛(wèi)科研設計所與北京軍區(qū)測繪大隊組成聯合檢查驗證小組,對北京市垃圾分布狀況,采用隨機抽樣方式進行了認真細致的檢查驗證。各區(qū)驗證情況見表2-3。

    (3)體積和質量計算。隨機抽樣驗證在4個近郊區(qū)進行,總抽樣堆數165堆,錯漏堆數5堆,錯漏率為3%,錯漏均在允許誤差之內。引起錯漏的原因,主要與車行道兩旁種植的樹覆蓋有關。因此遙感解譯成果質量是很高的。

    體積計算公式:

    城市垃圾地質環(huán)境影響調查評價方法

    表2-2 垃圾堆在航片彩紅外圖像上的解譯標志

    表2-3 抽樣驗證統(tǒng)計表

    式中:V為垃圾堆體積(m3); A為垃圾堆平均厚度(m);f為垃圾堆面積(m2)。

    公式中使用的A值、f值,是由參加現場檢查、驗證人員提供的測量值,由于量具和操作有可能出現誤差,這些計算值只能作為參考。

    質量計算公式:

    式中:G為垃圾質量(t); Q為各類垃圾的密度(t/m3)。其中:生活垃圾密度0.5t/m3;建筑垃圾密度1.2t/m3;工業(yè)垃圾密度1.5t/m3;混合垃圾密度0.8t/m3。

    (4)調研結果。調查結果見表2-4、表2-5。在垃圾分布總數中,地面堆放663堆。填埋坑45個。地面堆放占地面積36~100m2的垃圾堆占多數。而填埋坑占地面積基本在3000m2以上。就垃圾類型而言,生活垃圾占大部分。

    表2-4 按占地面積統(tǒng)計垃圾分布數量

    表2-5 按垃圾類型統(tǒng)計垃圾分布數量

    將調查結果在地理底圖上,標出100m2以上垃圾分布點位,其中占地面積大于3000m2的堆放物或坑位按實地分布形狀標出,小于100m2的堆放物只反映在統(tǒng)計表中。

    (5)垃圾調查結果比較分析。1987年與1997年垃圾調查比較情況見表2-6、表2-7。

    通過比較,結合垃圾分布圖,可得出如下結論:①垃圾堆放數量已經大幅度下降,北京三環(huán)路以內已經沒有垃圾堆。堆放總數已從1987年的2882堆下降到1997年的663堆,是1987年的23%;占地面積從1987年的456萬m2,減少到1997的148萬m2,只是1987年的32.5%。說明垃圾包圍城市的局面已經明顯改變。包圍已明顯變稀、變薄,并向外推移。②垃圾填坑現象嚴重,填埋的垃圾面積大于地面堆放的占地面積。此次調查,垃圾填埋坑45個,占地面積420萬m2。從數量上來看,填埋坑數遠遠少于地面堆放的垃圾堆數,但填埋坑的占地面積,卻大大超過地面堆放的占地面積,且填埋坑占地面積超過5萬m2的占50%以上。從現場實地調查看,有些填埋坑啟用時間并不長。由于1987年的調查中沒有計算垃圾坑的面積,而1997年調查的是垃圾“坑”和“堆”,故得出垃圾占地總面積增加的結論。③垃圾占地情況不均勻。

    表2-6 占地面積36m2以上的垃圾分布狀況比較

    表2-7 占地面積100m2以上的垃圾堆在各環(huán)路分布狀況比較?。▎挝唬簜€)

    從1997年垃圾分布圖可以看出,西北方向垃圾堆和垃圾填埋坑相對較少,西南方向垃圾堆和垃圾填埋坑比較集中。而且占地面積在3000m2以上的也相對集中。④垃圾由過去分散堆放,轉為現在的集中堆放和大面積填埋,由地面堆放轉為向坑中填埋,對地面水污染形成潛在危險。

    3.衛(wèi)星遙感技術

    衛(wèi)星遙感技術用于城市垃圾分布現狀調查和動態(tài)監(jiān)測是比較有效的措施之一。工作步驟一般要經過遙感數據選用、數據處理、建立解譯標志、解譯、分析處理和編寫成果報告等過程。作者以滹沱河流域石家莊段垃圾分布調查為例,來說明該過程。

    (1)遙感數據選用。根據調查區(qū)已有的衛(wèi)星遙感數據情況及調查任務要求,我們選用下列遙感數據。

    美國陸地衛(wèi)星(Landsat)-MSS圖像。MSS圖像擁有4個波段,圖像資料分膠片和計算機兼容磁帶(CCT)兩種,地面分辨率為79m,影像比例尺最大可達1:20萬。

    美國陸地衛(wèi)星(Landsat)-TM、ETM圖像。TM圖像是當前地學遙感應用的重要航天資料,它擁有七個波段,地面分辨率為30m,影像比例尺一般為1:5萬,可滿足1:5萬制圖的需求。ETM圖像為增強型TM圖像,增加一個全色波段,地面分辨率為15m,可滿足1:2.5萬地質制圖幾何要求。

    根據項目要求,本次遙感解譯,20世紀70年代數據源采用陸地衛(wèi)星MSS圖像,時相為1976年11月15日;20世紀90年代數據源采用陸地衛(wèi)星TM圖像,時相為1993年10月19日;21世紀初數據源采用陸地衛(wèi)星ETM圖像,時相為2002年5月26日。雖然TM數據與ETM數據,年內時相相差五個月,由于此兩時相一個為秋末,一個為春末夏初,對林草地的解譯基本無影響;此工作區(qū)內水體主要由滹沱河、渠和人工湖泊等組成,滹沱河和渠中的水主要由當年的降雨量決定,而人工湖泊的水不受時相限制。在解譯中,綜合考慮這些因素的影響,三種圖像時相基本能夠滿足項目的解譯精度要求。數據源及解譯要求見表2-8。

    表2-8 數據源及解譯要求一覽表

    (2)數據處理。獲得的原始遙感數據是分幅和分波段的數據,它們存在著空間誤差、光譜差異,因此必須進行必要的幾何校正、圖像鑲嵌和光譜校正。同時為了提取水土生態(tài)環(huán)境演變專題信息,需要進行數據波段彩色合成、數據融合、影像增強、區(qū)域信息、植被信息提取分類和GIS復合等處理工作。遙感數據處理技術路線如圖2-1所示。

    圖2-1 遙感數據處理技術路線

    (3)建立解譯標志。采用衛(wèi)星遙感技術調查地面垃圾,不僅需要建立垃圾堆(場)的解譯標志,為了便于在眾多的生態(tài)地質要素中識別出垃圾堆(場),也需要建立其他生態(tài)要素解譯標志。包括垃圾堆(場)在內的生態(tài)地質要素解譯標志,主要根據遙感影像圖上的色、影、形、紋等特征來建立。此次解譯要素主要有地表水、林草地、農業(yè)用地、山地、河道沙化地、濕地、垃圾、居民地等。其在三種遙感數據上的基本解譯標志如彩圖1所示。

    (4)垃圾解譯。衛(wèi)星數據不同,其在影像上的具體表示也不同,其主要影像特征如下:①MSS衛(wèi)星數據:由于MSS衛(wèi)星數據空間分辨率較低,且20世紀70年代垃圾堆放也并未形成較大規(guī)模,因此,在MSS衛(wèi)星數據解譯過程中未細化出垃圾。②TM衛(wèi)星數據:垃圾在此衛(wèi)星影像上呈現藍灰色調和淡紫紅色調,由于堆積成分復雜,所以色調不均勻,色調影紋給人膠狀的感覺。僅對較大面積垃圾進行解譯。③ETM衛(wèi)星數據:垃圾在此衛(wèi)星影像上呈現黑色調、藍灰色調、紫紅色調和暗紫色調,由于堆積成分復雜,所以表現出的色調也多樣,且色調不均勻,色調影紋給人膠狀的感覺。

    (5)解譯結果。通過上述工作步驟,解譯出區(qū)內垃圾堆放概況為:TM和ETM數據上能解譯出較大面積的垃圾堆,TM數據上解譯垃圾點13個,總面積1.020 km2; ETM數據上解譯垃圾點34個,總面積1.458 km2??傮w來說城市集約化的增強以及工業(yè)的發(fā)展,各種生活垃圾和工業(yè)垃圾不斷增加,亟待有效的垃圾處理方案出臺,對其治理。這些解譯結果如彩圖21、彩圖22所示。

    4.野外實地調查驗證

    (1)驗證必要性。不管是航空遙感或是衛(wèi)星遙感解譯,盡管建立了解譯標志,但由于地面地物影像特征的復雜性和多變性,特別是相當多的城市垃圾都采用填坑或填埋在低洼地帶,使用期滿的場地都用土進行不同程度的覆蓋,或者是長滿了植物,或者由于影像圖分辨率不高,小型垃圾場不能顯現,或者三者兼而有之。因此在航片或衛(wèi)片上不能準確地顯現(彩圖2、彩圖3)。為準確可靠,在室內像片解譯的基礎上,必須進行野外像片調繪和野外作業(yè)控制測量。

    (2)具體操作。野外作業(yè)人員持像片和地圖至現場。根據影像與實地比較逐一對照檢查,準確記錄其各項內容。對像片解譯中遺漏的,多查多問,然后進行補繪。

    大型垃圾處理設施主要用像片影像劃定其范圍,根據現場情況,確定其占地面積、厚度及類型。對小型垃圾堆,由于地面分辨率不高,以野外作業(yè)調查為主。用皮尺測量其占地面積和厚度,保證各項記錄的準確性。

    二、地面調查

    標準的城市垃圾衛(wèi)生填埋場是在近十幾年才有的,數量上很少。而非標準的垃圾場占絕大多數,一般都隨意或簡單地堆放在溝壑、溝渠、河床、采石砂坑、低洼的荒地等負地形中,且不少經過了掩埋,之上長滿了植物或建了房屋等。這種負地形中經過掩埋,其上長滿植被或建了房的垃圾場,別說衛(wèi)星或飛機上采集不了真實信息,調查人員若沒有經驗,地面調查時也未必查出來。

    在北京周圍所做的面積為2000 km2的同一范圍內,地面調查查出176個,而衛(wèi)星遙感查出大小相同的垃圾場僅61個,僅為地面查出的1/3多些。

    不僅遙感調查結果驗證需要地面調查,垃圾場對環(huán)境影響調查涉及到許多方面,如垃圾場附近地表水、地形地貌、地層巖性等及水、土等樣品的采集等,都需要進行地面調查。這里僅敘述垃圾分布狀況的地面調查,內容僅涉及查明垃圾場的地點、大小、堆放量、堆放時間等,其他內容的調查將在下列相應內容中做對應敘述。

    垃圾的地面調查與一般地質地面測量在路線布置、調查方法方面都有很大差別。主要包括走訪與咨詢、路線部署和實地調查等三方面。

    (一)走訪與咨詢

    如果在地面調查開展之前已經做了遙感解譯調查,對垃圾堆放場或處置場已有相當的掌握,那么,對走訪與咨詢工作依賴性相對降低。否則,一定要做好這步工作。

    為順利開展地面調查,之前要先進行走訪與咨詢,對象是環(huán)衛(wèi)、環(huán)保、市政等部門的相關工作者。若過去該城市已開展過城市垃圾分布狀況調查,包括實地和遙感調查等類似工作,且已收集和掌握到的資料比較齊全,我們能對城市垃圾的分布范圍、垃圾場的地點等能有比較清楚的了解,那么地面調查路線及工作部署就有的放矢,針對性強,調查效果將事半功倍。

    當然,做過垃圾場分布的遙感調查或地面調查的城市一般是大城市,數量并不多,多數城市都沒有開展這方面的工作。但一般的環(huán)衛(wèi)部門都大體對所清運的垃圾堆放地方等情況有些掌握,他們可以給你提供一些大體情況。這對路線部署和地面調查工作的開展也是非常有用的。

    (二)路線部署

    城市垃圾場地分布一般在城鄉(xiāng)結合部位、道旁、溝邊、河畔、土石坑中、山谷里、低洼的荒地和廢地里,與一般的地質現象規(guī)律不同。城市垃圾的調查路線部署,與一般地質調查路線部署差別很大,因此,不能按照1:10萬或1:5萬或其他比例尺環(huán)境地質等調查規(guī)范執(zhí)行,不執(zhí)行嚴格的調查點密度控制。但需要調查者根據具體情況,靈活機動地部署工作。路線部署要遵循下列原則:

    1.重要地帶重點布置的原則

    重要地帶為城鄉(xiāng)結合部位的道旁、溝邊、河畔、土石坑中、山谷里、低洼的荒地和廢地里,或其他有資料顯示的地方。

    2.盡量不重復原則

    一般地說,路線重復降低工作效率,不允許無意義的重復。但城市垃圾的調查免不了重復。原因有二:一是由于許多城市垃圾場常常被填埋,或上面建了建筑物,或用土覆蓋后又重新種植,即使從旁路過,也往往不易發(fā)現,因此,常常遺漏,發(fā)現后免不了要再次到達調查。二是許多堆放垃圾的地方是盲道,調查車不得不返回。

    3.靈活變更的原則

    在垃圾的調查過程中,往往在垃圾場地詢問拾荒者,能夠提供垃圾場所在位置方面大量而準確的信息。常常會根據他們提供的情況,不斷地改變調查路線。

    (三)實地調查

    1.隱蔽垃圾場的識別標志

    裸露的垃圾堆放場或大型填埋場,識別起來都比較容易。但有許多小型垃圾堆放場或簡便填埋場,由于土的填埋、掩埋、植物覆蓋或其上建起了房屋,表面上根本看不出是垃圾場,難于識別。但只要用心觀察,會發(fā)現垃圾場的存在有其特殊標志??偨Y如下:

    (1)塑料彩旗飄飄(彩圖4、彩圖5)。由于塑料薄膜不被回收,所以垃圾場附近地上、房屋建筑物上、樹上、草上等等,到處掛滿了各種顏色的塑料薄膜。因此,如果你看見了,不管有多遠,尋物而去,準能找到垃圾場。

    (2)氣味。眾所周知,垃圾處置場放出的氣體由甲烷、硫化氫、二氧化碳、氨氣等組成,其中硫化氫、氨氣的味道比較特別,這種味道要是異常濃烈,便是垃圾場存在的重要標識,表明附近存在垃圾。

    (3)蒼蠅聚集。大量的蒼蠅集中在某一地面上空飛舞或聚集在某一凸形土堡等地物上,這樣的地方很可能存在垃圾場。

    (4)垃圾車行蹤。裝滿垃圾的垃圾運輸車是帶你去垃圾場的最好向導,跟著它,準能找到垃圾場。

    (5)鳥類集聚(彩圖6)。有一些鳥類(如蒼鸕和烏鴉)喜歡垃圾作為食物,它們成群的在垃圾堆上來覓食。這樣的鳥集聚的地方,存在垃圾場的可能性大。

    (6)來源不明的污水(彩圖7、彩圖8)。在一些荒地或其他垃圾可能傾倒的地方,如果有來源不明的污水、臭水排出,很有可能附近有垃圾場存在,應注意尋找。

    (7)荒地中有孤零建筑。在一片比較荒涼的地里,可能為一座或幾間簡易小房,也可能是看起來比較破損的圍墻,其中圍起來的一片荒蕪的空地很可能就是已填滿垃圾而掩埋了的垃圾場。

    (8)拾荒者聚居地(彩圖9、彩圖10)。拾荒者靠撿垃圾為生,其主要工作場所為垃圾場,他們中的部分居住在垃圾旁邊或垃圾場上的簡易小房里。小房的建筑材料多數是垃圾場上拾到的木材、塑料、編織帶等,容易識別。

    (9)荒地中叢生的雜草(彩圖11、彩圖12)。良田里有一片長滿雜草且隆起的荒地,很可能就是使用期滿的垃圾場。

    (10)撒落有垃圾的道路。專門的垃圾清運車不會把垃圾撒落在到上,這種運輸車一般只把垃圾運往正式的填埋場。但由于垃圾傾倒者為減少成本、逃避交費等種種原因,他們不把垃圾運往垃圾衛(wèi)生填埋場處置,而是運往那些不付費用或少付費用的地方堆放。運輸這種垃圾的車,一般不是正規(guī)的垃圾運輸車,以貨運卡車居多,因此,經常在路上或兩旁撒落垃圾,甚至在道路兩側的樹木、建筑物、電線等上面,會掛有許多塑料薄膜。沿著這樣的道路,一般能找到垃圾場。

    (11)地形圖上的標志——垃圾場、磚瓦廠、采石或采砂場。地形圖在測量成圖的時候,一般時間都比較早。那時候標注的垃圾場,很可能已填埋,或者在上面建了建筑(如北京天通苑居住區(qū)),在地表已看不出,要認真詢問當地人,才能識別這種地方的垃圾場。過去的磚瓦廠、采石或采砂場到現在多數已廢棄,遺留下來的廢土坑、石坑和砂坑非常可能成為傾倒垃圾的地方。以地形圖標注為向導,再仔細詢問,便可找到垃圾場。

    (12)平地上隆起的小土山(彩圖13、彩圖14)。這種小土山極有可能是近幾年剛堆積的建筑垃圾或其與生活垃圾的混合垃圾堆。見到它,仔細去勘察和分析,便可以確定。

    只要靈活用好上述標志或者它們的組合,在野外就容易找到垃圾場,為進一步開展垃圾及其對環(huán)境的影響調查奠定基礎。

    2.垃圾場調查內容

    對于某個垃圾場,調查內容包括垃圾場具體位置、處置垃圾的種類、地表環(huán)境條件(附近地表水及其相互關系、附近居民點及其用水情況)、垃圾淋濾液狀況、垃圾場穩(wěn)定性及其影響因素、場地地質環(huán)境條件(地層及其結構、巖性、地下水及其流向)、垃圾場對地質環(huán)境影響等。

    3.垃圾場現場調查的手段

    野外現場調查需要進行定位,取水樣、土樣,并進行地下水位與流向等測量,所涉及到的工具除越野汽車外,還包括地質三件寶(羅盤、卷尺或皮尺、鐵錘)、定位儀GPS、數碼相機、測量標竿、記錄本與筆、刀具、洛陽鏟、地下水位計、野外水質分析儀等。

    各種調查手段的使用將在下文中逐漸述及。

    以上就是關于垃圾場填埋場景觀設計圖相關問題的回答。希望能幫到你,如有更多相關問題,您也可以聯系我們的客服進行咨詢,客服也會為您講解更多精彩的知識和內容。


    推薦閱讀:

    管理類專業(yè)真的很垃圾嗎(管理類專業(yè)真的很垃圾嗎)

    杭州垃圾清運費用價目表(杭州垃圾清運費用價目表最新)

    視頻號太垃圾了(視頻號太垃圾了怎么解決)

    長沙二手房裝修翻新推薦(長沙二手房裝修翻新推薦信息)

    怎么知道朋友有沒有視頻號呢(怎么知道朋友有沒有視頻號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