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首頁
SERVICE 服務產(chǎn)品
XINMEITI 新媒體代運營
CASE 服務案例
NEWS 熱點資訊
ABOUT 關于我們
CONTACT 聯(lián)系我們
創(chuàng)意嶺
讓品牌有溫度、有情感
專注品牌策劃15年

    別有洞天的景觀設計案例(別有洞天的景觀設計案例分享)

    發(fā)布時間:2023-03-25 02:08:31     稿源: 創(chuàng)意嶺    閱讀: 111        問大家

    大家好!今天讓創(chuàng)意嶺的小編來大家介紹下關于別有洞天的景觀設計案例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對此問題的歸納整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開始之前先推薦一個非常厲害的Ai人工智能工具,一鍵生成原創(chuàng)文章、方案、文案、工作計劃、工作報告、論文、代碼、作文、做題和對話答疑等等

    只需要輸入關鍵詞,就能返回你想要的內(nèi)容,越精準,寫出的就越詳細,有微信小程序端、在線網(wǎng)頁版、PC客戶端

    官網(wǎng):https://ai.de1919.com。

    創(chuàng)意嶺作為行業(yè)內(nèi)優(yōu)秀的企業(yè),服務客戶遍布全球各地,如需了解景觀設計相關業(yè)務請撥打電話175-8598-2043,或添加微信:1454722008

    本文目錄:

    別有洞天的景觀設計案例(別有洞天的景觀設計案例分享)

    一、圓明園里根據(jù)詩情畫意的 景觀

    【圓明園的簡介】

    圓明園位于北京市西郊,海淀區(qū)東部。原為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御苑,占地約5200畝,平面布局呈倒置的品字形,圓明園由圓明、長春、綺春三園組成,總面積達350公頃。

    它的陸上建筑面積和故宮一樣大,水域面積又等于一個頤和園。圓明園匯集了當時江南若干名園勝景的特點,融中國古代造園藝術之精華,以園中之園的藝術手法,將詩情畫意融化于千變?nèi)f化的景象之中。圓明園的南部為朝廷區(qū),是皇帝處理公務之所。其余地區(qū)則分布著40個景區(qū),其中有50多處景點直接模仿外地的名園勝景,如杭州西湖十景,不僅模仿建筑,連名字也照搬過來。更有趣的是,圓明園中還建有西式園林景區(qū)。最有名的“觀水法”,是一座西洋噴泉,還有萬花陣迷宮以及西洋樓等,都具有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風格。在湖水中還有一個威尼斯城模型,皇帝坐在岸邊山上便可欣賞萬里之外的“水城風光”。

    圓明園是一座珍寶館,里面藏有名人字畫、秘府典籍、鐘鼎寶器、金銀珠寶等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華。圓明園也是一座異木奇花之園,名貴花木多達數(shù)百萬株。完整目睹過圓明園的西方人把她稱為“萬園之園”。的確,如果今天還和140年前一樣,這座超巨型園林就是當之無愧的“世界園林之王”了。遺憾的是,1860年英法聯(lián)軍洗劫圓明園,園中的建筑被燒毀,文物被劫掠,奇跡和神話般的圓明園變成一片廢墟,只剩斷垣殘壁,供游人憑吊。

    【圓明園的歷史發(fā)展】

    清代著名的皇家園林??滴跛氖四辏?709),康熙帝(即清圣祖玄燁)將北京西北郊暢春園北一里許的一座園林賜給第四子胤禛,并親題園額“圓明園”。雍正三年(1725),雍正帝(即清世宗胤禛)在圓明園南面增建宮殿衙署,占地面積由原來的六百余畝擴大到三千余畝。此后,圓明園不僅是清朝皇帝休憩游覽的地方,也是他們朝會大臣、接見外國使節(jié)、處理日常政務的場所。乾隆帝(即清高宗弘歷)即位后,在圓明園內(nèi)調(diào)整了園林景觀,增添了建筑組群,并在圓明園的東鄰和東南鄰興建了長春園和綺春園(同治時改名萬春園)。這三座園林,均屬圓明園管理大臣管理,稱圓明三園。

    圓明三園面積五千二百余畝,一百五十余景。其中最著名的有上朝聽政的正大光明殿,祭祀祖先的安佑宮,舉行宴會的山高水長樓,模擬《仙山樓閣圖》的蓬島瑤臺,再現(xiàn)《桃花源記》境界的武陵春色。一些江南的名園勝景,如蘇州的獅子林,杭州的西湖十景,也被仿建于園中。長春園內(nèi)還有一組歐式建筑,俗稱西洋樓。圓明園還是一座大型的皇家博物館,收藏著許多珍寶、圖書和藝術杰作。

    咸豐十年(1860)8月,英法聯(lián)軍攻入北京。10月6日,占領圓明園。從第二天開始,軍官和士兵就瘋狂地進行搶劫和破壞。為了迫使清政府盡快接受議和條件,英國公使額爾金、英軍統(tǒng)帥格蘭特以清政府曾將英法被俘人員囚禁在圓明園為借口,命令米啟爾中將于10月18日率領侵略軍三千五百余人直趨圓明園,縱火焚燒。這場持續(xù)了兩天兩夜的大火,將圓明園燒成一片廢墟。

    同治年間(1862~1874),同治帝準備修復圓明園,供慈禧太后居住。后因財政困難,被迫停止,改建其他建筑。1900年,八國聯(lián)軍侵入北京,圓明園又一次遭到破壞。清朝覆滅后,一些軍閥、政客、官僚,紛紛從圓明園盜運建筑材料,圓明園遺址遭到進一步破壞。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國家十分重視圓明園遺址的保護。1979年,圓明園遺址被列為北京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后,圓明園遺址的整修工作逐步展開。

    歷史上的圓明園,是由圓明園、長春園、綺春園(萬春園)組成。三園緊相毗連,通稱圓明園。共占地5,200余畝(約350公頃),比頤和園的整個范圍還要大出近千畝。它是清代封建帝王在150余年間,所創(chuàng)建和經(jīng)營的一座大型皇家宮苑。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五朝皇帝,都曾長年居住在圓明園優(yōu)游享樂,并于此舉行朝會,處理政事,它與紫禁城(故宮)同為當時的全國政治中心,被清帝特稱為“御園”。

    圓明園

    主要興建于康熙末年和雍正朝,至雍正末年,園林風景群已遍及全園三千畝范圍。乾隆年間,在園內(nèi)相繼又有多處增建和改建。該園的主要園林風景群,有著名的“圓明園四十景”(即正大光明、勤政親賢、九洲清晏、縷月開云、天然圖畫、碧桐書院、慈云普護、上下天光、杏花春館、坦坦蕩蕩、茹古涵今、長春仙館、萬方安和、武陵春色、山高水長、月地云居、鴻慈永祜、匯芳書院、日天琳字、澹泊寧靜、映水蘭香、水木明瑟、濂溪樂處、多稼如云、魚躍鳶飛、北遠山村、西峰秀色、四宜書屋、方壺勝境、澡身浴德、平湖秋月、蓬島瑤臺、接秀山房、別有洞天、夾境鳴琴、涵虛朗鑒、廓然大公、坐石臨流、曲院風荷、洞天深處),以及紫碧山房、藻園、若帆之閣、文源閣等處。當時懸掛匾額的主要園林建筑約達600座,實為右今中外皇家園林之冠。

    長春園

    始建于乾隆十年(1745年)前后,于1751年正式設置管園總領時,園中路和西路各主要景群已基本建成,諸如澹懷堂、含經(jīng)堂、玉玲瓏館、思永齋、海岳開襟、得全閣、流香渚、法慧寺、寶相寺、愛山樓、轉湘帆、叢芳榭等。其后又相繼建成茜園和小有天園。而該園東部諸景(映清齋、如園、鑒園、獅子林),是乾隆三十一年至三十七年大規(guī)模增建的,包括西洋樓景區(qū),長春園共占地一干畝。懸掛匾額的園林建筑約為200座。

    綺春園

    早先原是恰親王允祥的賜邸,約于康熙末年始建,后曾改賜大學士傅恒,至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正式歸入御園,定名綺春園。那時的范圍尚不包括其西北部。嘉慶四年和十六年,該園的西部又先后并進來兩處賜園,一是成親王永瑆的西爽村,一是莊敬和碩公主的含暉園,經(jīng)大規(guī)模修繕和改建、增建之后,該園始具千畝規(guī)模,成為清帝園居的主要園林之一。至此,圓明三園處于全盛時期。嘉慶先有“綺春園三十景”詩,后又陸續(xù)新成20多景,當時比較著名的園林景群有敷春堂、清夏齋、涵秋館、生冬室、四宜書屋、春澤齋、鳳麟洲、蔚藻堂、中和堂、碧享、竹林院、喜雨山房、煙雨樓、含暉樓、澄心堂、暢和堂、湛清軒、招涼榭、凌虛亭等近30處。懸掛匾額的園林建筑有百余座。綺春園宮門,建成于嘉慶十四年(1809年),因它比圓明園大宮門和長春園二宮門晚建半個多世紀,亦稱“新宮門”,一直沿用至今。自道光初年起,該園東路的敷春堂一帶經(jīng)改建后,作為奉養(yǎng)皇太后的地方;但園西路諸景,仍一直是道光、咸豐皇帝的園居范圍。該園1860年被毀后,在同治年間試圖重修時,改稱萬春園。

    西洋樓

    清帝為了追求多方面的樂趣,在長春園北界還引進了一區(qū)歐式園林建筑,俗稱“西洋樓”,由諧奇趣、線法橋、萬花陣、養(yǎng)雀籠、方外觀、海晏堂、遠瀛觀、大水法、觀水法、線法山和線法墻等十余個建筑和庭園組成。于乾隆十二年(1747年)開始籌劃,至二十四年(1759年)基本建成。由西方傳教土郎世寧、蔣友仁、王致誠等設計指導,中國匠師建造。建筑形式是歐洲文藝復興后期“巴洛克”風格,造園形式為“勒諾特”風格。但在造園和建筑裝飾方面也吸取了我國不少傳統(tǒng)手法。

    西洋樓的主體,其實就是人工噴泉,時稱“水法”。特點是數(shù)量多、氣勢大、構思奇恃。主要形成諧奇趣、海晏堂和大水法三處大型噴泉群,頗具殊趣。

    諧奇趣:是乾隆十六年秋建成的第一座建筑,主體為三層,樓南有一大型海堂式噴水池,設有銅鵝、銅羊和西洋翻尾石魚組成的噴泉。樓左右兩側,從曲廊伸出八角樓廳,是演奏中西音樂的地方。

    海晏堂:是西洋樓最大的宮殿。主建筑正門向西,階前有大型水池,池左右呈八字形排引有十二只獸面人身銅像(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正是我國的十二個屬相),每晝夜依次輟流噴水,各一時辰(2小時),正午時刻,十二生肖一齊噴水,俗稱“水力鐘”。這種用十二生肖銅像代替西方裸體雕像的精心設計,實在是洋為中用,中西結合的一件杰作。本來是以歐洲風格的裸體女人像,但乾隆覺得裸體女人不和中國的風俗就改為十二生肖,用青銅制造。

    大水法:是西洋樓最壯觀的噴泉。建筑造形為石龕式,酷似門洞。下邊有一大型獅子頭噴水,形成七層水簾。前下方為橢圓菊花式噴水池,池中心有一只銅梅花鹿,從鹿角噴水八道;兩傭有十只銅狗,從口中噴出水柱,直射鹿身,濺起層層浪花。俗稱“獵狗逐鹿”。大水法的左右前方,各有一座巨大的噴水塔,塔為方形,十三層,頂端噴出水柱,塔四周有八十八根銅管于,也都一齊噴水。當年,皇帝是坐在對面的觀水法,觀賞這一組噴泉的,英國使臣馬戛爾尼、荷蘭使臣得勝等,都曾在這里“瞻仰”過水法奇觀。據(jù)說這處噴泉若全部開放,有如山洪爆發(fā),聲聞里許,在近處談話須打手勢,其壯觀程度可想而知。

    萬花陣,是仿照歐洲的迷宮而建的花園。它的主要特點是:用四尺高的字圖案的雕花磚墻,分隔成若干道迷陣,因而稱作“萬花陣”。盛時,每當中秋之夜,清帝坐在陣中心的圓亭里,宮女們手持黃色彩綢扎成的蓮花燈,尋徑飛跑,先到者便可領到皇帝的賞物。所以也叫黃花陣或黃花燈。雖然從入口到中心亭的直徑距離不過30余米,但因為此陣易進難出,容易走入死胡同,清帝坐在高處,四望蓮花燈東流西奔,引為樂事。

    西洋樓景區(qū),整個占地面積不起過圓明三園總占地面積的五十分之一,只是一個很小的局部而已。但它卻是我國成片仿建歐式園林的一次成功嘗試。這在我國園林史上,在東西方園林交流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的興建,曾在歐洲引起強烈反響。一位目睹過它的西歐傳教土贊譽西洋樓:集美景佳趣于一處,凡人們所能幻想到的、宏偉而奇特的噴泉應有盡有,其中最大者,可以與凡爾賽宮及圣克勞教堂的噴泉并駕齊驅(qū)。這位傳教士的結論是:圓明園者,中國之凡爾賽宮也。

    二、說明一個優(yōu)秀的古典園林所具有的基本特征

    中國古典園林,在其源遠流長的發(fā)展史中,形成了自身的獨特風貌,至今仍為西方園林專家所嘖嘖稱奇。其構園技巧主要表現(xiàn)在園林的空間組織、區(qū)隔形式、構園造景、追求自然的審美取向等諸多方面。認識這些基本特點和構園技巧,有助于我們創(chuàng)造性地以現(xiàn)代形式來表現(xiàn)古典園林的本質(zhì)屬性和自然神韻。

    1、 曲徑通幽,豐富多變的空間區(qū)隔

    中國古典園林與西方古典園林乃至當代西方景觀設計,在空間形態(tài)上的最大區(qū)別,便是其空間組織和區(qū)隔形式。中國古典園林追求的是曲徑通幽,是“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別有洞天”。即空間組織靈活多變,空間尺寸大小結合,空間轉換出其不意的趣味性。這是中國古典園林的一個顯著特點,也是值得當今小區(qū)環(huán)境設計充分借鑒的重要構園手法。

    2、 以小見大、巧于因借的構景方式

    以小見大、巧于因借,是古典園林在方寸之間便能體現(xiàn)大自然的特色風貌,形成如同盆景般的逼真效果。如以石砌假山表現(xiàn)崇山峻嶺,以涓涓細流表現(xiàn)溪泉山澗,以叢植翠竹表現(xiàn)清新自然。巧于因借也是其構景的重要手段。所謂“因借”,主要是充分利用園林某一局部環(huán)境之外的其它空間景觀資源為我所用,如將外界的湖光山色通過一定的空間處理將其引入園內(nèi);或?qū)⑾噜徔臻g的景觀,通過漏窗、門洞,或其它虛隔的形式,將其引入自身空間,以增加該空間的景深,或產(chǎn)生似透非透,隱隱約約的景觀效果;又如水中倒影,則是借景的又一表現(xiàn)形式…..這些因借手法的巧妙運用,是中國古典園林的一大特色。

    3、 “雖由人作,宛自天成”的自然神韻

    這與西方園林(包括西方現(xiàn)代景觀設計)的審美取向,截然不同。西方園林追求的是規(guī)整有序、整齊劃一的人工美、幾何圖案美;而中國古典園林追求的是“雖由人作,宛自天成”的自然美。這可謂是中國古典園林的一大本質(zhì)屬性。當然,這一“自然美”,是人化的自然,是經(jīng)過精心設計“雖由人作”的自然。其山水營造,綠化組合,其景點構圖、空間尺度,都經(jīng)過反復推敲審視,刻意為之。然而又不露痕跡,“宛自天成”。這種出神入化,是中國古典園林的至高境界,也是值得我們今天學習借鑒的一大優(yōu)長。

    4、 “疊山理水,無水不園”的景觀特色

    這是中國古典園林,在構園方式和表現(xiàn)形態(tài)上的一個顯著特點。幾乎所有中國古典園林,都是有“山”有“水”,只是其體量大小和具體形式不同而已。疊山,有石砌的、土筑的、土石結合的;理水,有溪、澗、池、潭、湖、瀑等各種仿自然的形式。小巧精致,追求神似,是中國古典園林山水景觀的一個重要特征?!盁o水不園”,是中國古代文人和造園行家對其園林特色和構園方式的一種形象化概括。即沒有山水就不成園林。這一特點的形成,與古人的“智者樂水”,水有靈氣,水喻財源,以及因水而活的審美趣味和思想觀念直接相關。水景的表現(xiàn)形態(tài)也同樣是仿自然的,又往往以犬牙交錯式的天然山石為其駁岸,如同山澗溪流;也往往與其空間區(qū)隔相呼應,形成迂回曲折、時寬時窄的流涇形態(tài),貫穿于各個景區(qū)空間,構成一幅幅各具特色的仿真山水景觀。

    三、建筑學園林設計風水?

    建筑學園林設計風水具體內(nèi)容是什么,下面中達咨詢?yōu)榇蠹医獯稹?/p>

    風水對于土木工程的同學可以不在乎,但是建筑學的同學卻應該了解,尤其是對中國古建筑的學習中,更需要跟風水理論的知識。術業(yè)有專攻。但其實,風水又叫堪輿,土木的同學如果偏勘察方向的話還是應該多了解的。

    而且,對于自己并不清楚的事物或者是未知的事物,嘗試了解總比斷然否定好。畢竟人是有很大的局限性的。

    一、很多人說風水是迷信。

    先說說科學和迷信的分界點在哪里吧,網(wǎng)上得到最多贊的答案是:分界點是我錯了。

    至于日心說、量子力學什么的我就不再舉例論證了。你暫不知道、暫不清楚、暫未得見的事物不代表其不存在,否則就是經(jīng)典的唯心主義了。而究竟什么是迷信,相信大家也有了自己的判斷。

    二、那么接下來:什么是風水?

    最簡單的概括的話,就是創(chuàng)造宜人環(huán)境的方法及經(jīng)驗。

    可以認為,風水是中國古代即已產(chǎn)生的一種環(huán)境設計理論和初級的環(huán)境科學。

    上句出自:王其亨,《風水理論研究》.

    把自己在風水的依據(jù)中的回答摘過來。

    簡單來講,風水基于環(huán)境心理學、生態(tài)學、地理學、建筑學、景觀學等學科,是中國古代選擇處理建筑環(huán)境的獨特方術,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息息相關。

    比如建筑的選址時,該環(huán)境是否適宜蓋建筑,建筑是否對環(huán)境有不良影響,建筑的朝向與通風是否適宜,建筑的規(guī)模和尺度是否會改變自然景觀,若有重大影響如何讓建筑與自然共存,同時建筑是否能為人帶來適宜的居住感受及體驗,規(guī)劃城市時對河流山川的利用,地質(zhì)是否良好,有無可能發(fā)生的自然災害,還有更多諸如此類的考慮,而這些考慮也都是風水。

    說白了,風水就是古代對于環(huán)境心理學、生態(tài)學、地理學、建筑學、景觀學等種種現(xiàn)代學科的總稱。

    這么來看,風水的依據(jù)其實就是自然科學。

    王老師曾言:

    建筑風水為什么幾千年能夠保留下來,是有它的道理的。建筑風水中的"氣"和"水",都是經(jīng)過長期實踐和思考后總結出來的,是在大量的經(jīng)驗基礎上,以統(tǒng)計概率的形式表達的。有些學者片面地理解中國文化,認為建筑風水不能和西方的思想體系接軌就是迷信的。對建筑風水不加研究就加以否定,這本身就是一種迷信。

    中國古代的思想是對自然極其敬重的。中國人拜的最高的神是什么?不是佛,是天。天代表了自然神,代表了自然萬物。在天壇舉行的祭祀活動是皇帝各種祭祀典禮中等級最高的。這代表了中國古代人民對自然有最基本和清醒的認識:天,是萬物的主宰。放到現(xiàn)在而言就是自然是萬物之本,順應自然,利用自然,才是生存與天地自然之中的最佳方式,其實就是通過大量實踐經(jīng)驗掌握自然規(guī)律,不然二十四節(jié)氣是子虛烏有之說嗎?

    自然賦予人最基本的生存權,但人需要利用其規(guī)律來讓自己有更加舒適的生存環(huán)境,后來則是生活環(huán)境了。利用前人總結的經(jīng)驗進行城邦、住宅場所等的選址、規(guī)劃、設計,這種經(jīng)驗由于被驗證過太多次之后才會被推崇為風水中的一個理論,而這理論在實際應用中,大多只會告訴你一個結論,究其為何,大概與今日的計算機軟件相似,你只需輸入一個變量,它輸出一個結果,對于具體計算機如何進行二進制轉化的運算過程未必很清楚。但是就是因為風水的這個黑盒性質(zhì)導致其在日常生產(chǎn)實踐中十分好用,未必有很高文化修養(yǎng)的人也可根據(jù)其道理進行設計建造等禁忌的規(guī)避,所以風水才會廣泛被古人認可。種種條目有點類似與古代大眾版的基礎規(guī)劃設計規(guī)范,但跟《營造法式》又并非一回事。

    雖然看似風水很玄,但其實風水之中的基本原理卻是十分易懂的。

    三、舉幾個簡單的小例子

    (一)先往大了說:

    1.風水格局與生態(tài)環(huán)境

    負陰抱陽,背山面水,這是風水觀念中宅、村、城鎮(zhèn)基址選擇的基本原則和基本格局。

    所謂負陰抱陽,即基址后面有主峰來龍山,左右有次峰或崗阜的左輔右弼山,或稱為青龍、白虎砂山,山上要保持豐茂植被;前面有月牙形的池塘(宅、村的情況下)或彎曲的水流(村鎮(zhèn)、城市);水的對面還有一個對景山案山;軸線方向最好是坐北朝南。但只要符合這套格局,軸線是其他方向有時也是可以的?;氛锰幱谶@個山水環(huán)抱的中央,地勢平坦而具有一定的坡度。這樣,就形成了一個背山面水基址的基本格局。具體來說,理想的風水格局應具備以下的形勢,名稱及相應位置如下(如圖1);

    1)祖山:基址背后山脈的起始山;

    2)少祖山:祖山之前的山;

    3)主山:少祖山之前、基址之后的主峰,又稱來龍山;

    4)青龍:基址之左的次峰或崗阜,亦稱左輔、左肩或左臂;

    5)白虎:基址之右的次峰或崗阜,亦稱右弼、右肩或右臂;

    6)護山:青龍及白虎外側的山;

    7)案山:基址之前隔水的近山;

    8)朝山;基址之前隔水及案山的遠山;

    9)水口山:水流去處的左右兩山,隔水成對峙狀,往往處于村鎮(zhèn)的入口,一般成對地稱為獅山、象山或龜山、蛇山;

    10)龍脈:連接祖山、少祖山及主山的山脈;

    11)龍穴:即基址最佳選點,在主山之前,山水環(huán)抱之中央,被認是萬物精華的"氣"的凝結點,故為最適于居住的福地。

    不難想象,具備這樣條件的一種自然環(huán)境和這種較為封閉的空間.是很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生態(tài)和良好的局部小氣候的。我們都知道,背山可以屏擋冬日北來寒流;面水可以迎接夏日南來涼風;朝陽可以爭取良好日照;近水可以取得方便的水運交通及生活、灌溉用水,且可適于水中養(yǎng)殖;緩坡可以避免淹澇之災;植被可以保持水土。調(diào)整小氣候,果林或經(jīng)濟林還可取得經(jīng)濟效益和部分的燃料能源??傊?,好的基址容易在農(nóng)、林、牧、副、漁的多種經(jīng)營中形成良性的生態(tài)循環(huán),自然也就變成一塊吉祥福地了(見圖1、2)。

    2.風水格局的空間構成

    中國人自古以來在選擇及組織居住環(huán)境方面就有采用封閉空間的傳統(tǒng),為了加強封閉性,還往往采取多重封閉的辦法。如四合院宅就是一個圍合的封閉空間;多進庭院住宅又加強了封閉的層次。里坊又用圍墻把許多庭院住宅封閉起來。作為城市也是一樣,從城市中央的衙署院(或都城的宮城)到內(nèi)城再到廓城,1/3 123下一頁尾頁也是環(huán)環(huán)相套的多重封閉空間。而村鎮(zhèn)或城市的外圍,按照風水格局,基址后方是以主山為屏障,山勢向左右延伸到青龍、白虎山,成左右肩臂環(huán)抱之勢,遂將后方及左右方圍合;基址前方有案山遮擋,連同左右余脈,亦將前方封閉,剩下水流的缺口,又有水口山把守,這就形成了第一道封閉圈。如果在這道圈外還有主山后的少祖山及祖山,青龍、白虎山之側的護山,案山之外的朝山,這就形成了第二道封閉圈??梢哉f,風水格局是在封閉的人為建筑環(huán)境之外的又一層天然的封閉環(huán)境。它的空間構成的基本模式(見圖3、4)。

    3.風水與景觀

    風水學說雖然是按照"氣"、"陰陽"、"四靈"、"五行"、"八卦"等風水學說來考慮的,但出于"天人合一"、"天人感應"的中國古代哲學思想,認為人與自然應取得一種和諧的關系。所以,追求一種優(yōu)美的、賞心說目的自然和人為環(huán)境的思想始終包含在風水的觀念之中。居住環(huán)境不僅要有良好的自然生態(tài),也要有良好的自然景觀和人為景觀。按照上述理想的風水選址,常包含以下的景觀因素:

    1)以主山、少祖山、祖山為基址背景和襯托,使山外有山,重巒疊蟑,形成多層次的立體輪廓線,增加了風景的深度感和距離感(圖5)。

    2)以河流、水池為基址前景,形成開闊平遠的視野。而隔水回望,有生動的波光水影,造成絢麗的畫面(圖5)。

    3)以案山、朝山為基址的對景、借景,形成基址前方遠景的構圖中心,使視線有所歸宿。兩重山巒,亦起到豐富風景層次感和深度感的作用(圖6)。

    4)以水口山為障景、為屏擋,使基址內(nèi)外有所隔離,形成空間對比,使入基址后有豁然開朗、別有洞天的景觀效果(圖7)。

    5)做為風水地形之補充的人工風水建筑物如寶塔、樓閣、牌坊、橋梁等,常以環(huán)境的標志物、控制點、視線焦點、構圖中心、觀賞對象或觀賞點的姿態(tài)出現(xiàn),均具有易識別性和觀賞性。如南昌的滕王閣選點在"襟三江而帶五湖"的臨江要害之地,武漢的黃鶴樓、杭州的六合塔等,也都是選點在"指點江山"的選景與賞景的最佳位置,均說明風水物的設置與景觀設計是統(tǒng)一考慮的(圖8)。

    6)多植林木,多植花果樹,保護山上及平地上的風水林,保護村頭古樹大樹,形成郁郁蔥蔥的綠化地帶和植被,不僅可以保持水土,調(diào)節(jié)溫濕度,選成良好的小氣候,而且可以形成鳥語花香、優(yōu)美動人、風景如畫的自然環(huán)境。

    7)當山形水勢有缺陷時,為了"化兇為吉",通過修景、造景、添景等辦法達到風景畫面的完整諧調(diào)。有時用調(diào)整建筑出入口的朝向、街道平面的軸線方向等辦法來避開不愉快的景觀或前景,以期獲得視覺及心理上的平衡,這是消極的辦法。而改變溪水河流的局部走向、改造地形、山上建風水塔、水上建風水橋、水中建風水墩等一類的措施,則為積極的辦法,名為鎮(zhèn)妖壓邪,實際上都與修補風景缺陷及造景有關,結果大多成為一地的八景、十景的一部分,形成了風景點。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看到,依照風水觀念所構成的景觀,常具有以下的特點:

    l)圍合封閉的景觀:群山環(huán)繞,自有洞天,形成遠離人寰的世外桃源。這與中國道家的回歸自然,佛家的出世哲學,陶淵明式的烏托邦社會理想和其美學觀點,以及士大夫的隱逸思想都有密切的聯(lián)系。

    (圖8 :根據(jù)風水理論常需在山上建塔,水中建閣,河上建橋及修筑其它風水建筑。這些建筑往往成為村鎮(zhèn)標志,風景構圖中心或觀景點。)2/3 首頁上一頁123下一頁尾頁

    2)中軸對稱的景觀:以主山--基址--案山--朝山為縱軸;以左肩右臂的青龍、白虎山為兩翼;以河流為橫軸,形成左右對稱的風景格局或非絕對對稱的均衡格局。這又與中國儒家的中庸之道及禮教觀念有一定的聯(lián)系。

    3)富于層次感的景觀:主山后的少祖山及祖山;案山外之朝山;左肩右臂的青龍白虎山之外的護山,均構成重巒疊嶂的風景層次,富有空間深度感,這種風水格局的追求,在景觀上正符合中國傳統(tǒng)繪畫理論在山水畫構圖技法上所提的"平遠、深遠、高遠"等風景意境和鳥瞰透視的畫面效果。

    4)富于曲線美、動態(tài)美的景觀:筆架式起伏的山,金帶式彎曲的水,均富有柔媚的曲折婉蜒動態(tài)之美,打破了對稱的構圖的嚴肅性,使風景畫面更加流暢、生動、活潑。

    綜上所述,透過玄學迷信的幃幕,我們可以看到,實質(zhì)上做為一種環(huán)境設計的風水術,在創(chuàng)造美好的居住環(huán)境方面,不僅十分注意與居住生活有密切關系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質(zhì)量問題,也同樣重視與視覺藝術有密切關系的景觀質(zhì)量問題。在這種環(huán)境設計中,景觀設計,功能與審美是不可分離的統(tǒng)一體。我們還可以看到,中國的風水觀念實際受到中國傳統(tǒng)的儒、道、釋諸家哲學以及中國傳統(tǒng)美學思想的深刻影響,是綜合了中國文化的產(chǎn)物。

    (以上出自:尚廓.中國風水格局的構成、生態(tài)環(huán)境與景觀[A].王其亨.風水理論研究[C].天津大學出版社)

    從以上這些,相信您已經(jīng)基本明白古人選址的需要考慮的因素了,而這些讓城鎮(zhèn)村莊甚至大院的環(huán)境適宜,擁有良好的日照、風向、水源等,避免受到自然災害的選址要術便是風水,這種基于辯證也基于實踐的方法難道不科學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二)大的引用完了,看看小例子吧:

    1、選租沿街商鋪時,若商鋪門口較近距離內(nèi)有一顆樹,這在傳統(tǒng)風水中稱為樹煞,有破財運、招災禍和增陰氣之說。

    那么用現(xiàn)在的眼光分析一下吧。若為沿街商鋪,人流量最重要,而若其門口較近處有一顆樹,很明顯行人會本能的將那棵樹當做障礙物繞著走,而繞著走要么是徹底改道,要么是暫時避開,要么是將人流量分攤給臨鋪,總之這家店的銷售業(yè)績肯定受影響。招災禍,所謂災禍,即為災難禍害之事。這些本沒有機會發(fā)生的災禍由于門口有顆樹就會發(fā)生,其實是樹在門口擋住了氣流,影響通風,也擋住了人流量,更擋住了視野,從門口出去時由于多了一顆正中的樹,視野有了盲區(qū),在可能發(fā)生由于對周邊情況誤判導致的意外。而更明顯的就是增陰氣了,一天時間中有門口的空間一半時間在樹的陰影里,能不陰嘛。

    2、再說一例,住宅正對大馬路路口的正中,此時馬路直沖窗或陽臺,成為路煞或槍煞。原因其實是三方面,馬路的噪音是最大的,樓前沒有其他建筑物阻隔噪音,干擾人的正常休息及作息,還有就是車燈的影響,傍晚到晚間時窗子會一直忽明忽暗,引起人的不安和焦慮。最重要的是氣流,經(jīng)過長馬路或河流的氣流壓縮直接沖到宅中,易引起呼吸方面的疾病,這與北向房間不宜住老人和兒童是一樣的,后者是因為北風冷空氣氣流。北向的臥室,若冬天窗戶開著,通風,但是冷,若不通風,密閉,室內(nèi)空氣混濁,因此容易產(chǎn)生呼吸方面的問題,但不是絕對,比如南半球。。。

    更多關于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制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wǎng)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四、蘇州,一座滲透著文人氣息的城市

        蘇州,位于江蘇省東南部,自古就被文人稱作人間天堂,也被馬克.波羅驚嘆為“東方威尼斯”。因外出學習,初次踏足這個城市。剛到達的第一感覺,現(xiàn)代城市的氣息較少,算是一個比較典型的二線城市,街上的人不算多,行人走路的節(jié)奏也不算快,可以看得出平時的生活節(jié)奏屬于比較休閑的類型。利用會議空擋時間和會后一天的時間,在各打卡景點走走,品嘗各種蘇州小吃,慢慢體驗這個城市的特色。

        蘇州古城座落在水網(wǎng)之中,街道依河而建,水陸并行,建筑臨水而造,前巷后河,形成“小橋、流水、人家”的獨特風貌。放慢腳步走在街道上,跨過一座座石橋,聽著人家屋內(nèi)傳來的昆曲評彈,感受兩千多年的古都文化,小文藝的氣息油然而生。要體驗蘇州的“小橋、流水、人家”,可以到平江路或七里山塘。蘇州城市不大,地鐵均可達到各大景點,交通還是挺方便的。由于時間關系,這次就去了離酒店比較近的七里山塘。

        唐寶歷二年(825年),大詩人白居易從杭州調(diào)任蘇州刺史,為了便利蘇州水陸交通,開鑿了一條西起虎丘東至閶門的山塘河,山塘河河北修建道路,稱為“山塘街”,山塘河和山塘街長約七里,叫“七里山塘”。自古山塘街有“姑蘇第一名街”之稱。清乾隆帝壬午年(1762年)游江南,到七里山塘曾御筆書寫“山塘尋勝”;如今山塘尋勝御碑亭仍然保存完好。乾隆帝對七里山塘情有獨寵,回京后在頤和園后湖仿照七里山塘的模樣修建了蘇州街。

        雖然往日的繁華難以復制,但經(jīng)過政府的努力,總算恢復了一條小河,幾座彎月般的石橋,和兩岸各一片白墻灰瓦的古宅。傍晚的時候,河邊的宅院都依次掛出紅燈籠,紅色的燈火同拱橋的身影一起映照在河水里,輕輕地蕩漾著,讓你不由得一聲輕嘆:這就是蘇州。

        在蘇州,必須要看一下蘇州園林。其中比較有名的包括拙政園、獅子林、留園。其中拙政園為蘇州古典園林的代表,是中國四大名園之首。園內(nèi)總面積約五公頃,僅相當于頤和園的五十分之一而已,卻身兼著中國園林之母的名號,位列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足見其園區(qū)設計的水平是有多傲嬌。

        拙政園始建于明正德初年(16世紀初),在500多年歷史里前后更換了三十多位園主。除了最初主持建造的主人王獻臣,包括太平天國的忠王李秀成等在內(nèi)的后世園主,都曾有補建、擴建的大工程和裝修、輔修的細節(jié)添加,這才積蓄了今天蘇州現(xiàn)存最大的古典園林——拙政園的全貌。但據(jù)說居住在拙政園的官宦或者富甲,幾乎無人逃過革職、罰沒財產(chǎn)或者敗落的魔咒,后世人只好總結說,是因為這樣的貌美庭院只適宜遠觀欣賞,入住就涉嫌褻瀆了,所以才有前后三十幾位園主無人晚年不凄涼的結局。

        全園分為東、中、西三個部分,以水為媒介連接成一體,又用繁茂花木做穿插設計,將各個區(qū)域隔斷成完整獨立的景致。最精彩是中區(qū),所有的景觀設計都環(huán)繞著既是中區(qū)主體建筑又是拙政園主體建筑的遠香堂開展。兼具景觀上向外延伸、向內(nèi)聚攏兩種功能,舉手抬足都是戲,可謂是一步一景。

        走進拙政園的坊形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第一個景點,就是被兩株白皮古松凌云枝干掩映著的一座三開間堂屋,這就是拙政園的“蘭雪堂”?!疤m雪”二字出自唐代李白“獨立天地間,清風灑蘭雪”之句,象征著主人瀟灑如春風,潔凈如蘭雪的高尚情操。明崇禎年間拙政園一分為二,園東部成為侍郎王心一的歸田園居,蘭雪堂就是園中一景。當年這里花木扶疏,樓臺掩映,高朋滿座,勝友如云,飲酒賦詩,流連忘返,如今尚留一樹怒放的梅花,令人遙想舊時明月朗照、文人雅集的優(yōu)美境地。

        進入堂中,可見正中陳設著一座大幅的漆雕屏風,南面為《拙政園全景圖》,精致清麗,從圖上看,拙政園東、中、西三部分以墻廊分割,園林風格同中有異,各有千秋。

        東部布局以平崗草地為主,廣植花木,配以山池亭閣,空間開闊,具有松岡、山島、竹塢、曲水之趣。中部是全園的主體和精華所在,曲折的水面,多樣的亭橋廊榭,平寬間敞,古樸典雅,使園內(nèi)“隱現(xiàn)無窮之態(tài)。招搖不盡之春?!蔽鞑康慕ㄖ鄬γ芗?,裝飾華麗精美,有別于東、中部的疏朗。拙政園是私家園林,因此是宅園結合的,住宅位于園的南面,花園內(nèi)則是散點布局、自由靈活、不拘一格的,著重顯示純自然的天成之美,顯示人與大自然的親近和融合,是人與自然相和諧的典范創(chuàng)造。

        屏風的北面為一幅翠竹圖。據(jù)園主王心一《歸園田居》記載,蘭雪堂“東西桂樹為屏,其后則有山如幅,縱橫皆種梅花。梅之外有竹,竹則鄰舍,旦暮梵聲,時從竹中來”,環(huán)境幽僻。正反兩面極具風雅的畫作,不禁讓人在此留步,去發(fā)現(xiàn),去領略造園者賦予拙政園豐富的內(nèi)涵和空靈之美。

        站在蘭雪堂東北面荷花池邊,望過去可以看到一座臨水而建的卷棚歇山頂?shù)慕ㄖ?,這就是芙蓉榭。榭是我國古代一種很美的建筑形式,憑借周圍風景臨水而建,形式靈活多變。芙蓉榭一半建在岸上,一半伸向水面,靈空架于水波上,佇立水邊、秀美倩巧,是東園夏日賞荷的絕佳之處。

        “芙蓉榭”的正面面對著一池荷花(估計在夏天才能看到),背后則是一堵高墻,一邊開闊、一邊封閉的強烈反差,恰如其分地烘托了寧靜的氣氛。加拿大溫哥華“逸園”中的水榭,就參照了這個設計,如果您走到芙蓉榭的門前向西面看,可以見到這個水榭進門的門框上裝了一個雕花的圓光罩,透過這個圓光罩可以看到前面的小橋流水,猶如一幅鑲嵌在圓形鏡框里的工筆畫。

        如果走過去再仔細看看,又可以發(fā)現(xiàn)這個水榭臨水的門框上裝了一個雕花的長方形落地罩,前面的河水曲折蜿蜒,兩岸種植了多株木芙蓉,把人引入了一種寧靜安謐、淳樸自然的境界中去。這是蘇州園林中一種比較常見的造景手法,叫做“框景”。園主想通過這種手法,把來賓們的視線集中到最佳角度,以達到觀賞時最令人滿意的效果??蚓笆翘K州園林建筑的一大特色,在拙政園的很多建筑中都可以看到框景,框景中的景色都是設計者特意的布局,包括景中的植物、建筑都是圍繞景的主題而設計,例如春景種杜鵑、夏景種竹、秋景種銀杏、冬景種梅,倒影亭以對面的山亭與在湖中的倒影構成框景等,可謂別出心裁。 

        如果說在 “芙蓉榭”東面,我們領略的主要是自然秀色的樸實之美的話,那么當我們立足于西面正對水榭的曲橋上時,我們將驚嘆在綠柳成行、繁花彌望中的芙蓉榭建筑本身的優(yōu)雅。那種主體泰然端坐、戧角卻輕盈飛翔的姿態(tài)、那種整體簡樸到極致、細節(jié)卻考究到極致的矛盾的統(tǒng)一,為拙政園寫下了精彩的序言。

        走過芙蓉榭以北的一片紫薇草坪,即可見中間巍然聳立著一座重檐攢尖的八角亭,這里就是“天泉亭”了,這座天泉亭出檐高挑,飛檐高高翹起,看上去像鳳凰的尾巴,既富于動感和美感,更有利于采光和通風。外部形成回廊,莊重質(zhì)樸,圍柱間有坐檻,四周草坪環(huán)繞,花木扶疏。

        亭子之所以取“天泉”這個名字,是因為亭內(nèi)有口古井,相傳為元代大弘寺遺物。大弘寺東齋為僧人馀澤所筑,齋前有井,終年不涸,水質(zhì)清冽甘甜,因而被稱為“天泉”。后元末寺毀,而東齋仍然留存。當初園主買下了包括大弘寺這塊地建起了這座園林。因此,這口延續(xù)涓涓700多年的古井,可以說比拙政園本身的歷史還要久遠。

        走過天泉亭,看到位于園北墻邊,外觀寬敞明亮的四面廳就是秫香館了?!帮笔侵刚承缘酿⒌镜裙任?,“秫香”泛指五谷之香。此處古時墻外全是農(nóng)田,豐收季節(jié),秋風送來一陣陣谷物的清香,令人心醉。稻谷飄香,正是最富田園特征的,也最切合“歸田園居”的造園主題,因此,明代園主王心一建園時,曾記:“樓可四望,每當夏秋之交,家田種秫,皆在望中”,秫香館便由此得名。

        秫花飄香的田園之景,被很多文學作品描寫過,宋代的田園詩人范成大的六十首《四時田園雜興》詩,是田園四季歌的先聲,其中有“塵居何似山居樂,秫米新來禁入城”,《紅樓夢》中的稻香村更是典型的一例。而此處的秫香館則是文學虛構與真正實景的結合,優(yōu)美的意境引人入勝,給人以無限遐想。秫香館的規(guī)模遠超過一般的廳堂,尺度與周圍開闊的園景極為相稱。面水隔山,室內(nèi)寬敞明亮,長窗裙板和夾堂板上的48幅黃楊木雕,刻工精細、層次豐富,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了中國古代的《西廂記》等戲文故事,栩栩如生,把秫香館裝點得古樸雅致,別有情趣。

        梧竹幽居位于中部花園的最東邊,同“倚虹亭”相鄰?!拔嘀裼木印睘橹胁砍貣|的主要觀景點。是一座設計精巧、與眾不同的方亭。它背靠長廊,面對廣池,旁植梧桐、翠竹。亭的絕妙之處在于四周白墻開了四個圓形洞門,洞環(huán)洞,洞套洞,在不同的角度可看到重疊交錯的分圈、套圈、連圈的奇特景觀。四個圓洞門既通透,又雅致,形成了四幅花窗掩映、小橋流水、湖光山色、梧竹清韻的美麗框景畫面,鑲嵌著蘇州園林一年四季的風光。南面桃紅柳綠,西面嫩荷吐尖,北面梧桐秋雨,東面梅花怒放,意味雋永。

        亭內(nèi)“梧竹幽居”的匾額,是文徵明的手跡。兩旁懸掛清代書法家趙之謙宛轉流麗的隸書對聯(lián)“爽借清風明借月,動觀流水靜觀山”。 聯(lián)中借入了大自然的風月山水,反映了《論語•雍也》中“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的儒家審美心理。上聯(lián)是用清風明月來描繪自然風光的無限美好,下聯(lián)是用樂山樂水來揭示園林美景對陶冶情操的作用。動靜對比,虛實相濟,升華了亭周圍的景觀,透露了山水的人文內(nèi)涵,簡單的十四個字正好把拙政園的內(nèi)斂、細致、褪盡粉飾的風骨點了出來,同時還說盡了江南吳文化的特點:水鄉(xiāng)的親和、小家碧玉的溫柔和精致中鋪張的寬容。一切都在設計中,卻不落痕跡,可想而知當時的構思之周全,計算之精密,安排之合理。

        梧竹幽居亭西一池清水,池中東西兩座土山小島劃分池面,分隔南北空間。 六角攢尖的待霜亭在池中東面土山上,取唐代詩人韋應物“書后欲題三百顆,洞庭須待滿林霜”句意而名。蘇州太湖東、西山遍植柑橘,十月霜降,柑橘始紅,秋色滿山,是一年中江南最好的季節(jié)。亭名“待霜”,能引起豐富的想象,亭周圍遍植橘樹,最適宜欣賞秋色。

        “雪香云蔚亭”是園林中部的至高點,雪香,指梅花。云蔚,指花木繁盛。亭為長方形,在池中西部土山上,外觀質(zhì)樸而輕快。亭旁植梅,暗香浮動,是早春賞梅佳處,是四亭中的冬亭。亭內(nèi)有“雪香云蔚”及“山花野鳥之間”兩塊匾額,點出了周圍竹叢青翠,林木蔥郁,禽鳥飛鳴,溪澗盤行,頗有山林野趣的意境。亭柱上還有文徵明所書寫的楹聯(lián):“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這副對聯(lián)取自南朝•梁王籍《入若耶溪》的詩句,運用寂處有聲、以聲顯靜的藝術手法,表現(xiàn)出靜態(tài)美的園林意境。

        從雪香云蔚亭向西走,即到了觀賞夏景的荷風四面亭。此亭既使南北連貫,又將水域劃分東西,為中部園中的交通樞紐。西接空廊柳陰路曲,可達見山樓,南與倚玉軒相連。因四周皆植荷花,故名。這是一座六角攢尖亭,單檐翹角飛舉,造型輕巧。周圍池岸遍植垂柳,亭內(nèi)有“荷風四面”匾額。在面東柱上有楷書對聯(lián)一副,內(nèi)容是: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 這是仿濟南大明湖歷下亭內(nèi)劉鳳誥所撰名聯(lián)“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而作。置身其間,無風亦會清風徐來,無花也會想象到滿池荷花。春柳、夏荷、秋水,冬天池中山的倒影,可謂四季有景,而景又虛實相間,點景切題,為匾對中的畫龍點睛之筆。

        走過荷風四面亭向北,看到臨水而建的樓閣便是見山樓。它是一座兩層建筑,樓上稱“見山樓”,因可遙望前面的土山,而陶淵明的名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中,見山樓名即取其詩句,透露出造園者灑然自適的閑逸詩意。下層則叫“藕香榭”,因榭前池中遍植荷花而得名。

        從樓的北面看,見山樓就像龍頭,爬山廊就像龍身,戧角就像龍角,洞門像龍嘴,曲橋也成了龍須,云墻成了龍尾。龍的造型與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有關,據(jù)說這里當年就是忠王的辦公處。樓下陳設簡潔典雅,正中為大寫字臺、太師椅,兩旁放置茶幾、靠背,還猶如忠王在與部將們籌劃軍機大事。

        此樓三面環(huán)水,東南眺山,上層“見山樓”有蠡殼和合窗,下層“藕香榭”用落地長窗,沿水的外廊設有吳王靠。這里也是夏日賞荷的絕佳之處,小憩憑靠時,可近觀游魚,中賞荷花,遠則園內(nèi)景致如畫一般地在眼前緩緩展開。春季滿園新翠,姹紫嫣紅;夏日薰風徐來,荷香陣陣;秋天池畔蘆荻迎風,寒意蕭瑟;冬時滿屋暖陽,雪景宜人。

        香洲與“荷風四面亭”隔水相望,從小飛虹即可隔水遠眺。遠遠看去,“香洲”像是一艘船停泊于池上,置身其中,有泛舟水面之感,可以感受到園主煙波野航、身心俱隱的精神追求。這艘石舫是由小橋、平臺、亭軒、水榭、樓閣五種典型園林建筑組合而成,結構造型匠心獨具:石板小橋與岸相連,猶如搭在船頭的跳板;船頭是伸進水面的平臺,三面開敞臨水,圍以雅致的低欄,給人以近水樓臺之感。 船身分三個部分,前艙為較高的方亭,型制高敞飄逸;中艙低矮,仿水榭,半墻上連續(xù)的窗欞質(zhì)樸無華;尾艙最高,仿樓閣,上下兩層可登高遠眺。三部分高低錯落,虛實得當,與疏朗開闊的園景相得益彰。  走進香洲,抬頭可見匾額上的“香洲”兩字是文徵明的手跡。取唐代徐元固“香飄杜若洲”詩意,典出《楚辭》:“采芳洲兮杜若,將以遺兮下女”。杜若是香草,這里把荷花比作香草,寄托了文人的理想與情操。古時常以香草來比喻清高之士,此處以荷花景觀來喻意香草。

        在中國古典園林眾多的石舫中,拙政園香洲可稱得上是造型最為美觀的一個。站在船頭,四周開敞明亮,滿園秀色,令人心爽。烈日酷暑,此地卻荷風陣陣,舉目清涼。

        出倚玉軒沿曲廊而行,可至廊橋小飛虹。橋欄為十字形朱紅色,倒影水中宛如彩虹,微風徐來,橋影起伏,勢如飛動,故名“小飛虹”。橋架碧波之上,將池水分割為二,使池顯得更幽,水顯得更深。這是蘇州園林中唯一的一座廊橋。

        小飛虹南有小滄浪、志清意遠、凈深亭相連,構成了清涼幽靜的庭院組合?,F(xiàn)辟作“雅石齋”,集中展示中國四大名石昆石、太湖石、大理石、靈璧石等各類賞石,讓游人充分領略石文化的魅力。

        這一帶的水面以幽深曲折取勝。由小滄浪憑檻北望,可將香洲、倚玉軒的側影,荷風四面亭的倒影,遠至見山樓的重重景色,一齊納入視野,是園中部南北之間層次最豐富的觀景所在。

        遠香堂,中花園的主體建筑。  遠香堂環(huán)抱于山池之間,面闊三間,四面長窗,堂內(nèi)無柱,開敞明亮,結構精巧,面水對山,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園林廳堂,具有鮮明的明代風格。王獻臣初建園時,此處為若墅堂,至今圍廊下的青石屋基和蓮花覆盆石柱礎,似為明代遺物。

        來到遠香堂南側,抬頭可見堂正中懸掛一塊匾額,額上 “遠香堂”三字,得名于宋代周敦頤《愛蓮說》的“香遠意清”之句,與荷同潔,寓意高遠,是中國文人崇尚清雅、潔身自好、以荷寫意、以荷遣興的品行寫照?!敖犹焐徣~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夏日堂北池中荷葉田田,荷風撲面,清香遠送,是園內(nèi)賞荷的第一佳處。

        堂內(nèi)陳設典雅精致,清式家具華麗莊重、雕刻繁復。四周裝飾透明玲瓏的玻璃落地長窗,規(guī)格整齊,圖案精致,窗欞透空,四周景物盡收眼底,如一幅山水長卷。 在遠香堂東南側,有一口清洌的水井,水質(zhì)甘甜,百年不枯,據(jù)傳為明代文徵明曾題詠過的拙政園第三十一景“玉泉”。

        在遠香堂環(huán)顧四周,臨水碧波、山石亭榭、黃石假山,從遠處的山石掩映,到近處的水波渺渺,構成一幅幅美妙的畫卷。無論盛夏、嚴冬、霧晨、月夜,還是春曉、秋晚,遠香堂都是園內(nèi)欣賞一年四季美景的最佳之處,堂東有牡丹圃,堂北有荷花池,堂西有桂花林,堂南有黃石假山,一年四季景色不同,趣味各異。

        中部花園除宜賞秋景的待霜亭、宜賞冬景的雪香云蔚亭、宜賞夏景的荷風四面亭外,在池南土石山上還有觀賞春日牡丹怒放的繡綺亭。這個三面敞開、一面粉墻的長方形亭造型飄逸,繡綺亭也在墻面上開設一長方形的空窗用以借景。登亭四望,園中景色爛漫如錦,既可隔水俯視池北的清麗山景,又可將枇杷園中的春紅夏綠盡收眼底。繡綺亭是中部花園欣賞四季植物四亭中的春亭,山下的花壇種植著牡丹,陽春三月,牡丹怒放,玉笑珠香,嬌艷欲滴,加上山上的大棵楓楊、百年圓柏等古樹名木,構成了一幅沁人心脾的清雅畫卷。中園配置的欣賞植物季相美的四亭,生發(fā)了“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的意境,令人賞心悅目。

        松風水閣又名“聽松風處”,是看松聽濤之處。 這座水閣攢尖方頂,空間封閉,由廊間小門出入,其余三面采用半墻加半窗的結構。屋頂出檐特大,飛檐起翹尤高,表現(xiàn)出翩翩欲飛、飄逸輕靈的風采,整座建筑不是采用規(guī)整的正南正北方向,而是斜過45度角,凌空架于水上,可避陽通風,最適宜于夏天觀景。亭側植有黑松數(shù)株,有風拂過,松枝遙動,松濤作響,色聲皆備,是別有風味的一處景觀。

        這里借松風之聲渲染園景的詩情畫意,閣中有清代書法家查士標所書的“一亭秋月嘯松風”行草匾額,點出了這里秋月灑滿水閣,秋風吹入古松,松風呼嘯,景色清幽的美妙境界。

        松、竹、梅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被稱作“歲寒三友”。松樹經(jīng)寒不凋,四季常青,古人將之喻為有高尚道德情操者。松之蒼勁古拙的姿態(tài)常被畫入圖中,也是中國園林的主要樹種之一。

        倒影樓位于拙政園西部,是一幢臨池而立的兩層建筑。倒影樓與隔水相望的宜兩亭利用水面作為互相對景的空間。從倒影樓南眺,便可見到宜兩亭掩映在一片蔥翠之中,而換個角度從宜兩亭北望,即可見倒影樓倒映在澄澈的池水中。兩兩相望,表現(xiàn)出蘇式園林移步易景的婉約之美。不同的方位,給予人不同的美感,故取唐代高駢的詩句“樓臺倒影入池塘”命名。

        樓下層為“拜文揖沈之齋”,是園主為表達對文徵明和沈周的敬仰之情而設。文徵明和沈周都是明代著名的書畫家,齋內(nèi)兩壁嵌的書條石上有文徵明、沈周的肖像,以及文徵明所撰書的《王氏拙政園記》等。中間置銀杏木屏門六扇,屏門上雕刻有揚州八怪之一鄭板橋的《無根竹圖》及題詞,是不可多得的珍貴佳作。

        浮翠閣在笠亭西北隔水土山上,為全園最高點。 這是一座八角雙層建筑,四面開窗,可登閣眺望。所謂浮翠,是水綠、山碧、天青的意思。宋代蘇軾《華陰寄子由》詩曰:“三峰已過天浮翠,四扇行看日照扉?!币馑际钦f,乘著船過了三峰,天空顯得小了,好像是浮在遠處青翠的山巒上;因為船在行,所以透過船上的窗扉,邊行邊看著不同的窗景,不知不覺中太陽漸漸地傾斜了。這里是從山下仰望山巔樓閣時的視覺印象,突出了閣之高聳,居于樹叢蒼翠的小山上。浮翠閣在太平天國時期是忠王府的望樓,是哨兵站崗放哨的地方。當時有三層樓高,補園時期才改建為兩層。

        走過浮翠閣向南,是兩面臨池、前有平臺的留聽閣,閣名取唐李商隱“留得殘荷聽雨聲”詩意。深秋季節(jié),雨打枯荷,可于此倚欄靜聽淅淅之聲,這種悅耳動聽的水面清音,別有一種清冷蕭瑟的詩情。閣內(nèi)飛罩、槅扇雕刻細致精美,是園內(nèi)裝修最美的建筑。飛罩是銀杏木鏤空透雕,飾以松、竹、梅、雀圖案,構圖勻稱,手法精巧,寓“歲寒三友、喜上眉梢”含意。槅扇上云龍圖案是太平天國忠王府時遺物,圖案正面一條三爪蟠龍怒目圓瞪,栩栩如生,周圍云霧繚繞,造型非常生動。留聽閣南面為一臨水平臺,沿著溪澗可一直望到塔影亭,煙波深遠,與塔影亭成為絕妙的對景,并可互見水中倒影。

        沿著小路,您可以看見在樹木掩映之下,一個如同展開的折扇一樣的亭子。這就是極具特色的“與誰同坐軒”。軒依水而建,巧妙地將亭子修為扇形,遠觀近看,即可見到屋面、軒門、窗洞、石桌、石凳及軒頂、燈罩、墻上匾額、半欄均成扇面狀,故又稱作“扇亭”。蘇東坡有詞“與誰同坐?明月、清風、我”,故名“與誰同坐軒”。表現(xiàn)出園主流連山水、希求超脫的孤高氣質(zhì)。

        獨特的結構也讓這座“與誰同坐軒”有著別具風情的視角,前方隔水與別有洞天半亭彼此呼應,從軒內(nèi)透扇形空窗而望,笠亭正在框中,形成一幅無心圖畫;自軒兩側門框內(nèi)外望,一邊對著卅六鴛鴦館,另一邊可見倒影樓倒映波心,置身其中,情趣萬千。人在軒中,倚欄而靠,既可270度觀景,又可成為畫中之景。

        最有意思的,還是站在與軒隔水而設的水廊上回望,軒的扇形屋頂正好與后面小丘上的笠亭亭頂相接,巧妙地構成一把倒置的大折扇。笠亭的圓頂是柄端,亭面脊瓦為扇骨,與誰同坐軒的屋面作扇面。這種利用亭、軒的屋面構成完整折扇的布局是象形寫意的空間處理手法,沖破一般的格調(diào),別具匠心。

        拙政園西部花園的主體建筑是卅六鴛鴦館和十八曼陀羅花館。這座館在古建筑中是一種鴛鴦廳形式,從外面看是一座建筑,而內(nèi)部則以隔扇與掛落將大廳分隔成南、北兩部分,梁架一面用扁作,一面用圓作,似南北兩進廳堂合并而成。南面的十八曼陀羅花館適于在冬、春天取暖,而北面的卅六鴛鴦館宜于夏天賞荷納涼。

        中國古典園林是集居、

    以上就是關于別有洞天的景觀設計案例相關問題的回答。希望能幫到你,如有更多相關問題,您也可以聯(lián)系我們的客服進行咨詢,客服也會為您講解更多精彩的知識和內(nèi)容。


    推薦閱讀:

    特別有感覺的背景圖片(唯美淡雅背景圖片)

    作家分為哪幾種(作家分為哪幾種分別有)

    短視頻商業(yè)變現(xiàn)方式(短視頻商業(yè)變現(xiàn)方式分別有什么)

    河南祥森園林景觀工程有限公司(河南祥森園林景觀工程有限公司招聘)

    營銷團隊活動方案(營銷團隊活動方案模板)